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周易参同契》标志着道教易学的确立
对于《周易参同契》与《易》的关系,朱熹有一说明:“按魏书,首言《乾》、《坤》、《坎》、《离》四卦橐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月用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之。盖内以详理月节,而外以兼统岁功,其所取于《易》以为说者如是而已。初未尝及夫三百八十四爻也。今世所传火候之法,乃以三百八十四爻为一周天之数,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则不免去其四卦二十四爻,以候二十四气之至而渐加焉。”[42]认为《周易参同契》一书对于《周易》,尤其是汉易的卦气说、纳甲说以及卦、爻的阴阳变异原理用于道教的丹道修炼。将易学的原理用于道教的丹道修炼为什么是可能的,正如《周易参同契》所说:“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即所谓《周易》之道、黄老之道、炉火之理,三者可以相参相同,其究为一,故名之为《周易参同契》。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周易参同契》中,《易》的原理脱离开其在汉易经学中的原有形式,被用来解释道教炼丹的理论,无论其内容还是意义,都与汉代经学易有着差异。因此,《周易参同契》确立,可以意味着道教易学的确立。
如前所述,朱伯崑先生较早提出“道教易学”的概念。他认为:“《参同契》的易学,是为炼丹术服务的。但它创建了道教解易的系统。”[43] “从易学史的角度看,此书以《周易》中阴阳说,特别是汉易中的卦气说,解释炼丹术,标志着汉易发展的另一倾向,成为后来道教易学的先驱。”“《参同契》的一大特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炼丹术中的化学知识,标志着阴阳五行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但汉代阴阳五行学说,又是同易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孟京易学到《易纬》,到郑玄、荀爽解易,都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进而发展了汉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在这种情况下,魏伯阳则将阴阳五行学说,归之为《周易》的系统,从而把《周易》奉为炼丹术的理论基础。”[44]朱先生认为《周易参同契》为道教易学的先驱,《周易参同契》将汉易的阴阳五行说和卦气说等作为炼丹术的理论基础,因之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易学思想。《周易参同契》将易学与道教炼丹术进行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阴阳变易法则解释丹药的形成;一是将汉易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解释炼丹的火候。”[45]汉易京房之说以及《易纬》以坎离两卦为《周易》六十四卦变易的重要依据,而《周易参同契》则法之以坎离两卦来解释丹药的形成;《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亦来自京房易学以及《易纬·乾凿度》,其内容含六十卦纳甲、八卦纳甲和十二消息卦说,此说的目的在于说明炼丹的火候[46]。
王明先生著《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有《〈周易参同契〉考证》一篇。此文对于《周易参同契》为何引《易》理来解释炼丹有所说明。王明先生说:“《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撰。其书名盖仿图纬之目,犹《易纬稽览图》《孝经援神契》之类也。五代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序》云魏伯阳‘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明陆深曰:‘魏伯阳作《参同契》本之纬书。’朱子云:‘《周易参同契》魏伯阳所作,魏君后汉人,篇目盖放纬书之目,词韵皆古,奥雅难通’。……魏君既通诸纬候,其论作丹,何以不采《尚书》《春秋》,而独冒《周易》为称,盖亦有故。”[47]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其一,如《黄氏日钞》所说,这是炼丹术“附会《周易》,以张大粉饰之”。其二,炼丹主要依靠的是阴阳两元素的配合变化,要法阴阳变化之义,故要以讲阴阳之大义的《周易》为取法对象。王明先生引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序》:“《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千变万化,无往不可”、“以天道言,则曰日月,曰寒暑;以地道言,则曰山泽,曰铅汞;以人道言,则曰夫妇,曰男女”,王明先生认为,凡此日月铅汞男女等,无非比喻而已。要其义不外阴阳之变化。阴阳两元素之配合变化,正是《参同契》用之以说明作丹者,故《参同契》引《易》而不是《尚书》、《春秋》来解释炼丹术。[48]王明先生还认为,《参同契》从汉易中吸纳了纳甲说,以言一月火候之进退;以十二消息说通一岁之火候;以六虚说坎离之运用;以卦气说论炼丹之火候等,以说明《周易参同契》与汉易的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周易参同契》中反映出来的道教易学的内容及理论的特色。
孟乃昌先生认为,“《周易参同契》以《周易》为总的指导思想。《周易·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三才之道也。’《周易·说卦》也说:‘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周易参同契》有:‘上察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情,参合考三才。’亦即《参同契》遵循《周易》,前者运用后者的基本思想于天、地、人。”[49]认为炼丹不是孤立的行为,而是要与天地相参。天地人三才的思想是《周易》的重要思想,孟先生认为《参同契》吸取了《周易》的这个思想,来构建其道教炼丹的理论体系。
萧汉明先生曾经探讨过《周易参同契》中易学的主要特征,认为《契》中易学的第一个特征,是以乾坤坎离四卦建构天地的结构模式;《契》中易学的第二个特征,是效法《易》的天地之数以成《契》数;《契》中易学的第三个特征,是以乾卦六爻之象模拟月相的死生盈亏,以阳气盛衰升降之说补纳甲法纯用阴历之不足;以八卦纳支法与六十四卦更值讲炼丹的火候。如此等等。对于《周易参同契》作为一部炼丹著作,为什么热衷于“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萧先生也作了探讨:首先,《周易参同契》准三圣遗言,歌叙大《易》之道。是因为大《易》之道,效法天地媾精而拟其万物化生之理,《周易参同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故首创乾坤坎离体用之说,以像宇宙的动态结构,并推而至于人本、鼎炉,以及万事万物;其次,《周易参同契》假《周易》爻象,以摹写无形之形容。《周易参同契》认为,对于无法观察到的天道的运行变化,除了《周易》爻象之外,人们无法找到更好的表叙手段;再次,《周易参同契》认为大《易》、黄老、炉火三道由一,同出异名[50]。
我们可以看到,前辈学者对于《周易参同契》所创立的道教易学的理论的特色以及为什么《周易参同契》要引《易》入道,已经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说。由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参同契》标志着道教易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