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旁听就老老实实的听着
“这下好了,多亏了八贤王回来,我们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是啊,你看这八贤王刚回来,就把陛下管教的这么好。贵为天子,竟然肯屈尊给我们这些老百姓赔罪。”
“天子向平民屈尊,这可是千百年来头一遭。”
“要不怎么说不愧是八贤王呢,天底下恐怕也只有这位贤王能够说服陛下,让陛下真正做到爱民如子了。”
…………
这样的声音民间到处都有,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在八贤王的教导下,陛下才有了如此觉悟。
秦河山也分辨不出,这些声音到底是八贤王有意为之,还是从民间自发而来的。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不管出发点如何,至少结果都是向着八贤王的,所以哪怕不是八贤王做的,眼下也必须当成是八贤王做的了。
这么大好的声誉,八贤王不可能不利用。
不同与王世贤,当初人贵为丞相,在朝中是手握实权的,尤其是人家还掌控着城卫军,那可是实打实的兵权。
而处兵权之外,他控制的大理寺代表司法权,衙役、捕快、狱卒等,虽然比不上正规军,但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武装力量。
若不是先帝托孤,给了秦河山更加容易膨胀的权利,现在大夏那就是王世贤说的算了。
可是八贤王呢?他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个贤名而已。
这个贤名是他的不死金身,只要他不犯错误,秦河山也没办法违逆民心强行杀人。
并且当这个贤名膨胀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只需要一个契机就能转化成为真正的权利。
可以说,贤名就是他全部的倚仗了,他必须要立住这个人设,并且要不断加深这个人设。如此一来,他又怎么可能不好好把握住民间的这场舆论?
只是这个舆论把秦河山给恶心了,明明时候他不顾规矩以势压人,逼着陛下去给人请罪的,结果现在变成了八贤王的功劳。
就算秦河山也昭告天下,说是他逼着陛下去的,又能有什么用呢?
八贤王为了人设,固然不能当着陛下的面撒谎反驳秦河山,但百姓会信么?就算百姓信了,估计到时候又会有另外的说法。
比如:
“哼,原来是秦河山,肯定是他逼着陛下做坏事,现在又逼着陛下赔罪。”
“真是祸国殃民,祸国殃民啊!可怜的陛下,到底何时才能摆脱秦河山啊!”
“没准坏事就是秦河山自己做的呢!”
“他这么羞辱陛下,不会是跟南越有勾结吧?”
…………
总之不会是什么好话,先前秦河山免费放药的事情,大概也早就被这群百姓忘到后脑勺去了。
【是我前身干的那些好事给百姓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现在做一两件好事想要挽回名声确实太困难了。】
秦河山虽然恶心,但心态放的也很平,并未迁怒于百姓。
或者说迁怒也没什么用,现在迁怒也只能是帮八贤王加固金身。
眼下自己能做的,就只有静观其变了。
然而他想静,八贤王却不想境。
次日早朝,八贤王跟李安宁都被陛下特许在一旁听政。这事儿秦河山反对也没用,除非他动用武力,不然他权利再大名义上都还是要听皇帝的,否则就是造反。
秦河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不远处的李安宁跟八贤王。
李隆目光也时不时的瞟像那两位,在看到八贤王微微点头致意之后,底气便足了许多,甚至敢直接审视秦河山了。
秦河山自然察觉到了李隆的小动作,却也没在意。
这小皇帝小心思一直都很多,更何况现在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对权利也一天比一天渴望了。
随着太监喊礼,庭前百官跪拜过后,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先是大臣们上奏,有人已经开始排起了八贤王的马屁,说什么八贤王回朝是我大夏之幸之类的话,隐隐带着站队的意味。
这些大臣当然不会蠢到在朝廷上当着秦河山的面就向八贤王递投名状,除非他们是提前就商量好的,然后在朝堂上表态给八贤王造势。
有人把节奏带起来,整个朝堂就会产生一种八贤王已经得势了的假象,会影响到那些还没站队的大臣。
而偏偏这些大臣又没说实质性站队的言语,都只是夸赞八贤王而已,秦河山还没办法阻止。只能是等一会,以听腻了为借口,让这群大臣闭嘴了。
此时八贤王正襟危坐,面带微笑,仿佛对那些吹捧并不在乎。
李安宁则是面色从容,不再复以往的满面愁容。
秦河山看着下面众臣,淡淡问道,“除了拍马屁,你们还有别的事情吗?有事就说,没事退朝。”
“秦河山,你………”
李安宁皱起眉头就要开口指责,却被秦河山一口打断,“记住,你们两个只是旁听。你不是很欣赏八贤王么?那就好好学学人家,看看人家多懂事,知道自己只是旁听,没资格说话。”
李安宁气结,奈何秦河山说的是事实。
以往她也是旁听的,但那时候秦河山跟她站在同一阵线,所以一直让她开口………
想到这里,李安宁突然一愣。
【是啊,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跟秦河山分道扬镳了呢?】
【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明明秦河山也有过让人感觉可以依靠的时候。】
…………
李安宁在胡思乱想,八贤王依旧面不改色,他是贤王人设,当真很有自控力,不做哪怕一丝一毫僭越的事情,只守好自己的本分。
【还真是一个棘手的敌人。】秦河山心说。
早朝继续,大臣们开始汇报起其他的政务来。
其中大都是一些琐事,很多都是地方官报上来的。对于这种奏折上说的事情只能信一成,因为能在朝堂上念出来的奏折本就经过了重重筛选,而地方官王朝廷汇报的事情,也是经过他们重重筛选的。
所以哪怕信,也只能信一成,甚至一成都没有。
秦河山现在还不到管理这些琐事的时候,让大臣们自由发挥即可。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临近早朝尾声,竟然有人启奏,念出了‘秦河山’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