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的名义爱上巴南——序李华诗集《故乡》
蒋登科
李华是个多面手,既写诗写散文,又写评论,她还是一位热心人,乐于组织各种文学活动。她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令人感动。2017年,她参与编选了一本《巴南作家诗歌选》,邀我作序,我写了一篇《伴着诗意走巴南》。如今,她又完成了一本以巴南为题材的个人诗集,命名为《故乡》。在翻读这本《故乡》时,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许多以故土为题材的诗人,高凯、小海、徐俊国、慕白、徐后先……诗人雷平阳写过这样的诗句:“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他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因为其他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因为其他乡/我都不爱……/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亲人》)。”这种看似逐层缩小的爱,其实正是把对故土亲人的爱慢慢聚焦到一个核心,一个原点,由此生发出巨大的力量。重庆诗人王明凯走遍了重庆的山山水水,创作了一部涉及重庆各区县历史文化、风光景物的诗集《巴渝行吟》,黄济人在序言中说“舒婷写活了一块石头,王明凯写活了整个重庆”。王明凯的视野是整个巴渝山川,而李华的视野则收得更小,她落脚到生她养她的巴南。故乡往往是一个人魂牵梦绕的眷恋,是他的精神的出发地和最后皈依地。李华以诗的方式书写巴南的山山水水、自然风物、古街古镇,也书写这里的风情风俗、亲人故友、时代风貌,希望让诗意的光芒照亮故乡的每一寸土地。
巴南区是重庆的主城区之一,地处主城西南部,其前身是有名的巴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94年12月巴县撤县建区,成立巴南区,设有8个街道和14个镇。就是这22个街镇,成就了李华这本诗集的22个小辑。大大小小的镇街像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传承历史,谱写未来,又共同铸就了巴南的文化底蕴。李华走遍了巴南的土地,熟悉远去的历史,也熟悉日新月异的现在,于是,在她笔下,这片土地立体而广阔,这里的一切饱满多汁,可以说,是这片土地给予了她生命的养料,同时又带给她一生受用的诗意。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是李华献给故乡的深情恋歌。
从创作上说,李华有一颗敏锐而善感的心,她在行走中观察、体验、思索,用心灵去感受故乡,最终凝成美丽的诗行。圣灯山的《红豆杉》《圣灯莲》,木洞的《枫香树》《风信子》,东温泉的《东泉》《白沙寺》《古佛洞》,一品街道的《七田石刻》《云燕花语》,南泉街道的《古寨》《樵坪山》,鱼洞街道的《云篆山》《知青山庄》……随便一个景致、风物在她眼中都充满诗情画意。她漫步龙洲湾,惊叹《满山红叶点乡愁》;行走天星寺,带给她惬意自在,《心若莲花自淡泊》;她到二圣寻幽,《踏歌向晚追自由》;在木洞,倾听《木洞山歌好热闹》;在姜家,她静静坐在葱绿的香樟树下,忍不住发出《香樟树下好乘凉》的咏叹……
我在丰盛的老街,等你
石板路
烙着我千年徘徊的印迹
四合院
围着我千年囤积的顾盼
雕花檐
挂着我千年翘首的思念
古天井
刻着我千年相思的泪痕
丰盛千年
古镇千年
我在丰盛的老街
等你
等了一千年
——《我在丰盛的老街等你》
丰盛的老街,透着浓浓古意,诗人在石板路、四合院、雕花檐、古天井流连,还原了古镇的历史和文化,赋予了它人性和故事:光滑的石板路留下的足迹,四合院里留存的亲人顾盼,雕花檐悬挂的翘首思念,古天井雕刻的相思泪痕……丰盛古街,像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凄厉,哀婉,撕肝裂肺,千年不绝,唯有一个“等”字,才能道出这条老街的古老与深沉。
她登上《云篆山》,看到这里的丰饶与富足,那些古老的传奇在头脑里浮起:“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得半/九堡十三湾/每一堡有每一堡的久远/每一湾有每一湾的内涵……”花溪河的桃花开了,凝眸娇艳,她突然觉得《一朵桃花就有一个故事》:“说红妆绿裙或者红缨绿蚁/着绫罗美服或者围粉色纱巾//精心装扮的时刻/就是一朵桃花盛开的花期//一朵桃花盛开/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她把桃花的盛开想象成一个故事的开始,唯美而浪漫;在天星,她想到《天心》:“一步一个神话端坐在你怀里/羽化成仙,一步一个传奇;”在二圣,她借着梨花诗宴书写了一部缠绵忧伤荡气回肠的恋爱史,组诗《天平山上的一部恋爱史》让人回味……巴南的梨花、桃花、茶、大米、南瓜、猫儿鱼等无不让她着迷,情之所至,便生长出浓郁的诗意。这些诗既有景致风物的细腻刻画,又跳出事物本身,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带给读者思考和启示。
