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有规律:从商业模式出发(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狭义投资:科学与艺术

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是由研究员培养而来,因此研究与投资的区别,成了大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对于新任的基金经理,更是面临从研究到投资的角色和思维的转换。

每次面对一只新的股票,第一步都是去试图预测会不会涨、涨多少、什么时候涨。回答完了这三个问题,研究员工作就算结束了,下一步就是基金经理的事情了。

比如研究员通过研究,预测到某只股票未来三年会翻倍,从10元涨到20元。接着,有的基金经理可能会10元买入12元卖出,有的12元买入18元卖出,有的18元买入15元卖出。说不定还有人10元买入15元卖出,再12元买入20元卖出。或者有的经理只买了1%仓位,有的经理买了10%仓位,那收益率差别更是巨大。总之,研究员看来,预测是很成功的,算收益率的话是100%,但基金经理的收益率就千差万别了,有赚120%的,有赚20%的,还有亏钱的。

同样的研究成果,最后不同的经理实现的收益率差异巨大,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研究与投资其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投资收益率可以分解为潜在收益率与兑现率,在追求投资收益率的道路上,前提当然是要有较强的研究预测能力,同时也要有较高的兑现能力。前者可以说是完全取决于研究能力,后者才是狭义的投资能力,也可以说是交易能力,也有人说是配置能力,但从中文词汇角度看,交易更为接近吧。

在这里有句谚语可以借用下,“只有小孩才在乎对错,大人只关心利益”,套用在投资上,就是只有研究员才在乎预测的对错,基金经理只关心赚了多少。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卖方研究员的开场白必须是“正如我们所预期的……”,买方研究员则只能私下抱怨基金经理通通都是“猪队友”,一顿研究猛如虎,却被经理亏成狗。

不管个人还是基金,股票账户都可以视为一个组合,组合的收益其实就是组合内所有个股盈利的加总。

具体来说,优秀的交易可以将一个潜在的赚钱机会尽可能赚到,甚至超越潜在收益率,这时就相当于将价格曲线拉直了。这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配置正确的股票,持有正确的时间。比如该重仓时重仓,该轻仓时轻仓,该左侧时左侧,该右侧时右侧,该偏离时偏离,该分散时分散,该长期时长期,该短线时短线。在估值单边上升的阶段,右侧交易就比左侧好,也就是追涨杀跌比高抛低吸更优,反之亦然。理论总是很正确,现实操作却处处透着反人性。根据长期观察,喜欢重仓的基金经理很难接受轻仓,喜欢左侧的基金经理很难接受右侧,更没法做到时而左侧时而右侧。

如果观察赛马游戏的话,最终的成绩取决于选马水平,也取决于骑手水平。同一匹马,不同的骑手来骑成绩会不一样;同一位骑手,骑不同的马,成绩也会不一样。骑手与马对最终成绩的影响,既是合作的,又是独立的。

投资也可以分解为研究与交易两件事情,最终收益率既取决于研究水平,也取决于交易水平。同样的研究预测,不同的基金经理收益率是不一样的,可能是心态、胆识、魄力不一样。同一个经理,买不同股票的收益率就更是不一样了。

投资者的交易能力,与预测能力无关,与性格、心态、胆识、魄力等个人特质有关,这就是所谓的投资反人性所在,相比而言,研究预测就不存在反人性一说。无论是宏观研究、策略研究还是行业研究,无论是研究需求还是供给,无论是研究销量还是价格,都不存在反人性的说法。大家经常会讨论到投资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回答了,研究是科学,交易是艺术,界限清晰。因为研究预测本身就是基于规律展开的,如果没有科学规律,研究就无从谈起。

在对一个基金经理进行风格分类的时候,很多人是看买了什么股票来判断的,比如买的TMT比较多的就归为成长型风格,买消费股偏多的就归为价值型风格。对此我是不太认可的,因为这还是在研究预测层面的分类,只是说明这个经理更擅长研究这些领域,顶多算是研究风格。就像平时说起喜欢的美食,如果说喜欢素或喜欢荤也没明显说错,但如果说是喜欢川菜、粤菜,显然更准确。

更准确的风格分类,应该是看怎么买,而不是看买什么。比如,左侧买与右侧买就是两种风格,而且左侧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价值风格,重仓就比轻仓更接近价值风格,长线比短线更接近价值风格,均衡比偏离更接近价值风格,那么最接近价值风格的其实是同时长线、左侧、重仓、均衡的这种风格,而不是买茅台股就是价值风格,就算那些游资买了银行股,也改不了他们游资的风格。

还是举美食的例子,同样是鸡,可以有辣子鸡丁、小鸡炖蘑菇、白切鸡、文昌鸡等做法,这才是美食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