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胡蝶:民国电影皇后的非凡红尘路
1934年,《良友杂志》刊登了当时最红的八位女星的照片,照片里的八位女明星都生得气质卓越、颜值姣好。而这其间,站在后排正中间位置个子显得最高挑的正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公开承认的“电影皇后”,她叫胡蝶。
胡蝶的颜值在八大明星里并不算最高的,甚至五官看起来有些普通,她有一双眼尾上翘的眼睛、标志性的酒窝、但眼神中带着独有的高冷、自信,鼻梁不算高但轮廓清秀。她的大部分剧照也都保持着这样端庄的气场,这和民国时期市面上流行的笑脸相迎、袒胸露乳的前卫女星有很大区别。这八位明星的集体合照里,胡蝶的气质是一目了然的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如此气场呢,多数人们可能会以为,民国年间出来演戏拍电影的姑娘,家里条件应该不好,否则那个演艺圈从业人员被看做“戏子”的年代,谁家正经姑娘都不会干这行。但胡蝶并不是普通老百姓家庭出身。
胡蝶1908年生在上海,这一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1912年清朝彻底瓦解,民国正式开始。
胡蝶原名胡瑞华,祖籍山东鹤山,她的姑父曾任北洋政府总理,胡蝶3岁那年,父亲胡少贡出任京奉铁路总督察。从小胡蝶就跟着父亲工作地点迁徙,先后在天津、北京、广东生活,而生在这样一个当官人的家里,胡蝶自然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大小姐”,读书、认字学规矩是她每天必不可少的事。8岁就读于天津天主教圣功女学,9岁进入广州培道学校(广州市第七中学)读书,毕业后在北京公立第一师范就读。
从客观角度来说,物质生活非常充足的家庭,他们的下一代会更多的在精神层面开始有追求。而这一点,在胡蝶身上也得到了印证。
1924年,北方局势吃紧,16岁的胡蝶跟随家人回到上海。这一年的上海,还依然充满着文艺气息,这一年泰戈尔在上海码头受到了徐志摩和郑振铎的热烈欢迎,上海作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一座城市包容着也接纳着所有新生事物的崛起。鲁迅在回忆录里也曾提到,1924年上海演艺馆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落成。灯红酒绿是上海,成了怀揣明星梦的少女们梦想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里,初到大上海的胡蝶对这个新鲜世界充满好奇,她虽然在广州见过繁华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南洋货,但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却是更多了灯红酒绿的。这也让少女胡蝶动了从影的心。因为从小父母对她很娇惯,加上父亲也是见过大世面又国际视野的,所以并没有传统家庭那种,认为所谓演艺圈就是下等人的想法。只是在胡蝶决心要进入演艺圈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促膝长谈了一次。叮嘱胡蝶要洁身自好,演艺圈是大染缸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维护好自己的好形象,才能把路走得更长远。
带着父母的叮嘱,1924年,16岁的胡蝶考入了曾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
此时的胡蝶已经出落成了亭亭玉立姑娘。一双明眸,清澈有神充满灵气,红润的樱桃小嘴和精致的鼻子、加上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高等学校毕业的她书香气里多出一份淡定、从容,稍微化妆打扮后,乍一看气质果然超群,虽然说不上是倾国倾城的模样,但端庄秀丽和难得一见的大气端庄,是民国年间极少见的。由于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胡蝶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加上与生俱来的好胜心和优渥的家世、很快,胡蝶在电影学校变得出类拔萃。
1925年,17岁的胡蝶参演了当时大名鼎鼎的明星张织云主演的电影《战功》的拍摄,同年胡蝶从中华电影学校毕业后,进入了新成立的友联影片公司,并主演了该公司第一部影片《秋扇怨》。也正是这部影片,胡蝶结识了在影片里饰演自己表弟的演员林雪怀。
