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CEO成功学
09月1日 CEO不要自己堵在枪口上
——2018年2月27日出席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二期班毕业仪式
柳传志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河对岸有一棵苹果树,我们要搭桥或划船才能上树摘苹果,回来以后还挺得意。但其实也许我们一回头就会发现根本不用过河,岸边就有一棵树,上面苹果比我们摘的还要大。从这个故事来看,CEO如果做了那个划船的人,他就不能看清周边的环境,不能制定更长远的战略。
柳传志认为要想做好一个CEO,自己不应该去做最难的短板,而应该着眼于整体,关心每一块木板的质量做适当调整。
CEO要用更大的视野把企业做大,而不应该堵枪眼。
09月2日 行动起来,焦虑消失
——2018年2月27日出席君联资本企业发展研究院二期班毕业仪式
柳传志在这段话中解释了自己早期给员工讲话的原因,对外讲清楚,其实是他理清思路的重要环节。讲清楚对于想清楚具有直接作用。与此同时,这段话也是他解决焦虑的重要法门:如果焦虑,自己就去想焦虑的原因,然后想方案解决,即使不一定正确,但只要做起来了,自己就可以随时调整,而且也消除了焦虑。
静思想清楚焦虑的原因和处理办法,行动起来就没有焦虑了。
09月3日 克服自己的局限
——2014年4月10日参加“柳总邀你走心茶话”第二季活动
柳传志早年到哈佛商学院讲课,基本上是每一句话都需要翻译帮忙,而在现在的演讲中,他已经可以自己英文演讲。尽管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学习,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柳传志作为中国商界教父,自然有无数高级翻译为其服务,在英文方面的应用问题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但他仍然要坚持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自己弱点的挑战。
不断学习,增长智慧,克服自己的局限。
09月4日 拖拉机和黄牛不重要,关键是犁地种什么
——2017年11月1日吴晓波采访柳传志
柳传志在2013年的一句“在商言商”激起了当时部分企业家的不满,企业家王瑛后来发布了“退岛帖”,称自己不属于不谈政治企业家,也不信中国企业家跪着就能活,为了不牵连企业,他决定退出正和岛。对这件事的讨论,后来上升到了企业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上。
柳传志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应,他这段话其实是侧面阐释了自己的想法,拖拉机和黄牛的比方其实是另一种“黑猫白猫论”,在他看来,发展经济才是最根本的目标,方式和程序正义都是不能强求的东西。
方式不重要,发展经济最重要。
09月5日 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
——2006年12月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采访
1984年秋天,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在批准联想公司的前身——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之后,曾经与柳传志有过一次谈话。柳传志在那一天信誓旦旦地说:“将来我们要做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而公司创办一年后,也就是到1985年年底,公司已经做到营业额350万元,并有250万元的毛利。
这个故事说明,在创办之初,柳传志和他的伙伴对他们选择的这条道路并无多少认识,他们一开始只是想更多地实现自我的一些人生价值,这种人生价值最开始是狭隘的。但到后来,柳传志把这种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升华。
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全力付出。
09月6日 企业家得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妈
——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在这个比喻中,柳传志把那位出主意的中医比作经理人,而那位给母亲看病的中医就是企业家。在柳传志看来,与经理人相比,企业家更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亲人。
柳传志的这一观点影响到作为联想接班人之一的杨元庆。在一次接受记者关于怎样做经理人的采访时,1988年才到联想的杨元庆认为自己是创业者,不是经理人。按照柳传志的逻辑,把联想当成命,志在接班的杨元庆就是创业者。
众所周知,柳传志不喜欢也不认可经理人。他的理由是,经理人在作重大决策时不免要为自己的职业声誉作考虑,成了功成名就,失败了拍屁股走人,经理人未必肯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妈。这也是柳传志一直强调他的接班人、他的高管必须有事业心,必须把联想的事业当成自己的命的原因。
培养自己的事业心。
09月9日 谦和
——2006年11月接受《东方企业家》杂志的采访
在中国企业家中,柳传志的谦恭是公认的。
很多记者写柳传志的时候,都流露出一种“和他是朋友”“很近”的情绪,因此,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就站在了联想的立场和角度上。其实,真的是朋友,真的很近吗?未必如此。但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这就是柳传志非常特殊的魅力。他让实际上离他很远的人都觉得与他很近。而更重要的是,在柳传志看来,这种风格并不造作,不是装给谁看的。
负责联想控股对外公关工作的张涛,记得自己刚到公司报到的那天,就负责接待一个媒体采访团。柳传志起初误以为他也是记者,弄清楚他是新进员工后,特地越过一排排记者亲自走到他面前,热情地握手致意欢迎他加入联想。此一情景令张涛毕生难忘,以柳传志的身份地位,大可不必如此欢迎一位小职员。他的亲和力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柳传志已经是大企业家,但和他交往的人却感受不到来自他的声名与威望的压力。柳传志“低”的这一步,让人感到轻松。这在中国的文化里,叫自谦、自抑。
敬人一尺。
09月10日 有自知之明才能进步
——1998年1月在第五期高级干部培训班上的总结报告
