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 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流体质点: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连续介质:质点连续地充满所占空间的流体或固体。
连续介质模型:把流体视为没有间隙地充满它所占据的整个空间的一种连续介质,且其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连续函数的一种假设模型,即u=u(t,x,y,z)。
1.1.2 流体的性质
惯性:流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Density),用表示,单位为kg/m3。对于均质流体,设其体积为V,质量m,则密度为
(1-1)
对于非均质流体,密度因点而异。若取包含某点在内的体积与质量,则该点密度用极限方式表示,即
(1-2)
压缩性: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变化可引起流体的体积变化或密度变化。压缩性可用体积压缩率k来量度,即
(1-3)
式中,p为外部压强。
在研究流体流动的过程中,若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则为可压缩流动,相应的流体称为可压缩流体,例如高速流动的气体;若不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则为不可压缩流动,相应的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如水、油等。
黏性:在运动的状态下,流体所产生的抵抗剪切变形的性质。黏性大小由黏度来量度。流体的黏度是由流动流体的内聚力和分子的动量交换所引起的。黏度有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之分。动力黏度由牛顿内摩擦定律导出
(1-4)
式中,为切应力,单位为Pa;为动力黏度,单位为Pa•s;为流体的剪切变形速率。
运动黏度与动力黏度的关系为
(1-5)
式中,为运动黏度,单位为m2/s。
在研究流体流动的过程中,若考虑流体的黏性,则为黏性流动,相应的流体称为黏性流体;若不考虑流体的黏性,则为理想流体的流动,相应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根据流体是否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可以将流体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牛顿流体严格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且保持为常数。非牛顿流体的切应力与速度梯度不成正比,非牛顿流体一般又分为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3种。
塑性流体,如牙膏等,有一个保持不产生剪切变形的初始应力,只有克服了这个初始应力,其切应力才与速度梯度成正比,即
(1-6)
假塑性流体,如泥浆等,其切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是
(1-7)
胀塑性流体,如乳化液等,其切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是
(1-8)
1.1.3 流体力学中的力与压强
质量力:与流体微团质量大小有关并且集中在微团质量中心的力。在重力场中有重力;直线运动中,有惯性力。单位质量力是一个矢量,一般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质量力来表示,其形式如下
(1-9)
式中,i、j、k为单位质量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表面力:大小与表面面积有关而且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表面力按其作用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沿表面内法线方向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另一种是沿表面切向的摩擦力,称为切向力。
对于理想流体的流动,流体质点所受到的作用力只有正压力,没有切向力。对于黏性流体的流动,流体质点所受到的作用力既有正压力,又有切向力。
作用在静止流体上的表面力只有沿表面内法线方向的正压力。单位面积内所受到的表面力称为这点的静压强。静压强具有两个特征:①静压强的方向垂直指向作用面;②流场内某点静压强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于液体表面的液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液体表面有自动收缩的趋势,收缩的液面存在与该处液面相切的拉力。正是这种力的存在,才会出现弯曲液面内外出现压强差及常见的毛细现象等。
实验表明,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T与液面的截线长度L成正比,即
(1-10)
式中,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它表示液面上单位长度截线上的表面张力,其大小由液体性质与接触相温度、压力等决定,其单位为N/m。
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是101325 Pa(760 mmHg),记作atm。若压强大于标准大气压,则以此压强为计算基准得到的压强称为相对压强,也称表压强,通常用表示。若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则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的值就称为真空度,通常用表示。以压强0 Pa为计算的基准,得到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通常用表示。这几者的关系如下
(1-11)
(1-12)
在流体力学中,压强都用符号p表示,但对于液体,用相对压强;对于气体,特别是马赫数大于0.1的流动,应视为可压缩流体,用绝对压强。
压强的单位较多,一般用Pa,也可用单位bar,还可以用汞柱、水柱,换算关系如下
1 Pa=1 N/m2
1 bar=100 kPa
1 atm=760 mmHg=10.33 mH2O=101325 Pa
对于静止状态的流体,只有静压强。对于流动状态的流体,有静压强、动压强、测压管压强和总压强之分,可从伯努利方程中分析它们的意义。
伯努利方程阐述一条流线上流体质点的机械能守恒。对于理想流体的不可压缩流动,其表达式如下
(1-13)
式中,为压强水头,也是压能项,为静压强;为速度水头,也是动能项;为位置水头,也是重力势能项。这3项之和就是流体质点的总机械能。H为总的水头高。
将式(1-13)的等号两边同时乘以,则有
(1-14)
式中,为静压强,简称静压;为动压强,简称动压;为总压强,简称总压。对于不考虑重力的流动,总压就是静压和动压之和。
1.1.4 流体运动的描述
1.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描述流体物理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拉格朗日描述;另一种是欧拉描述。
