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刘邦,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按说项羽带兵打仗这么多年,杀的人可能比杀的鸡都多,可今天不知道吃错啥药了,死活就是下不去手,气得范增心绞痛都快犯了。
刘邦市井无赖出身,别的本事不行,“见事不好,撒腿就跑”的本事绝对炉火纯青,眼见长剑在自己头顶抡来抡去,心中便有了算计。
……
大风起兮云飞扬,沛县出了个刘三郎
书接上回,画个重点。读者朋友们记一下: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可惜由于没有造反经验,像很多第一次一样,看着非常热闹,结果非常寂寥。
陈胜、吴广虽然在反压迫斗争中掉了链子,但大泽乡惊天动地那一嗓子,却把全天下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吼了起来,于是六国纷纷复辟,百姓揭竿起义。大秦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造反的口号。
有两个江苏人一看:嘿呦,打架闹事这种事怎么能少得了我们!
这两个家伙到底干了什么?让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过去,先从刘邦说起。
就像你们知道的那样,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大人物出场,都要制造点声响。但刘邦这个声响……笔者觉得有点过了。
传说那是公元前257年,江苏沛县丰邑地区,一位大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此处省略一万字。
天色将晚,老实人刘叔叔等半天不见媳妇回家,心里不免起了疑,拎着棒子直奔玉米地。就在田间的一个大水泡子附近,他看到一条坏龙和自己的媳妇……此处省略一万字。
这……上哪说理去呢!
这件事确实无处说理,刘叔叔总不能飞上天去找龙拼命吧,他就算有那个胆子,也没那个能耐。
忍了!不忍也得忍,啥招没有。
第二年,刘妈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小子就是刘邦。不过那时候他叫刘季,通俗的称法是“刘三”。
给“龙的传人”起这么个没品位的名字,刘叔叔也真是够有趣的。
显然,这段记载是为了给刘邦充场面,汉朝史官们凑一起现编的。让笔者比较失望的是,它竟然被华丽丽地收入了《史记》,看来司马迁老师受刑以后,也懂得识时务了。
好了,甭管汉朝史官们怎么说,反正刘邦就这么顺顺利利地降世了。
刘邦长大以后,书不读,地也不种,整天游手好闲,坚定不移地做起了啃老族,并且觉得理所当然。气得哥哥嫂子们天天闹分家,他脸都不红一下,脸皮厚得天下第一。
刘邦不仅热爱啃老,而且吃喝嫖赌样样纯熟,和十里八村的二混子们净干些不着四六的事儿。
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也许是真懂得“得人脉者得天下”,刘邦吃喝玩乐那些年,交了不少好兄弟,这帮人就是他飞黄腾达的班底。
说刘邦的兄弟,首先就得说卢绾,因为啥呢?他俩在一起干的坏事最多。
刘邦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当时刘叔叔就想,这要是个女娃多好,儿媳妇就有着落了。
两个熊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好极了,因为刘邦更坏,所以做了哥哥,卢绾则以小弟的身份跟着刘邦横行乡里,哪有热闹哪有我,就算没有热闹,制造热闹也要热闹。
比如村里谁家小狗让人炖了,谁家丢了一只母鸡,都不用查,不是刘邦干的,就是刘邦指使卢绾干的。
让人唏嘘的是,这个卢绾后来竟然反了,想必刘邦当时心都碎了。这是后话。
卢绾之外便是萧何和曹参,这两个人一个主管沛县人事,一个主管沛县治安,黑白两道都给面子,却都对刘邦这个无赖格外青睐。
所以在沛县这一亩三分地,但凡有人告刘邦的状,萧、曹二人都会偷偷给按下来,要不然就刘邦这折腾劲,估计早把沛县牢底坐穿了。
再往下数就是樊哙和夏侯婴,这俩人一个是屠夫,一个是马夫,一个给刘邦当打手,一个做狗头军师,刘邦做的坏事他们也没少参与。
如果一个人建立了夯实的人脉,他就成功了一半。刘邦显然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35岁,是刘邦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天,萧何找到正在喝酒的刘邦,说要给他弄个亭长当当。啃老半辈子的刘邦有点不敢相信。
最终靠着萧何上下打点,刘邦终于吃上了皇粮。不是有那么句话吗,饱暖思娇妻,刘邦这个大龄剩男现在最着急的,就是轰轰烈烈谈场恋爱。
但是,正经人家姑娘,谁看得上他呢?