柳传志于1998年1月举办的这次培训班,有一大议题是为了解决联想的子公司LAS的文化建设问题。这家公司当时的总经理叫吴伟民,是时任联想集团CFO马雪征的丈夫。吴伟民在做自我批评的时候,提到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决策随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柳传志说了上述的话。很显然,在柳传志看来,一个好的CEO必须有自知之明。
进步源自对自己的清醒认识。
09月11日 站在人家角度去想问题
——柳传志1994年给杨元庆的一封信
中国IT行业竞争很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难免有些过火的正面冲突。少帅杨元庆就曾多次因为对手的过火言行要给予对方迎头痛击,为此,柳传志给杨元庆讲了这个理论。
杨元庆曾多次表示,“鸵鸟理论”让他心胸开阔,受益多多。再后来,联想日益做大,逐渐与对手拉开了差距,这时的杨元庆则更加领会了鸵鸟理论的真谛,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其他国内同行的提携就说明了他对鸵鸟理论的认同。
不战而屈人之兵。
09月12日 一眼看到底
——1991年4月在集团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联想道路的回顾和展望》
柳传志有着非凡的洞察力,比如在一台机器转手就能获利上万块的时代,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钱赚不长。
毫无疑问,洞察力是CEO应有的素质之一。那么,怎么训练和提高自己“一眼看到底”的洞察力呢?柳传志给出的建议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把主客观的分析做完之后,才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
多问几个为什么。
09月13日 善于总结才能成功
——1998年1月在第五期联想高级干部培训班上的总结报告
柳传志对曾国藩极度推崇,在多次内部讲话中都提到向曾国藩学习。他们之间也有诸多相似的地方。柳传志和曾国藩基本上都属于白手起家,但做出了大事业,也带出了世界级的队伍。曾国藩带出来李鸿章、胡林翼等文臣不说,武将江忠源、罗泽南、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等都成了柱石。而柳传志旗下的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国栋都是或正在成为其所在行业的大佬。在对外部环境的认知上,曾国藩曾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柳传志无疑是这种观念的信奉者,他多次说“不要做改革的牺牲品,而要做改革的促进者”。
在善于学习和总结等方面,柳传志也与曾国藩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有理由相信,柳传志肯定也会像曾国藩那样定期地进行静思,以对过去的事情作总结,并研究其内在的规律。
每天抽出一些用来静思。
09月16日 正直
——为父亲柳谷书所写的悼词:《怀念我的父亲》
这段话出自柳传志为其父柳谷书所写的悼词。这份悼词虽短,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算不上高干,但有金融和法务方面的才能,其创办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曾经是香港联想的三大股东之一,而其在香港多年的经历和由此积累下的广泛人脉,对儿子的成功也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作用。
柳传志说的严峻考验是他在北京二十五中读高中期间,曾有机会实现当一名飞行员的梦想,但就在高考前夕,他被通知取消了当飞行员的资格,理由是他的一位亲戚是右派。飞行员梦想破灭后的柳传志相当消沉,只好重新拿起课本复习,参加高考。于是有了父亲与他的那次谈话。而柳传志日后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印证了正直这种美德对于一个人走向成功是多么重要。
在得到工作机会的时候,考察一下你的老板和公司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是否正直,与正直的主管工作受益更多。
09月17日 追求诚信
——2006年9月在ERP成功上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管子·枢言》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诚实守信,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孔子更是将“诚信为本”“无信不利”的思想确立为其学说的思想核心。
从商业发展史来看,最终能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诚信大家,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诚信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所起的作用。
取信于人。
09月18日 管理好时间
——2001年12月11日接受《北京青年报》的采访
在这篇访谈中,细心的记者记录下柳传志2001年12月11日的日程安排:
09:00-13:30联想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会
14:30-16:30联想集团业务情况通报会
16:30-17:30控股公司职工持股会有关事宜讨论
17:30-19:30园区拆迁会议
可见,柳传志的一天将在忙碌中度过。
时间对于柳传志这一代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深知时间宝贵,他们渴望联想能够不断地发展壮大,而这一切,需要与时间做斗争,要不断地和时间赛跑。
时间对于任何人都一样,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关键就在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管理好你的时间。
09月19日 学习不停,折腾不止
——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柳传志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他相信折腾会使联想更加出色,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联想动流程、改组织结构、上马ERP都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碍。联想内部也流传着两年大折腾、一年小折腾的说法。
