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社交你就输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为什么举步维艰——这些年,你都是吃了不懂社交的亏

独行,总是让你寸步难行

没有人可以伟大到不需要朋友,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世界只会是一片荒芜的沙漠。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生命的价值都来自于社会及个人所处的群体中,只有在这个社会、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延伸自己的事业线。如果不重视交往,忽视人脉积累,必然会四处碰壁,撞得头破血流。

鲁峰是个时尚的年轻人,喜欢重金属音乐,又有点儿小资情调。毕业后,他进入一家日化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凭着机智和良好的口才,他的销售成绩相当不错。可是鲁峰却觉得有点儿孤独,他觉得同事不是老古板就是没内涵,因此他在公司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下班了就约上自己的死党去泡吧。公司有集体活动鲁峰也很少参加,同事拉他去唱KTV,他说他对口水歌不感兴趣,公司举办舞会,他说那是群魔乱舞,自己可不想被体重超标的女同事踩痛脚趾……总之,公司的活动他是能躲就躲,去了也只是意兴阑珊地待一会儿赶快走。同事们都生气地说:“看来是我们格调太低,不配和人家来往。”领导对他也颇有微词。一年后,同他一起进公司的人,除了他和几个业绩太差的,普遍都获得了提升,他愤愤不平地去找领导,质问他为什么对自己另眼相待。领导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这要问你自己吧!你真的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员吗?在公司里你有关系不错的同事吗?人缘这么差,即使我提升了你,谁又肯听你的?”鲁峰根本无法回答领导的问题,灰溜溜地走了。

公司就是一个小社会,鲁峰不懂得搞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缺乏团队精神,结果成了公司的特殊分子,只能做最基层的工作,无法获得提升。这也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的问题,他们不屑于加入公司内的交往圈子,结果他们在公司内的人缘越来越差,自己逐渐被孤立,提升就更无从谈起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就要在所处的人际网络中获得青睐,成为既有才能又有人缘的人才,否则,你的上升运势就会直线下降,有时就算别人想帮你,但你人际关系太差,别人也扶不起你。

刘文的舅舅是某公司的总经理,舅舅觉得刘文是个人才,好好磨炼一下,将来可以在事业上给自己帮忙,于是刘文就参加了公司的招聘,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公司。为了让刘文接受锻炼,舅舅特意嘱咐他隐瞒两人的亲属关系,好好工作。上班之后,刘文觉得舅舅的公司存在很多问题,在他眼里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包括他的顶头上司都是不称职的,再加上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因此他当起了“独行侠”,很少和同事来往。上班近三个月,在公司里,他竟然没有一个比较说得来的同事。不仅如此,他那骄傲狂妄的态度还着实惹恼了不少人。刘文舅舅对刘文的工作成绩还算满意,但还想知道刘文在其他方面表现如何。一次路过员工休息室时,无意中听到了员工对刘文的评价:“哎,你们说刘文那小子像什么?像不像开屏的孔雀?”“什么?孔雀?太抬举他了吧!我看倒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看他一副狂妄的样子!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幸亏他只是个小职员,他要是经理,尾巴还不翘天上去啊!”“他要是经理啊,我看一半员工都得辞职……”舅舅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刘文的人缘竟然这么差,他又找来了刘文的部门主管,故作不经意之态地提起刘文,结果部门主管说:“他的能力是有的,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很大问题。老实说,我是领导,不希望手下有这种员工,他已经给我部门的团结带来了危害。我正想跟人事部门打招呼呢!”第二天,刘文离开了公司,临走前舅舅送了他一句话:进入了一个群体,你就得适应这个群体的氛围,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就看不起别人,如果你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得适应这个群体。

一个人缘极差的人真的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的,试想在人人排斥、人人讨厌的情况下,他能把什么事情做好?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得更好一点,我们都应该好好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想办法与众人增进感情,真正融入一个群体中去。

当你真正适应一个群体的氛围时,自然而然便会获得友谊。一旦你们建立起友谊,变得亲密时,要特别注意乘胜追击,务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逐渐拓展。这无疑会增加你成功的筹码。