拉格朗日描述也称随体描述,它着眼于流体质点,并认为流体质点的物理量是随流体质点及时间变化的,即把流体质点的物理量表示为拉格朗日坐标及时间的函数。设拉格朗日坐标为(a, b, c),以此坐标表示的流体质点的物理量,如矢径、速度、压强等,在任一时刻t的值,都可以用a、b、c及t表示出来。
若以f表示流体质点的某一物理量,其拉格朗日描述的数学表达是
(1-15)
例如,设时刻t流体质点的矢径(即t时刻流体质点的位置)为r,则其拉格朗日描述为
(1-16)
同样,流体质点的速度的拉格朗日描述是
(1-17)
欧拉描述也称空间描述,它着眼于空间点,认为流体的物理量随空间点及时间变化,即把流体物理量表示为欧拉坐标及时间的函数。设欧拉坐标为(q1, q2, q3)[欧拉坐标可以用直角坐标(x, y, z)、柱坐标(r, θ, z)或球坐标(r, θ, ϕ)来表示],用欧拉坐标表示的各空间点上的流体物理量,如速度、压强等,在任一时刻t的值,都可以用q1、q2、q3及t表示出来。由数学分析可知,当某时刻一个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一旦确定,该物理量便会在此空间形成一个场。因此,欧拉描述实际上描述了一个个物理量的场。
若以f表示流体质点的某一物理量,其欧拉描述的数学表达是(设空间坐标用直角坐标)
(1-18)
同样,流体质点的速度的欧拉描述是
(1-19)
2. 拉格朗日描述与欧拉描述之间的关系
拉格朗日描述着眼于流体质点,将物理量视为随体坐标与时间变化的函数;欧拉描述着眼于空间点,将物理量视为随空间坐标与时间变化的函数。它们可以描述同一物理量,必定互相相关。设表达式表示流体质点(a, b, c)在t时刻的物理量;表达式表示空间点(x, y, z)于t时刻的同一物理量。如果流体质点(a, b, c)在t时刻恰好运动到空间点(x, y, z)上,则应有
(1-20)
(1-21)
将式(1-20)代入式(1-21)左边,即有
(1-22)
或者反解式(1-20),得到
(1-23)
将式(1-23)代入式(1-21)的右边,也应有
(1-24)
由此,可以通过拉格朗日描述推出欧拉描述,同样,也可以通过欧拉描述推出拉格朗日描述。
3.随体导数
流体质点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随体导数,又称物质导数、质点导数。
按拉格朗日描述,物理量f表示为,f的随体导数就是跟随质点(a, b, c)的物理量f对时间t的导数。例如速度是矢径对时间的偏导数
(1-25)
即随体导数就是偏导数。
按欧拉描述,物理量f表示为,但并不表示随体导数,它只表示物理量在空间点上的时间变化率。随体导数必须跟随t时刻位于空间点上的流体质点。由于该流体质点是运动的,即x、y、z是变化的。若用a、b、c表示该流体质点的拉格朗日坐标,则x、y、z将根据式(1-16)变化,从而f=F(x, y, z, t)的变化满足链式法则。因此,物理量f=F(x, y, z, t)的随体导数是
(1-26)
其中,表示随体导数。
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流体质点物理量的随体导数,其欧拉描述与拉格朗日描述大不相同。前者是两者之和,而后者是偏导数。
4. 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
根据流动过程中流体的物理参数是否与时间相关,可将流动分为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
定常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物理量均与时间无关。
非定常流动:流体流动过程中某个或某些物理量与时间有关。
5. 迹线与流线
常用迹线和流线来描述流体的流动。
迹线: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某一处的流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所留下的痕迹。t=0时,位于空间坐标(a, b, c)处的流体质点的迹线方程为
(1-27)
式中,u、v、w分别为流体质点速度的3个分量,x、y、z为t时刻此流体质点的空间位置。
流线:在同一个时刻,由无数个流体质点组成的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与该质点处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向平行。流场在t时刻的流线方程为
(1-28)
对于定常流动,流线的形状不随时间变化,而且流体质点的迹线与流线重合。在实际流场中,除驻点或奇点外,流线不能相交,不能突然转折。
6. 流量与净通量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控制面的流体体积,用Q表示,单位为m3/s。若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流体是以质量衡量的,则称为质量流量,不加说明时“流量”一词概指体积流量。在曲面控制面上,有
(1-29)
在流场中取整个封闭曲面作为控制面A,封闭曲面内的空间称为控制体。流体经一部分控制面流入控制体,同时也有流体经另一部分控制面从控制体中流出。此时用流出的流体减去流入的流体,所得出的流量称为流过全部封闭控制面A的净通量(或净流量),用符号q表示,可通过下式计算
(1-30)
对不可压缩流体来说,流过任意封闭控制面的净通量等于0。
7. 无旋流动与有旋流动
由速度分解定理可知,流体质点的运动可以分解为:
1)随同其他质点的平动;
2)自身的旋转运动;
3)自身的变形运动(拉伸变形和剪切变形)。
在流动过程中,若流体质点自身做无旋运动,则称流动是无旋流动,也就是有势流动,否则就称流动是有旋流动。流体质点的旋度是一个矢量,通常用ω表示,其大小为:
(1-31)
若ω=0,则称流动为无旋流动,否则就是有旋流动。
ω与流体的流线或迹线形状无关;黏性流动一般为有旋流动;对于无旋流动,伯努利方程适用于流场中的任意两点之间。对于无旋流动,存在一个势函数,满足
(1-32)
即 (1-33)
8. 层流与湍流
流体的流动分为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从实验的角度来看,层流流动就是流体层与层之间相互没有任何干扰,层与层之间既没有质量的传递也没有动量的传递;而湍流流动层与层之间相互有干扰,而且干扰的力度还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加大,层与层之间既有质量的传递又有动量的传递。
判断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看其雷诺数是否超过临界雷诺数即可。雷诺数的定义如下
(1-34)
式中,V为截面的平均流速,L为特征长度,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对于圆形管内的流体流动,特征长度L取圆形管的直径d。一般认为临界雷诺数为2320,即
(1-35)
当Re<2320时,管中是层流;当Re=2320时,管中流动处于临界状态;当Re>2320时,管中是湍流。
对于异型管道内的流体流动,特征长度L取水力直径dH,则雷诺数的表达式为
(1-36)
异型管道水力直径的定义如下
(1-37)
式中,A为过流断面的面积;S为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固体接触的周长。
临界雷诺数会因管道形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通过实验得到几种异型管道的临界雷诺数,见表1-1。
对于平板的外部绕流,特征长度取沿流动方向的长度,其临界雷诺数为5×105~ 3×106。
表1-1 几种异型管道的临界雷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