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浮光与掠影,从玄武门走出来的帝王模范生
公元626年七月的那天,李二公子跑进皇宫跟他爹附耳低语:“爸爸,我大哥和四弟跟我小娘不清白!”
李渊怒了,决定第二天开堂过审,并邀李世民来做证人。李世民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玄武门杀机四伏。
……
李渊的失策:尾大不掉的天策上将
那一年,李二公子擒住王世充,干掉窦建德,平定中原,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他想起临行前老爹对他说的悄悄话:“二郎,你若灭了老王家,太子就是你的啦!”
李世民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率军疾行,回朝复命,背过人去,笑得不行。
他万万没想到啊,自己竟然被那位亲爱的老爹给忽悠了。
是的,所谓君无戏言的李渊戏言了,依旧以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至于老二李世民,其实也不差,除秦王外,封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三公之首占两个,尚书令兼中书令,三省又占俩。
这么说吧,相当于这个国家,首席亲王、三军总司令、总理、首相什么的,都他一个人干了,地位仅次于他的皇帝爹和太子哥,妥妥的大唐第三把交椅。
然而,像李世民这种千年等一回的人物,怎么可能甘心永远给人做辅助呢?
既然矛盾不可调和,早晚擦枪走火。
此时此刻,李渊的脑袋都快炸了,两个儿子,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不管选谁,都是故意伤害,老李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正是李渊的婆婆妈妈,导致两个儿子的矛盾不断激化。想一想,如果他能早点剪除任何一个儿子的羽翼,断了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念想,那么惨剧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这件事,李渊从一开始就失策了。
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称帝,用了还不到一年时间,历史上历代王朝筑基就没有这么快的,倒不是说李渊比刘邦、朱元璋更厉害,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是关陇门阀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陇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西魏、北周、隋都是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皇帝本人,都是关陇集团的门阀兼利益代表,李渊,其实是以关陇集团新代理人的身份建立唐朝的。
所以老李从太原起兵,一路进军赏个不停,几乎见人就发世袭国公的帽子,明摆着告诉关陇集团的重要人物们,我老李代表的是咱们关陇集团的权力和利益,只要大家支持我,好处大大的。所以李唐在关陇集团的支持下,得以以不正常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老李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使李唐政权成为了形同北周一般的西北军阀政权,朝堂上的利益基本都被西北军阀分割了。李渊的志向是“大一统”,他当然不希望朝堂之上一家独大,而早早的称帝又使他不能总是御驾亲征,所以才让李二公子当主帅主持统一战争,初衷不过是想通过自己的二儿子吸引全国各地的英才与利益集团,使朝堂上势力均衡。所以,老李给了李二公子诸多特权,比如允许他自行招降纳叛,开府治事,当然,老李也未必没有统一之后再把这个原本与皇位无缘的儿子当临时工舍弃闲置的心思。
然而,估计老李当时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个二儿子能力太强悍,野心又太大,给他个机会他就能反客为主,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虽然李渊也及时认清了这一点,采取了制衡之术,及时立李建成为太子,让李元吉也去参与统一战争。如此一来,内有李建成压制,外有李元吉竞争,似乎可以遏制李二公子的蓬勃发展之势。然而,李元吉实在不够争气,他二哥基本一路横扫,他却连太原老家都丢了,最后还是让李世民去给他收拾烂摊子。
本来想制衡,现在更加失衡了。李世民军功卓著,又会经营人设,征服了很多人才和武将,其帐下用人才济济都不足以形容了。
人才多本来对大唐来说是件好事,但坏就坏在,李世民不是太子,而且正常情况下基本不会被立为太子,这就等于限制了他手下那帮人才的发展,而他手下的那帮人,哪一个是省油的灯?于是李世民就在半裹挟、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开始了太子之争。
那么,统一之后,李渊如果想强行解决天策府,办不办得到呢?应该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但是,这样一来,一定会使刚刚建立的新王朝产生空前的动荡,我们来看看当时李世民手下都有哪些人: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而且这帮人未必忠于皇室,他们只忠于秦王。