没有联合,就没有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合作,就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如果相互竞争,则会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两败俱伤。”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谋发展。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的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过去我们常说,“损人利己”,认为要“利己”必须先“损人”,其实“利己”也未必要“损人”。与人合作也不是占人家的便宜,让人家替你卖命,而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追求双赢,让大家都有甜头可尝。例如耐克鞋业公司虽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供应商,但它居然没有自己独立的工厂,也没有一个做鞋工人。而在全世界,却有50多家工厂是它的合作伙伴,每年为耐克生产9000万双运动鞋。耐克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将精力专注于品牌的推广,生产厂家也能获取利益。双赢是竞争最好的结果。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是处处要高人一等,还是合作互助,互相进步?一个团队最需要的就是合作的精神,如果对伙伴取得的成绩眼红,而处处排挤、打击,抓住一点小辫子就想置他人于死地而无所不为的人终究会因为自己的自私和虚伪而遭到周围人的唾弃。

有三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它们很焦急,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它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能独自享用。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着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多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喝个痛快。”夹在中间的第二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把油喝光了,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了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油那么少,等你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自己跳下缸里喝个饱。”

于是,第二只老鼠放了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了第二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底,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再也逃不出油缸。

三只老鼠表面上是在一起合作了,可是它们彼此各怀心腹事,这样的合作宁愿没有的好,只考虑自己,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的思维方式,只能是于人于己都不利,想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讲究双赢,追求团队合作。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可能独自拥有人类最优秀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而随着人们相互依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那种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显得有些幼稚。封闭的个人和孤立的企业所能够成就的“大业”将不复存在,合作与团队精神将变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将不可能成就事业,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我们只有承认个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屡遭排挤,是因为你不懂融入

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必须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指才能、素质等方面,还与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关联。有好的人缘,做事时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在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而人缘差的话,在你困难的时候就得不到帮助,甚至还有人会跳出来踹你两脚,这样一来,在竞争中你就会居于劣势。

刘亚军是某中学教师,毕业于知名学府的他知识广博、教学认真,学生对他的评价都还不错,只不过这个人性格又硬又直,和同事的关系始终不太好。即使是相处较近的同事,也是爱理不理的。学校的教务主任调走了,校长要从教师中提拔一个人担任此职。按资历、能力,刘亚军都是第一人选,因此校长就悄悄找他谈了一次话。没想到这风声刚一放出去,一大群人就找上了校长,这个说不行,那个表示反对,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理由一大堆,不能不叫人心中来回打鼓。说到最后,校长耳软了,终于打消了让刘亚军当教务主任的想法。而能力不如刘亚军,但人缘却很好的孙义却在众人的多方举荐下被提升为教务主任。

究其原因,是因为刘亚军没有真正融入学校这个集体,所以集体中人对他这个集体之外的人有一种排斥心理,刘亚军虽然能力出众但却最终落选,而他的对手虽然能力不及他,但因为占了个“人和”的优势,反倒成功晋职。很多时候,能力是一个方面,人缘也是一个方面,不管你人缘的好与坏,你在一个位子上至少要融入一个集体,也就是说,不要讨人厌,让人觉得你就是他们的负担。

有些人可能专心于业务方面,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很少注意,但你最起码要融入你生活的群体里,对于单位组织的活动要踊跃参加,不要以自己业务繁忙为由,拒绝参加,对同事及领导要主动打招呼,不要显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其实融入集体并不难,它并不要求你事事都主动,只需你主动响应同事及领导的号召,不做一个人见人厌的人,没事时主动帮帮同事,这样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某单位要在年轻工作人员中提拔一位办公室主任,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符合的人选有两个:杜海和郑伟。总体来看,杜海的条件还要比郑伟好一些,不过郑伟也有他的优势:人缘好,真正与同事们打成一片。杜海外号叫作“不求人”,总是表现得志得意满,一副谁也用不着的样子,因此在单位里,很少有人和他来往。郑伟却正好和他相反,他待人热心,同事们遇到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小伟”,他马上就乐呵呵地跑过来,这样一来,单位里的人都和他关系不错。这个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两人都很看重,明里暗里较起劲儿来。杜海知道自己人缘不好,于是就想在领导那里打开门路,没想到适得其反,送给领导的礼物被推了出来,还惹恼了领导。最后领导决定用投票的形式来推举,结果郑伟得到三十一票,高票当选,而杜海却只得到了可怜的两票。

杜海的悲哀在于,他没有认识到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平时不烧香,等到需要用人时再去求已经太晚了,本来他的条件要比郑伟好,但因为他连最起码的公司集体都没融入,结果在竞争中一败涂地,所以,杜海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做法,否则今后再有类似的竞争,他也很难取胜。

