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的父母:榜样少年的“163”成长模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 成长核动力: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我国是全球最重视人伦亲情的国家,但这也导致我国青少年受溺爱的程度远超他国。爱一旦过度,就会产生问题。在很多时候,“以爱为名”的教育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父母并未能找到爱孩子、教孩子的正确方式。

我不否认关爱孩子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教育行为,而且我认为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但父母过于关爱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某些父母把对孩子的爱视为掌控孩子的筹码,不断向孩子灌输“你必须认同我爱你的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否正确”的思想。正是父母这些强势的“爱”导致了很多家庭关系冷漠、亲情疏离。

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来讲,亲子文化不只是家庭文化,也是教育文化、社会文化。最应该承担亲子文化建设责任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的“因为我爱你,你必须和我保持和谐”的思维,往往会导致家庭不和谐。

比如,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这些父母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正是自己呢?父母是因,孩子是果,与其抱怨结果,不如想想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身为父母应该如何构建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认为亲子关系取决于亲子教育,教育效果好则关系和谐。可我不认同这种理念,我认为亲子关系重于亲子教育。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非表现为孩子“听话”,或孩子对父母过度依赖,而是体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相处和谐、彼此自由。比如,当一个孩子在校认真学习,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对父母的建议言听计从时,我们并不能确定其亲子关系一定良好,因为孩子只是表现得“听话”,并没有与父母产生多么紧密的交集。这有可能是过度说教的结果,孩子“听话”不过是为了生活中少一点“唠叨”“约束”,为此孩子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探索欲。

真正与父母建立良好关系的孩子应该表现得更加懂事,懂得尊重父母,懂得为家庭思考,懂得为家庭营造更多快乐,敢于反驳父母错误的教育观点。

我帮助很多家庭解决过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感触最深的是,父母喜欢用各种方式强制孩子与自己保持和谐关系,自己却不主动去改善亲子关系。每天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应该如何感恩家人,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与行为。

很多父母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的照顾体贴入微,在这个过程中却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比如,有些父母为孩子买衣服从不吝啬,但买的是自己认为漂亮的衣服,却不认可孩子的选择,这种行为在孩子眼中更像是一种束缚与管教,而不是爱。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表现为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的对等关系。父母懂得理解孩子、信任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陪伴,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与其一起探索成长。比如孩子对父母说:“我想文身。”父母立即制止孩子说:“不可以。”这种强硬的约束方式会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孩子虽然会接受,但并不认可父母的观点,反而会觉得父母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但如果父母说:“这是一个慎重的问题,因为你没有退路,我猜还会影响到你的学业,让你失去参军的机会。”这时孩子会认真去权衡利弊,在父母的引导下放弃或暂时搁置这一想法,这才是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应对各种状况。比如同样的文身问题,孩子选择了先斩后奏,很多父母会表现得非常气愤,结果自然是责骂、惩罚。

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年龄也会产生类似的想法,这只是孩子追求爱好、求新求异的正常表现。可有些父母却为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长期以这种教育眼光看待孩子,就容易导致孩子自立性不足,遇事无主见,成年后也很难表现出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感。

用成长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在正常的年龄段犯正常的错误,其实也是一种教育。因为青少年教育不只是事前的制止、事后的惩罚,更表现为正确引导孩子的品行发展,修正孩子的成长方向,不剥夺其犯错的机会,让其在过错中收获成长。

见过诸多家庭的教育状况后,我发现大多数父母在努力构建和谐、紧密的亲子关系,但在方法理念上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因为父母未能理解,亲子关系是在相互磨合中构建的,而不是教育出来的。

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存在,父母不需要去模仿其他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要盲从他人的教育见解,家庭教育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适不适合,对孩子有效的教育方式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

在这里我给父母分享一个家庭教育的技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维持和谐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是告诉孩子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不是告诉孩子何为正确、何为错误,因为这种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认知,更容易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