李渊若动手,等于一次性清洗了大半个唐朝开国功臣集团,这样的大手笔,就连中央集权第一人朱元璋都不敢尝试,老朱清洗功臣集团也是先分化瓦解,再找碴打击,步步为营地用了数十年才算大功告成。李渊若动手,成功也还好说,万一斩首行动不成功,让李世民带着这帮人逃出长安,另立山头,那么历史很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可以这样说,武德年间的李世民,远非朱棣式的带兵亲王可比,更是让韩信式的开国功臣望尘莫及。就算他是唐朝的朱棣加韩信,李渊堂堂开国之君,真下决心收拾他也有很大的成功概率。可惜,李世民早已超越了这个层次,彻底尾大不掉。
隐太子李建成,这一千多年太冤了
李建成其实和杨勇一样,本身并不坏,甚至称得上人才,但作为被消灭的失败者,只能忍受脏水泼过来,灵魂都带着无以复加的悲哀。
历史就是这样地扑朔迷离,不讲道理,有时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其实都是假象,悠悠数千载,多少真相被人为地掩盖,多少人的冤屈最终化为尘埃。
但悠悠众口,毕竟堵不住,历史在被随意篡改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线索排查真相。
我们来看看那些年李建成都做过哪些事:
一、举办人才招聘会
李渊被杨广扔到山西,其实就动了心计,建了两大基地:太原与河东。
太原由李渊和李世民共同组建,河东则由李建成单干,李建成在这里做善事、交朋友、拢人心。来,看看这几位:薛万仁、冯立、马三宝、王珪、魏征,个顶个的大名鼎鼎。
二、打响西河第一炮
李渊造反,西河是打怪第一关,定基调的一战。李建成、李世民都派了去,李建成来到战斗一线,整顿团队纪律,慰劳手下兄弟,兄弟们受了刺激,打仗就像打了兴奋剂,9天便拿下西河战役。
三、智取重镇霍邑
李渊想立小皇帝,就必须经过重镇霍邑,却遭到狠角色宋老生顽强抵御。不仅如此,李渊现在四面环敌:北有突厥虎视眈眈,东有李密欲取长安,西有薛举引兵来犯,又有宋老生将前路阻断、刘武周偷袭太原。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慌了,说快跑吧,别让人包了饺子。李建成、李世民虎躯一震:“万万不可,干他就是了!”
李建成领兵,轻骑诱敌,重兵埋伏,前后夹击,斩宋老生于阵前,令突厥和李密胆寒。
四、平定河北刘黑闼
刘黑闼的事情,前文说过,这里再简单回顾一下。
最初,李世民先和刘黑闼开打,折了罗士信,自己还差点把小命留下。多亏刘黑闼后勤补给出了问题,才给了他可乘之机,翻过身一通猛打,把刘黑闼撵到了突厥门下。但李世民安民不得法,手段狠辣,政策高压,当地百姓打心底不服他。于是,李世民这边还陶醉在胜利中呢,刘黑闼就从境外借了兵马,迅速来了一个反击杀。
老二失手了,那就让老大上吧。李建成领了父命,按照魏征的鬼主意,玩起了“政治诱降”。
结果,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难得的上将。
明晃晃的事实摆在眼前,昏庸太子不昏庸,无能太子不无能,他配得上自己的名字——建功成业。
哪怕只论军功,李建成也可算是历朝开国太子中极为出彩的一个,远胜过汉刘盈、魏曹丕、隋杨勇、明朱标等人。更不要说他协助父亲在长安居中调度,裁决军国政务,开创“武德之治”的功绩。绝非唐书上所写的那般荒淫、昏庸、无能。
而从其历史上所表现出的才华气度来看,假如他能名正言顺地接班,假如给他些时间,他的成绩也许并不会逊色于汉文帝、宋太宗这样的君王,一个“太宗文皇帝”的谥号,应该是当得起的。
李建成的不幸,和他爸爸李渊一样,本身虽然具备不错的君王之才,偏偏遇到了史上最强的帝王之一,一个能力完全“太祖皇帝”级别、同时又心够狠的超级历史人物。
客观地说,李建成绝不是个孬人,而是大唐名正言顺,也是非常靠谱的接班人。如果由他来做皇帝,虽然可能没有李世民出色,但也未必有多逊色。
而大唐的建立,也绝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绩。只是,李世民最后赢了。
血溅玄武门,李世民手段够硬
好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让我们正式进入到李建成与李世民的兄弟相杀中去。
李世民在荡平中原以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以后不打仗了,那么自己在战功方面的优势将逐渐被掩埋,相反,大哥的治国才能会越发明显起来。最后,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撑死了算作“开国第一功臣”。
更坏的是,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和大哥暗地较劲,一旦大哥上了位,自己岂不是小命不保?就算大哥有妇人之仁,但他那帮心腹手下不管为公为私,也断然不会放过自己!看来……
李建成那边,正如李世民所想,早有人屡次三番劝他赶快动手。这个人就是倔老头魏征。
魏征的名字早在我们上学时就已熟知,因为他总是和李世民一起出现,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李世民的老部下,其实不是。
魏征最初是李密的人,屡次向李密献计献策,但都不被李密采纳。后来,瓦岗寨败亡,魏征几经辗转投了唐,被安排做李建成的太子洗马。这里必须解释一下,所谓“太子洗马”,并不是给太子洗坐骑的官,他的主要职责是向太子献计献策。
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明争暗斗,矛盾愈演愈烈。魏征看在眼中,急在心头,多次劝告李建成,设法将李世民调离都城长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江山不容二主。
但李建成并未认真听取魏征的意见。
李元吉则更直接:“大哥,我帮你除掉他吧!”
