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了解社交原理,做到知己知彼
交友暗藏许多法则,社交不只是会行动而已。
要想在社会上拥有更多朋友,就要在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动。掌握社交原理,学会知己知彼,能够对社交法则了然于心,无疑是你实现良好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每一份关系对你来说可能都有用
人际交往是人生中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将一生与贫穷做伴。纷扰复杂的社会中,每个志在成功的人都需要找正、找准自己的关系,并且以得到一个重要关系为终生追求的目标,这个重要关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脉”。
通过建立、维护人脉,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便可以转化为一种办事能力,促进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朋友关系即是一笔财富。
35岁是一个男人生命中的黄金时期,然而于正却在这个时候下岗了。在刚下岗的那段时间里,于正很是苦闷。他也想干一番事业,但没有积蓄,看着很多同龄人步步走高,于正不免有些沮丧,每天除了看些闲书就是到处会朋访友。由于人品好,心地善良,经常帮助朋友介绍对象,一对对互不相识的男女相爱成家,每当一个新的家庭组建起来时,于正便成了这个家庭的贵客,大家都对他赠钱以示谢意。这样,不但自己的收入不断增多,而且建立了庞杂的社会关系网。
有一次,他的银行账户上很奇怪的多了5万元,过后才知道,原来是一对新人为了感谢他的撮合,所表达的心意。这触发了他在这个领域开家公司的念头。由于于正平时就很注重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口碑极好,经过数年努力,于正的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不同的阶层。根据不同的人群特色,适当地进行感情投资,做一个成功的情感投资商,让别人欠你的情,你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懂得存情的聪明人,平时就很讲究感情投资,讲究人缘,其社会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所以遇到困难时,也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比尔先生喜得贵子,几天后却又愁眉不展。原来比尔和妻子葛莉亚都是教师,住的是租来的一间小阁楼,以前尚能维持,现在有了孩子再也不能凑合了。比尔决定自己盖房子,可哪来的地呢?再说买地也需要一大笔钱啊!
经过寻访,比尔看中了城南的一块放牧地。地是属于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先生的,他在那里还有许多土地,但从不出售。每次有人想向他买地时,他总是回答说,我答应那些农夫让他们来这里放牛。比尔知道要买这地很难,但还是决定碰碰运气。比尔来到尤先生的办公室,一切如想象中的一样,尤先生非常固执。但尤先生听到比尔姓盖瑟后,睁大了双眼,突然问了一句:你跟格罗弗·盖瑟可有联系?比尔说,他是我的祖父。
尤先生让比尔第二天再去他的办公室。第二天,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尤先生不但态度非常和善,而且把城南6公顷土地全卖给了比尔,而且只卖7.5万美元,仅仅是市价的1/3。原因只有一个,比尔的祖父老盖瑟,在当地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乐于助人、待人和善、正直不阿的农夫。
比尔的祖父老盖茨与当地其他人的关系都非常好,形成了良好的声誉,而这就是一种变相的财富,因为这种财富远超过金钱本身,所以才可以让比尔只花了很少的钱就买了那块土地。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尤先生把土地廉价处理给比尔,实则是比尔的祖父已经预付了大部分的“金钱”。
在商界,非常成功的商人都非常注重维持与他人的友谊,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获取财富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很注意在同行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很注意去拓展自己的关系圈。
在本文开头所讲的那个例子,于正尽管暂时失业了,但是财富依然滚滚而来,反而比他以前工作时要挣得多,就是因为于正总是热心帮助他人,与他人的关系非常好。
由此可见,真正通向富足的道路,是珍惜我们身边相遇的每一个人,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份的关系,有时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乐于关爱朋友,才能感怀人心
如何与朋友和睦相处,如何成为人见人爱的红花,唯一的诀窍就是要想取之,必先予之,要想结交人,被人爱戴,就要学会关爱他人,只有爱别人并爱自己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人。
杜淳心宽体胖,整天乐呵呵,朋友们都亲热地称呼他为“胖哥”。“胖哥”是某单位的司机,没权没势,可大家就是喜欢他、尊重他,有人开玩笑地问“胖哥”身上是不是装了磁石,不然为什么这么吸引大家呢!“胖哥”哈哈一笑。其实“胖哥”之所以人缘好,都是他靠自己的友善换来的。他的好朋友没考上大学,闹着要投河,“胖哥”一下子请了十天假陪着他,劝说他,等朋友精神好转后,又开车带着朋友散心,终于使朋友转变了想法。同事小姜的父亲骨折住院,“胖哥”把小姜的家务活整个包了下来,还专门为小姜父亲炖好了鸡汤送到医院,每隔两天还要代替小姜护理老人。领导大赵做买卖赔了一笔,大赵心烦意乱,大赵妻子寻死觅活,“胖哥”又充当了调解人,终于劝得这对夫妻和好如初……“胖哥”对每个人都那么关爱友善,而大家回报给他的则是爱戴支持。
与人交往,如果你能处处表现出关爱别人的精神,乐于助人,那么就能使自己犹如磁石一般,吸引众多的朋友;而一个只肯为自己打算的人,到处都会受人鄙弃。吸引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使自己对他人的事情很关心、很感兴趣,但你不能做作,你必须真诚地关心别人,对别人感兴趣。
好多人之所以不能吸引他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与外界是隔绝的,他们专注于自己。与外界隔绝,久而久之,便足以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
有一个人,几乎人人都不欢迎他,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即使他参加一个公众集会,人人见了他都退避三舍。所以,当别人互相寒暄谈笑、其乐融融之时,他一个人独处在屋中的一个角落。即使偶然被人家注意,片刻之后,他也依旧孤独地坐在一边。