咱凭本事吹来的媳妇,为啥要惭愧
可能是月佬找人替了班,要么就是酒没醒牵错了红线,就刘邦这种坏蛋,竟然也能得到一份大好姻缘。
沛县东边邻县单父县有个土豪,江湖人称吕公,与沛县县令是好朋友,一开始在沛县县令客居。沛县县令对吕公非常恭敬,沛县的风土人物也让吕公感到亲切,所以后来,吕土豪决定定居沛县。
吕公选好居住之所,就在家里大摆酒宴,酬谢县令的关照,为了回报吕公的情意,沛县县令决定在吕公生日的时候亲自为吕公设宴庆祝。当日,沛县县令出席生日典礼,让手下主吏掾萧何主持宴会事务,这件事在沛县轰动开来,凡是沛县有头面的人物都跑来凑热闹。
当天,萧何负责收支接待和座席位次的安排。由于前来拜寿的人实在太多,萧何便决定,贺仪不超过一千钱的宾客安排在堂下。
当时,刘邦已经担任泗水亭长,得知此事,没人请他自己就跑来了。他兴冲冲地来到吕公的新宅门前,看到来客将礼金金额一一写在名册上,又听到负责接待的谒者高声唱说礼钱数目、席位上下,再看自己,两手空空。正待踌躇之际,发现负责接待的是自己的好友萧何,也就不客气了,张嘴就高喊:“泗水亭长刘季贺仪一万钱!”全场各界人物瞬间就惊呆了。
按照当时的百姓收入计算,普通工种劳动一天的报酬大概不足十钱。刘邦虽然身为亭长,月俸也不过才几百钱。当时郡县基层小吏间的礼金往来大都是以百钱为单位。吕公是县令的贵宾,县令级别送过来的贺礼也不过一千钱而已,而且已经是这个级别的重礼了。贺礼以万钱计,都比得上将相王侯间的往来数字了,在沛县应该是闻所未闻的事。
吕公是生性豪爽的人,听到有人送如此厚礼,起身出门相迎。刘邦脸皮也厚,登堂入室,丝毫不怯场,直接坐上高座。
刘邦虚报贺礼坐到上席之后,却没有一丝的自责和不安;酒席间,意气自若,盛气凌人,俨然一副上客主子的模样。吕公心底暗自称奇。席间,刘邦和宾主相谈甚欢,十分投缘。宴会结束,吕公使了个眼色,请刘邦留下。
宾客散去,只剩下吕公和刘邦两人,吕公便对刘邦坦言,自己从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经他相面的人虽然很多,却没有一个比得上刘邦的面相,他希望刘邦珍爱自己。随后又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女儿吕雉介绍给刘邦,表示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刘邦平日里虽然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但是面对重要的事情相当认真,吕公的话被他深深地放在了心上,而且给予了认真的回应,当下便拜过吕公,而且订下了迎亲的具体日期。
吕雉天生美貌端庄,有贵人之相,在吕家非常受宠,不肯轻易许配给他人,所以吕公将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这件事在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吕公的老婆吕媪,简直怒不可遏。
吕公却说:“你们女人家懂什么?刘邦将来必定要大贵,女儿嫁给他不会有错,我心意已决,不会再改变。”吕媪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吕公的决定,只好答应。而吕雉,对刘邦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错。于是,在吕公的操持之下,吕雉就嫁给了这位官职低微的泗水亭长刘邦为妻。
通过这件事,萧何对刘邦也有了新看法。刘邦和吕雉结婚那天,热闹非凡。作为一名亭长,大小算个官,再加上他喜好结交,人缘不错,又有县府里的一班同事和朋友,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非常多。就连县令都送来了一份贺礼。
成婚之后,刘邦并没有受惠于岳父的财势。大概是吕公觉得刘邦仍然需要磨炼,所以不着急提拔他。吕雉虽然是千金之躯,但是自从嫁给刘邦之后,便过起了朴实的农妇生活,没过多久就为刘邦生下了一男一女,他们就是日后的孝惠皇帝和鲁元公主。
刘邦年过四十喜得贵子,自然欣喜万分。夫妻俩就这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虽不是什么富贵之家,倒也和睦温馨。刘邦在外打拼时,吕雉在家边照顾孩子和老人,边做地里的农活,称得上是刘邦的贤内助。
此时的刘邦,工作有了,媳妇也有了,日子过得渐渐滋润起来。
如果生在太平盛世,很有可能,他会“一天三顿二锅头,老婆孩子热炕头”,走完自己不咸不淡的人生。
但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没有意外的人生就不是完整的人生。
干了这碗酒,从此绿林跟哥走
刘邦人生中的意外来自一次出公差,确切地说,是押送犯人去给嬴政修坟。
按照秦朝的律法,刘邦需要在三个月内将犯人押送到骊山,而且一个都不能少。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绑着押送,一定影响速度,如果放开手脚,一定有人会跑。
这样看来,横竖都是个死。
刘邦心想,我不能死,我死了,别人就会住我房子花我钱,抱我女人还打我娃!于是索性心一横:跑路吧!