李建成沉吟许久,顾念亲情,摇头未允。
说到底,李建成是败给了自己的妇人之仁。
兴许是功高震主,兴许是野心暴露,李世民种种夺权举动终于惹怒了老爹。一时间,天策府的谋臣猛将被纷纷调离,为李世民暗中经营洛阳根据地的心腹屈突通也受到牵连。李二公子成了被拔去尖齿和利爪的老虎,威风尽失。
被逼红眼的李世民终于决定不再犹豫,他要孤注一掷。
公元626年七月初一,李世民密奏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关系过于亲密,而且说:“我丝毫没有对不起大哥和四弟,现在他们却一心想除掉我,是打算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吗?如今儿子即将含冤而死,最遗憾的是,不能永远地侍奉父皇了,最羞耻的是,到了九泉之下,见了王世充那帮贼人,被他们幸灾乐祸!”
李渊闻听此言,惊讶不已,当场表示:“朕明天就审问此事,你早点过来旁听吧!”
那边,李建成、李元吉也已得到消息,二人商议决定,备齐兵马,以防万一,并携手入宫,逼爸爸表态支持谁。
他二人万万没有料到,宫城北门玄武门的执行禁卫总领常,表面上是太子的人,实际上却是李世民早已安排进禁军的亲信,因此宫中卫队此时已经倒向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宫中都是自己人。
七月二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一场兄弟相残的残局就在这一天发生了。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生命中最重大的转折点,它将李世民一举推上了大唐权力的巅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场饱受非议的历史事件,也是他心头永远抹之不去的伤疤。
为了这件事,李世民专门找到当时负责《起居注》的褚遂良,问道:“爱卿负责起居注,记的是都是什么事,我可以看看吗?”
褚遂良耿直地回答:“现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的左右史,记的是人君的一言一行,而且善恶都记,作为约束警戒,这样人主差不多就不会胡作非为了。臣还没听说过有哪位帝王亲自查看史官的记录呢!”
李世民又问:“我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爱卿也必须记下来吗?”
褚遂良说:“臣的职责就是记录,所以人君的举动必须记下来。”
李世民在褚遂良那里碰了个软钉子,又不好发作,但他还想看看史官对于这件事情怎么说,怎么办呢?房玄龄好说话。
于是李世民又找到监修国史的房玄龄,提出看国史的要求。房玄龄起初也是拒绝的,然而李世民坚持要看,房玄龄不好忤逆圣意,便让步了。总算李世民还是个有素质的帝王,只是看史,并未改史,当他看到玄武门事变的内容含糊其词时,还表示:“就按事实写,直书其事!”末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我还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嘛?”
然而,这就是全部的事实吗?
