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李渊的担忧
旁边桌的那人见李渊在看这篇文章,忍不住的插了一句嘴:
“这河东柳家的家主某也曾见过,前年水灾的时候还给某乡里施粥呢。
竟没想到,居然还这样玩,而且这双胞胎姐妹某也知道,某隔壁乡的,那双胞胎姐姐的丈夫才淹死不到三月,没想到就闹出这事来,那柳家家主竟也能做出这等事情。”
柳渊见他聊起,便在一旁听着,听他说完,李渊思索了一下,随后便道:“那柳家家主没有官身,官府不允许纳妾,也不知他有没有将那二人纳作妾室。”
“嘿,官府哪里管的了这个!”
这是又有另一桌有人出声,那人也在看报纸,听见这边在讨论,于是也忍不住说道:
“那河东柳氏你们竟然不知道?那可是顶级大族,那是历经几个朝代的,家里还出过相公的,而且人家现如今家族中也有不少人在朝中为官。
他们家主虽然没有当官,但是谁能管的了,而且说不定那双胞胎都算不上妾室,如今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富户,都能玩金屋藏娇的把戏,更何况如河东柳家那般了。
连妾室都不是,官府怎么管?”
那人摆出一副你们没有见过世面的模样,不疾不徐的说道。
此刻店内众人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不少人听到此,也是露出一副竟然如此的模样。
李渊当然是知道这些风气的,他这样说也只是想观察一下众人对此的反应。
看着众人神态各异,李渊在仔细地观察。
其中有一小部分人面色如常,仿佛司空见宽一般,这类人大多是衣着考究,价值不菲,家里应该是有些背景的。
而大多数人则是露出一脸兴致盎然,仿佛是见了世面一般,这类人从穿着来看,大多是普通百姓。
李渊在思索着李修齐为何要在这报纸上写这篇文章,当然或许不是他本人所写,但定是在他的授意下的行为。
此文章的关键便是提到妾室问题,而且还实事求是地写着不确定是否是妾室,但关键的是这篇文章却是大篇幅描写柳家家主与那双胞胎姐妹之间的暧昧,关键这笔法还特别老道,竟然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没有说。
从李渊对众人的观察中看出,李修齐是打算破坏河东柳氏在百姓之中积攒的名望,而且此子也准确地抓住了百姓们的心思。
随即李渊隐约记起河东柳氏好像有制纸的产业,想到最近李世民和李修齐的动作,李渊瞬间明白了过来,紧接着,李渊紧盯着桌子上的报纸,内心已不像面上那般平静。
将报纸拿起,不停地翻阅着,李渊在上面看到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番,李渊面色越来越凝重。
他发现这个报纸所带来的威力不止于此,李渊作为皇帝,他非常了解舆论的威力,而如今他见到了一个掌握舆论的利器。
但最关键的是,此时这利器虽然掌握在二郎和立知这边,但若是其他家族势力争相模仿呢?
报纸上说这帝国周刊一周出一刊,那么很快也会被人学去,到那时该如何?难道禁止被人贩卖?
李渊心中暗忖,但随即摇了摇头。
不可能完全阻止的,而且这东西,一旦有人知道了,在有心人的安排下那流传的也快。
李渊想了好一阵,都想不出李世民和李修齐如何应对别人模仿他一样办报社。
此时其他桌上的人也都各自在讨论着不同版面上的新闻,而李渊想不出,便也没有再想,在他看来这是李世民该考虑的问题,他现在也就是吃喝玩乐,早已不过问国事了。
就算到了极端的情况,众世家争相模仿,李世民竞争不过,说到底不过是舆论上的事情,和流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时便直接派兵抹掉为首的家族便是,这种事情在李渊这个开国皇帝看来,不是什么大事,所以李渊又兴致勃勃地逛起了街。
长安城内,万年县衙,万年令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手中的帝国周报。
此物是一大早便有不少孩童在坊里兜售,万年令出于好奇便买下了,此刻已是将之浏览了大半。
突然万年令不知是看到什么,竟捧腹大笑,而旁边的县正好奇地凑了过去。
万年令指着报纸的其中一角,笑着对县正说道:“哈哈哈!你看看这个。”
那县正则是接过报纸读道:
“有一位官员坐着马车回家乡探亲,路经一地,突然感觉马车撞到了什么,然后慌忙下车,却见到地上躺了一只鸡,那官员也不知那鸡的主人是谁,于是便左右搜寻,此时见到路对面有一只稚童,于是便上前问道:娃子,请问这只鸡,是你家的吗?
那稚童望向那鸡细细打量了一番,摇头道:不!不是,我们家的鸡,没有这么扁!”
县正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后便和万年令一起笑作一团。
这时,突然有小吏急匆匆小跑过来:“明府!上面派人递来一份口谕。”
万年令收起笑容,将文书拆开,随即便沉思不语。
“有何事?”
县正问道。
“你看看。”说着万年令将文书递给县正。
县正打开后也是一怔。
纸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万年令派人去河东柳氏在长安城内的别馆,去调查一番,而且还不止他们,一同前去的还有其他几个部门,算是联合调查。
这是陛下打算动河东柳氏?还是说有其他的意思?
长安城万年县衙的县令是韦家的人,他同样是作为世家豪族,而且家中还有妹妹在宫中,地位还不低,所以他倒也没有太过担心。
他也看过报纸上所写关于河东柳氏家主的那篇文章。
他在思索着陛下这样做的目的。
在万年令看来此次调查注定是没有什么结果,他太熟悉这中间的道道了,陛下让这些部门如此大张旗鼓地调查,究竟是为何?
难道还会有其他情况发生?
一面想着,一面叫来负责巡街的衙役,将公务布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