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时的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第二天下午,乌若终于接到负责人的电话。销量火爆,供不应求,他悔恨没有听从建议,私下把发行量折中成四倍——不过分成依然按五倍计算。穿插在恭贺与致歉中,他表示以后定不敢妄作主张。

“那么大家有什么反应吗?”

“赞不绝口呐,您的文章一如往常,犀利深刻,富有洞见!”

“什么意思?大家欣然接受了?此前也有这样的观点?”

“也许有,但绝对不曾像您这样广为人知!今天,我们还要破例加印。当然,我们就当您是又投了一次稿。”

乌若挂断客房的电话,陷入深深的思考。情况比招致明显的仇恨更糟糕,那至少说明触及到了关键,而对方难以接受——这表现出他们在智识层面并不反对,只是心理难以承认。久而久之,也许再温和一点,做些让步,就能慢慢解决。现在,他可能被拉进了“统一战线”,或者说“统一战线”主动来“加入”他。二者间的矛盾被消解了。理所应当,二者观点的矛盾也被消解了,只被当作一种多样性的体现。如果是这样,乌若只觉得这里很可怕。

他赶到那个小区,找到了几个这些天熟络起来的家长。他们还正手拿报纸,围拢讨论着那篇文章。

“您来了呀,快看看,这文章写的太棒了。”

乌若表示疑惑,竟然如此赞同可以说是与自己行为相反的观点。

“因为这里的家长都是这么想的呀。至少在这里,我敢说,反对和鸣不平的声音,大多来自社会。他们什么都不懂,既没有上学的孩子,又不参与教育工作,只是凭着自己内心所想指指点点,站着就把话说了。我们反而最讨厌这种。这文章很中肯,只是观察并指出了事实。然而一定会引起指责,因为触犯了并不切实与教育核心相关的东西——诸如旁观者臆想出的正义感什么的。你还不好批评,不然,就会听到什么‘让人寒心’!”

乌若在感到羞愧的同时,不理解这种言行不一致。另一个家长坦率地说:“因为我们没办法,别处都这样。他刚刚不应该那么指责我们城市的社会各界,毕竟我们表现出的让他们误解了——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苦衷。”

别处?难道还有别处?家长们并不真正清楚乌若的震惊,回答道:“是啊,在那些地方课余时间很少,孩子们几乎在学校待一整天。我们上补习班是因为这里的学校不被允许那样上课,所以不得不安排这些多出来的课余时间。”

“那些地方有多少,又有多大?”

“这是什么奇怪的问法?不过我能听懂。可以说,除了这儿的全部地方......”

让乌若出神和震惊的是尺度。如果还有“其他的地方”,这里与其说是梦,倒更像是一整个世界。

也就在乌若远离人群,独自沿着江滨小路散步以整理思绪时,他遇上了“旧人”。在乌若低头凝思时,擦肩而过的人转身叫住了他。“嘿,你的计划进展得怎么样了?我听说是不是已经获准进入会议了?”

乌若继续走着,似乎仍沉浸在思考中没有听见,实则已经吓出了冷汗。那人快步上前,疑惑地呼出他的“原名”。乌若不得不转身,一副恍惚没听懂的模样,似是似非地点点头。

“好吧,你保重。我相信你。”末了,他亲切而同情地拍了拍乌若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