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誉
我一直对“人是如何思考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无意中读到这本科普图书,作者在书中解答了我的不少疑问。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表面看起来与智力、教育背景、天赋等因素相关,但最重要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做怎样的行动,并最终导致怎样的结果。
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人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思考的,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判断和解决问题,如何进行感知,怎样形成信念,记忆和遗忘一件事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从表面上看,大脑的思维过程是有意识的,但实际上,大多数想法是完全无意识的,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被某些因素影响。
举个例子:当你在购物或点外卖时,你有可能会下意识地选择以前看过广告宣传的产品或店铺,因为你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被广告影响了,一旦想起它,就不用考虑其他替代选项。
当你需要做出某个决定时,往往会参考以前的经验、喜好、情绪或信念,而忽略一些更关键的因素,甚至忽略一些可靠的证据,导致偏差的出现。
当你知道都需要注意哪些思维方式后,保持警惕,就能减少受影响的概率,提高成功率。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书中从思考方式、归因、判断、心理状态、感知、记忆、有意识和无意识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大脑的思考过程,介绍了100多种有趣、有用的科学规则,会让你对大脑的运转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战隼 知名自媒体(warfalcon)创始人, 100天行动发起人,时间管理专家
人的思维过程有时就像人的耳朵,如果不出岔子,我们很难关注到它们;但是耳朵可以出了岔子再去关注,思维过程却不同。如果没有“反思”,即对思维过程的观察和再思考,我们就会被本能和有限的经验、心理定势困住,就像一头曾经被困在动物园笼子里的熊,即使后来被放归自然,它也只能在笼子那么大的范围里打转。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如果没有反思,人生就可能像那头可怜的打转的熊,经历挫折后就被困在了圈里;而经过反思,知道自己想对过什么、做对过什么,想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又是怎么纠正这些错误的,人生才有持续成长成熟的可能性。
这本书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通过持续观察、自省和反思,关注到自己的“耳朵”,探索个体成长的无限可能。
付丽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百家讲坛》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