联想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组织变革:一次是1994年,将小船结构改成大船结构;一次是1997年京港大整合;还有一次是将神州数码从联想分拆出去。三次整合都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这与柳传志提倡的在变革中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分不开的。
培养和训练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09月20日 总结出来再接着往前做
——2003年8月在“入模子”培训班上的讲话
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在于倪光南和他的技术?在汉卡盛行的年代,好像是这么回事情,但随着汉卡市场逐渐走入低谷,技术不再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杨元庆和他的渠道管理能力?可杨元庆亲政的第一个三年计划无疾而终,关于营销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的质疑不绝于耳。
在柳传志看来,在结合西方企业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具有联想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就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而这靠的就是学习能力。
及时总结,防止犯同样的错误。
09月23日 加强学习能力
——在2003年“中国企业家年会”上的讲话
学习能力在柳传志的字典里是一个重要而没有明确定义的词条。有时候,柳传志把学习能力等同于归纳总结能力;有时候,柳传志会把学习能力等同于对当代和历史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这里,柳传志把学习能力等同于在掌握企业内外部情况后进行战略决策的能力。
虽然柳传志把学习能力宽泛化,但核心的一点,学习能力是作出正确判断的保证。很显然,40岁才开始接触商业的柳传志看重的就是这种能力,他也是靠这种学习能力来保证自己尽可能少地犯错或者犯错后能迅速改正的。
提高学习能力并将其宽泛化。
09月24日 因势利导才能带来好运
——1997年1月30日在联想骨干员工会上的讲话
有两个关于势的关键词:一个是时势造英雄;另一个是势比人强。对CEO来说,要想成事必须因势利导。只有懂得因势利导,才能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有利或不利的现实,为自己的努力加分,或为自己蓄势。
柳传志不相信运气,厌恶投机,但他却是一个因势利导的高人。柳传志最成功的一次因势利导的举动是1994年率先喊出“扛起民族产业的大旗”这一口号。也许有人说,口号人人都会喊,爱国主义的提法也是每个中国企业的心声,但回到1994年,回到外资大举入侵、国产品牌被步步紧逼、民族情绪极度高涨的那一年,正好是联想蓄势待发、逐渐变得成熟的一年。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一起,很显然不是喊两句口号那么简单的。
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
09月25日 尝试去研究一下形势
——1997年1月30日在联想骨干员工会上的讲话
对形势的研究和判断,是柳传志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他最多提及的。几乎每次开会,他都会主动和联想的干部谈起形势。而他对形势无数次的成功判断,使他在联想内部被逐步神化,更重要的是,他带领联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的胜利。
柳传志为什么重视分析形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势能的重视。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是一回事情,什么时候开始做是另一回事情,而后者往往需要有足够的势能。
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下形势。
09月26日 跳出画面看画
——2006年7月在关于联想ERP实施成功经验分享会上的讲话
柳传志是一个油画爱好者,2002年,他曾偕夫人游历欧洲,到法国去看那里的油画和雕塑为什么那么栩栩如生。
目标一词在柳传志管理理论体系中有很多描述。他还有一个对目标的论断,那就是“一眼看到底”。两者都是讲要记住目标,只是“一眼看到底”是看清目标,而“跳出画面看画”则是讲不要在过程中忘记目标,本末倒置。柳传志在回答“联想为什么会成功”这个问题时指出,设定一个高目标,并不断朝这个目标前进是联想成功的重要原因。柳传志认为,联想应该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有高远目标的、能够持续发展的、有实力的企业。
设定目标,牢记目标。
09月27日 帅才得会统领全局
——2011年7月接受《创业邦》杂志的采访
对于传承和分享,柳传志做得比他的同龄人都要好。联想控股旗下有专门的联想之星计划。这是个公益性的计划,每年联想控股花1000万元为中国的优秀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如果项目合适,联想还可以提供投资。只是从联想之星这里花出去的钱,单笔最大金额不能超过1600万元。柳传志本人也多次坦言,除了把联想控股搞上市,成就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外,最大的心愿是把联想多年来形成的方法论和资金结合在一起,帮助更多的人创业。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09月30日 复盘的三点体会
——2012年6月柳传志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讲话
复盘是围棋术语,下完棋以后,选手都要把棋摆一遍。在摆的过程中,考虑再下时会不会还这么做,哪步是好棋、哪步是臭棋。柳传志正式提出“复盘”这个词是2001年联想投资成立的时候,他所说的复盘就是把每天做的事情,静下心来想想,越想就越明白。
通过复盘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