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庞籍的老辣
赵昉这次是动了所有文官的生死利益,用的办法还很拙劣,简直是把别人当傻瓜来看待。
其实也难怪,上辈子他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
这辈子又是皇子,还是被众人追捧,从小顺风顺水的少年,教他的老师也有意识的不让他接触那些腹黑的东西。
他能想到的办法,只有狠辣和赤裸裸的栽赃陷害,而那些官员哪一个不是从杀机四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任何一个京官,主要不是刚出仕的,都是被社会毒打后生存下来的,不然就是天赋异禀,对这些极为敏锐之人。
王贽不可怕,一个谏院的文官罢了,可夏竦可没那么容易认输,就算他这次要被下台,同样也会反击。
果然,赵祯回到宫中不久,就接到夏竦的奏章,引咎辞职但却对赵昉遇刺之事提出质疑。
“……臣不敢质疑魏王是自残诬陷,但若是真是如此,那臣对大宋今后充满恐惧……魏王非储君,但亦是储君,臣此话不矛盾,满朝诸公,天下百姓心中,魏王早就是储君了,魏王欲杀臣等其实不用这样,一句话之事罢了,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臣安敢不忠……”
夏竦的主动辞职很正常,但这委屈的话语激起来大部分朝臣的不满,让赵祯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参知政事梁适首先开炮,炮轰权知开封府包拯查案不明,对魏王遇刺一事存在的疑点隐瞒不报,是为失职。
宋代的参知政事不是一个人,一般是两位同时担任,甚至有三个的,如今正是三人同为参知政事。
除了梁适外,还有丁度和范仲淹,丁度见梁适开炮同样也附议,
只有范仲淹虽然不同意说赵昉是自残,但也不敢坚决反驳,韩琦要说话,直接被御史怼回去,说他需要避嫌。
事关魏王,而韩雪是目前魏王唯一的侍妾,韩琦只能闭口。
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同样跟范仲淹的态度相同,不承认也不反驳。
反倒是司马光力挺赵昉,但他不是为了示好,而是维护不得轻易更换储君的教训。
为了这事朝廷连续半个月争论,同样也蔓延到民间,在这期间关于宫变之事反而不重要了。
原本处置皇城司各位,赵祯是犹豫不决的,历史上也是轻轻放过杨怀敏,可现在快刀斩乱麻,全部被流放。
这里面既有不愿此事夹杂在一起的原因,更是赵祯为了安抚儿子,只好把张贵妃的心腹给清理掉。
但对赵昉现在的处境没有丝毫帮助,就在这僵持不下之时,庞籍回京了。
这位西京留守是回来接替夏竦的,这次不管如何处理,夏竦都必须下台,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
“臣查了所有案卷,又对现场勘察后认为,魏王不可能演戏,臣怀疑是有人暗中埋伏,以短刀投掷刺杀魏王……”
仅仅两天后,庞籍就给出一个结案的理由,虽然很扯但能圆的过去。
放弃指正夏竦、王贽等人刺杀亲王,把刺杀的责任推到一个虚无的人身上,并咬定一点,当初赵昉只喊出护驾和刺客,并没有说是谁刺杀他。
而王中正抓人时,也只是说赵昉在他们跟前遇刺,他们嫌疑最大,但并未一口咬定是他们刺杀。
因此魏王栽赃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并抨击了参知政事梁适和丁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栽赃魏王诬陷,其心可诛。
面对气势汹汹的庞籍,梁适等人无可奈何,这家伙可不是范仲淹,可以欺之以方。
说白了庞籍的狠辣跟赵昉那行为如出一辙,也难怪他那么喜欢赵昉。
而且庞籍的政治斗争经验极其丰富,他当年是夏竦举荐出来的,两人有些类似,都属于能阴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当年斗丁谓他都不落下风,可偏偏他又是以刚正不阿出名的,你还拿不住他阴险的证据。
赵祯现在巴不得快刀斩乱麻呢,一看这理由能搪塞过去,立马拍板就是这样了。
当然这结果也决定了夏竦等人是无罪,只是亲王在他们跟前被刺,他们不能及时发现,又没有及时保护也是过错。
夏竦因此被外任京西南路担任安抚使,王贽被外放潭州司户参军,另外两人也同样被外放。
对于赵昉同样也有处罚,以他不谨慎为名禁足王府之中,而且这次赵祯也发狠的禁足他三年。
这样做也算给群臣一个交代,同时也殺一下赵昉的性子,免得以后捅更大的篓子。
事情到了这一步,大臣们也可以接受了,但刚刚宣布完毕,晏殊就上前一步道:“臣请陛下下旨,魏王该选妃了。”
十三岁的确可以订亲,甚至结婚了,刚刚平息下来的朝堂登时又热闹了。
这下是武勋们起哄了,曹家、潘家、高家等顶级武勋纷纷附和,更有刘家之人也来凑热闹。
赵祯对这事自然举双手赞成,没几天就收到一份名单,罗列着十几个武勋家族的适龄女子供挑选。
其中有两人最特别,一个是刘美之子刘从德第三女十一岁。另一个是潘美侄子潘惟吉的孙女跟赵昉同岁。
说特别是因为这两人身份的特别,刘美是刘娥的前夫,原名龚美,刘娥嫁给赵桓后他改姓刘,被刘娥认作哥哥。(有没有很扯,但历史就是这么扯淡的)
从宋真宗晚期,一直到仁宗朝,刘美一家都备受宠信,不仅是因为刘娥的原因,刘美自己也很争气。
礼贤下士,从不与人争,并且严格教育子孙,不得跋扈张扬,赢得不少人的好感。
而潘惟吉更特别,说是潘美的侄子,也是潘美养大的,但潘美根本没有兄弟,他是独子一人。
或者说他的兄弟都在年少时夭折,根本不可能有后代,因此潘惟吉只能是柴荣的幼子。
野史中传说的是真的,当年赵匡胤为了名声,不敢杀柴荣儿子,潘惟吉更是还在襁褓之中更没必要。
而潘美回答说劝陛下杀则对不起故主,劝陛下不杀又怕被猜忌,让赵匡胤觉的他坦承,便让他当做侄儿养这个孩子。
后人不管怎么争论此事的真假,但有一点硬伤是无法遮掩的,那就是潘美根本没有兄弟,何来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