下定决心后,刘邦突然觉得轻松了不少。到了丰西泽中,刘邦就下令所有人休息,把剩余的路费都换成了酒菜,请剩下的劳役痛痛快快地吃喝了一顿。以往刘邦押送劳役也有和劳役们饮酒的时候,但他总是克制自己,因为路程还远,不能有闪失。但是这次不同,他的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酒肉面前,刘邦第一次和劳役们开怀痛饮。刘邦看起来非常开心,其实他的内心复杂而酸楚。痛饮过后,刘邦开始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儿。前几日还是风光的亭长,如今却是有家难回。可此刻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而是正视现实。
正当大家开怀痛饮之际,刘邦却当众宣布,队伍今晚全部解散,大家愿意去哪去哪,责任由他一个人来承担。劳役中胆子大、讲义气的监管人员带头表示,我等愿意追随刘亭长。随后,一些劳役也高呼起来。虽然又收了一帮小弟,相互之间有了照应,但前路仍然渺茫,该去哪里,刘邦自己也不知道。
好在刘邦是个乐天派,心里虽然难过,却仍然能谈笑风生,带着跟随者往深山中走去。一来,逃入深山能避免消息快速走漏,被官府火速追缉;二来,进入山区后比较容易找到吃的,存活机会大些。就这样,刘邦有了自己的队伍,成为秦末无数地方起义队伍中的一支。然而,没过多久,消息还是传到了沛县,刘邦也从亭长沦为了通缉犯,媳妇还受到了牵连。
如果不是发生在秦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刘邦必然会招致灭门之祸。但是在天下动荡不安、战乱四起的年代,各级地方官员都拼命自保。一旦上报给朝廷,不仅沛县县令要受到惩处,就连泗水郡的郡守也要承担严重的后果,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所以,这件事发生后,县令和郡守都装作不知道,将这件事隐瞒下来。而且,沛县县令和县府中的大小官员都和刘邦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都不约而同遮掩此事,刘邦也就没被追查。
家里人虽然担心刘邦的去向,可又无可奈何。父亲非常生气,说刘邦是自作自受,放着好好的官儿不当,非得招惹祸端。只有吕雉毅然离开家门,寻找刘邦。
解散劳役队伍的时候,刘邦根本没想过自己以后的栖身之处。只是突然想起了秦始皇几年前东巡时听信高人所说的“东南有天子气”,而且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到处宣扬,还用东巡楚地来镇压、制伏这股天子气。
刘邦在出走后,在迷茫中受“东南有天子气”这句话的启发,举目遥望云雾缭绕的芒山和砀山。心想,也许前面的山就是给自己提供的有天子气的栖身之所。于是,他带着留下来的人向芒山、砀山走去。
芒、砀两山相去八里,海拔并不太高,但位于低洼的沛丰沼泽地南沿,两山之间有古树密林,杂草丛生,蜿蜒起伏,山泽岩石之间是非常好的藏匿之处。
虽然藏身在山岩之间十分艰苦,但是对于出身布衣的刘邦而言也不算什么。虽然要经常变换住处,东躲西藏,可大家也算同甘共苦,无拘无束。
就这样,刘邦带着二十几个人在芒砀山当了土匪。因为名号还算响亮,慢慢竟也聚起了好几百号人。
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出怒吼的时候,刘邦还在芒砀山呼啸山林,偷鸡摸狗,拦路抢劫,但不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说到底,他们只是为了活命。刘邦是坏,但算不上恶。
从土匪到沛公,其实不会太轻松
受大泽乡风暴影响,江苏地区造反情绪高涨,刘邦也在萧何、曹参的建议下,开始招兵买马。
正巧这个时候,沛县县令在萧何的怂恿下,也准备下海造反,于是差人邀请刘邦共谋大事,刘邦心里有点狐疑:这小子不会是要阴我吧?
