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粮食
永昌收复后,滞留在腾越县的难民陆续返回自己的家乡。
他们用双手清理废墟,用竹子、干草搭起一间间临时住所,开始治愈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
这些最穷苦的平民百姓,在家园被毁,一无所有的逆境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
仅短短几天时间,永昌府城已恢复不少生机。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春耕春播的准备工作也开始迫切起来。
目前永昌一带有两万多明军,一万多俘虏,加上要赈济百姓,每天消耗的粮食以百石计。
如果妥善不解决种地问题,光靠缴获和土司上供,撑不了多久。
其他州府比永昌还要窘迫,无力给朝廷上缴税赋。
毕竟李定国刚缴获一万多石粮食,这是其他部队所不能比的。
这日,沐天波奉召赶到永昌面圣,商议如何让土司多纳粮的问题。
向朱由榔行完礼后,他起身便责备道:“陛下这次实在太冒险了。战场上刀剑无眼,陛下贵为天子,万一有什么闪失,可如何是好?身为天子当修身养德,克己复礼,做万民表率才是本份啊!”
朱由榔有点不好意思,笑道:“黔国公说的是。事急从权,下不为例。对了,腾越现在情况如何?”
沐天波告诉朱由榔,他走后腾越混乱了好几天,朝廷众臣都认为御驾亲征恐有英宗之祸,主张派快马追上部队,把皇帝劝回去。
还好王皇后出来主持局面,告诉大家国难当头,天子亲征乃效仿太祖、成祖,必能重振军心,反败为胜,众臣才算作罢。
一开始南甸、干崖、陇川等诸土司都不太愿意出兵,粮食也只愿意缴纳一部分。
明军在磨盘山大捷后,他们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主动向腾越运送了不少粮食。现在腾越粮食库存已经达两千多石,够吃一段时间了。
随着百姓相继返回永昌,除还有不少俘虏需要处理外,也没什么可操心的。
朱由榔跟王皇后没见过几次面,在记忆中她只是一个温和寡言的普通女人,想不到紧要关头,居然有这样的魄力,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接着,他向沐天波请教,如何解决明军各部普遍缺粮的问题。
这些部队散落在滇西南山区各州府,粮食运输十分不便,而且永昌也没有多少富裕的粮食可以往外运。
沐天波认为,靠自己的威望,说服诸土司大幅增加纳粮数量,不是不可以,但也只能解决一时,不可能太长久。
腾越以西的土司有李定国几万大军震慑,再高的负担都只能接受。但鹤庆、元江、临安、景东这几个州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州府和清军控制区接壤,土司们完全可以投向清军,换取更优惠的待遇。丽江、孟链一带的土司,甚至有可能联合起来,武力对抗马宝、廖鱼部。
这两个地方明军兵力薄弱,即使能勉强击败土司,也不可能追进大山里,将他们的寨子一个个铲除。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难道就没有办法对付他们了?”朱由榔问道。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改土归流,让流官代替土司管理州府,并且持续迁入汉民。当汉民多于少民,那么这个州府就彻底稳定了。”
沐天波喝了口车里茶,怅然叹道:“这个办法的确很有效,但需要循序渐进,花费的时间以十年计。
沐家自洪武朝开始经营云南,两百多年来一直坚持改土归流,也只不过将昆明及附近几个州府纳入朝廷治下而已。”
朱由榔直听得心里直叫苦。两百年?明军连两年都未必等得起。再过两百年,就不是打清军,而是打八国联军了。
所以还是要让各地明军尽快恢复生产,自己种出粮食来,才是长久之计。
怎样才能在土地和人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种出更多粮食?自己不是农科员,也搞不出化肥,怎么办呢?
朱由榔询问了滇西南各府田亩数量、产出和税赋的详细情况。他惊讶地发现,沐天波简直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无论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还是田亩税赋、制度律法,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果然是镇守云南两百多年,世代承袭的沐王府,并非浪得虚名。
沐天波对皇帝近来的改变,也感到非常惊讶和欣慰。如果皇帝能早几年像这样发奋图治,也许局势也就不会这么差。
两人讨论了良久,随着朱由榔对明朝土地制度的深入了解,他开始找到了一些头绪。
沉思一阵后,他想出了一个大致方案,顿时眉头舒展开来。
“陛下莫非已有良策?”
朱由榔脸上露出一丝诡秘而又得意的表情,笑道:“种地固然重要,但在种地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说下去。
接着他委托沐天波到丽江跑一趟,办两件事。
第一件,找丽江鹤庆一带的土司谈谈,或征或买或借,无论如何都要帮马宝筹到足够粮草,至少撑过上半年。
如果失去了丽江、鹤庆,明军将和冯双礼彻底失去联系的可能。冯双礼降清,又会进一步失去和四川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战略协同的可能。
“陛下还是更偏心马宝这样的从龙旧部啊,一定办好这趟差事!”沐天波暗暗下定决心。
第二件,是到了丽江之后,找熟悉道路的人,送一封信给建昌的冯双礼。
沐天波欲言而又止,似乎想要劝谏。
朱由榔告诉他信的内容是和李定国共同研究,一致同意的,才将他疑虑打消。
信里除了简单介绍刚取得的大捷外,他还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希望冯双礼不要投降,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可以撤往成都,甚至是奉节。
总而言之,在滇蜀一带保持一股明军力量,对将来明军反攻昆明很重要。
冯双礼是西营早期的五军都督之一,威望很高。秦王孙可望叛变后,他被李定国认为是秦系将领,一度受到排挤。因此冯、李之间关系并不太友好。
这次永昌会议,冯双礼并没有派使者来参加,也许是因为太远还没收到消息,也有可能是因为已经心灰意冷,正在考虑投降。
朱由榔成功说服了李定国,暂时放下恩怨,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清。毕竟磨盘山那样的绝境,大家都不想再面对了。
能彻底打消冯双礼投降的念头最好,即使不行,能延缓个一年半载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