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突出数据优势的6种方法
小欣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30岁的他平时工作非常努力,总是准点上班,晚上加班也毫无怨言。这个月他的业绩为10万元,他非常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我问他:“你这个月完成了10万元的业绩,是多还是少呢?”
他小声说道:“当然是少啊,有同事完成了12万元呢!”
我笑了笑,说道:“你看,如果你不告诉我其他同事的业绩,我根本不知道10万元的业绩是多还是少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小欣可以怎样通过数据描述他的业绩。
注意
以下各案例的数据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2.2.1 部门占比是20%——组织占比
如果以其他同事12万元的业绩作为参照点,10万元的业绩的确不多;如果使用其他参照点,10万元业绩传递出的信息可能就会不一样了。选用哪种参照点呢?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组织占比”。
什么是组织?小欣所在的部门、公司和整个行业等都可以称为“组织”。而他这个月的业绩是10万元,在部门中的占比是20%,这就是“组织占比”。
假设小欣要向他的上级汇报,对比以下两句话,你认为哪句话的数据更有影响力,更能说服他的上级呢?
A.完成了10万元的业绩。
B.业绩占部门销售额的20%。
显然方案B的表述方式更有影响力。这里找到一个总和较小的组织的数据作为参照点,使用“组织占比”,让自己的数据看上去占比很高。
如果小欣仅仅说出“我的业绩占部门销售额的20%”这十几个字,显得有些平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数据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呢?
假设小欣在汇报时使用PPT,以下3种方案,哪种更好呢?
很明显,通过图表来表达数据“20%”,让数据可视化,他人在听汇报时,不仅可以听,而且可以看,强化了记忆。最后他人也许只记得一张图,心想:“小欣的业绩很棒,占到了部门销售额的20%。”
在将“20%”这个数据通过图表呈现出来时,我们可以运用两种图表:一种是饼图,另一种是环形图。它们都能可视化地呈现“20%”这个数据。
饼图和环形图是较为通用的图表,不管是表示1%还是表示99%,都可以使用。由于饼图在生活中很常见,一些人已经对它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我更推荐使用环形图来表达“组织占比”。
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组织占比”来增强数据说服力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如果仅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则无法体现这个数据的庞大,但是加上了“占网民整体的94.5%”这句体现“组织占比”的话后,读者一下子就能知道我国几乎所有网民都使用网络视频。
华为的《华为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使用了“组织占比”这一方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达19.4万人,其中从事研发工作的员工约有9.6万人,占比超过49%。通过“49%”,我们了解到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之大,公司近一半的员工都是从事研发工作的。
2.2.2 部门排名第二——组织排名
“组织占比”是百试百灵的吗?并不是。如果小欣所在的部门人员较多,10万元的业绩只能占部门销售额的5%,那么使用“组织占比”就不能突出小欣的业绩了。也就是说,使用“组织占比”的本质,是寻找一个总和较小的组织的数据作为参照点来突出其中一部分数据的占比之大。
如果找不到数据总和较小的组织,“组织占比”就会失灵,这时就可以运用“组织排名”。比如,小欣的业绩是10万元,在部门中排名第二,这就是“组织排名”。
对比以下两句话,你认为哪句话的数据更有影响力,更能说服他人呢?
A.我完成了10万元的业绩。
B.我的业绩在部门中排名第二。
显然B的表述方式更有影响力。
单薄的文字不如可视化的图表有说服力,所以需要将“第二”这个数据可视化。
在对多种图表进行筛选之后,能够一目了然地显示“第二”的图表主要有两种:柱形图和条形图。
柱形图可以看作是条形图逆时针旋转了90度,二者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可由于柱形图在职场中随处可见,几乎任何数据都可以用柱形图来表示,查看数据的人可能已经对它产生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更推荐使用条形图来表达“组织排名”。
在使用“组织排名”突出数据时,我们需要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并将代表自己的数据条用不同的颜色加以突出,这样才能让查看图表的人一眼就看到核心信息“第二”。
2.2.3 超过部门平均值10000元——组织均值
除了前面介绍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组织均值”作为参照点,让自己的数据变得有说服力。比如,小欣说“我的业绩超过部门平均值1万元”,就是使用部门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点,来突显自己的业绩为中等偏上水平。除了使用部门的平均值,也可以使用公司的平均值,甚至使用行业的平均值。
同样,为了让数据更有说服力,我们也要将“我的业绩超过部门平均值10000元”可视化。我尝试过使用各种图表,如柱形图、饼图、折线图、堆积图、旋风图,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图表来突显“我的业绩超过部门平均值10000元”,所以我创造了一系列图形用来实现该数据的可视化。我把它们称作“优势图[1]”,也就是可以增强数据说服力的图形。当需要可视化地表达“我的业绩超过部门平均值10000元”时,我们可以用增长优势图[2]。