最终,在萧何、樊哙等一众人的鼓动下,刘邦决定出山——管他真假,干就是了!
刘邦带着他那帮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兄弟风风火火赶往沛县,半路上却遇到了同样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萧何和曹参。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县令怕刘邦鸠占鹊巢,反悔了。
现在怎么办?原来是土匪,还有被招安的机会,现在被坐实了造反,县令大功一件,刘邦危如累卵。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那就反吧,不反也无路可走了。刘邦决定:先拿下沛县,用县令的头祭起义的酒。
刘邦说得轻巧,大家心里却乱糟糟:拿什么打县城,就拎着木头棍子和板砖,跟人家正规军干?
科普一下,在秦朝,老百姓是禁止私藏武器甚至是铁器的。传说,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民间铁器,铸造了十二金人,目前,这十二金人的下落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刘邦说大家别急,我有办法——“二营长,把哥哥的意大利炮拉出来!”
不好意思,昨晚追《亮剑》,睡太晚了。
重来,刘邦大喝一声:我有办法!他让人扔石头往城里传信诱降,从敌人内部入手,利用敌人的力量粉碎敌人。
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一看:好浪漫,云中谁寄锦书来?快打开看看。
“喂,老王,上面写的啥玩意?”
“投降就请你吃肘花,不投降杀你全家。”
“那还寻思啥,降了。”
“降了,降了,吃肘花去!”
刘邦写信给沛县官兵百姓说:父老乡亲们啊,你们都让秦朝贪官污吏给祸害成啥样了,还要忍吗?今天我刘邦替天行道来了,谁顽抗,谁全家遭殃,谁听话,等我发达了,弄不好还能给你个官儿当当。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刘邦在这方面确实有两下子。
就这样,兵不血刃,刘邦拿下了沛县,从此咸鱼小翻身,完成了从混混到沛公的逆袭。
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刘邦本想假装谦虚一下,就搞了个民意选举,没想到选出来的是萧何和曹参。
萧何和曹参不是不知趣的人,好一番推辞,说只有你刘邦当首领我们才认,你是赤帝子啊,别人想当,掂掂分量。既然被选出来的两个人都这么说了,别人还说啥呢。就刘邦了。
有的读者可能不知道,这个“赤帝子”是怎么一回事。
那还是刘邦在芒砀山的时候,有一天喝多了,带着兄弟们去打猎,中途碰到一条大白蛇趴在路中央。要在平时,刘邦掉头就跑,今天酒壮怂人胆,刘邦歪歪斜斜提剑上前,手一偏,就砍七寸上了。大白蛇瞬间被砍成两段。
你以为就白砍了?开玩笑,蛇是有灵性的动物:你砍我两段,我篡你中间!转世就做了王莽。当然,这只是个传说。
其实,就是这么一件滥杀野生动物的事,随即被刘邦集团神话了。谣传刘邦杀完大白蛇以后,有人见到个老妇人在路边痛哭,自称是白帝媳妇,说儿子无缘无故被赤帝的儿子砍杀了。显然,这是用脸皮在撒谎,无非是为了忽悠老百姓,说他刘邦是天命所归。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到底是龙种还是赤帝子啊?
刘邦不光自己吹,他老婆吕雉也跟着吹。有一次,刘邦当众问吕雉:我在芒砀山到处乱窜,你为啥老能找到我呢?吕雉撒谎不脸红: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云的下面肯定是你!
