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谁家的小孩》
我走丢的原因是要去找奶奶。
正下着小雨,四五岁的我扛着一把大伞,跟着奶奶,然后走错了方向。
老爸老妈以为我后脚撵起(本地话里的“就是要跟着一起”)奶奶出门,和奶奶在一起的;奶奶以为我在家,和老爸老妈在一起。
邻村的奶奶见我一个人,晓得我找不到家了,便背着我一家一家的问:这是谁家的小孩呀。
家人们说的往事,我已没有了记忆,但要记得恩情。
后来,发现那位邻村奶奶的孙子,原来就是一位很好的朋友。
从朋友得知,奶奶还是以前的妇女主任。
那这样一位愿意背着走丢的孩子一家一家询问的妇女,作为主任的她我相信必定也是为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们做了许多实事的,我没有打听,也就不能跟我的家人朋友,也就是你们分享这份骄傲和喜悦。
这是我想象里的奶奶:深色布衣,头上围着于少数民族妇女常见的深蓝长巾,或许还带些白色。
头发花白笑容慈爱,皱纹也显得尽是温柔。
《花椒树》
花椒的麻香深受贵州人的喜爱,大多的炒菜总要放两三小枝。
一小枝上大约六七颗。
听过这样一件奸诈商人的故事。说是有一位看着很老实巴交的老人家,在街上买花椒,花椒全从枝丫摘了下来,一粒粒地装了两袋子。这两袋子分开,一袋装了青绿色的花椒壳,一袋装了纯黑色的花椒芯。
年轻人要买花椒,可头一次见花椒壳花椒芯分开的,就问老人家哪个好,老人家很是认真的向年轻人悄悄说:花椒的芯是最麻的,看起来颜色都深一些,壳不太麻我就分开卖给不识货的人。
年轻人见老人家这样字,心里很是高兴遇见了好人。
便一袋子全买走了。
但,花椒的麻,就是麻在壳上。
是去腥增味的利器。
家里有棵花椒树,但长势不好,我目测是因为这树周围比它高且密的树多了(在桑树的旁边,左边是几乎高两倍的梨树,后面是成片的挂花和乌李,右前是屋子和青柠和桃),花椒树喜阳,偏位置使然,待阳光普照时吸收的也不多。
这独棵的花椒树倒是显得瘦弱了些。
结果更是不良,稀稀疏疏的,花椒就不好摘采。
我喜欢邻居刘伯伯家的花椒树,就种在两家房屋后土地的相邻处,站在沟坎上随便伸手的地方花椒都长得很好,做饭时我拔完葱蒜路过就摘些放小篮子里。
奶奶吃饭看见了就说:人家在地里你要记得说一声,没人在也不好去人家里,最好不要摘。
“......”好几次都自作主张图方便了。
看着靠近小径一侧的花椒树,明显是比其他处要秃些,看来不止我一个人“顺手牵羊”,但终归还是不好意思。
得让老妈多买些花椒在家里备着。
不然家里没有了就想着人家的,不好不好。
《多肉》
姑姑见我在阳台种了好些多肉植物,便说我们家以前门口有一大片,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朵在那,就长得越来越多。
嗯嗯,多肉是好养的,不需要多浇水,也爱晒太阳。随着吸收的紫外线,自身颜色也发生变化,数量要是多,就算品种单一,也是具有观赏性的植物。
可惜后来门口的多肉实在越来越多,便都挖掉了。
我养的多肉大部分是在花店或者植物园挑选的,样式多,也各有各的娇贵,一个不用心看顾照料,就状态生机明显下降,我又个是老忘事的,加上住校,这些小东西很是容易“香消玉损”。反倒是在山上挖来的,路边捡来的,随便用泡沫箱子黄泥巴种上的,靠着日常的雨水阳光,生命力很是旺盛。
乌沙有一多肉园,老妈便提议趁着周末叫上姑姑一家,我们去乌沙看看多肉和那边很多人推荐的花海。
当即启程,老爹开家里的面包车,刚刚好。
我带三小个弟弟妹妹在最后排,姑姑姑父和奶奶在中间排,爷爷和老伙伴赶场去了(一至星期日,一些没有商业街的小县城有专门的“逛街日”,通常集中在一条长街,也唤做“香肠”,有商贩就在各地区的赶场日来回摆摊)。
妹妹比我小三四岁,唤作文静,名字文静,相貌性子也文静。
我觉得自己便是个喜静的,但与妹妹相比,我多少还是跳脱了。
说来汗颜,小时候老带着妹妹斗地主,还让妹妹问她老舅(就是我老爹)要零花钱,拉着妹妹在她幼小单纯的耳边说:你跟大舅说想买零食,大舅肯定给你,相信我。
罪过罪过。
大姑姑和我是家里的活宝,有我两的地方必定说话声不停,吵吵闹闹。
说不过我了还找她老妈(也就是我奶奶)告状,这么大人了不知道害臊,借这篇文字我要好好说说我蛮横的嬢嬢(niang一声,本地话。也就是姑姑,下文皆用嬢嬢)。
大嬢嬢结婚的时候我两岁不到,有张老照片是新娘子装扮的嬢嬢在新房里抱着穿一身红袄子的我,我两都笑得没心没肺样。说起来有趣,那时候哪晓得从小带着我的嬢嬢以后就不住一起了,这知道新娘子可真好看。
还有一张是老妈老爸抱着我,看得出也是婚礼那天,不过是在室外,冬天难得的大雪落得我们三共白了头发,像是向时光讨了不少年年岁岁。
嬢嬢和老妈很像,都是冲劲十足的女子,做什么事都愿意花时间花心思,要做便做得不留遗憾,有时候我不由想,要是这两人生于有家世底蕴的人家,必定是傲视群雄的铮铮女子。
现在,她们为自己爱的家人孩子冲锋陷阵,只做我们小家的英雄。
真的,荣幸之至。
奶奶说:做事要认真,做人要踏实。
妈妈说: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想做的。
嬢嬢说:让自己满意就好。
这是女孩子间经验的传递和思想的传承,我谨记于心。
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