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给我们个人发展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除了要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外,还要注意搞好人脉,你至少要能够融入集体,让自己有个较好的人缘,这样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吃独食的人,只好做孤家寡人

每个人都有想在职场独占鳌头的欲望,当胜利的果实摆在面前,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把它紧紧地抓在手里,还是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很显然,后者是很明智的。一个人要想在职场江湖行走得游刃有余,首先切记不要只想着吃“独食”,否则别人的认同和帮助就会在无意之间离你远去,而你只能成为一个别人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

毫无疑问,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在职场上能够赢得更多的荣誉,因为荣誉越多,晋升的机会也就越多。人到了一定年龄,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在一家有前途的公司越干越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上司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帮助。但是当荣誉真的来到你的面前,心中却开始犹豫了,究竟自己应该怎样接受面前的胜利果实呢?是一个人把它握在手中,还是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呢?如果你能在接受荣誉之前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经过这几年的职场历练已经成熟了不少。

很显然,就算是你为这份荣誉奋战了很久,单凭你一个人的力量绝对是无法将其圆满完成的。成功固然是一件值得喜悦和骄傲的事情,但是喜悦和骄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帮助过自己的人,不管是上司还是同事,你一定要学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荣誉和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好自己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得到荣誉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不错的人缘。

当你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成绩,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如果赢得这一点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功劳,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把功劳据为己有,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他人的功劳;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也会得到别人的祝贺。

即使是这样,你也一定要明白,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二来,如果你过分狂喜,能不逼得人家眼红吗?

瑶瑶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有一次,她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她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她表示祝贺。但过了个把月,瑶瑶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她发现单位同事,包括她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她过不去,并回避着她。

瑶瑶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简单明了,她犯了“独享荣誉”的错误。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位主编的表现,当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尤其是瑶瑶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她功高盖主。

由此看来,对于一个想把自己事业做大做强的人来说,与人分享荣誉是多么的重要,尽管有的时候,那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却能给自己的处境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会与他人分享荣誉的人只会给别人带来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让人难以亲近。然而,对于那些懂得和大家分享荣誉的人来说,自己永远是大家欢迎的对象,因为他用自己的谦卑和大度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职场生涯中,当你获得荣誉去感谢同事、与同事分享,这好比让同事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未向同事分享你的荣耀,你必然会受到大家的反对,他们甚至会成为你通往成功之路的障碍。常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种下的是妒忌和怨恨,那就难以收获幸福和快乐。学会与同事分享胜利和荣耀,实际上就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而投资。

吴海燕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去了,她领导的团队又为公司的项目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送茶进去的秘书出来后告诉大家,老板正在拼命地夸吴海燕,她从来没见过老板那样夸一个人。研发小组的几个人脸沉了下来:“凭什么呀!那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对呀!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连续加了17天的班!”正在这时,老板和吴海燕来到了大厅。“伙计们,干得好!”老板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几个组员,“吴部长向我夸赞了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听说有两个还带病加班的,是吗?真诚地谢谢你们!这个月你们可以拿到3倍的奖金!”老板的话音刚落,几个女同事就冲过去拥住吴海燕一起欢呼起来,大家表示以后一定会跟着吴部长再接再厉。

由此看来,在职场上懂得分享的人,才能在最终得到的更多;自私狭隘的人,终将被人抛弃。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荣誉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独吞。否则它虽然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惊喜,却有可能毁灭了你长足的发展。

分享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共同走向成功的方式。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博弈做法,而选择寻找双赢的思路来看待自己的同事和对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学会了分享,我们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一成胜算,因为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单独的成功已经成为过去,共同的成功才是未来。

目下无尘,结果就是身旁无人

有的人个性非常刚直,绝不愿意去做自己觉得不满的事情,而且也看不起那些委曲求全之人,觉得这是没有原则、没有骨气的表现,甚至会认为社会风气之所以如此败坏,就是拜这些人所赐。其实,在我们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自命清高是不利于人际关系发展的,人际关系处不好,就算心中拥有再大的宏图伟业、个人拥有再强的能力,也无济于事。古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人和,还能做好什么呢?