[1] 优势图一共有12种,下文将一一介绍。
[2] 增长优势图的制作方法:在PPT里绘制3根线、2个矩形和1个箭头即可。
增长优势图让“我的业绩超过部门平均值10000元”变得可视化,让小欣的上级看到他的业绩超过平均值很多。其实这个图形并不是非常严谨,毕竟它没有坐标轴,两个矩形不标注详细的数据,整张增长优势图中唯一的数据就是差额“10000元”。增长优势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能让看到这张优势图的人觉得数据非常可信。
整张增长优势图中,颜色最深的是什么?既不是数字“10000”,也不是两根虚线,而是那个大大的箭头。他人在回忆小欣的汇报时,也许很难记住详细的数字,但是很可能会记得那个大大的深色箭头,心想“小欣的业绩高出部门平均值很多,非常棒”。
如果数据超出组织均值较多,达到组织均值的2倍甚至3倍,这时就可以使用翻倍优势图[3]了。
[3] 翻倍优势图是可以用于表示“番数”和“倍数”的优势图,它的制作方法:在PPT中绘制3个矩形、1个箭头和1根横线即可。
翻倍优势图可以让他人一目了然——小欣的业绩已经是部门平均值的2倍(也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在职场中,翻倍优势图可以用于表示各种与“番数”和“倍数”相关的数据,如“产品销量比部门平均值翻了两番”,或者“部门营业额是公司平均值的3倍”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组织均值”来增强数据说服力的案例非常多。比如,某品牌汽车2020年第二季度的安全报告显示,该品牌的汽车在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参与的情况下,平均每453万英里(约729万千米)的行驶里程会出现一起交通事故。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47.9万英里(约77万千米)的行驶里程会出现一起交通事故。也就是说,该品牌汽车的事故率要低于平均值。该品牌将美国发生交通事故的平均值作为参照点,突显了自己的汽车事故率较低的特性。
又如,厦门市城市体检报告显示,厦门市居民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7.3分,居民在“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八大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2.2.4 是公司标准的1.3倍——组织标准
如果组织有标准,如公司标准、行业指导意见或国家规定等,那么这些组织标准会是非常好的天然参照点。
比如,小欣所在公司的当月业绩标准为8万元,那么小欣10万元的业绩就比当月业绩标准高出2万元。以此为基础,如果再配上增长优势图,就可以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小欣的业绩为10万元,比公司当月业绩标准8万元高出2万元。在表述时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它的说服力更强呢?我们可以对比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A.高出2万元。
B.高出20000元。
方案B将“2万”改成了“20000”。虽然在口述的时候二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在书面表达时,“20000”要比“2”更有视觉冲击力,所以我推荐使用“比公司当月业绩标准高出20000元”这种表述方式。
方案A采用的是以“万元”为单位的简写方式,方案B采用的是以“元”为单位的标准书写方式。以上案例中的数字较大,所以要采用方案B,但这种方式在某些场景中并不适用。比如,如果小欣所在部门的业绩比公司业绩标准高出100万元,其采用“1000000元”这种书写方式。虽然从数字角度来说,“1000000”比“100”要大很多,但是由于有太多的0,他人需要花费精力去确认这是10万、100万,还是1000万,甚至为了防止出错,还要再细看2~3次。这可能不仅不能让他人觉得高出的100万元有优势,反而觉得“这么多0,根本不易读取,为什么不写成‘100万’呢”。所以在职场中,我们约定俗成地将10万及以上的数据全部采用简写方式书写,如15万、4300万和3.4亿,而不是150000、43000000和340000000。
在职场中,我们有时也会使用百分比和倍数。比如,小欣这个月有20个新客户,而公司的新客户标准是15人,那么对此将有以下3种表述方式。
A.多出公司新客户标准5人。
B.约高出公司新客户标准33%[4]。
C.约是公司新客户标准的1.3倍[5]。
[4] 小欣这个月有20个新客户,比公司新客户标准的15人多出5人,多出的5人约占15人的33%。计算式为(20-15)/15×100%≈33%。
[5] 小欣这个月有20个新客户,公司新客户标准是15人,小欣的新客户数约是公司新客户标准的1.3倍。计算式为20/15≈1.3。
这3种表述都可以采用增长优势图呈现。比如,表示小欣的新客户数比公司新客户标准约高出33%,可以使用以下优势图。
在使用“组织标准”时需要注意,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数据是优于组织标准的,“优于”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超出”,如“多出公司业绩标准5000元”“超过行业标准20%”“是国家规定的1.2倍”等;另一种是“低于”,如“报废率低于公司标准5%”。
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组织标准”来增强数据说服力的案例非常多。比如,2021年3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表示,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供给充裕,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有基础、有条件。从人均占有量来看,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就是通过“组织标准”来突显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是充足的。