就这样,李世民华丽丽地成了帝王直接干预修史的典范。
李世民这句话,其实是给玄武门事件定了性:我是为老百姓的幸福着想,不得已才杀掉祸国殃民的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我这是大义灭亲,我才是最痛苦的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成王败寇,李世民赢了,历史由赢家说了算。
然而,不管史官怎样极力粉饰,不管他自己怎样费尽心思,在李世民内心深处,玄武门都是一个死结。这导致他经常失眠,一闭上眼就仿佛有无数冤魂纠缠,天天吓得一被窝冷汗。
为了治好李世民的失眠多梦症,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个猛男主动请缨,要给老大看门,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俩长得最丑,能把鬼都吓走。这就跟咱们平时开玩笑说,要把某人相片挂在床头上辟邪,是一个道理。
你还别说,这招挺灵,但天天加班站岗,血肉之躯谁受得了,于是弄了两张大头贴,往门上一贴。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兴许是“玄武门”在心里种下的因,李世民非常在意自己能不能当一个明君,因为只有得到天下人的心,才能让玄武门事件看上去名正言顺。
李世民,可以说是历史上数一数二,当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皇帝了。
李世民确实也做到了,他配得起自己的名字——济世安民。
在内心的不安与鞭策下,李世民变态般地要求自己,他和他的兄弟们开创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我们叫它贞观之治。
其实,历史除了史实,更多的是由人心所写。老百姓最在意的是,这个帝王给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李世民确实让唐朝百姓过得很好。所以好皇帝的人设早已根深蒂固,至于是不是篡改过历史,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
击东突厥,破吐谷浑,李靖霸道
李世民刚登上皇位没多久,突厥颉利可汗趁唐朝皇帝更替之机,决定干唐朝一票,率十几万精锐骑兵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叫号挑战。
当时,李世民征调的诸州军马还在路上,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迫于无奈,只能低头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才肯退兵。
事后,吃了亏的李世民十分恼火,当即升职李靖为兵部尚书,为干架作积极准备。
此后不久,东突厥内部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发生了大饥荒,族人纷纷离散。
李世民一拍大腿:机会来了!遂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今山西朔县)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可汗万万没有想到唐军会搞突然袭击,一时间与部下大眼瞪小眼,众人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自己把自己都吓坏了。
李靖探知这一消息,使了一出离间计,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疾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杨广原配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内蒙古二连浩特。李靖因军功晋封代国公。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绩也率军从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呼和浩特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了。
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人入朝请罪,表示愿意给唐朝当小弟。其实,他这是缓兵之计,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等到草青马肥之时,再卷土重来。
李世民让李靖率兵迎颉利可汗入朝。李靖与李绩谋议说:“这哥们显然是口服心不服,他虽然吃了败仗,但势力犹在,要是让他遁入大漠,以后再想办他可就难了。现在咱们的安抚使在他那边,他一定会放松警惕,不如兄弟我带1万人马给他来个突袭,擒住他应该不是难事。”李绩表示,李兄说得对!
当夜,李靖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趁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也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即赶到,杀敌1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头),并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被李绩挡住了,不能北逃,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不久,颉利可汗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宣告灭亡了。
自隋朝以来,突厥一直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人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因此,连退了休的李渊都欣喜万分,他把李世民及朝中重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老人家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也翩翩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大家一直嗨到深夜。
李靖虽然在战场上是个猛人,叱咤风云,却性情沉厚。御史大夫萧瑀嫉妒李靖功高,弹劾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时,纵容士兵截留珍宝文物,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李世民也没查明情况,便特赦不得审查,但在李靖入见时,却对他严加责备,李靖也不申辩,只是顿首谢罪。事后,李世民才发现冤枉了人家,为了安抚——赏钱、升官。
经过这些事李靖深刻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君王的难伴,于是担任宰相职务刚满4年,便一再向李世民表示:皇上,我有病,请您让我回家养病!