这个人之所以不受欢迎,在他自己看来乃是一个谜,他具有很大的才能,又是个勤勉努力的人。他在每天工作完毕后,也喜欢混在同伴中寻快乐。但他往往只顾及自己的乐趣,而常常给人以难堪,所以很多人一看到他,就避而远之。
但他绝未想到,他不受欢迎最关键的原因乃在于他的自私心理,自私乃是他不能赢得人心的主要障碍。他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他人,他一刻也不能把自己的事情搁起,来谈谈他人的事情。每当与别人谈话,他总是要把谈话的中心,集中在自身或自己的业务上。
一个人如果只顾及自己,只为自己打算,那么就没有吸引他人的磁力,就会使别人对他感到厌恶,就没有一个人喜欢与他结交往来。
交往中要分清真朋友和伪朋友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一个朋友向你借一笔钱应急,你倾囊而出,因为相信友情的真挚,你没有让对方给你打欠条。不久以后,你因为某种原因,需要一部分资金,因而前去索要对方的欠款,而你也相信对方已经有了偿还能力,但令你气愤和吃惊的是,对方矢口否认曾经借过你的钱,甚至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借过钱。事实上,对方正是靠你的那笔钱才重新又把事业发展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你还相信友情吗?
或者是这样的一番情景:你和一个朋友都是跑同一产品的销售业务,不同的是,你为A厂服务,而你的朋友却为B厂服务。某一天,你和朋友同时获悉某大企业急需大量你们所推销的这种产品,于是你们同时前往该企业进行洽谈,为了友情,你们相约对方的订货量每人分一半,也好向自己的企业有个交代,反正一半的数量也非常大。通过洽谈,该企业觉得你们所推销的产品都符合要求,而且同意了你们一人分一半订货量的建议,三方协商于某日签订正式供货合同。届时,你如约而至,但该企业却说早已与人签订了合同,而供货方正是你的朋友所代表的企业。
我们希望友情能够永久,能够越经患难越显真诚,但是友情还是经常遭到无情的践踏和破坏,是我们的友情不值得珍视吗?不!是利益的驱动让那些人丧失了良知!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复杂,而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能够适应复杂。我们会无比怀念困厄之中朋友伸过来的坚实的手臂,也同样不会忘记自己付出的真挚友情被某些人无情地遗弃甚至加以利用。我们珍视真正的友情,同时也要有效地防止某些人对友谊的不良企图、利用或者欺骗。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忘了我们的忠告和提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然你借钱给你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让对方打个借条?你不让对方打借条并不能证明你更珍视你们的友情,而你让对方打借条也丝毫不能说你漠视你们之间的友情。至于合约,朋友是朋友,而合约则是合约,日久生变,你应该立即就和对方签订合约,或者你也应该注意朋友的举动。现在,南方许多地区连朋友出去吃饭都要实行AA制,大家均摊饭钱,除非有人先声明请客。这不能证明他们的友情观念淡漠,相反,他们都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亲兄弟还得明算账,这句俗话应该为我们所牢记。
想欺骗你的感情、做你朋友的人,会对你不停地诉说自己的一切,对你的真诚感情,对你的亲近之心,甚至会声泪俱下,相对来说,他们更关心你的成功,而尽量不去过问你的失败和你的困境。对于这些人,如果你已经看透他们的用意,那么你不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朋友,但也绝不能让他们成为你的敌人。
记住,如果你一时无法确定一个人是敌还是友,而对方又一直将自己的感情掩藏得非常隐蔽,那么给对方一个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演自己。时间是判断一个人对你的感情真假的最好凭证。不管对方多么擅长于表演,多么擅长掩饰自己的感情,他(或她)也会偶有失误的时候。对方的失误,是你最好的契机,抓住了,对方便会渐露端倪,并最终露出狐狸的尾巴来;如果你无法抓住,或者你一直在寻求与对方共同表演的机会,那么你不但无法看到对方的感情,反而会变成对方眼中的透明物。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能从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上判断你的选择目标,从而能够将人群加以区分。记住,如果你足够老练,如果你细心体会,不管对方多高明,你都会有制敌之术,从而免受伤害。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努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别“真朋友”还是“伪朋友”,如果不幸让你碰到一个市侩小人之类的“朋友”,那么你最好对他“敬而远之”,沾上他会令你后患无穷。
是小人还是君子,重点看本质
这世界上虽然君子和小人依然共存,但他们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正像一位哲人所说:“君子与小人就像水与油不能融合。”
一般来说,君子有才德,小人无道德。虽然有才能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君子,有道德的人必然不同于小人,所以不能不识别审察。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品德高尚的人不以利相交,而以德相交。君子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同情他,小人见了别人的危难就幸灾乐祸。君子以得仁义为快乐,小人以满足邪淫为快乐。君子和小人有着截然不同的道德情操。
君子喜欢赞扬别人,小人喜欢毁谤别人;君子喜欢给予别人,小人喜欢向别人索取。君子要求自己严格,小人要求别人严格。君子心地宽广,泰然自若;小人常常忧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对于君子,你替他办事容易而要讨他喜欢却难……对于小人,你替他办事很难而要讨他喜欢却很容易。
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而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分歧。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坚持操守,小人一旦穷困,就不能节制自己了。君子坦然自安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坦然。君子善于设谋,小人善于猜想。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奸佞之人总是无事生非造谣中伤,使得贤才难以被人识别而加以使用。所以古人感叹,任用贤德的人并不太难,识别贤德的人才真正困难,使用有才能的人并不太难,发现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难。正如画画一样,画老虎画皮毛容易,画出内部骨骼就困难了,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认识人的内心就困难了。
