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经济学:应对疫情冲击与恢复经济增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 的新冠病毒肺炎,演变为全球范围的大流行(pandemic),覆盖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感染人数已经以百万计,成为一起百年不遇的公共卫生危机。这起危机事件不仅直接夺走众多人口的生命,伤害众多人口的健康,还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毁灭性影响,危害人们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生计,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迄今为止,疫情大流行尚未达到峰值,造成的生命影响和经济冲击也未可充分估量。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和分析显示,此次疫情及其造成的经济冲击和社会震荡,很可能超过过去一个世纪中的任何类似危机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所致,还是金融风暴所致。

疾病大流行总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使单个国家和世界整体的正常发展偏离既定的轨道,对经济社会都造成严重的伤害。相应地,疫情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疫情之后的最紧迫任务,则是如何恢复正常经济活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学家像流行病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一样,在应对疫情的人类共同努力中,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职业责任。或者说,即便那些仅有百分之一的经济学家赞成,甚至只有百分之一适用性的政策工具,如今就到了那百分之一的时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研究人员,在疫情暴发、传播、防控的整个过程中,都密切关注着相关的经济影响,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家一度认为疫情在中国国内的流行是一次短暂的冲击,因此很多研究是即时的,政策建议也着眼于短期的应对。我们曾经以为,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便可以渐进地、审慎地复工复产,中国经济即可回到正常的轨道。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肆虐,世界经济迅速进入深度衰退,必然对中国经济复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经济研究者大都认识到,无论是应对大流行本身还是实现中国经济的复苏,都必须从认识上、战略上和措施上立足于持久战。

本书所反映的,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者从现状趋势、近期对策以及更为长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结果,作者分别考查了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对中国经济不同方面的影响,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三农”工作、产业和供应链、就业和民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影响、对公共卫生和风险防控的含义等问题。为了探讨新冠病毒疫情及其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特征,以及相应的政策选择,我们也邀请了彭文生先生撰文。

病毒像一个任性的魔鬼,仍在全球肆虐,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也在扩大和加深。相应地,对问题的分析也需要随时更新。不过,把每个特定时点的分析与认识记录下来,立此存照,无疑有益于随着疫情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的发展,为深化自己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点。因此,我们不揣浅陋地把阶段性成果奉献给同行和关心相关问题的朋友,同时衷心期待读者的批评与建议。

2020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