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为战胜新冠肺炎病毒而静心宅家读书写作之时,收到了曹玮博士送来的书稿《不对称同盟下的小国:行为模式与理论启示》,非常开心。在我的印象中这已是她博士毕业后贡献给学术界的第二部著作。
曹玮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当时就是出了名用功的学生。虽是个文弱的女生却被同学们喻为学习上的“拼命三郎”,她的废寝忘食,她的刻意求新,她的勤于探索,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毕业后,她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跟随阎学通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清华的深造、熏陶和历练,使她的学术视野、理论功底、探索精神、活跃程度都大见增长,是我的学生中出类拔萃的一位。现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虽然我们不常见面,但关于她的成长和进步的信息,还是时时传来。她的研究领域定位为朝鲜半岛问题和公共外交。在SSCI和中文主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十余项。2019年荣获某部优秀教师。她多次赴韩访问交流,曾任韩国高丽大学客座研究员。同时,她还兼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SSCI期刊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副主编、CSSCI期刊《国际政治科学》编委,以及多家期刊的审稿人,是活跃在学术前沿的优秀青年学者。
《不对称同盟下的小国:行为模式与理论启示》是一部以理论创新为导向的研究专著,旨在从经验困惑出发,以包括古代东亚历史案例在内的东西方历史和现实为经验来源,探索不对称同盟下小国的许多此前未被充分注意的行为规律。本书提出了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对于推进相关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例如,根据现有国际关系理论,自己盟国的敌人不可能是自己的盟国,本书则指出,古代东亚小国曾出现极其特殊的“两面结盟”行为,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两面结盟”理论,推动了同盟理论的创新。作者又进一步指出,“两面结盟”本质上是同一个(或一批)小国同时接受两个存在权力竞争的大国的共同领导,这表明,两极体系下两个超级大国除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和重蹈美苏冷战覆辙之外,还存在第三种相对温和的“大国共治”互动模式,即两个超级大国共同领导某个或一批中小国家,两个大国的势力范围不再按照地理空间划分,而是按照议题领域划分,从而降低大国间地缘政治对抗程度和战略竞争的零和性。
又如,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是,当面临外部安全威胁时,小国的第一选择应当是加强而不是疏远与自己盟国的关系。然而本书却发现,这种情况下小国并不总是会采取积极制衡和正面威慑策略(比如加强与自身盟友的关系),有时反而会做出与之恰恰相反的举动:故意疏远与自己盟国的关系。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看似危险的举动同样能够起到慑止敌国入侵的效果。本书将这种效果称为联盟的“负面威慑”功能,这是联盟理论此前从未被学界注意到的功能。这种对反常行为的理论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国与大国互动、核扩散的战略后果、联盟的负面延伸威慑功能等重要安全研究议题的理论创新。
再如,本书借助不对称同盟理论、战略信誉理论和案例方法,研究了韩国安全政策的变化规律。自韩国建国至今,美韩同盟始终是韩国国家安全的基石,其所有安全政策均以维持美韩同盟、充分发挥美韩同盟功能为基本前提。但在不同时期,韩国对美国(美韩同盟)的安全依赖程度——亦即韩国安全政策的自主性——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均未能对这种差异做出完整的解释。本书从战略信誉理论角度入手,揭示了不对称同盟下韩国安全政策的两条决策规律:美国安全保障的战略信誉与韩国追求军事自主的倾向性呈反比,朝鲜安全威胁的战略信誉与韩国追求政治自主的倾向性呈反比。
读完全书,我欣喜地发现曹玮博士的研究与我本人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有不谋而合、相辅相成之处。我们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和路径出发,却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近年来,我提议并推介中国周边学研究,特别提出了“中间国家”的新概念,主要观点是:在中国周边或者说整个世界已经出现新的“三个世界”架构,中美各为一极,其间存在许多中间国家。这些中间国家有与美国结盟的国家,也有亲近中国的国家;有发达国家、大国,也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也有与中国有分歧的国家。但几乎所有的亚太国家对于中美两国均持平衡的基本立场,构成中国周边新的政治安全结构。争取更多的中间国家站在自己一边或更多倾向自己,会成为中美两国博弈的重要内容。中国应理解、接受和适应中间国家在中美间实行平衡政策。冷战时期那种非此即彼、划线站队式对待中间国家的态度已经过时。中国应以包容的态度争取与更多的中间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对于日菲越韩等有争议的国家,应争取它们在中美间中立平衡,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1]这些基本观点与曹玮博士提出的“两面结盟”和“大国共治”新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曹玮的新著富于很强的理论探索色彩,新论迭出,使我获益非浅。我期待曹玮博士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不断问世!
石源华
无锡西水东泓府
2021年春
[1] 石源华:《冷战化危险、“中间国家”与周边外交》、《世界知识》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