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点,掌握人情世故,不是要你去刻意奉迎、溜须拍马。现如今,你已不再是那个“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了。从你进入社会的那天起,你就注定要与人相处,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可能置身世外,完完全全地做你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自命清高的人,如果你认为你已经看透了人生,却不知道生活早已抛弃了你。因为,你已经不适应生活,生活也不再需要你。你以为自己很高尚,其实并不是,相反,这只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懦弱表现。自命清高的人本身就和生活中的现实是别具一格的,说具体点,是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生活需要朝气蓬勃,生活需要形形色色的人们来衬托。如果你不适应这种生活,说明你已经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类,所以生活也将抛弃你。

来看一下这则故事吧:

有一位无际禅师经常云游四方,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小山村。

这时正是中午时分,天气炎热,禅师看到河边有一个村民正在用水车打水,就上前去向他讨水喝。

这个村民见无际禅师是个出家人,就说:“禅师,假如有一天我也看破了红尘,我就会和您一样出家修行。不过,我出家以后,不会像你这样四处云游,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专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际禅师微微一笑,问道:“那么你什么时候才会看破红尘呢?”

村民说:“我虽然一直有出家悟道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带只有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而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我能找到人来接替我的位置,那我就可以无牵无挂地出家了。”

无际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那我来问你,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者完全离开水面又会如何呢?”

村民答道:“水车在水里是要靠下半部被水流冲击而转动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它不但无法转动,而且还有可能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如果水车完全离开水面也是不能转动的,更别说要靠它来抽上水来了。”

无际禅师点点头,说:“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其实和个人与世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尘世的洪流所冲走。假如超然出世,与世隔绝,人生就会失去强大的动力。同样,一个修道之人,也要出入得宜,既不冷眼旁观,也不随波逐流。因此,出家既要看破红尘,更要想法普度众生。”

村民听了无际禅师的话,久久地愣在那里,若有所悟。

禅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仅应用于出家修道之人,也可以应用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身上。

一个人若是太清高,目下无尘,就像那离开水面的水车一样,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甚至还会四处树敌。这样别说是改变世界,就是改变某个人都不容易,有什么样的伟大抱负也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人来支持你实施计划,甚至还会打压你。

当然,一个人若是太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那就像完全浸在水中的水车一样,表面上是随顺众生,但实际上却很容易被那些不良的东西给污染,甚至被席卷进浊流,而完全抹杀了自己的意愿。

因此说,要想打破这个局,你首先不能自命清高,既要保留自己的原则和个性,又要懂得随机应变、灵活变通,在水流的冲击下忍耐、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汲水上岸,成就一番事业。

交友不谨慎,问题会很严峻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肝胆相照,有的人交友就是为了害友。比如说有些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实施某种非法行为,不择手段寻找勾引目标。一旦他选中了,便千方百计地拖其下水,使用胁迫、利诱、欺骗、教唆等种种手段使原来品行良好的人走上邪路,直至毁灭。应该说,这类朋友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恶毒的,和这样的人结交无异于自我毁灭。

“孙华被警察带走了!”这个消息惹得同事们议论纷纷,孙华本来是个不错的年轻人,怎么会犯罪呢?原来这都是由于孙华交友不慎引起的。孙华是个很开朗的人,一年前,他在迪厅里认识了一群“好朋友”,他们带孙华吃吃喝喝,跳舞玩乐,没几天孙华就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知己、死党。这群朋友又对孙华灌输了很多“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思想,还带他去打斗、飙车……渐渐地,孙华变了,在公司还能维持彬彬有礼的样子,一出公司就满口脏话,蛮横无理。他和原来的同学、朋友都断绝了来往,只和新朋友混在一起……2004年9月,公安局打击违法犯罪团伙,他们在孙华家里搜出了二十多包摇头丸和K粉,还有大量的铁棍、匕首,孙华因此锒铛入狱。

有一句成语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益友,会拉着你共同进步;一个损友,可能会把你推入万丈深渊。因此,交朋友一定要精挑细选,千万不要犯孙华那样的错误。

交朋友时,你一定要多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结交朋友?需要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如何选择朋友?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保证所结交的朋友对你会有帮助,不会因择友不慎而招致麻烦和灾难。

首先,我们在择友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标准,即结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这样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会对你有很大帮助。有的人以兴趣相投作为唯一标准,而不论对方的思想品行,只讲朋友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同样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肋插刀。至于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则根本不考虑了。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讲吃讲喝者,又有讲玩讲闹者,甚至还有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这样一来,难免影响到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切不可滥交,一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结交,免得沾染恶习。

