采葛
诗经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文赏析
《诗经》的这首诗,往往被视为典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出处。要想读懂这首诗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可以考虑先从字词入手。
例如,诗中的“彼”是指采葛、采萧、采艾的那个人;葛,即葛藤,这是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也是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可供药用,可制成艾绒灸病。三秋,一说为三个秋季,或秋季的三个月,有时又指一年(如,三冬也指一年)。
讲到这一首诗的时候,不少朋友都会有疑问,“彼”指代的究竟是什么人,性别是男是女?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讲清楚。
有人说,这是一首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理由是采葛以织布,采萧以祭祀,采艾以治病,似乎更加符合古代女子的人设;但也有人认为,即使采葛、采萧、采艾的都是女子,也不能断定这种思念之情的表达对象是同性友人或异性友人。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就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那么,这种思念之情到了怎样的程度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修辞手法上说一说。
这首诗共三章,用的是“复沓”(也就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诗中不少相同的词语是反复出现的。例如,“一日不见”的反复出现为表达思念而不断加码:第一章说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三个月;第二章说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九个月,一下子成了原来的三倍;而第三章说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三年。对此,我们可以作一番猜测:
第一种情况,可以假设“彼”采葛、采萧、采艾,连着走了三天,而某人在这三天里,一次也没见到人家。那么,结果是:头一天见不到,觉得像过了三个月;第二天见不到,感觉好像过了九个月;第三天同样还是见不到,感觉仿佛过了整整三年。这说明,某人想见到“彼”的迫切程度,是与日俱增的。
第二种情况,可以假设“彼”采葛、采萧、采艾后,某人都见到了。按理说,某人应该轻松一点了。可为什么见到了,反而想得更厉害呢?这只能说明,三次见面后,对“彼”的感情更加浓烈了!
第三种情况,可以假设这首诗写“彼”采葛、采萧、采艾,都只是一种依托或借代,它其实就是写这个人对那个人的崇拜、敬佩、景仰,甚至是爱慕的情感。
这样看来,诗中的思情,大致就可以总结一下了:
第一点,这首诗可以表达热恋中的男女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也可以表达同性对同性的思念与牵挂。
第二点,不管是哪个人,也不管是哪个国家,能被对方如此牵肠挂肚,这个人、这个国家,必然在某些方面有值得欣赏之处。否则人家是不会那样痴情的。
第三点,朋友之间或者国与国之间的爱慕,也是相互的。如果只是一方情愿而另一方无动于衷,那友谊是绝不会持久的。
所以,如果想让对方念念不忘,那你就应该在德艺等方面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否则,恐怕没有什么人会对你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