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质疑声
因为叶星云明星科学家身份的加持,加上之前他有详细介绍星盾局的来历,于是大家都知道华国成立了一个神秘星盾局专门用来发展未来先进科技。
这个神秘部门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闯入广大网友们的视线内,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潮流,这么一个神秘部门在年轻人中拉满了神秘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叶星云最新发布的文字视频更是下面一片惊呼,许多人都开始难道期待又会有什么新的科技出来。
这个热度甚至已经出圈,引起了许多国外知名媒体的关注,纷纷开始跟进报告。
像什么鹿透社,丑联社,NHK,KBS等外国媒体也注册了国内快脚号,特地关注了叶星云,基本上是实时转发。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媒体外,一些暗地里见不得光的人也开始关注叶星云,甚至叶星云的名字已经摆在了西方许多大人物的办公桌上。
但这些都不是叶星云现在所知晓的,经过一天一夜的策划,他的蜂群智能机甲技术方案呈到了导师的办公桌上。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项目,涉及到技术广度和难度,是之前严教授团队无人机项目所无法比拟的,需要星盾局组织内部专家开评审大会,进行前期的认证调研,这个申请工作需要导师张维之出面。
虽然叶星云现在在星盾局领导那里挂了号,但是职位上并没得到任何提升,当然参加这个认证大会他还是有资格的。
“智能无人机甲,还能进行多机联合作战,这听上去也太科幻了吧,完全超出了我们现在的技术储备。”星盾局的评审大会上,相关专家给出了评审建议。
“一步做到无人感觉有点难,我觉得可以先做有人,然后再做无人的,甚至可以有人机甲带领无人机甲一起作战。”另一名专家给出了另外的合理建议。
“的确是,我们现在的伺服电机和电池技术方面在国际上相对处于一流梯队,但要满足机甲的使用恐怕还不够,涉及到许多基础领域,这些我们都还处于弱势。”
说实话,有人机甲带领无人机甲小队一起作战,这想法叶星云是没有想到的。
“没问题,无人机甲技术保留有驾驶舱通信接口,可以做成有人同时控制多架无人机甲共同作战。”光脑在叶星云的脑海里说道。
“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升级我们电池技术和伺服电机技术,然后再制造智能机甲出来,万一最后把就算机甲做出来,但没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支持高续航,和高精密的伺服电机,那也无法满足作战要求。”
“我同意,这样我们可以先设定一项电池升级换代的计划,电池这方面就要运用到我们国内的产业优势了,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
经过多方面的商讨,智能机甲技术算是通过了,但要先行升级配套的电池技术和伺服电机。
这些平常看似不怎么重要的电池、电机,但却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高新技术行业,需要上游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电池行业相反是民营企业有大量的专利储备,所以这项科研课题就交给了民营企业的代表宁德世代。
由星盾局派出相应的技术指导团队,叶星云自然也在这个专家团队内。
电机行业交给了星盾局内一个团队,想对来讲这个技术突破比较容易。
至于机甲的外壳硬件那就交给了之前的严济教授的无人机团队。
开完会议后,叶星云赶时间拍摄了第四期视频,视频中他声称星盾局即将要发明非常先进的智能机甲。
这些机甲将会拥有持久的续航能力,灵活的作战能力,和堪比巨人的力量,能单手举起几吨重的货物,甚至可以学习华国传统武术,具有非常先进的智能性,能以人的思维理解人类发出的指令。
而这个项目他将会全程跟踪,到时候会制作各个阶段的非机密视频给大家看。
视频最后是一架非常科幻的智能机甲渲染视频,机甲浑身布满了虬结的管线电路,哑黑色打底,关键部位配上耀眼的鲜艳红。
视频中的机甲正在运用传统八极拳与一只幻想的怪兽进行对打。
视频是运用模拟系统模样出来的,而八极拳更多也是作秀的效果,机甲出来会配有先进的激光武器,不会运用拳脚去对付变异体。
视频出来后,瞬间,叶星云再次引爆了快脚短视频号。
连不怎么关注这些机甲的女性粉丝看到后,也是连连尖叫。
“本人能源与动力学专业毕业,博主的噱头占很大部分吧,本人一直有追踪最新的能源与化学期刊,制约机甲发展最重要的电池技术并没有得到突破,这方面连白头鹰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博主所说的长续航能力机甲估计可能很难实现。”
在大家都在狂欢高兴的时候,视频下面出现了许多的理智怪,开始出来科普。
对于这种质疑声,叶星云并没有去理会,他不需要去解释,解释多了,反而会有更多的问题缠着他。
叶星云的视频同样被国外媒体进行了广泛的转播,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不小轰动,不过国外的媒体倒是比较理智。
许多西方的专家在电视上进行认真分析,认为华国肯定在电池技术方面有所倚仗。
与西方国家大大咧咧在电视上进行直播相比,华国的邻居霓虹国反到是显得比较冷静。
它们不研究这件事的真伪,直接按这件事假设是真的该怎么办。
如果华国在电池上取得巨大突破,那么霓虹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会更加举步维艰。
一场围猎狙杀华国电池企业,称为“樱花”的破坏计划在霓虹国内部应用而生。
他们准备运用霓虹国企业的专利壁垒,和各种商业优势,准备狙击华国的电池企业。
......。
宁德世代在京城也有研发基地,离京城大学十分接近,叶星云每天只需要坐十几分钟公交车便可到达。
宁德世代的技术部门在接到星盾局下发的任务事,压力非常的巨大,这种高密度的电芯恐怕他们短期内无法研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