李世民明白李靖的心思,对他这种行为也非常欣赏,大力表扬并嘉奖。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李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病还未好。
然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一听要打仗,顿时就来了精神,也顾不上自己年事已高并且身患病恙,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
李世民大喜过望,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
狡诈的吐谷浑可汗伏允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则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斩草除根。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一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粮。接着李靖的主力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进展也很迅速,他们深入荒漠2000余里。这里荒无人烟,温差变化大,有时酷热难忍,有时寒冷得令人战栗。有时无水,他们只能刺马饮血解渴。唐军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其一王。薛万均等于赤海也打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抓了吐谷浑封王者20人。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20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平定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廷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在进击吐谷浑时,利州刺史高甑生任盐泽道总管,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他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令调查此事,弄清事实真相,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明哲保身。
不久,李靖以功晋封卫国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又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像于凌烟阁,尊奉为功臣,并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高昌王不服,我们就打到他服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高昌王麹文泰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李世民很不爽,约谈高昌王,但麹文泰表示:我有病,我去不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面子和自尊以及大唐利益都受到了严重伤害,于是准备进兵西域,直接介入了西域的政治、军事斗争。
当年十二月,在吐谷浑战争中表现突出的侯君集被任命为交河行军大总管,薛万均被任命为副总管,率步骑兵20万及突厥、契苾之众征讨高昌。麴文泰以为唐离高昌有7000里之遥,沙碛阔约2000里,地无水草,气候异常,唐朝不会以大兵相加。等到听说唐军已到达碛口,这位西域大王一下子惶骇无计。未见唐兵,竟活活吓死了!其子鞠智盛嗣立。
侯君集率兵进至柳谷时,探马禀报说麴文泰近日即将安葬,高昌国内人士都聚集在葬地。诸将听到这个消息,乐了,纷纷请求趁机进行突袭。侯君集不同意,说咱们天朝正义之师,怎么能趁别人举行葬礼搞突袭呢?这不是人干的事儿,不能这么干!于是擂鼓进军,进抵田地城。
高昌得知唐军到来,紧闭城门,坚守不出,侯君集下书招降,高昌守军也不回应。侯君集先礼后兵,于清晨发动进攻。在出征前,李世民深知远途作战,既无援军,又无后勤保障,所以必须速战速决,为此征集了一些善于制造攻城器械的工匠给侯君集。侯君集全都用上了,什么推撞车、抛石车等等一齐上阵,高昌人抵挡不住这些高科技武器的进攻,到了中午便攻下田地城,男女7000余人成了俘虏。
侯君集随即命中郎将辛獠儿为前锋,于当夜直趋高昌城。麴智盛率军迎战,被击败后死保都城。唐军直抵城下。麴智盛走投无路,便给侯君集写信说:“得罪大唐天子的是我爸爸,可是他已经死了啊,我才继位几天啊,不关我事,跪求放过!”侯君集答复道:“你要知道错了,就束手就擒,我保你性命无忧。”但麴智盛仍坚守不出。
侯君集怒了,命将士填堑攻城,又造高5丈可以俯瞰城内的巢车,对城内动静了如指掌。城内行人走动以及飞石所中目标,在巢车上的人都大声告知唐军,以致高昌人皆在屋中躲避飞石。在唐军猛烈的攻势之下,高昌守军既无进攻之力,也无防守之力。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友军西突厥的支援了。
唐军的凌厉攻势,把西突厥人也震住了,欲谷设还没等高昌战役结束,便急急离开可汗浮图城,将守城的任务交给大将,一口气向西跑了1000里。西突厥驻扎在可汗浮图城的将军向唐军投降。
麴智盛见大势已去,被迫开门出城投降。侯君集继续分兵略地,共攻下3郡、5县、22城,得户8046,人口3.77万,马4300匹,占地东西800里,南北500里。唐在其地置西州,在可汗浮图城置庭州。二十一日,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守,而后刻石纪功而还。