这恩爱秀的,相当有道行!
其实自打刘邦那次在咸阳看到秦始皇之后,就开始做起了皇帝梦。沛县父老推荐他做沛公他其实是很欣喜的。刘邦深知,在场的人谁都不敢做首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担这个风险,他的再三推让是想表明自己带头起义并非出于私心,也并非贪图王侯之位,而是家乡父老的再三推举,不得已而为之,他愿意挺身而出,目的是救沛县百姓于水火;同时,这样做也为了起义后有效管束手下,既然众人推举他当县令,那么就要服从他的管束和指挥。
刘邦和各路起义军首领的不同之处就是他起义并非为了个人的那点利益得失,而是将起义的第一天视为踏上得到皇帝宝座征程中的第一步。所以,当他答应沛县父老做沛公之后,就将起义的仪式举办得非常庄严。
在沛县县衙的大堂上,刘邦带领沛县子弟们祭祀了黄帝和蚩尤,因为传说黄帝是上古的五帝之首,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蚩尤是南方部族的首领,首创各种兵器,而且骁勇善战。可见,刘邦起义之前祭祀黄帝和蚩尤,求的是神灵保佑,他希望自己日后能起义成功,最终登上帝位。
刘邦祭祀后,将牲畜的血涂在战旗和战鼓上。秦朝的军旗和崇拜的颜色是黑色,刘邦则把起义军的军旗全部换成了红色,因为斩白蛇的故事中说他是赤帝之子,所以刘邦的起义军崇尚红色。萧何、曹参、樊哙等人开始在沛县周边招兵买马,先后共有三千人加入刘邦的队伍。
刘邦起义的时候已经48岁,在古代,48岁已经是中老年人了,刘邦却踌躇满志,刚刚踏上成就大业的道路。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刘邦的霸业看来水到渠成,但事实上他的人生充满意外,这次的意外,来自一个兄弟的背叛。
万万没想到,雍齿竟然反水了
眼看着队伍瞬间壮大了不少,刘邦非常开心。前段时间还担心被官府抓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沛公,刘邦决定,今后就按这个路子继续招兵买马,看看自己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刘邦的部队在芒砀山上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让史劲、许横、郝松各带一组人马,自己身边留下几十人听候调遣。他让那些懂些武术的人教手下练武,没有趁手的兵器,就让他们暂时用木棍代替。刘邦没带过兵,总觉得自己手里有队伍就了不起了。再加上他建功立业的心非常迫切,总想着到山下闯荡一番。
手底下的人整天吃饱了没事做,也是憋得难受,总想找个节骨眼大显身手。兵将一拍即合,仗势伺机而起。
芒砀山下有一座小城叫永城,城池非常坚固,守卫很多。刘邦一伙人将此地定为第一个攻打对象。没承想,刘邦等人的想法很快被永城太守知道了,太守心想:一伙毛贼成不了什么气候,等我腾出人手,就派官兵将他们一举驱散。
可还没等官兵腾出手,刘邦就自己打上门来了。芒砀山在永城东边,刘邦等人则选择从西边城门攻城。因为守城的兵没有任何防备,趁夜里城门还未关上之时,就由小分队将守门官兵各个制服,随即,大部队蜂拥而入。
其实在攻城之前,刘邦等人就已经将永城内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了,三支队伍一支攻打府衙,一支占领各个城门,一支攻打兵营。很快,刘邦就占领了整个永城,官府还没明白过味儿,就被起义军端了老窝,太守也被活捉。很多秦军都没来得及拿上武器,就被起义军杀了。整个战斗过程丝毫不拖沓,刘邦一方仅有少数人伤亡。
此时的朝局动荡,所以即使知道刘邦占领了永城也没人顾得到这个地方。刘邦首战告捷,非常开心,对未来的战斗也更有信心。他准备让自己的人马在永城好好享乐,再备齐兵器和粮草,扩展队伍。
此次战役,刘邦虽然大获全胜,但每每提起,都不忘加上那段异事“哥哥我当年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首次攻打永城一役便是大捷”,并借此激励手下将士。