如果是正直的人,他内心富有而不侵犯礼法,地位尊贵而毫无傲气,担当重任而不三心二意,处理事情诚实毫无隐瞒,遇到困难不会逃脱,面对问题能够随机应变,这就具备古人所说的仁、义、忠、信、勇、谋六守,这就是真贤能之士。要判别正直的人,下列六种识人的标准可供参考:富之而观其无犯;不犯者,仁也;贵之而观其无骄;不骄者,义也;付之而观其无转;不转者,忠也;使之而观其无隐;不隐者,信也;危之而观其无恐;不恐者,勇也;事之而观其无穷;不穷者,谋也。
除此之外,在与人交际中也有八种了解人的方法,例如提出问题,看他知道的是否详尽清楚;详尽追问,看他应变的能力;用间接方法考察,看他是否忠诚;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查他的品德;让他管理财物,看他是否廉洁;用女色试他,看他的操守如何;把危难的情况告诉他,看他是否勇敢;使他醉酒,看他能否保持常态。这八种考验方法都用了,一个人的贤与不贤就能区别清楚了。
衡量一个人,最忌掺杂主观偏见
我们对别人的评价精准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能否解密识人的玄机。因此,我们在评价别人时要特别注意: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精准。要想做出精准的评价,就需要我们在阅人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做到公正客观,不偏不倚。
其实,生在繁杂的社会,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想要做到冷静客观并不容易:对熟人进行评价时,由于包含感情在里面,难免带着我们自身的偏好;即使是面对陌生人,我们给出评价时也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对此就无计可施,如果我们对下面提到的几点格外注意,并按照其中给出的方法去做,相信我们在评价人时,就会更加客观了。
1.别让感情亲疏误导了你
《韩非子·说难》中有篇智子疑邻的成语典故,大意是说:一场大雨过后,有一家人的院墙被浇坏了。主人的儿子出来提议,说要小心提防,夜里可能会有小偷光顾。有位邻居也好心地出来提醒,说要做好准备,防范有人会在夜里来偷盗。可是主人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不料当天晚上,这户人家果然失窃了,这时主人才后悔莫及。然而,在主人看来,儿子想到夜里可能有人要来偷盗,是聪明机警的表现;而对于邻居也过来提醒这件事,在这家主人看来,这位邻居则是可疑的,他有可能心存别的目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己的儿子与邻人说的是同样的话,可是在主人听来意义却不同,因此才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就是感情亲疏关系在作怪,它误导了主人对他人的评价。俯察自观,生活中的我们其实也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常常受到感情亲疏关系的影响。我们对亲人,好朋友的评价往往用过多的积极词汇,而对我们的竞争对手、和我们有过节的人评价中往往负面因素居多。这时我们心中评价人的标尺就已经倾斜了,对人做出的评价当然不够客观,也会影响我们阅人之术的养成。
因此,在阅人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摆脱感情关系的束缚,把人们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冷静客观的进行分析,做出公正的评价。
2.个人的喜恶要不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俗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就是这道理,这就像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一样属于正常现象。小艺从小就喜欢安静,善于思考,是个聪明娴静的女孩子。她不喜欢热闹的气氛,也因此很不喜欢那些爱制造热闹气氛的活跃分子。在她看来,那些性格活泼爱热闹的人往往都不可靠,无法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因此,在公司欲安排她与另一位很活泼、爱凑热闹的同事小兰一起完成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她觉得很为难,她认为与这样的人合作不会很好地完成任务,而如果任务失败将对自己在同事和领导心中的形象有影响。因此虽然不愿意失去这次表现的机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她还是选择放弃了。于是领导把这份任务交给了小兰和另外一个同样很活跃的同事,结果不久之后,两位同事就把任务出色地完成了。这让她大为惊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很懊悔自己当初没有抓住机会。故事中的小艺正是由于自己的喜恶作怪,在评价人时加上了个人情感,没有客观公正地对人做出精准的评价,才导致自己不能准确阅人识人。由此可见,在阅人识人过程中,不能带有个人的喜恶。
我们要成为阅人高手,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个人情感,在阅人过程中,尽量理智看人,公正对人,客观读人,这样才能得出精准的评价,带有偏见色彩的个人喜恶千万要不得。
3.不要被舆论力量误导
初到新的生活环境,我们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个新环境的各种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别人的口中得到的。而这些从别人口中得来的信息的可信度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是客观的介绍,而有的却加上了介绍人的个人情感。
如果别人只是客观介绍事实,这固然是给了初来乍到的我们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他们的介绍中包含了个人情感,而我们又全盘接受了这些信息,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在这些舆论的作用下不知不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小安刚刚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对工作流程,人员分配,各位同事及老板的性格等一无所知。还好有位热心的同事主动给她讲解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操作,并介绍各位同事及老板的性格特点。
