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转型,公众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强化,患方在医疗活动中越来越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权和其他正当权利,医患关系从施与受的关系向更加平等的民事关系转化,加上公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和医疗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医疗纠纷逐年增加,杨练武.关于设立医疗纠纷仲裁机制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3):49-50.医患关系不甚乐观,媒体上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屡见不鲜,医闹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医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提防,关于两者关系的问题及探讨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一些医患纠纷虽未导致直接的恶性后果,但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全社会对医患关系的讨论和关注。如2006~200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医院医患纠纷”(“北大医院”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简称),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熊卓为,因长期伏案工作,到北大医院拍片发现腰椎出现轻度滑脱,经诊断之后需要尽快手术。2006年1月31日,手术后的第七天,北大医院宣布,熊卓为因发生术后并发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其夫王建国同是北大教授,自2007年10月起,王建国三年间四处奔走,控告北大医院纵容实习生“非法行医”,并治死其老伴。最终,法院判定北大医院的医疗过失造成熊卓为死亡的损害后果,判令北大医院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但在民事诉讼中对治疗医师“非法行医”问题并未下结论。此事引起了媒体的多方报道,中央电视台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以“北大教授为何死在北大医院”为题做了专题报道,更多的媒体为自己的报道取名为“北大教授惨死北大医院”“学生无证行医屡杀人”等,并在文中多用“离奇”“难以置信”“治死”等词语,一时引起众议。

又如“深圳缝肛门事件”,2010年7月23日深圳一名孕妇在凤凰医院顺产下男婴后,被丈夫发现肛门处被缝线了。助产士称是免费为其做了痔疮手术,但其丈夫陈先生怀疑助产士因索要红包不成伺机报复。此事经陈先生向深圳电视台反映并曝光后,引发诸多关注,《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介入报道。但随着调查的开展,助产士被证实没有责任,最后经法院判决,陈先生在某媒体上刊登向助产士张某荣的道歉声明,并赔偿后者精神损害抚慰金3万元。但此事已引起极坏反响,各方评论纷纷指责,甚至提出要拔除“医德痔疮”。

再有,《楚天都市报》上的一则医患纠纷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医德的大讨论,尤其经微博传播之后,短短时间内转发评论数剧增。原报道引征双方意见,写明2011年8月5日晚,工人小曾因右手手指受伤被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诊治。因所带手术费不够,与当值医生发生纠纷,并提出诊金太贵,要求拆线。医生表示治疗费用是医院所定,他个人无权决定。随后,医生按照患方的要求将已经缝好的伤口拆线。但随着媒体的转载,事件演变为患方提出“钱不够,提出补交被拒,武汉三医院把打工仔缝合好的伤口拆线”,而对医生所言的“工友与医师就诊金太贵引发的纠纷”和“患者主动提出拆线”等事只字不提。一时间,“医生不是人”“没有医德,不配从医”“再也不要去武汉三院”“人肉该医生”等说法甚嚣尘上,医患关系愈显紧张。

还有一些医患纠纷后来演变成了恶性伤害的刑事案件。如2011年9月16日,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在该院门诊楼被1名男子持菜刀追杀砍伤,经过九个多小时的救治才脱离生命危险,但日后无法再继续手术工作。究其原因,凶手竟是她五年前的患者,因认为手术失败,不服法院判决而起报复之心。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说“缝肛门事件”还只是关于医疗费用和过度医疗的纠纷,只是诉诸了媒体,并未造成极端恶劣的后果,是媒体集中关注医患关系的开端,那么“徐文事件”则发展成为由医患纠纷引起的血案,是一起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最初,该事件只是在微博上引发了医生们的愤然抗议,但权威媒体并未对此事进行报道,发表观点。一周后,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聚焦此事,以“医患之伤”为题首次播出了一期有关医患关系的专题节目,方才引发媒体关注医患关系的一个小高潮。

随后,医患纠纷进一步升级。2012年3月23日下午,28岁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实习医生王浩死在17岁的少年李少南的刀下,另外3名医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而这起血案的原因竟是:肇事者认为“医生故意麻烦他”。与“徐文案件”不同,这件事情在一开始就引起了媒体的大范围关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报道。但是,网络上的舆论却让人害怕,有许多网民竟然在新闻之后跟帖表示“杀得好”。网络民调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 161位网友中,有4 018人,即六成以上的网友选择“对此事感到高兴”。当然,我们承认此调查存在着不全面性,被调查的网友意见也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意见,但是,这一现象确实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民众和医疗行业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

该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受害医生个体产生了影响,还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行业的日常工作和发展。由于医患双方纠纷引发的恶性事件屡有发生,患者家属的暴力行为使得医生惶惶不可终日,加剧了医患矛盾。甚至有医生自嘲“永远都要想,下一个病人会不会就是那个毁了你生活的那一个,永远要仔细仔细再仔细,一丁点的疏忽也许就会毁了你生活的一切”,这种医患关系,值得深思。

虽然我们在近年来才在媒体上看到对于此类事件大范围的报道,但是这不是这几年才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在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恶性医患纠纷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10起以上的暴力伤医事件,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遭受患者家属无端殴打;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在出诊时被刺身亡,且与当事人无任何过节;甘肃兰州特大暴力伤医事件,医生被患者持刀刺伤等,都是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热点新闻事件。

医患问题发生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本应引起媒体、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笔者的追溯和研究得知,在21世纪初短短的十来年间已经发生了如此多因医疗纠纷导致的恶性事件,却鲜有人知,或者说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医患关系的剧烈矛盾,媒体的相关报道甚少,相关部门也并未对此给出解决办法和条例法规。直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此类事件的曝光率大增,曝光更及时,人们才慢慢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医患关系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人的一生总要踏进医院,总要与医生打交道。医患关系和睦,则有利于患者治疗疾病,有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医患关系不和睦,医患矛盾突出,医生从“白衣天使”变成“白眼狼”,患者从“救助对象”变为“潜在威胁”,双方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的开展,甚至导致医生在处理病情的时候倾向于保守治疗,阻碍医疗水平的发展。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npc.gov.cn/zgrdw/npc/dbdhhy/12_5/node_32221_4.htm.2018年10月16日,28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打击暴力杀医伤医以及在医疗机构寻衅滋事等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震慑,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由此可见,解决我国当前的医患矛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了解大众媒体对医院的报道,掌握大众媒体在医患关系中的作为并分析其在医患关系中的影响,梳理客观现实、媒体报道与受众认知三者的内在关系,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塔”和“温度计”,通过报道内容反映客观现实,受众通过接收信息形成观念现实,由此共同形成医患关系的依据。同时,媒体具有监测环境的功能,承担着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的任务。

那么,在医患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媒体是如何表现的,它是否履行了反映现实和推动进步的职责?这是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所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其分解为三个方面的子问题:

一是我国医疗行业当前的客观现实如何?包括资源、费用、投入、人员等情况,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结果,以及医疗纠纷及其成因。

二是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对医疗事件的报道情况如何?包括在主题、篇幅、手法、语气、态度等方面的具体方式和特点。

三是当前我国受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知情况如何?包括对医生和医院的认知和评价、对于医患关系的态度、未来期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