没过几天,刘邦就从安逸中清醒过来,他知道,永城再好,也非久留之地。要干成大事,自己手上的这点人马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将永城交给史劲驻守,自己带着其余队伍向北前进,想要投靠正在攻打咸阳的陈胜、吴广。
通过这次攻打永城的经历,刘邦明白,只要是没有大量驻守秦军的地方,城池都非常好攻。经过曹县时,刘邦决定再来个突然袭击。没想到,由于曹县附近常常有起义军出没,守军们早就加强了防范。刘邦等人进城后,城门迅速关闭。刘邦带领的部队遭到了猛烈的反击。此刻,刘邦的队伍既不能占领官府,也无法控制城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最终,两军都来到城中间的大街上。
刘邦眼看秦军众多,知道自己不占优势,于是下令队伍从南城门撤退。队伍听说要撤退,无心恋战,大队人马涌向南城门。由于守城门的重兵刚才都冲到城中围堵义军,南城门这边非常空虚,刘邦等侥幸逃脱。
这一次,刘邦损失了大半人马,就连班头郝松都不见了。刘邦非常后悔没弄清情况就贸然攻打城池。他原本想打下几个大城池后,将队伍壮大些再投奔陈胜。如今自己被打得七零八落,哪还有脸投奔他人?一时间,刘邦从沛公又沦落成流寇,白天漫无目的地前进,夜晚却做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
随着刘邦与项梁、项羽的起义,江淮一带的大部分地区很快就出现了反秦起义的热潮。秦二世二年,刘邦大破秦军围攻丰邑的部队,到十一月,刘邦引兵至薛,再次大败秦军。就在刘邦的军队连连告捷之际,没想到反秦的义军之间却因为争夺地盘而发生了冲突,导致自己队伍的分裂。
原来,受陈胜派遣北攻魏地的周市,此时竟南下至丰、沛一带,他借口历史上魏国曾经一度东迁于丰,鼓动刘邦的手下雍齿背叛刘邦,归附于魏。雍齿本就不想追随刘邦,在周市的威逼利诱下,雍齿公开背叛刘邦。
刘邦轻信雍齿,导致老窝丰邑丢失,发誓要将雍齿脑袋拧下来当球踢,不过雍齿也不白给,刘邦打了几次,都没能把丰邑打下来。
刘邦久攻丰邑不下,心里憋着好大一口气,可是没办法,对方防守太严密,根本不给自己破门的机会。
大家凑一起一合议,找外援吧。
当时,陈胜吴广已死,楚国的领军人物是项梁、项羽叔侄。
这叔侄两家大业大,而且对雍齿的行为深恶痛绝,于是大手一挥:五千兵马先用着。
这是刘邦和项羽生平第一次交集,受人之恩,后来涌泔水相报。欲知详情如何,且听后书分解。
刘邦张良初相遇,项羽一战成霸王
刘邦和项羽这对冤家,碰到一起,就好像火星撞地球,恩怨纠葛,缠绵不断,不死不休。
和刘邦不同,项羽是正品贵族子弟,他不用装神弄鬼,一会儿说自己是龙种,一会儿又认赤帝当爹。单凭他祖父项燕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足以为他们项家圈粉无数。
项羽还有个极招粉的特质,就是猛。至于猛到什么程度,读者朋友们可以上网搜搜,什么是“王不过霸,将不过李”。
另外,笔者不说,一些读者可能不知道,项羽还是兵形势第一人。
什么是兵形势?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你也可以理解为: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个项羽从小就是个问题儿童。学习不行,学剑也不行,就打架行。
他叔叔项梁骂他,他还顶嘴:“干吗学写字,能写过李斯!干吗要学剑,能比赵高贱?我要学万人敌!”
项羽说要学“万人敌”,项梁就教他兵法,他又觉得这些兵法不入眼,于是开始逃学。
有一天逃学去玩耍,正好遇到嬴政的仪仗队经过,项羽一看人家的排场,就眼红了,非常愤恨地表示:少爷我早晚要取而代之!
项梁一看,呦呵!这小子志气不小嘛!从此就往这个方向上培养项羽。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项羽正跟着项梁在绍兴混饭吃,绍兴地方长官殷通看到全国都在搞造反,为了撵时髦,也打算反一下。于是就找项梁来商量,说大家搞点大事业怎么样?