虽然自古都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可美人见了俊男,依然是要过一关的。我专程查找了林雪怀的照片,他的长相相当俊美,胡蝶是那种端庄里带着一些强势的女子,林雪怀则相反,他相貌清秀,眉宇间有一些略显稚嫩的青涩。但他五官很立体,高高的鼻梁,浓眉大眼,加上脸部轮廓秀丽,皮肤白皙,俨然是一个清爽书生略带贵气的公子哥模样。
十六七岁的少女胡蝶,就这样在这部戏的拍摄期间跟林雪怀互生情愫,很快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1926年,胡蝶签约天一影业公司。这也正是“邵氏兄弟”的前身,由邵氏兄弟几人在1925年6月创办成立,这家公司也是20世纪上半世纪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家。从我们后人的角度可见胡蝶在进入影坛初期,就遇到了最好的制作团队。这一年,她接连拍摄了爱情片《梁祝痛史》和剧情片《珍珠塔》等电影。
在工作之余,胡蝶依然和林雪怀保持着美好的恋爱关系,1927年3月22日两人订婚的照片登报刊出。本以为胡蝶的一生就要跟这个长相俊朗的未婚夫相伴度过了,但青春懵懂的少男少女,在互相欣赏和初生的喜悦里自然少不了成长中互相的摩擦和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加上胡蝶在影视圈的日渐走红,林雪怀渐渐成为了别人口中“胡蝶的未婚夫”,在那个大部分人思想观念都相对保守的时代,做“女人背后的男人”多少是会有些压抑的。渐渐的,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1928年,20岁的胡蝶受邀加入当时上海滩王牌电影公司——明星影片公司,同在这家公司的还有享有默片皇后之称的阮玲玉,虽然年龄比胡蝶小两岁,但却也早胡蝶两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那时候阮玲玉凭借《挂名夫妻》一片走红上海滩,胡蝶相比阮玲玉而言,成就上稍微要弱一些。但胡蝶的阅和经历都成了她强有力的竞争筹码。
这一年一部由胡蝶和阮玲玉参演的双女主电影《白云塔》问世,或许因为胡蝶天生长着一张“正派”的脸,又或许她一直谨记父母叮嘱在娱乐圈要注意形象,所以她争取的角色也都是正面积极的。电影《白云塔》讲述的正是三大豪门的恩怨。由胡蝶扮演的秋家长女秋凤子,被由阮玲玉扮演的蒲家大小姐蒲绿姬设计横刀夺爱。秋凤子远渡重洋荣归故里,最终得以复仇。
有趣的是,像我以前经常说的那样,电影明星的戏路选择往往能影响她们自己真实的生活。阮玲玉没有逃出这个定律,而蝴蝶,也凭借自己对电音角色的塑造,慢慢在娱乐圈给自己裹上了又一件得体的“外衣”。
1928年,胡蝶参演了巨制《火烧红莲寺》,在里面扮演了“红姑”的角色,据资料记载,为了拍摄剑侠飞行,摄影爱董克毅还翻了很多资料。他根据一本美国杂志上只言片语,凭着想象用土法子实验,想出了空中飞人的拍摄法。那就是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家之宝——吊钢丝。胡蝶扮演的这个角色也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吊钢丝”的武侠角色。而当年扮演“红姑”的一代女星胡蝶,就是这样身着戏装、腰挂铁丝悬在空中,在巨型电扇吹出的大风吹拂下,衣袂飘飘,摄影机镜头上再加上层薄纱,朦朦胧胧、犹如仙境的视觉效果就这样出现了。
当年的《火烧红莲寺》的火爆程度可以称得上是万人空巷,这个天马行空的武侠神怪系列片一拍就是19集,这也使得胡蝶的名声大燥。
1930年,中国迎来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胡蝶因为令人惊艳的语言天赋和超高的人气,获得了饰演主角红牡丹这一角色的机会。
但胡蝶的语言天赋也并不止是我们知道的她在北京、上海、广东生活而学得的北京话、粤语等。胡蝶最令人惊艳的是由她庶母的妈妈,出自八旗子弟的这位庶母和自己的妈妈,自然有着寻常人不曾受过的艺术熏陶机会。在这位旗人姥姥的言传身教下,胡蝶习得了一口纯正的京白。而这京白并不是北京普通话,是京剧中比较常见的念白,里头技巧不少,若不是受过长期专业的训练,是不可能说的好的。