从这位热心的同事口中,小安得知自己要做的工作其实十分辛苦,并且老板人很挑剔苛刻。在对同事感激之余,也难免会有些失落,自己经过层层面试考核,好不容易得到这份工作,没想到竟是这个样子。但是再一想,情况未必像同事介绍的那么严重,再说自己好不容易应聘成功了,就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吧,其他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做打算。
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安发现,工作其实并没有同事描述的那么辛苦,只是稍微有些烦琐,这对于耐心做事的小安来说,并不是太难应付的事;同事给予良好评价的人多是她工作中的好朋友,而那些评价不高的,恰是平时与她关系不是很和谐的人;老板也不像那位同事说的那样挑剔苛刻,只是做事有些古板,不轻易夸奖人而已。多亏小安细心谨慎,有自己的主见,才没有受到同事的影响,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以及老板。我们也应该多学习小安,在舆论面前保持冷静客观,分清哪些是客观可信的,哪些是带有个人情感,需要自己主观判断的。对于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要留心观察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切勿戴上“有色眼镜”看人。
以上提到的是尤其需要我们冷静分析,保持客观态度的三种情况。其实,先入为主的印象,思维定式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因此我们要擦亮双眼,多训练自己,看人时一定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
有时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
我们是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自信满满地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进行估测的时候,结果却偏偏出乎意料?这不一定是因为我们得到的信息不正确或是方法不得当,而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例外。
孔子云:“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虽然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细节可以推测他的内心世界,但是人们的外在表现往往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有些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实际上却与事实大相径庭,这就是例外情形。因此,将实际和例外结合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有两种情形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为了迎合你而故意表现出美好方面的人。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初次赴约的人光鲜亮丽,举止谦和。可是熟识之后,原本的体面礼貌变得庸俗暴躁;开始一项新工作的人积极勤奋,干劲十足,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努力勤奋的员工变得懒散迟钝;新结识的人大方随和,宽容无私,可是深入交往后,随和宽容的朋友变得计较自私……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是因为人们出于不同的动机,通过改变自己的外表、行为和语言来迎合别人的期望,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等到熟识之后,取悦对方的欲望消失,人们就会还原为本来的自己。因此,那些美好的形象往往只是暂时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因为他们所表现出的信息往往都是错误的,是为了迎合不同的人而精心定制的信息。如果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假象,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怎样才能分辨出人们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我还是伪装下的另一副面孔?看看下面的几个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其音: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越在乎的东西往往就是他没有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很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就很有可能暗示着他对自己的容貌不够自信;一个人若是吹嘘自己的才能,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方面有所欠缺。总而言之一句话,有的时候人越炫耀什么,自己很可能越缺少什么,作为阅人高手,一定要细听起因,不要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洞悉对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思其行:初次见面,为了更快的了解对方,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些简单的语言信息就妄下决断,还要通过对方的行为来判断他的性格真相。比如寡言少语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古怪孤僻,这种人也许有很多的想法,只是不善用言辞表达而已。相反,有些人夸夸其谈,看似见多识广,其实内心一片空虚。所以要想看清对方的真面目,我们一定要认真打量对方的行为,不要错过他们举手投足间的任何蛛丝马迹,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表象所蒙蔽,最终做出自己最正确的判断。
观其面: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爱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总是相信自己对别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这种印象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使我们偏离了正确的阅人轨道。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本着越是美好的方面越应该引起注意的方针政策。因为每个人都会故意美化或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得体的举止和恰当的话语并不一定是对方真实性格的体现。