再者,交友结友不在多,而在于质量,多交必滥,这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人们常说:“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的确,知音难觅,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味地以多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视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你带来危害。

第三,我们应把结交朋友看作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当你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可轻率。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其思想、兴趣、爱好、品质和行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结交。当然,这里并不强求朋友是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毋友不如己者”。就是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种观点虽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也说明了交友的道理不可轻率。因为朋友之间本是互有短长的,在这方面你有优点,在其他方面他有特长,朋友相处,长短互补,这也是交朋友的益处之一。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纯净,品德高尚的人,向这样的人看齐。还要注意,看朋友是不是值得结交,并不是不允许朋友有缺点,人无完人,朋友也是如此。只要你所结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够真心帮助你,不至于对你有害,就可以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里面既有谦谦君子,也有行为不端的小人。我们不能为了求“量”就忽略了“质”,朋友虽然多多益善,但还是要审慎一点,免得事到临头“好朋友”跑得一干二净,有的甚至回头“咬”你一口。

招惹小人,等于给自己扣屎盆

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也不要去得罪小人。”古人对于小人则更是深恶痛绝——“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君子在被开罪以后,或许会一笑了之,或许也会伤心,但绝不会耿耿于怀,以各种手段加害于你;小人则不然,如果你开罪了小人,即便只是无心之失,他也会须臾不忘,纵使你曾经有恩于他,也会被其忘得一干二净,想方设法地找机会报复你。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保持些许清高,做个君子,但绝不要对自己看不上眼的人出言侮辱,因为这无异于是没事找事,惹火烧身。

杨贵妃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深得皇帝的宠爱。在一次宫廷酒宴中,李白曾于酒酣耳热之际,作《清平调》三首,歌颂杨玉环的美貌。诗歌是李白的强项,按说这对他是个难得的机会,可问题就出在李白眼里只有唐玄宗、杨贵妃这些大人物。他在作这三首诗时要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太监的地位是卑贱的,但得宠的太监就不同了。高力士因此深以为耻,对李白怀恨在心。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写得很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在诗中把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像仙女一样。杨玉环十分喜欢,常常独自吟诵。李白在诗中提到了赵飞燕。这在李白,绝不存在丝毫讽刺的意思,他只是就赵飞燕的美丽与得宠同杨玉环相比较。然而比喻之物与被比喻之物不可能是全部特征的相合。这使怀恨在心的高力士看到了报复的契机。

一天,高力士又听到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道:“我本来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把李白恨入骨髓,没想到您竟喜欢到如此地步。”杨贵妃听后吃了一惊,不解地问道:“难道李翰林侮辱了我吗?”高力士说:“难道您没注意?他把您比做赵飞燕。赵飞燕是什么样的女人,怎么能同娘娘您相提并论。他这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淫贱啊!”

在当时,杨玉环已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的哥哥、姐妹也都位居显要,声势显赫。她唯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她绝不希望被人看作像赵飞燕那样淫贱,更害怕落到她那样的下场。高力士摸透了杨玉环的心思,因此也就在她最软弱处下了刀子。他轻而易举地便把李白的诗同赵飞燕的下场嫁接起来,一下子使赞美的诗篇成了讥嘲的证据,激起了杨玉环的反感与憎恨。后来,唐玄宗曾三次想提拔李白,但都被杨玉环阻止了。高力士靠此手段,达到了报复脱靴之辱的目的。一次小报告,葬送了诗人的前程。

李白纵然才高八斗,文采斐然,又满怀报国热忱,且受到唐玄宗的欣赏,但始终未能在仕途上大展身手,其原因就在于他得罪了皇帝身边的关键人物。

或许在李白看来,像高力士这样的小人根本不配与自己为伍,所以他不仅没有适时说两句“低声下气”“套近乎”的低头话,还巧借醉酒之机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了高力士,没给他留下一丝面子,这样做虽可泄一时之愤,但后果却非常严重。应该说,两人相斗,笑到最后的还是高力士。

看过李白的遭遇,我们在为其遗憾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提醒一下自己——没有必要,千万不要去招惹鼠肚鸡肠的小人。

当然,没有人会把“小人”二字写在脸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多留心眼,注意观察身边人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倘若发现有人对得失看得很重、凡事爱斤斤计较、报复心强,又爱在他人背后做些小动作,那么最好对其敬而远之,更不要在言语、行为上开罪于他。否则,说不准哪天你就会成为他迫害的对象,被伤得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