侯君集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侯君集自身不正,不敢禁制。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得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后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他煽动自己谋反,李世民认为两人对话,别无旁证,没有追究。这时,太子承乾屡有过失,魏王李泰争立,两人各自树立徒党,侯君集与承乾结纳。有人告发承乾策划政变,结果承乾被废黜,侯君集也被杀。
李绩,薛延陀就由你来摆平吧
薛延陀居于漠北,原本是匈奴别种铁勒之一部,最初和薛族杂居,后灭并延陀族,称为薛延陀,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差不多。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西突厥内乱,夷男率部落七万余户归附东突厥,谁知运气不好,碰上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夷男带领大家武力反抗,颉利可汗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可汗部众不少人都反了水,大家共推夷男为可汗,夷男不敢当。
这时,李世民正在设法削弱颉利势力,认为团结夷男,有利于唐对东突厥最后的反击,便遣游击将军乔师望暗里联络夷男,封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夷男大喜,遂成立了薛延陀汗国,与东突厥分庭抗礼,并遣使入贡,成为唐在漠北的一个附属藩国。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夷男做大,有精兵数万。夷男派遣其弟入贡,李世民赐以宝刀及宝鞭,对他说:“这就和尚方宝剑一样,你手下罪大恶极者用剑斩他,小罪者用鞭子抽他。”夷男得到李世民这样的鼓励,更不把颉利可汗放在眼里,频频出兵攻击。颉利可汗腹背受敌,只好遣使入唐称臣。
唐灭东突厥后,把大多数东突厥部众迁到黄河以南安置,设置了很多羁縻州府,委任原东突厥贵族担任州府长官。这样一来,朔塞空虚,薛延陀趁机迅速扩大势力,占据了大部分原东突厥的地盘,有精兵20万,夷男进入了人生的巅峰。
东突厥降众得到唐的优待使薛延陀嫉妒心理发作,他们认为唐应当更照顾它这个昔日的盟友,而不应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东突厥这个阶下囚。故而,在东突厥部众面前,薛延陀人总是趾高气扬,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李世民安排阿史那思摩重返草原,东突厥人早看到薛延陀不安好心,不愿出塞。于是李世民遣司农卿郭嗣本出使薛延陀,赐夷男玺书,大意是:
“当年大唐灭东突厥,并不想占其土地,只想赶颉利下台。现在东突厥部众繁衍已多,按照当初的计划,安排他们回归故土。大唐册你薛延陀可汗为大,突厥可汗为小。你在碛北,东突厥居碛南,不要相互抄掠,若有违反,大唐各问其罪。”
薛延陀表示谨遵大唐安排。阿史那思摩率部落渡过黄河,薛延陀却以担心当年归附自己的东突厥部众叛归阿史那思摩为由,安排精锐骑兵,准备伺机突袭阿史那思摩。情势十分危急,李世民连忙制止,薛延陀这回露出庐山真面目,极尽其口舌之能事,绵里藏针回答道:
“至尊让我们莫相侵掠,薛延陀怎敢不奉诏。但是东突厥反复难信,它没有灭亡之前,连年杀中国人,动辄数以千万计。至尊破东突厥,应当收其余众为奴婢,分给百姓,可是却把它像儿子一样养活着,结果呢?结率却率众而反。他们都是人面兽心,绝不可信。臣受至尊大恩很重,请为至尊诛杀他们。”李世民自然没有答应,薛延陀很不开心。
阴山南北,水草肥美,薛延陀见不得东突厥部众在这里牧马放羊,总想找个机会把阿史那思摩赶走,并在军事上做着和唐朝开战的准备。当年,薛延陀在和西突厥骑兵作战时,发明了一种步战取胜的战术,即五人为一战斗小组,其中四人在前步战,一人在后照看战马,互相协作,取胜后,则授马于步战者追击。如果在战斗中五人不能紧密配合,则将失应者问罪处死,籍没家人,赏给战斗者。这次,薛延陀搬出了这个战法,在军队中广泛推广,加强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薛延陀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李世民东巡洛阳,实质是为封禅泰山做准备。消息传到夷男那里,他认为这正是入寇的最佳时机,对部众说:“天子封泰山,精兵强将都跟随,边境必然空虚,我们这时攻击阿史那思摩,如摧枯拉朽。”
他的分析的确有道理,当时李绩已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仍掌并州事,但不在并州,而是到洛阳谒见李世民。于是,夷男命其子大度设统兵20万,渡过漠南,屯兵白道川,攻击阿史那思摩。阿史那思摩不敌,节节抵御,向南退却,同时遣使到洛阳告急。
李世民立即任命李绩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组织北伐战役,又为李绩安排了四员能征惯战的大将,分兵五路迎敌。五路兵马分别是: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出云中;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屯灵武;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发凉州;营州都督张俭出营州;李绩自率并州大都督府劲兵7万,出并州。北伐大军15万人,从不同方面向叛军推进。
李绩统率的主力,距战场最近,李绩又急行军,最先赶到长城外。大度设率先锋部队3万,追击阿史那思摩,思摩急撤入长城。大度设不见思摩,派人登上思摩弃城,朝南乱骂。李绩领兵远远看见,一声令下,大军直扑叛军,杀声如雷,尘埃漫天。
大度设害怕,率众沿赤柯泺北撤。李绩选麾下及突厥精骑六千,抛下步兵,翻过白道山,咬住大度设,以六千对三万,大杀一阵。大度设又北逃,见甩不掉李绩,索性勒兵布阵,长十多里,使出撒手锏——步兵取胜战术!