《歌女红牡丹》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所有人都听到了胡蝶美妙的声音,观影需求直奔一票难求的地步,而胡蝶也因为精湛的演技、绝佳的台词表达能力,一跃成为巨星。在此之前一直名声比胡蝶响亮的阮玲玉则因为只会讲粤语,慢慢被胡蝶取代了圈中地位。《歌女红牡丹》讲述的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是对女性命运和旧社会艺人命运的思考,批判了愚孝、愚忠等旧礼教对女性思想的荼毒,对女性命运的戕害,揭露了黑暗社会对艺人的压榨和剥削。胡蝶饰演的红牡丹这一角色深入人心,加上胡蝶在外公开宣讲过很多关于“女性独立”的前卫思想,使得她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很快成为当时受封建思想桎梏的女性心目中的榜样。
随着参演作品的不断走红,胡蝶也看见了更为宽广的世界,她内心原来的那份少女的懵懂逐渐开化,这也促使她认清了自己和林雪怀并非良配的真相。一个格局远远大过男子的女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陪在一个在乎自己不如未婚妻的男人身边的。
因为胡蝶的名声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高,林雪怀开始过上了“阔绰”的生活,相传,他拿着胡蝶的钱去做起了生意,开商场、办酒楼,且不说有没有赚到钱,因为突然间的“暴富”,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林雪怀的帅气、多金逐渐吸引了大批投怀送抱的女子,她们各个善解人意,让林雪怀如沐春风,加上胡蝶越来越忙两人聚少离多,渐渐的他们之间的纠纷多于交流。
而林雪怀在外面也养起了女人,因为他见多了民国年间靠女人养着的男人,张爱玲养着胡兰成、阮玲玉养着张达明,他以为胡蝶也能像别的女人那样由着他花天酒地,但他错了,胡蝶生在一个思想前卫的家庭,她自小读书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她胡蝶是绝对不会爱一个好吃懒做毫无上进心试图用落后思想的枷锁禁锢她的人的。
1931年,经过两年的官司,胡蝶和林雪怀终于公开解除婚约。
自古美色和权利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具备美貌、才华、学识和达官贵人家的背景格局,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在冥冥中注定了胡蝶不会是个普通人。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而坊间也相传东北的封疆大吏、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在“事变”当夜,正在北平六国饭店和胡蝶跳舞。虽然此后的11月21日、22日,胡蝶所在的明星影片连续两天在上海的《申报》以胡蝶的名义发表声明辟谣,但这件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具体真相不得而知。
但我在分析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在此期间,胡蝶坚持拍戏,而且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一直陪在她身边,他叫潘有声,一个做生意的商人,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可至少在经济上不必依靠胡蝶,而且两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胡蝶依然跟其他人有瓜葛,那么这个女人的城府和计谋有多深,就让人多少有些匪夷所思了。可是有一点值得相信,胡蝶,绝对不是一个能被感情左右而忘乎所以的女人,她的世界里,男人或许是某种意义上的生活合作伙伴,绝不仅仅是她自己喜欢那么简单。而这样的思维,也确实相对那个时代的普通女性而言,超前了太多太多。
1932年,胡蝶出演了《啼笑因缘》。1933年3月5日,胡蝶拍摄中国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在片中饰演富商的女儿秀娟。同年,上海《明星日报》发起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她以21334票被选为“电影皇后”。同年,又主演电影《自由之花》,在片中扮演小凤仙;而该片也被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评为优秀影片,后又被送往意大利万国电影赛会参赛获奖。
1935年,苏联举办莫斯科电影节以纪念苏联电影诞生15周年,胡蝶作为代表团中唯一的电影演员,应邀携《姊妹花》《渔光曲》等片赴莫斯科参加了这项活动。
