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肖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斯卡·王尔德[1]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著名的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戴着手铐,从伦敦被押送到了里丁苦役监狱。他因“道德败坏”被判数年监禁。

在里丁火车站,好奇的人群围住了王尔德。作家身着条纹囚衣,站在一群卫兵中间,他淋着冰冷的雨水,平生第一次哭了起来。围观的人群哈哈大笑。

在此之前,王尔德从不知眼泪和痛苦为何物。他是出了名的伦敦公子哥,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一名能说会道的天才。他到皮卡迪利大街[2]散步时,扣眼上常佩戴一小朵向日葵花。伦敦的贵族都在模仿王尔德,他们穿戴得像王尔德,重复他的俏皮话,和他一样大买宝石,也几乎和他一样眯缝着眼睛,傲慢地审视周围的世界。

王尔德不想去发现在英国俯拾皆是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每当遭遇那些现象时,他总是以他圆滑的奇谈怪论,努力缓解自己的良知,他藏身在书斋之中,欣赏自己那些诗文、名画和宝石。

他喜爱一切人工的东西。对他来说,温室比森林更可爱,香水比秋日田野的芬芳更可亲。他不太喜欢大自然。对他来说,大自然显得粗糙而又令人厌倦。他像摆弄玩具一样摆弄着人生。世上存在的一切,甚至敏锐的人类思想,对他来讲,都只是取乐和享受的由头。

在伦敦王尔德家旁边,有一个乞丐。他的破衣烂衫使王尔德十分生气。他请了伦敦最出色的裁缝,让他给这个乞丐用上等料子缝制了一套衣服。

衣服做好后,王尔德还亲自用粉笔标出了衣服上应该有破口的地方。从此之后,王尔德住处的窗户下就常站着一个老人,他身着一件样式好看、料子贵重的破衣服。乞丐从此不再惹怒王尔德的审美了。“甚至连贫穷也应该是美丽的”。

王尔德就是这样生活的,他目空一切,醉心读书,赏玩宝物。他每天傍晚都要去夜总会和沙龙,这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他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他浮肿的脸也会变得年轻而又白净。

他很善于叙述。他讲过几十个童话、神话和故事,其中有悲伤的,也有欢乐的。这些文字中时不时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思想和出色比喻的闪光,还穿插着一些罕见稀有的学问。

王尔德就像一位能突然从袖口拉出一大堆彩色绸条的魔术师。他信手拈来,抛出自己的故事,使得听众十分惊讶,而且故事内容又从不重复。离开时,他会把刚刚讲过的忘得一干二净。他会把他的故事当成礼物送给第一个迎面遇到的人。他让朋友们把他讲的故事记下来,而他本人却写得很少。在他讲述的大量故事中,事后能被写成文字的充其量也不过百分之一。王尔德是一个既懒惰又慷慨的人。

“在人类历史上,”他的一位传记作者写道,“还从未出现过如此才华横溢的交谈者。”

可判刑以后,一切都完了。朋友们离他而去,书籍被烧毁,妻子因悲伤过度死去,孩子也被夺走,贫穷和苦难成了这个人一直到死也未得解脱的命运。

在牢房里,王尔德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痛苦,什么是社会的不公平。他饱受压抑和羞辱之后,竭尽全力大声道出所受的苦难,呼唤公平,把这呐喊的声浪,像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向出卖他的英国社会。王尔德的这声呐喊,就是《里丁监狱之歌》。

在此之前一年,他曾狂妄地感到奇怪,人们为什么要去同情穷人的苦难,那时,他认为应该获得同情的,只有美和欢乐。现在他却写道:

穷人是智慧的。他们更富同情心,更温情,他们的感受也比我们更深。我将来出狱,若到富人家乞讨,肯定一无所得,凡是能给我一点儿充饥之物的,可能都是穷苦人家。

一年之前他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高尚的是艺术和艺术家。现在他的观点不同了:

许多优秀的人物,如渔夫、牧人、农民和工人,他们对艺术知之甚少,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是人间真正的精英。

一年之前,他曾表达过对自然的完全蔑视。甚至连花朵,田野上的石竹和菊花,也要被他染成绿色之后再别上扣眼。在他看来,那些花朵天然的颜色太过艳丽。现在他却写道:

我感觉到一种渴望,一种对简朴和原始的渴望,对大海的渴望,对于我来说,大海和大地一样,也是我的母亲。

在狱中,他十分仰慕自然主义者林奈[3],当林奈第一次见到被染料木染得金黄的大片大片山地草场时,他曾长跪在地上,兴奋地哭了起来。

一个人有必要服上一段苦役,有必要看上一眼死刑犯的脸色,再看一看精神失常的囚犯如何遭到毒打,如何一连几个月地拆解旧缆绳,以至于指甲都被磨脱,看他们如何把沉重的石头毫无意义地从一处推到另一处,看他们如何失去朋友,失去美好的过去,最终,唯有这样,他才能明白英国的社会制度是“糟糕透顶的,不公平的”,他才有可能在自己笔记结尾写下这样的文字:

如今的社会中没有我的立足之地。而大自然将会为我在大山中找到一个藏身之处,它让夜空布满星星,使我不至于摔倒,能够在暗夜中寻路;风沙将淹没我的足迹,让谁也无法跟踪我。大自然能倾倒江河湖海的洪流把我的身体洗净,用苦辛的草药医治我的疾病。

在狱中,王尔德生平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同志之谊。

我这一生中从未感受到如此之多的关爱和对我遭受的痛苦的同情,而这一切来自于我的狱友。

王尔德出狱了,满怀与他同服大英帝国苦役的所有囚犯给予他的真诚的爱。

出狱以后,王尔德写了两篇很出名的文章,题为《狱中生活书信》。这两篇作品,可以说比王尔德此前所有作品的总和还重要。

在其中一篇文章中,他强忍愤怒,描述了和成年人一起被投入英国监狱的儿童所遭受的痛苦,另一篇文章中他描写了狱中的野蛮风俗。

这两篇作品使王尔德进入了优秀人物的行列。王尔德第一次以一个批判者的身份出现了。

有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件似乎很不起眼的事:里丁监狱里有个狱警叫马丁,仅仅因为给了一个饥饿的小犯人几块面包干,就被开除了。

许多孩子在英国监狱里日夜经受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残酷迫害。只有目睹这一切的人,才会相信英国制度的惨无人道。孩子在狱中经受的恐怖已经达到了顶点。如果能使狱方停止折磨狱中的孩子,那么里丁监狱中的任何一个囚犯都会心甘情愿为自己加刑,多少年都在所不惜。

王尔德当时之所以这样写,显而易见,他,一个伟大的前唯美主义者,和别的囚犯一样,为了这个他常在单人牢房里见到的号哭不止的瘦小孩童,无疑也会心甘情愿地多坐几年牢。

出狱后不久,王尔德在自愿流亡中死于巴黎。

他在贫困中死去,被英国、伦敦和他的朋友们淡忘。给他送葬的只有他所住街区里的一些穷人。

一九三七年


[1]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十九世纪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先驱,著有剧作《莎乐美》、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等。

[2] 伦敦著名的繁华街道。

[3] 林奈(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植物界和动物界分类法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