当然,一个诗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赞美,他的诗可能就是片面的、单薄的。李华有时也因为家乡的某些无奈的改变而痛心疾首。当她看到清澈的花溪河,变成了《绿色的花溪河》,诗人说:“水体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汩汩不停地诉说那些年,/我听见她在呐喊:还我容颜。”对追逐利益而破坏环境的做法深恶痛绝。再看《花溪水长恨也长》:“花溪河/哗啦啦啦把歌唱/唱一首哀怨的情歌/把美丽动人的往事回想/是谁污染了花溪河/是谁把这河水弄脏/花溪河的歌声好无奈/水有多长恨多长。”她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大声疾呼,饱含痛惜和无奈。可以说,诗人对家乡的爱不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真挚的,深入骨髓的。
除了抒写自然风光、历史名胜,李华也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给些时间给时间吧——给留守在古镇的女人们》:“时间就这样,遗忘了往昔/翻覆几度轮回,油纸伞/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千回百转,绕不过一道轱辘/辗转翻覆,碾压你的宿命。”她叹息这些留守在古镇上的女人们的命运,不忍心看到她们在痴情等待里一天天老去,于是直接站出来劝慰她们:“不要在梦里期待一匹白马带着你飞翔/海燕,飞翔在咆哮的海浪上,自由而高傲……/给些时间给时间,让过去过去吧/昂首挺胸,自由开放的红妆,最靓。”这些诗句带着悲悯之心,思考女性的命运,她希望那些女人们能让自己华美的年华自由开放。这种表达虽不及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震慑人心,但也替留守女人道出了心声,蕴含着新时代女性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李华更多的笔墨则是书写时代的变迁,揭示人们的幸福和美好。
龙洲湾的玉兰花,就要开了
玉人又歌东风起,老树新蕊撑把兰
五洲园的新芽红了,漫山火烈
有心赋诗题红叶,嫩枝哪堪重几笔
古老的一品河醒了,点点新绿
长歌缭绕三口滩,短笛轻催杨柳曳
花溪河的水涨了,春潮泛滥
水暖催情鲤鲫肥,脍鲈思春望乡切
白象山的茶尖黄了,清友姗姗
顾影裙花纷纷卷,朝醒夕醉品云烟
石板垭的白鹭回来了,舂锄正欢
小市人家种菜蔬,农家少年学犁田
古镇老街飘白云,又见炊烟
木洞下河码头熙,丰盛客把定心盏
玉兰花开正把兰,巴南春天
烟云浅渡江河短,月出关山醒玉兰
——《巴南正春天》
巴南正是一片春色:玉兰花开,新芽红遍,一品河醒,春潮泛滥,茶冒新芽,白鹭翩翩,炊烟袅袅……诗人忍不住纵情放歌,欢欣鼓舞。这首《巴南正春天》可以看成这本诗集的主旨。不论是古街新城,还是晨曦月色,甚至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只鸟,每一缕炊烟,每一个落日,在李华笔下都充满生机与活力,都具有自己的诗意。诗人在一次国庆小长假出游归来后写道:“爱你五布河流盼影疏的温润,/爱你五洲园红霞满天的深情,/爱你格桑花怒放天平山的青春似火,/爱你南温泉斑驳记忆里的回音不绝。”(《从心爱上新巴南》)“我从心里爱上巴南/爱上巴南的浪漫/以一个诗人的名义/与你一起分享那一份温婉;”“诗人们/请调动你所有的想象/调动你丰富的语言/调动那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还有那深情的叹词/为巴南点赞/书写一场关于巴南的浪漫……”《爱上巴南的浪漫》李华以诗歌之名爱上巴南,她舍弃那些含蓄与象征,打开心扉,用直白的语言直抒胸臆,既爱巴南的古与旧,也爱巴南的今与新。这献给家乡的恋歌,是诗人对故乡深沉的爱。
李华的诗,有的像老街,韵律悠长,古意浓郁;有的像花朵,色彩浓艳;有的如溪水,清新明快;有的如老者,娓娓道来……诗行之间流淌着地域文化的血液,充满了或深沉或炽热或绵长或冲淡的情感,渗透着爱恋与相思之情。读完这本诗集,我进一步了解了巴南的自然山水及历史文化。诗人所呈现的独特风物和意象,让我充满向往。
李华诗歌的情感浓度都比较高,但不能说这些诗都无可挑剔。苛刻一点儿说,她的有些作品还比较粗糙和随意,无论是诗意的提炼,语言的推敲,还是情绪的推演,结构的完善等,都还有进一步打磨与提升的空间。在创作中,李华尝试了多种诗体,多种风格,有的诗像宋词,比如《相思桥》:“一排玉兰挂灯笼/清晖一缕吊瘦窗/瘦窗/瘦窗/眉头挂清霜//清霜/清霜/把兰花开在相思桥/又寄相思到远方;”有的像唐诗,比如《览游建文峰》:“凝语飞车入闲宫,/双眸绿染尽葱茏。/群山百鸟临空舞,/风扯白云盖尊容。”有些像儿歌,比如《儿孙乐》:“海洋馆,开业了/我家孙子心情欢/海龟懒,海豚乖/跳水冠军戴桂冠/抓水母,逗水怪/爷爷奶奶快快来/陪爷爷,陪奶奶/海底世界乐开怀。”;有些是散文诗,比如《美丽的龙洲湾》;还有的是赋,比如《木洞赋》;有的是朗诵诗,比如《走进安澜》;有的是民歌等。在多元发展的诗歌中,这些尝试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每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古体诗、近体诗与现代新诗肯定不一样,即使在新诗中,每种诗体也有各自的特点,在这本以现代诗为主体的诗集中混杂了这么多体式,似乎给人一种驳杂凌乱的感觉。诗人其实还可以进行一些遴选,使诗集显得更单纯更有特色一些。
总体来说,李华的诗需要慢慢阅读,就像这个冬日的周末,手捧一杯热茶,安静而悠闲地吮吸时间的芬芳。巴南的读者可能会读出更多不一样的精彩与特别的意蕴来。这些年,诗歌地理成为诗歌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李华为挖掘家乡的诗意花费了大量心血,我希望读者也会因为这本诗集而爱上巴南,爱上这片神秘而充满活力的土地。
2018 年 12 月 15 日,草于重庆之北2018 年 12 月 20 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