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有关19世纪外来词研究的回顾
专门针对19世纪汉语新词的研究著述现在所见的只有马西尼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一书。另外王立达1958年《现代汉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从构词法上辨别不了日语借词(和张应德同志商讨汉语里日语借词问题)》和郑奠的《谈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讨论了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问题。郑奠1959年《汉语词汇史随笔(四)》讨论同一个外来概念的诸多译名,及发展中的增字减字的问题。如“火轮车”变为“火车”,“远镜”变为“望远镜”。三音节变为双音节是主要趋势,只有个别由双音节变为三音节。周定一1962年10月《“音译词”和“意译词”的消长》对除日语之外的借词进行了讨论,讨论外来词的范围,音译与意译的分类与辨别,介绍玄奘、胡以鲁、章士钊等的音译与意译的理论等[18]。邵荣芬、胡双宝分别撰文对《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进行了评述和补充。[19]20世纪50年代是汉语外来语研究的一个丰收的年代,是一个研究的高峰。
最近一个时期所见到的研究成果有中山茂1992年《近代西洋科学用语の中日贷借对照表》[20],王忠亮1995年《哈尔滨地区使用的中俄洋泾浜》等文章。
很多关于外来词的专著和专门词典(见表一)对19世纪的汉语外来词进行了专门论述和描写。一些汉语史的专著(见表一)对外来词也有精到的研究与论述。从时间上讲,这些著作与词典并非专门限定于19世纪,一般从鸦片战争起到五四运动止,也有延续到1949年。
表一 汉语外来词研究论著简表
史有为的《汉语外来词》第二章有一节为“近现代汉语外来词概观(上)清末至20世纪上半叶”,对19世纪的外来词多有研究。在第一章“外来词和语言的外来影响”与第四章“外来词的类型”中都有专节讨论来自日语的汉语外来语,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就是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期的事。《汉语外来词》是以时间为纲、外来词的吸收方式或与所属领域为纬的方式来介绍1840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内的外来词情况的。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的编者认为《汉语大词典》以“古令兼收,源流并重”为编纂方针,这个方针在《汉语大词典》的绝大多数词条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由于基础研究的不足,在对于近现代汉语新词的源流描写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些没有提供例证,有些提供的例证要比目前所知的首见例证晚好几十年甚至更长,留下了探源不足的缺憾。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有意弥补《汉语大词典》的这个缺憾。它由香港中国语言学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于2001年2月出版。《词典》主要选收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所出现的汉语新词语,酌收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新词。共有词条5275个,其中正条1700余条。收词范围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卫生、工程技术等门类。该词典的编纂成功建立在下面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近几年一些日本和中国、欧洲学者所倡导的中日欧语言文化交流的研究,如荒川清秀、内田庆市、沈国威、高柏(Koos Kuiper)和周振鹤等诸先生的论著。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于1993年创刊的《词库建设通讯》,是以探讨近现代汉语词汇为主要任务的专门刊物。关于近现代汉语词汇中从外语译成汉语的专业术语(学术用语)的产生、沿革和变化,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共同从事的‘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研究’(Studies in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Scientific Terminologies,简称MCST)是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项目,将对从历史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角度阐明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的发展历史作出重大的贡献。[21]
《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的出版是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当然词典也有一些不足。由于资料研究得不够充分,在新词的源流描写上有些不足,如有些正条词目没有书证,而在词条的选择与确定上没有以一定的统计数据为依据,显得有些随意。目前电子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词源研究之中,诸如《六合丛谈》已经在2000年之前就完成了文档化的工作[22],这给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到目前为止,近现代文献的电子化工作还只是刚刚启动,浩如烟海的纸质文献有的还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与整理,已经呈示在研究者面前的文献也有各种原因无法电子化的,可以电子化的,则因工作繁重而进展不快。还有研究工作分头进行,资料协调与共享的工作还得进一步加强。随着文献资料电子化处理手段的逐步加强,《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的内容必将进一步得到更为全面、完整的充实。
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也造成词典某些方面的缺憾。马西尼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一书中所附的《19世纪文献中的新词词表》已经尝试把新词的词源分类贯彻到每一个词语[23],而这项工作在词典中却没有得到继承。词典所收19世纪与20世纪转换之交的词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先在日语中出现,然后才被引入汉语的,但词典没有给予有效的标注,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缺憾。
再就是个别词条在释义上欠考虑。词典的释义“主要参考了能反映当今汉语词典编纂水平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汉语大词典》和《辞海》等,也参阅了其他多种中外文工具书”[24]。参考文献的释义不一定会考虑19世纪的特殊情况。如《词典》第2页上的“暗轮”,解释为“螺旋桨”,引文为1897年《地球韵言》的“测算造船,轻重广狭,改用暗轮,驶尤稳捷”。其实1866年张德彝就有“二十六日丙戌,晴。闻有英国火轮船三只,来从上海、烟台等处,在紫竹林下锚,明等遂往一观。见两只系暗轮者,长皆二十余丈,一名‘行如飞’,一名‘日本’;一只系明轮者,亦长二十余丈,名曰‘南浔’。自外观之,皆整洁坚固,其形与中国船只迥异。”[25]的记述。“暗轮”是相对于“明轮”而言的。一开始的蒸汽船,螺旋桨装在船的两侧,而且大部分露出在水面上,所以称为“明轮”。“轮”是“螺旋桨”。后来螺旋桨改装到船尾,且完全没入水中,装有这种螺旋桨的轮船被称为“暗轮”。所以“暗轮”应是“将螺旋桨装在暗处的一种新式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