其实有时候,人们并不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性格发生了变化,而是他们的天性本是如此,他们在不同的动机之下改变自己。而一旦动机消失,他们就会恢复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阅人的高手,就必须要掌握这样三个关键点。首先,要在不同的情况下留心观察,彻彻底底的了解对方的真正用意。其次,结合不同情境判断分析哪些行为是真实的,哪些行为是因需要表现出来的,以免在无意中上了别人的圈套。最后,我们还要认真的观察对方的原本个性,切勿只注重表面现象而使自己在今后吃亏上当。
看人要看细节,但不可以点概面
人际交往中,我们衡量一个人,绝不能断章取义,过分强调某个细节中的信息而忽视了从整体上对不同信息的把握。事实上,只有将不同细节联系起来,洞察这些信息背后的隐藏意义,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素素最近很不开心,原因是她发现她新交的男朋友现在的表现和两个人交往以前的表现相差特别大。她的男友是个商务人士。以前两个人刚刚认识的时候,素素对他的印象很好。他总是穿着得体,彬彬有礼,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每次就餐后都会把用过的餐具有条理的摆放在桌子上,桌面也非常干净整洁;两个人一起出去时,他对周围的人总是很礼貌,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提供方便。素素把这些细节看在眼里,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她相信只有从细节透露出的个人性格信息才是真实的,而她所看到的恰好能证明她认识的这个人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士,他的餐具摆放良好,说明他有爱干净、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他的礼貌和乐于助人说明他良好的教养和善良、大度的心胸。可是,随着两个人交往的深入,素素却越来越失望。因为她发现她的男朋友变了,和以前她所看到了解的他相差甚远。他的个人物品摆放混乱,做事也并不条理清晰,井然有序;他为人很自私,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且性格暴躁,爱发脾气。素素不明白是自己当初的判断失误还是有什么原因促使了男友的巨大变化。如果说是刻意在她面前故意表现来赢得她的好感,可是他在同事面前的表现也是这样的。素素很疑惑也很苦恼,找不到事情的原因。素素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都发现一些自己熟识的,自认为十分了解的人有一天开始变得和自己以前所了解的那个人大相径庭。这时,人们总会以为是因为某种原因促使他们发生种种变化,其实不然,那些人天性如此,而是人们的判断产生了失误。
其实,素素男友的事情不难理解。是素素对男友最初的分析判断产生了偏差。虽然我们应该通过细节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信息,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个细节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信息,不能因为某个明显的细节就忽略了其他细节。我们知道,良好的就餐习惯往往同某些职业联系在一起,并不一定是教养使然。而得体的穿着和良好的待人方式也是某些职业的特征之一。素素的男友是个商务人士,而商务人士会经常性的应酬,而应酬中礼节和待人方式则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素素眼中男友曾经的优点并不是性格使然而是职业使然。素素却忽略了职业这一重要细节因素,过于注重某个细节,最终导致了对男友的错误判断。
因此,注重细节固然重要,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细节而忽视其他的细节,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细节,做到既看得到树木,又能够看到森林。那么,怎样做才能即把握住细节,又能从整体上把握诸多细节的作用呢?看看下面的几点将会对您有所帮助。
谨慎分析,小心被某个细节迷住双眼。有时候,我们很可能轻易的就能发现他人体现出的非常明显的细节信息。这时,我们不能大喜过望,认为有了这样一个明显的细节就武断的进行判断,而忽略了寻找其他方面的细节。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细节信息的片面性,导致解读人心的片面性,最终影响了我们阅人的成效。甚至因此带来消极的后果。前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平心静气,继续寻找有用信息。当我们有了非常明显的细节信息之后,还应该保持平静的心态,不能过于欣喜或满足,还应该继续在细节处进行寻找。能够帮助我们探寻人心的信息永远都不嫌多。只有获得充足的信息,我们才能够对人进行准确的判断;只有信息足够全面,我们的判断才能够更加准确客观。虽然,有些信息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仅凭这些信息就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谨慎为好,这样才不至于在阅人的道路上走太多弯路,甚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分析信息,从整体上把握信息传达的意义。当我们尽可能的获取信息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分析信息。信息分析的结果决定着我们阅人的质量,因此绝不能草率马虎,粗心大意。每个信息都有其自身的隐含意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隐含意义找出来并进行整体上的加工整理。这不是将各个信息的意义简单的和在一起,而是将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整体的角度获取信息的有用部分。这样,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信息,获得准确的判断。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真心为你着想
每个人都有私心,人们做什么事都是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假如有人拼命为你着想,那你就要小心了,也许对方正在打什么歪主意呢!丁宇就吃过一回这样的亏。
丁宇的顶头上司朱经理终于升为总经理了,而丁宇却破产了,因为负债累累,只能东躲西藏。事实上,正是丁宇的负债累累换得了朱经理的高升,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那天,丁宇去银行取款,打车回来,到了公司门口,下了车才发现皮包破了,钱丢了一半,天啊!整整19万元啊!丁宇吓得脸色苍白,飞奔着跑到朱经理的办公室详细汇报了情况,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这件事千万不能让人知道!”
