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供应链融合与绩效优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港口供应链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港口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使产品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国家间的配合,在货物运输中这种转变体现为货物种类的增加、货量越来越不规则以及件杂货和拼箱货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港口提供高水准的装卸作业和简单的加工服务,如分拣、贴标签、包装等,同时还要保证时效性和港口货物清关手续简单便捷。但许多港口为了求得有限的生存和发展,纷纷只顾眼前利益,采取降价措施。面对竞争,享有共用经济腹地的港口同样采用降价行为,这样就破坏了行业间价格平衡的机制,港口为了吸引更多航线挂靠,互相争夺原本就十分有限的船,公司的货源最终演变成为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港口只有被嵌入港口服务供应链中,为货主提供更大的价值,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随着港口功能的不断完善,世界港口发展从运输枢纽中心向全球资源配置枢纽转变,作为现代港口的供应链,世界港口更加强调多个港口及物流功能的整合,特别是当供应链管理日趋成熟之时,港口在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正发生着剧变,港口作为全球资源配置中心,其发展会联动整个腹地经济。同时,港口服务的质量和时效性也成为海运公司的主要关注点,一些较大的海运公司为方便自己船舶的靠泊作业、降低运营成本并为其他船舶提供服务,会参与港口建设投资,或与港口合作,形成港航联营。

港口不仅为水、陆、空货物的集散和运输提供了场所,还为转口贸易、自由贸易和自由港发展提供了机会。随着港口商业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各港口周边地区利用自身口岸优势,开发港口业务相关的软硬件环境。通过这种方式,突出了港口的货物处理能力,发展了以港口为核心、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物流链。

199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对第四代港口进行了定义,但这一定义本身仍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港口的特征,只是更多地反映了港口功能正在发生的变化。2012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UNESCAP)对第四代港口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目前,许多专家认为港口正在向第五代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港口是各个国家供应链对接的重要节点,港口绩效的提升能够显著地提升全球经济网络的耦合程度。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第五代港口是在第四代港口的基础上,突出了港口与相关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衔接,同时具备精细化和柔性作业能力的物流节点。

从整体上看,港口行业的发展呈现出行业内联盟、行业间整合的特征。在供应链方向,港口与供应链上下游节点(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企业、货代海关、金融企业等)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服务集成单元,通过协同作业,为客户提供更为精细和敏捷的服务。从行业内部看,港口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单位,而是通过与其他港口结成战略同盟,形成整合的竞争实力,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随着港口功能的转变,港口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成本上的竞争,而是服务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上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