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距离撰写《Spring实战(第5版)》的译者序差不多已经过去了3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Spring没有大版本的更新,但是整个Spring生态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Spring Boot在不断优化,越来越适应云原生的开发环境;反应式编程已经度过了理念阶段,逐渐在实际项目中落地;Spring Data正在支持越多越多的数据库类型;Spring Cloud在借助Netflix相关的项目成功成为微服务开发的首选方案之后,正在慢慢摆脱Netflix相关项目的束缚,开始自立门户;Spring Native更是借助GraalVM的东风,以脱离JVM为噱头,成功吸引了一批流量……
更不用说,大家期待的Spring Framework 6和Spring Boot 3甚至都要以Java 17作为最基础的运行时环境了(这让众多依然在使用Java 8的开发者情何以堪)。随着Java语言版本升级换代的加快,再加上Kubernetes(K8s)、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技术的发展,Java相关技术快速进步。作为技术爱好者,总有一种几天不关注技术社区就会落伍的紧迫感。
但不管技术如何快速演进,有一些内在的精髓是相对稳定的。就Spring本身而言,虽然基于Spring的社区项目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丰富,但Spring内核的理念依然是没有变化的,我们依然要从依赖注入、面向切面编程和自动配置等特性入手,探索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脉络。所以,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Spring的基本原理,探究具体功能背后的技术考量。
记得第一次接触Spring是在2007年,当时还在学校读研的我从图书馆借到了第1版《Spring实战》,虽然当时忙于毕业的事情没有把这本书读完,但它依然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那个时代,J2EE without EJB真的是一种超前的理念,当时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Spring居然会在企业级Java开发领域活跃这么多年的时间。当然,那时的我更没有想到会与这个系列的书有如此深厚的缘分,参与翻译了这本书的4个版本!
从Spring诞生到现在,已经有接近20年的时间了,技术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Spring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微服务领域,服务网格技术是Spring Cloud相关项目的有力竞争者;以Quarkus、Micronaut为代表的一些新生代开发框架在强力挑战Spring的主导地位……我们希望在不断的竞争中,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出来。
在《Spring实战(第6版)》的翻译中,感谢同事吴国浩的协助。他负责翻译了本书的部分章节。
当然,还要再次感谢我的爱人和儿子,容忍我没日没夜守在笔记本电脑前的这几个月。
希望本书对读者有所帮助。如果您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levinzhang1981@126.com与我联系。祝阅读愉快。
张卫滨
2022年5月3日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