开玩笑,造反这种拿生命赌明天的事情,怎么能跟不靠谱的人一起干?项羽杀掉殷通以后,又单挑灭掉100多个殷通死党,没死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地上出现一摊摊水渍。
项羽叔侄起兵以后,马上找到当年楚怀王的后人熊心,说让他当扛把子,要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光复楚国。他们依旧拥立熊心为楚怀王,利用情怀大力炒作,人气不断飙升,附近的造反小队纷纷前来组团。项氏集团这时文有范增、陈婴;武有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秦末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军团呼之欲出。
看过《秦时明月》的读者可能要问了:你把虞子期整哪去了?就是项羽的大舅哥子。这个笔者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此人物纯属虚构。
刘邦当时正是冲着项家军的威名,才不管有没有交情,礼物都不带就上门求人情。
得益于项家军的威猛助力,刘三收回丰邑,好一顿攀附,竟和项羽称起了兄弟。
其实,刘邦这次借兵之行还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收获,那就是收了个韩国人张良。
张良的先辈,在韩国五世为相。年幼的他曾无数次憧憬,将来自己接了班,一定要做个真心真意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官、清官。
然而,一切美好的愿景,都随着强秦的崛起化为了泡影……所以张良下定决心——我不见了的东西,一定要自己拿回来!
然而,张良虽有雄心壮志,奈何手上无兵,明反不成,于是决定搞暗刺,这就是著名的“博浪沙刺秦”。
结果大家都知道,失败了。
张良虽然暗刺失败,但一下子成了网红——全网通缉,全线飘红,因此不得不隐姓埋名。
这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遇到一个邋遢老头,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还让张良捡回来并给自己穿上。
张良心情相当不美丽,但看对方一大把年纪,于是就从了——这就是孺子可教的由来。
老头觉得张良孺子可教,就说这样吧,你五天后再来,我教你团灭的战术。
张良来了两次,都因为没有老头早,被好一顿臭骂,白跑了两次。第三次,张良学聪明了,半夜就到桥上杵着,这次,张良得手了。
老头送给张良一本书,据说好好学习,就可以成为国家栋梁,这本书就是传说中的《太公兵法》。
陈胜吴广和秦朝死磕的时候,张良也趁乱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反秦小队,这点人,真不够给大秦塞牙缝的。为了不做无谓的牺牲,张良决定投靠自立为假楚王的景驹,途中正遇到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的刘邦,两人一见如故。
我们知道,秦末造反的大哥级人物非常多,张良怎么就一眼看上刘邦了呢?
因为刘邦这个人虽然没文化,但是很虚心,别人有什么好的建议,他都愿意采纳。
张良遇到刘邦时,给他出了几个阴招,他一点就透,并且使用阴招手法相当溜,两个人竟都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作为谋略家,张良深深知道,有头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人愿意相信你的头脑,这次不期而遇,令张良将自己倾心托付。
刘邦和项羽攀上关系以后,自然投奔到项羽旗下。
两个人虽然都不把新楚怀王熊心放在眼里,但表面文章还得做。有一天,熊心借酒说:谁先打到咸阳,谁就做关中王。
按说论打仗,刘邦怎么也不及项羽,可这时项羽遇到了一件事,很大的一件事。
你真以为熊心喝多了,其实没有。这个时候,项叔叔因为骄傲被秦将章邯给弄死了。熊心见项羽岁数小没城府,就想用刘邦制衡项羽,让他们相爱相杀。
就这样,刘邦从项羽军团分离出来,一溜小跑去咸阳;项羽则一边跟章邯死磕,一边往咸阳走。不得不说,项羽这哥们真傻。
此时,巨鹿城下,章邯、王离一边喝酒撸串,一边重兵围城,压根没将五国援军放眼里。
巨鹿城外,齐燕韩魏四国援军一起看热闹,他们与其说是打援,不如说是打秋风。
巨鹿城内,赵王赵歇、赵相张耳火烧屁股苦不堪言,赵将陈余领兵数万驻扎城外不敢救援。所谓兄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山东曹县,距离巨鹿300多公里的地方,楚国救援军团正在休息,他们才休息46天,据最高长官宋义说,还可以休息46天。
项羽发火了,这么待下去,我还怎么去咸阳!手起刀落,直接把宋义抹了脖。当然,带着几万人做围观群众是熊心的意思。不过他敢跟项羽翻脸吗?显然不敢。
项羽来了!他知道以几万人马对抗数十万秦军意味着什么,但他是项羽。
狭路相逢勇者胜!此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项羽鏖战巨鹿,自断归路:凿沉战船、砸碎锅灶——破釜沉舟就是这么来的。
有道是兵猛猛一个,将猛猛一窝。项羽一声狮子吼,提枪跃马杀入敌阵,项家军跟打了鸡血似的,个个以一当十,围观诸侯惊呆了!天啊,见过猛的,没见过这么猛的!