“什么意思呢?”
丁宇不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他诚恳地为丁宇分析:“你是非常正直又认真的人,这一点我知道。你刚才所说的,大概也不是谎话,但是,公司会怎样想呢?”
丁宇默不作声、不知所以,还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朱经理说:“公司也许会认为,这个职员说是遗失巨款,说不定是装进自己的腰包里。大部分人一定会这么认为的。我是十分信任你的,我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但是公司一定会持这种看法。你还年轻,可以说前途无量。如果被公司怀疑了,你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我是为你担心啊!”
丁宇一下被他的话惊呆了,全身颤抖。
“19万元的确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是,它却换不回你的大好前途。我若是你,不会把这件事张扬出去,而会想办法补足这一笔款项。”
丁宇咀嚼着他的话,不知不觉中觉得他的话越来越有道理。“那家伙说钱是被人偷走,其实全都放进自己的口袋里了”——同事的这些指指点点如在耳边。就依经理所说的,想办法填补这19万元吧……
经理听后,大加赞赏:“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然后又加上一句:“为了你的将来,我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所以,你千万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事。”
丁宇拿出了自己和父母的积蓄,又托朋友向别人高利息借了钱,补足了丢失的巨款。
后来,丁宇明白了,朱经理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是为丁宇着想,其实完全是为自己。
丢了这么多钱,他作为丁宇的上司也要负很大责任,作为工作失误,丁宇当然会受到处罚,但境况总比经理要好,同事也未必如他说的那样怀疑丁宇。
与人交往时,头脑要保持清醒,千万不要被人家骗得说东是东,说西是西,要学会客观地分清前因后果,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我们遇到事情,特别是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时,我们就会希望有人能帮我们出出主意,指点一下迷津,这时候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尽量不要找与这件事有关的人想办法,很明显,他也是当事人,他一定会希望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你找他帮你出主意,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不肯帮你出主意还算好的,万一他帮你出点什么馊主意,你可能就会因此而无法翻身了。在这个故事中,朱经理明明应当为丢钱的事承担一部分责任,他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将过失全部转到丁宇头上,在丁宇还没弄清事情的严重程度前让他成了唯一的牺牲品,不要怪朱经理太奸诈,关键是丁宇没有必要的警觉心,所以才会糊里糊涂地上了人家的当。丁宇本来就应该想到的,朱经理热心给自己出主意的背后,肯定有为他自己打算的想法,“人心隔肚皮”,太相信别人就只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世界上有全心全意为别人打算的好人,但大多是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总之,遇事别太相信别人,自己考虑清楚再作决定才不会吃亏。
与人共事,还是留心一点才好
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绝大部分事业,都是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完成的。在很多时候,面对着隔岸的目标,要想成功越过中间横亘着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要有同舟共济之人。
“同舟共济”本来的意思,只是大家同乘一条船过河。而现在的意思则是指在困难面前,彼此能够互相救援,同心协力。在通常情况下,同舟共济之人是应当齐心协力乘风破浪的。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建立在一定利益基础之上的“同舟”,总有各奔东西的一天。那么,在“同舟”的时候到底应该如何做呢?事实上,在一些时候,同舟之人未必总能共济,因此,我们有必要多长点心眼儿,予以防备。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视吕惠卿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最知心的朋友,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并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王安石全都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文及实施细则,交付朝廷颁布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神宗的支持,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认为,变法的成败关系到两人的身家性命,并一厢情愿地把吕惠卿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是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同志”。然而,吕惠卿在千方百计讨好王安石,并且积极地投身于变法的同时,却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原来他不过是想通过变法来为自己捞取个人的好处罢了。对于这一点,当时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可算不了什么人才,将来使王安石遭到天下人反对的事,一定都是吕惠卿干的!”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不应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给王安石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后来,司马光被吕惠卿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说:“吕惠卿之类的谄谀小人,现在都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之名,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在你当政之时,他们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又会以出卖你而作为新的晋身之阶。”
王安石对这些话半点也听不进去,他已完全把吕惠卿当成了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变法同伴。甚至在吕惠卿暗中捣鬼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对自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般地忠顺,真正能够坚持变法不动摇的,莫过于吕惠卿,便大力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一失势,吕惠卿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为了取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而代之,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便立即对王安石进行打击陷害。先是将王安石的两个弟弟贬至偏远的外郡,然后便将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安石。