2.2.5 与第一名只差1千元——组织参照
在组织中,除了使用占比、排名、均值和标准,我们还可以以特殊人物作为参照点。比如,“我的业绩与第一名只差1千元”,将部门第一名的业绩作为参照点来增强数据说服力。另外,为了突显自己的数据和第一名的差距很小,我们通常会使用关键词“只”或“仅仅”。比如,“我的业绩与第一名的仅仅差1千元”。
在和第一名进行比较时,是采用简写方式还是采用标准书写方式呢?我们可以比较以下两种表述方式。
A.我的业绩与第一名的只差1千元。
B.我的业绩与第一名的只差1000元。
在口述时,这两种方式没有任何区别,但在视觉上,数字1000要“大于”数字1,而现在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让差距变小,所以方案A的表述更符合要求。与此同时,这种要突出差距小的情况,就不适宜用增长优势图了。
这时可以使用数据接近优势图[6]。数据接近优势图不需要突显数据的差距,所以图中没有任何箭头,只需要使两个矩形的长度尽可能地接近,以让看到优势图的人觉得“数据非常接近”。
[6] 数据接近优势图的制作方法在PPT中绘制2个矩形和1根直线即可。
使用数据接近优势图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为了区分两个长度相近的矩形,通常会将自己的数据用彩色表示,而将第一名的数据用灰色表示。第二,通常将第一名的数据放在上面,把自己的放在下面。因为我们理解图形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至下的,把第一名的数据放在上面,符合人们的理解习惯,不会让人对数据产生误解。
如果自己已经是第一名,这时可以使用第二名作为参照点来增强数据说服力。
比如,根据第一财经发布的内容,在“2020年GDP十强地级市”中,“领头羊”苏州在地级市里遥遥领先,是唯一一个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超出第二名无锡7800亿元,被誉为“最牛地级市”。这里就使用了“组织参照”,将第二名作为参照点,突出第一名苏州的GDP非常高。此时可以使用条形图加上箭头来可视化数据,以增强用户的感知。
如果数据体量巨大,甚至可以用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总和作为参照点。在可视化这些数据时,增长优势图将不再适用,这时可以使用超过总和优势图[7]来可视化数据。
[7] 超过总和优势图的制作方法:在PPT中绘制3个矩形、3根直线和1个箭头即可。
2.2.6 比同事高出11%——竞品参照
除了以上5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寻找竞品作为参照点进行比较。比如,小欣和小缘是同时进入公司的两位新人,那么小缘就是小欣的“竞品”。小欣的业绩是10万元,小缘的业绩是9万元,那么小欣可以说“我的业绩比小缘的业绩多了1万元,超过了11%”,然后再配上增长优势图,就可以让数据更有说服力。
这张“增长优势图”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作为读者的你很有可能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心想“怎么老是这张图啊”。所以在将数据可视化时,专家们还会使用示意图。比如,小欣的业绩是10万元,小缘的业绩是9万元,小欣的业绩比小缘的业绩高出约11%,可以用以下两种示意图表示。
在以上示意图中,分别用硬币和钱袋来表示“业绩”,这正是示意图的优势——个性化程度高,每个人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各种物体或者人物,如“业绩”可以用硬币、钱袋或者纸币等表示,客户可以用头像、人群或人物表示,产品可以用正方形、正方体或礼品袋表示,等等。
灵活多样的示意图相较于样式单一的优势图来说,不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示意图虽然个性化程度高,但需要制作者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而优势图虽然样式单一,但是制作方法简单。所以是使用示意图还是优势图,完全取决于你的意愿。
在做产品营销时,“竞品参照”的方法尤为常用。比如,数码钻研社在一篇对比iQOO 7和小米11这两款手机的文章中提到,在iQOO 7和小米11分别运行30分钟《原神》游戏之后,前者的温度比后者的低了3.9℃,散热表现差距非常明显。这就是将小米11作为参照点来突显iQOO 7的散热性能好。而且从散热性能的角度来说,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越低越好,所以增长优势图就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降低优势图。比如,在运行了30分钟《原神》后,iQOO 7的温度比小米11的温度低了3.9℃,可以使用下图来表示。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个性化程度更高的示意图来表示这一对比结果。
前文的大部分案例中的数据,如“业绩”、“销量”和“客户数”等都是数据越大越好,但本案例中的数据是越小越好。生活中也有很多越小越好的数据,如“错误率”、“投诉率”、“添加剂含量”、“成本”和“充电时间”等。比如,上文对iQOO 7和小米11这两款手机进行对比的文章还提到,iQOO 7充满电只用了不到15分钟,而小米11充满电则足足耗时47分钟,iQOO 7的充电时间不到小米11充电时间的1/3。这也是利用小米11作为参照点来突显iQOO 7的充电速度之快。而“iQOO 7的充电时间不到小米11充电时间的1/3”可以使用缩倍优势图[8]表示。
[8] 缩倍优势图用于展示数据缩小到几分之一。制作方法为在PPT中绘制4个矩形、2个箭头和1根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