巨鹿之战,王离被捉,章邯投降,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走上了人生巅峰!
战后,项羽召见各路诸侯,诸侯们吓得不敢抬头,一个个低头跪着走。
项老弟,你先喝着,哥给你表演个遁术
话分两头,这边,项羽在河北玩命打仗,牵制秦军主力;那边,刘邦趁机捡便宜,毫无压力地直奔咸阳。
秦宫赵高还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目前,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我军在河北巨鹿全歼六国联军!我家今天炖肉,下班谁也别走,都去喝酒!
等到刘邦来到咸阳城下,赵高一看瞒不住了,才放大招——杀了胡亥,把子婴捧上皇位。谁知子婴一上位,就把赵高杀了。嬴政这帮子孙后代,没一个按套路出牌的。
此时,咸阳兵力空虚,子婴心知不是刘邦对手,为了城中百姓免遭屠戮,只好向刘邦举起白旗。
刘邦进咸阳,见到后宫佳丽三千,眼睛都撑破额头了,看惯乡村妇人的他一下子就迷失了理智,一头扎进温柔乡。
萧何、张良等人一看,沛公这不开始飘了吗?这是要玩物丧志的节奏啊!赶紧劝他:那什么,项羽就快来了!
刘邦一听项羽二字,打了个哆嗦,立马正经了:“伤害、杀害、抢老百姓东西的,一律重判!”
约法三章说的就是这件事。不过,你都烧杀抢掠完了,又在这装什么正义之师啊!
项羽听说刘邦进了咸阳,肺都气炸了:我在前线玩命打仗,你就跟熊心那小子一起算计我?什么兄弟!杀进咸阳,把刘三制成风干肠!
这边项羽刚要玩点狠的,谁知刘邦就立马认怂——还兵灞上,列队迎接项羽。
刘邦:“阿羽,哥怕你累着,就帮你打了!”
项羽:“说这话,你自己相信不?”
刘邦:“阿羽你别不信,子婴我都给你留着呢!”
项羽:“你真是我亲哥!”
刘邦三言两语就把项羽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项羽的亚父范增实在看不下去了。
范增:“无脑生物是不是!流氓无赖说的话能相信吗?”
项羽:“人家认错态度挺好,我不好意思发飙。”
范增:“既然这样,那请他吃顿饭吧。”
项羽:“吃饭好,我就喜欢吃饭,就咸阳最大的鸿门酒楼。”
范增见项羽优柔寡断,于是自作主张,安排项庄舞剑,让他趁机宰了刘邦。
项庄好一顿耍剑,累得气喘吁吁,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项羽下令杀人,心里也来气——你们累傻小子呢这是?
按说项羽带兵打仗这么多年,杀的人可能比杀的鸡都多,可今天不知道吃错啥药了,死活就是下不去手,气得范增心绞痛都快犯了。
刘邦市井无赖出身,别的本事不行,“见事不好,撒腿就跑”的本事绝对炉火纯青,眼见长剑在自己头顶抡来抡去,心中便有了算计。
刘邦:“兄弟,酒喝多了,上趟厕所!”
项羽:“瞧你这点出息,快去快回!”
这种情况下,缺心眼才回去呢。刘邦出了门,撒丫子就跑,范增放狗都没撵上,好歹捡回了一条性命。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鸿门宴,它告诉我们:当你遭遇尴尬或危险的时候,别忘了门外还有个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