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状态:精神负熵
我们已经知道,负熵是一种好的状态,是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那什么是精神负熵呢?在介绍精神负熵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精神熵。
匈牙利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里把因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而造成的失序状态定义为“精神熵”(phychic entropy)。精神熵会导致自我解体,令人的效率大打折扣,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久,会对自我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不过,资讯是否会对人产生精神熵和自我对这些素材如何理解有关。米哈里举了一个股市下跌的例子,认为这个消息会让银行家很担忧,但对异议分子来说却可能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虽然一条新资讯有可能会让人不得不付出心力去应付,造成意识上的失序;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强化人们的目标,激发出个人更多的精神能量。
与此同时,米哈里还提出了一个精神熵的反面概念,即精神负熵。它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景的完全投入和集中,是人们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完全忽略了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精神负熵是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当中。
我国社会学专家、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郑也夫曾经将精神负熵总结为:一个人注意力全情投入,他有一个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有即时回馈;因为全身心关注目标,忘记、屏蔽了其他日常琐事,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专注是产生精神负熵的关键因素。虽然人们凭直觉认为,专注、全神贯注可能需要大量消耗精力,但米哈里通过实验证明,在精神负熵状态下反而能减轻脑力负担。
另外,想要获得精神负熵,个人专注的这件事情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这挑战难度既不能太大,否则会让人焦虑;也不能太弱,否则又可能让人无聊。只有在你专注的事情的难度恰如其分时,精神负熵才会出现。比如一位游泳健将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下象棋时棋逢对手,弹一首新练的钢琴曲,这些都可能让人获得精神负熵。有人把这种体验描述成“好像漂浮起来”,或者是“一股洪流带着我”,这种体验让人的意识感到井然有序。因此,精神负熵还有一个名称——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