李绩先令突厥骑兵冲阵,大度设的步兵取胜法果然厉害,突厥兵败。李绩又令唐军骑兵突击,结果大度设万矢俱发,唐军战马多被射死。李绩大怒,命令唐军下马,执长矟以步战对步战。唐军矟长,敌军刀短,一下子占了上风,挑杀敌军像穿糖葫芦一般,大度设大败。
与此同时,李绩副总管薛万彻率领数千骑,冲击薛延陀牵马者,将其战马掠夺殆尽。大度设兵败,又失去战马,难以逃脱,李绩纵兵奋击,斩首级三千多级,俘虏军民五万多口。大度设脱身逃走,薛万彻追至漠北。薛延陀退回漠北,正逢天降大雪,人畜冻死者十之八九。
薛延陀在唐的使者要回薛延陀,李世民特意召见,警告说:“我约你与东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侵者,我则讨伐。你自恃强盛,越过大漠攻击东突厥。李世绩所带的部队才几千骑,你已狼狈如此!回去告诉你们老大:以后做事小心着点!”
李世民之死,竟有如此内幕
李世民上了岁数以后,和很多老年人一样,开始犯糊涂。又或者,这些年他活得太过压抑,真的很想放纵一下自己。于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他的男人本性开始显露……
据说,千娇百媚的武媚,进宫时才14岁,就成了李世民的后宫储备,真是色中饿鬼。
正所谓,人在混蛋,天在观看。终于,羽林军出现哗变——他们实在不能忍受自己心目中的圣君变成这个德性,于是将箭射入宫闱,意在提醒皇上收敛收敛,结果,全部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守卫阎王爷去了。
临了,我们的千古一帝才豁然清醒,他拉着儿子李治的手说:“你学谁都行,可千万别学你爹啊!”一代雄主李世民,不知道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就这样走了,享年52岁。
关于李世民的死因,历史上还有一个传说。
故事要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说起,那一年,因为在与弟弟的政治斗争中渐落下风,太子李承乾起了急,勾结大将侯君集,准备兵变登基。
结果当然是,李承乾失败了。不过,这件事对李世民的伤害指数爆表,两个儿子为争家产,差点让玄武门事件重演,深深触动了李世民心里最痛的那根弦。苦闷之余,他开始吃所谓的仙药,幻想着能长生不老,起码再活几百年。
很遗憾,李世民这个伟大的愿望没能实现,他带着强烈的不甘愿,死在了寻求长生的路上。
那么问题来了——据历史记载,李世民不光自己吃仙药,还与大臣们一起分享,那位黑脸门神尉迟恭,听说就没少吃。可为什么尉迟恭活了整整74岁,李世民却早早挂了呢?
好吧,时间还得往前调。
据说,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东土大唐来了一个和尚,不是玄奘,叫那罗迩婆寐。这人一见李世民就狂吹,说自己活了二百多岁,李世民……就信了!
李世民高兴得不得了,这下终于可以再活五百年啦,结果,带着自己的长生梦,死在了终南山中。
李世民就这样走了,可身后留下的烂摊子该怎么办呢?
比如,西突厥、高句丽那俩顽主还没收拾老实呢。
——留给李治那小子吧!
再比如,那个千娇百媚的武媚怎么办?
——留给李治那小子吧!
李世民这个人,笔者认为,他自带一半天使属性,一半魔鬼属性。
说他是天使,因为他无论文治还是武功,在我国历代帝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他也确实给黎民百姓创造了非常幸福的生活。
说他是魔鬼,因为在玄武门那个腥风血雨的早上,他的人性显然已经短暂地缺失了。
而李建成这位废太子,拨开历史迷雾我们不难发现,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兵变,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能和昏庸无能、人品龌龊、残害忠良挂上钩。
我们今天还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真实模样,并非有意贬低谁捧抬谁,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悠悠数千载,并非每个史官都是司马迁,我们今天看到的正史,有许多地方,是经过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