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白熊国局势
基芬的消息没有等来,却等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他之前建的住宅区完成了,为了庆祝他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完工,杨岩宣布这次的楼盘的售价为九五折。
楼盘一开市,来询问的人便络绎不绝,哪怕不是杨岩的员工,也过来不少,而且这些人不止有安县的,还有别的地方来的,甚至有个人,直接想购买整整一栋,但被杨岩拒绝了。
他的房子根本不够卖的,所以特别规定,每人限购一房。
杨家村的人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立刻蜂拥着拿钱买房,钱不够的,可以先交订金,欠的钱在他们今后的工资中扣除,不过要多给些利益,毕竟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要多给点抵消通货膨胀。
学校也在第一时间开学,小区的人是不够填满学校的,所以不属于小区的人的孩子,也可以到这所学校来上学。
他的建筑公司也再次扩建,第二期房地产项目,也在往外扩散,他预估,到达第三期时,小区内的学校就能被填满学生。
他没想到这次的房地产项目竟如此成功,仔细思考,才明白,正因为他的员工收入比较高,所以才会有大量的人买房,如果是一般人,根本别想买得起这个房子,就算勉强买得起的,也会舍不得。
这更加坚定了他之前的想法,如果想要员工消费自己的产品,把发给他们的钱收回来,则要多给他们一点钱。
比如房子,在买完房子以后,还要给他们留点生活的开销。
他让助理张燕找一批财经的专业人才,专门研究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经济往来关系,算出一个浮动的系数,他的产品,要卖多少钱,才能保证,自己要赚钱,员工也能买的起,这样他们之间才能有一个正循环。
比如员工的教育,要占他们收入的比例,日用品要占多少比例,房子占多少比例等。
当然,现阶段只是做个实验,如果不行就只能改变方案。
没过多久就又有一个好事,省城的摩托车厂,三轮车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试以后,终于开工生产。
杨岩一点也不担心销量,随着全省路况逐渐提升,这些产品的销售只会越来越好。
杨岩在省城的这段时间,省里的领导见了他,并告诉他,安县如今的生产总值,已经到达全国的前十名,这个消息让杨岩有些意外。
不过见到榜单以后,杨岩也释然了,前十名里,京都,魔都,鹏城,岭南自然在列,而且生产总值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好几个档次。
安县最近的发展堪称神速,能进入前十也可以理解,相对于安县,河西省的进步明显更大,毕竟杨岩在安县之外的产业更多。
如今河西省在全龙国的生产总值,排到了第七位,前两年,河西省还在二十多名徘徊。
领导对杨岩的公司大加赞扬,同时鼓励他继续加大对省城的投资。
杨岩对领导表示感谢,同时让领导向京都提议,能将做国外贸易的权利从岭南收回来。
他在欧美市场有自己的经销渠道,不用什么事都要经过岭南签订合同,太麻烦了。
领导知道,杨岩的公司,有许多产品都可以销往海外,但由于事事要从岭南进出,导致效率大大降低。
“小杨,你的提议我回去后立刻就报到京都,如今河西省的发展有目共睹,相信上面会同意的。”
听了领导这么说,杨岩表示如果这事能成,他将为省里创造更多的外汇。
他之所以想要这样的权利,是因为仓库里有许多设备,都不方便经过别省的检查运往国外,如果在本省,就可以以他的影响力,来做成这件事。
这些设备绝对不是违禁品,只是有些敏感,如果被其他人知道了,传扬出去,对公司和他的影响不好。
比如,他收购的无数白菜价设备里面,有不少是与火箭卫星有关,要运往白熊国,如果其他人知道了,一定会说他是卖国贼之类的,他也可以解释,但这样一来,他的秘密计划就破产了。
这些设备藏在了一堆普通设备中,被拉回国内,自然不会引人注意,但合在一起发出去,就相当显眼了。
而如果本省有决定权,他就可以把这些设备当做普通设备,混合着各种日用品一同发出去。
在一个月前,二哥就到达了白熊国,由基芬引荐,结识了当地一个有名望的人,二人表达了各自的利益,并无冲突,还有许多共同利益,于是一拍即合。
不多时,一个名叫柴基夫的人忽然宣布竞选白熊国总统,并且向人民宣告,只要他当选了白熊国总统,会短时间内抑制物价上涨,并且引来外部投资,提高人民的收入。
此话一出,马上引来了对手的大肆抨击,说他信口开河,为了当选总统,不顾事实,欺骗人民。
不过这对手也没有拿出什么有用的手段,只是说一些笼统的话,像是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一口吃不成胖子,更是劝人民理智,不可相信那些满口胡言的人。
白熊国的人民,早就受够了当前的生活,哪里还能听这种话,于是都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将柴基夫选上了总统的宝座。
杨兴这边的物资,可是囤积了好久,柴基夫一上台,大量的生活用品立即如海潮一般,涌向白熊国,伴随着的还有从熊国运来的生产机器,大量工厂拔地而起,没过多久,白熊国就稳定了。
对杨岩来说,白熊国才多大,人口才多少,连河西省十分之一都没有,凭借龙国的生产力,轻轻松松就能摆平局面。
而且白熊国稳定之后,生产的东西直接就往熊国卖了,又能赚不少钱,白熊国人民的收入,逐步提升。
基芬见到这个情况,欣喜异常,但他明白,这一切都是杨岩的功劳,杨岩这么做,自然是为了信守承诺,同时也在督促自己赶紧开展研究。
他下决心,一定要在两年内,成功发射一枚卫星上天。
柴可夫获得了大量民望,如日中天,只是他没想到,正当他想大刀阔斧的改革体质,大干一场时,却忽然又被赶下了台。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