吕惠卿的心肠可谓狠得出奇。当年王安石视他为左膀右臂时,对他无话不谈。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王安石便写信嘱咐吕惠卿:“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就在当年“同舟”之时,吕惠卿便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便以此为把柄,将信交给了皇帝,告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他要借皇上的刀,为自己除掉心腹大患。在封建时代,欺君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轻则贬官削职,重则坐牢杀头。吕惠卿就是希望彻底断送王安石。虽然说最后因宋神宗对王安石还顾念旧情,而没有追究他的“欺君”之罪,但毕竟已被吕惠卿背后的刀子刺得伤痕累累。
人际交往中,永远都不乏这样的人,当你得势时,他恭维你、追随你,仿佛愿意为你赴汤蹈火;但同时也在暗中窥视你、算计你,搜寻和积累着你的失言、失行的证据,作为有朝一日打击你、陷害你的秘密武器。公开的、明显的对手,你可以防备他,像这种以心腹、密友的面目出现的对手,实在令人防不胜防。所以,同舟者未必共济,与人共事时务必要多留防范心。
保护好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总有缺点和弱项,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改进的基础上巧妙地保护好自己的劣势,才能避免它们成为我们阅人道路上的障碍。
我们对自己的阅人能力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发现在我们身上总有些劣势和不足。究竟该怎样对待这些劣势和不足,对于想要成为阅人神探的我们尤为重要。
对于那些可以通过努力就可以改进的劣势与不足,我们当然要鞭策自己,努力奋斗,抓住机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提高自己的阅人能力,不懈地学习阅人智慧与技巧。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是女神与人类的儿子,半人半神,不能像神一样长生不老。所以,当他还是婴儿时,他的女神母亲就把他浸泡在冥河中,想让他像真正的神一样获得不死之躯。由于他是被母亲捏住脚踵倒浸到冥河水中的,所以他的全身刀枪不入,唯有脚踵处成了他的致命弱点。后来,他参加特洛伊战争,凭借他刀枪不入的身躯和英勇,在战斗中杀敌无数,数次使希腊军反败为胜。但是,阿喀琉斯脚踵处的弱点却被对手得知。对方趁着阿喀琉斯在马上作战之时,朝他的脚射出了一支箭。箭头正中阿喀琉斯的脚踵。就这样,一代英雄死在了自己的弱点之下。这就是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的故事,阿喀琉斯之踵的说法就由此而来,指的是人的致命弱点。在阅人识人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地存在些不足,这些不足就是我们身上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我们不去及时发现它们,并巧妙地对它们加以保护,它们就会成为我们交往过程中的绊脚石,阻碍我们成为阅人高手的脚步。因此我们要对自己阅人方面的弱点有所了解,在阅人过程中尽量绕开这些弊端。李成性格比较外向,为人很直率,遇事时常常是不假思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进入职场后,还是保持他率直、喜欢直来直往的个性,常常在同事面前毫不掩饰地就说出自己的喜恶。后来他发现,人们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友好,而是渐渐对他敬而远之,除了工作中必要的交往外,不愿再与他有过多的交流。李成觉得很苦恼,自己那么诚心诚意、毫无保留的待人,为什么别人会对自己心存芥蒂,态度冷淡呢?后来他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恳请他为自己指点迷津。通过朋友的评价,他才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来他这种外向、说什么不经大脑的性格容易给人一种不可信赖的感觉,而且口无遮拦的他很容易在无意间得罪人,人们害怕跟他有过多的交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只好对他敬而远之。通过李成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在交往中如果不找出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避开自己的弱点,就会导致在交往中出现麻烦。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弱点在影响人际交往的同时,对我们阅人的过程也是有害无利,阻碍我们成为阅人高手的脚步。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找出自己的弱点在哪里,然后想办法将它们隐藏起来,为良好的交往和成功的阅人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怎样才能了解自己阅人方面的弱点在哪里呢?不妨从下面两点入手:
自省吾身:通过与自己进行交流,深刻剖析自己,反省自己在阅人方面的不足,我们会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我们加以改进。这样做的结果会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达到我们找到自己弱点在哪里的目的。
以人为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每天都在与不同的人交往,这些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明镜,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重要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来认识自己阅人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阅人方面的弱点,因为他人的评价往往比主观的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也往往更全面,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找到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在哪里,我们就完成了基本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该想办法做好下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交往中,巧妙的保护好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为我们的阅人之路扫除障碍,这才是我们找到自己弱点的真正目的。
在交往中,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有效保护好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呢?记住下面几点建议,肯定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武装自己。俗话讲:勤能补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即使是在我们不擅长的方面,经过我们的刻苦努力,也一定能够有所进步。因此,我们要对症下药,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高交往能力。
转移注意力。生活中,对于可能泄露我们人际交往弱项的事情,我们在交往中要注意尽量避开。如果对方有意无意地涉及这方面,我们可以尝试转移话题,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达到我们隐藏自己弱点的目的。
阿喀琉斯之踵人人都会有,我们在交往中也总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无法避免它们的存在,却能通过努力使别人看不到它的存在。这样我们就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在交往中游刃有余,为我们阅人识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0种不当行为,极易令人产生负面心理
许多人交友处世常常涉入这样一个误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如兄如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和谐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为纽带,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们说好朋友之间讲究客套,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僵守不必要的烦琐的礼仪,而是强调好友之间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对方的禁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尔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对朋友放肆无礼,最容易伤害朋友,其表现有如下种种,不能不小心约束:
1.过度表现,言谈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挫伤
也许你与朋友之间无话不谈,十分投机。也许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令人羡慕,高出你朋友一头,这使你不分场合,尤其与朋友在一起时,会大露锋芒,表现自己,言谈之中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样会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临下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受到挫伤。不由产生敬而远之的意念。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控制情绪,保持理智平衡,态度谦逊,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与人平等的地位,注意时时想到对方的存在。
2.彼此不分,违背契约,使朋友对你产生防范心理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然而你与朋友对彼此之物首先有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3.过于散漫,不拘小节,使朋友对你产生轻蔑、反感
朋友之间,谈吐行动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使人感到你粗鲁庸俗。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约,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画脚,或信口雌黄、海阔天空,或在朋友谈话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心不在焉,也许这是你的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体面,没有风度和修养,自然对你产生一种厌恶的轻蔑之感,改变了对你的原来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热烈而不失态,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4.随便反悔,不守约定,使朋友对你感到不可信赖
你也许不那么看重朋友间的某些约定,对于朋友们的活动总是姗姗来迟,对于朋友之约当时爽快应承,过后又中途变卦。也许你真有事情耽误了一次约好的聚会或没完成朋友相托之事,也许你事后轻描淡写解释一二,认为朋友间应当相互谅解宽容,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殊不知朋友们会因你失约而心急火燎,扫兴而去。虽然他们当面不会指责,但必定会认为你在玩弄朋友的情谊,是在逢场作戏,是反复无常、不可信赖之辈。所以,对朋友之约或之托,一定要慎重对待,遵时守约,要一诺千金,切不可言而无信。
5.乘人不备,强行索求,使朋友认为你太无理、霸道
当你有事需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事先不做通知,临时登门提出所求,或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对你所求,若答应则打乱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但心中就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求时,必须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强求。
6.不识时务,反应迟缓,使朋友对你感到厌恶
当你去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恋人相会,或朋友准备外出等,你也许自恃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一坐半天,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了。这样,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识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时此景,你一定要反应迅速,稍稍寒暄几句就知趣告辞,珍惜朋友的时间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样可贵。
7.用语尖刻,乱寻开心,使朋友突然感到你可恶可恨
有时你在大庭广众面前,为炫耀自己能言善辩,或为哗众取宠逗人一乐,或为表示与朋友之“亲密”,乱用尖刻词语,尽情挖苦嘲笑讽刺朋友或别人,大出其洋相以博人大笑,获取一时之快意,竟不知会大伤和气,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认为你变得如此可恨可恶,后悔误交了你。也许你还不以为然,会说朋友之间开个玩笑何必当真,殊不知你已先损伤了朋友之情。所以,朋友相处,尤其在众人面前,应和蔼相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乱开玩笑,用恶语伤人。
8.过于拮据,斤斤计较,使朋友认为你是悭吝之人
你可能在择友交友时,认为朋友以友情胜于一切,何必顾虑经济得失,金钱不能使友情牢固。这种思想使你与朋友相处时显得过于拮据,事事不出分文;或患得患失,唯恐吃亏。对朋友所馈慨然而受,自己却一毛不拔,这会使朋友感到你视金如命,是个悭吝之人。所以朋友之交,过于拮据显得悭吝小气,会伤害友情;而慷慨大方则显得豪爽大度,它会使友情牢固。
9.泛泛而交,大肆渲染,使朋友感到你是轻佻之人
你可能由于虚荣心或荣誉心所驱,也可能交友心切,认为交友愈多,本事愈大,人缘愈好,往往不加选择考察,泛认知己,患“泛交症”。此时,朋友已在微微冷笑,认为你是朝三暮四的轻佻之人,不可真心相处,你结果会失去真正的朋友。所以,朋友之交,理应真诚相待,感情专一,万不可认为泛交会使己显赫。
10.一意孤行,不听人意,使朋友感到你是无为多事之人
是朋友就是要同舟共济,对好意之计应认真考虑,妥当采纳。也许你无视这点,每遇一事,一意孤行,坚持己见,无视朋友之见,依旧我行我素,结果自己吃亏,朋友受累。这必定使朋友感到失望,认为你太独断专横,不把朋友放在眼里,是个无为多事之人,日后渐渐疏远你。所以你在遇事决策时,应多听并尊重朋友意见,理解朋友的好心,即使难以采纳的意见,也要说清楚,使人觉得你在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