随着胡蝶在影坛地位的不断提升,她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她却选择了在自己最红的时候第二次走入婚姻,这个一直默默陪在她身边6年的男子,正是商人潘有声。这一年,胡蝶27岁。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明星影片公司也毁于战火。胡蝶跟随家人一起前往香港生活。到达香港之后的胡蝶凭借着自己曾经拿过的多种荣誉和参加的全球活动,在香港依然拥有声誉且广受欢迎,没过多久,她就开始继续从事演绎工作。
从时间上推算,胡蝶应该在这几年当中先后生育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一直到1940年重新拍戏。虽然有资料分析说这两个孩子应该是丈夫潘有声那边家族里过继过来的,但据我查找的资料来看,两个人具备了生育子女的时间,而且从胡蝶的品性还有原生家庭来说,她并没有表现出不生育孩子的意愿,所以这一双并不知名的儿女应该是胡蝶自己生育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胡蝶有一个女儿叫胡友松,但很多胡友松的出生年月、回忆里提及的时间点跟胡蝶的行径是不吻合的,可即便如此,胡友松依然是胡蝶官方可查的亲生女儿。在那个混乱的民国时期,作为当红的女明星,为丈夫生子是理所应当,若为其他人生子,也算情理之中,乱世中的红颜,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发现这胡友松的样貌跟民国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十分相似。可是戴笠跟胡蝶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后面细说。
1940年2月11日,胡蝶和王乃东主演的古装爱情片《绝代佳人》在中国大陆上映。1941年5月23日,胡蝶和王元龙等主演的爱情片《孔雀东南飞》在中国香港上映。这样使得胡蝶在演艺圈的地位愈加稳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入侵香港,英军抵抗十八天后,港督杨慕琦于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
在一位香港抗日老兵的采访里我找到了这样一段话:“日本兵大肆强奸妇女,老一代香港人都知道,有汉奸发现有妇女的屋子就用粉笔花打个圈,指示日本人这里有妇女,日本兵还随便杀好多人!”
从老兵的回忆里可以看出,日军占领香港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掠夺、强奸妇女、残杀儿童……那时候的香港在一夜之间陷入黑暗。当时,日军报道部艺能班长和久田幸助两次闯进胡蝶家,要求胡蝶跟他们合作拍片,又提出让她到东京作客,拍一部《胡蝶游东京》,宣扬所谓的“中日亲善”,但胡蝶拒绝做汉奸,假装怀孕一直推脱。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梅兰芳也在香港,日军要求他登台献唱,相传胡蝶秘密求见过梅兰芳,当时梅兰芳为了抗议登台已经蓄起了胡须,胡蝶大为震惊,作为女子的她以怀孕保胎为由必定不是推辞的长久之计,于是请人秘密安排潜逃回上海的事。
因为走的仓促,胡蝶原来在香港置办的很多家产都没法带走,加上战乱,所以匆匆收拾了一下,即便这样,也有几十箱的行李,其中贵重的金银珠宝就有十几箱,这些也正是胡蝶从影多年攒下的所有积蓄。
战乱年代,能从香港逃回重庆已经实属不易,胡蝶随身携带的十几箱金银珠宝在运输的路上不翼而飞,这里面也是这个家以后维持生计的筹码,正在胡蝶犯愁的时候,有人告诉胡蝶可以去找军统局副局长戴笠,这样的事儿都归戴局长管。只要戴局长愿意帮忙,就没有找不回来的东西。于是胡蝶便前去戴公关,请戴笠帮忙寻找这几十件行李。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戴笠是出了名的军统特务头子,杀人如麻,但很少有人知道,戴笠又十分贪恋女色,是个见色起意的人。但这胡蝶跟戴笠遇见的女学生、特务家属、女佣等是有天差地别的区分的。戴笠的原配夫人毛秀丛,是乡下地主家的女儿,戴笠曾这样形容过自己的夫人:“乡下人,非常固执,勤劳节俭,甘于平庸的生活。”
常年跟随蒋介石,戴笠对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仪态、气场也是耳濡目染的,他戴笠也希望自己在人前看起来的更体面些,那身边站着的必定也要是有大格局、大眼界在大场面也能伴他左右的女人。这一年是1942年,胡蝶34岁,初为人母的她加上家庭背景、往日经历,显示出了寻常女子望尘莫及的优雅气质。戴笠见她的第一眼就有了要把胡蝶娶进家的打算。于是,戴笠二话没说,表示寻找胡蝶丢失物品的事儿包在自己身上。
没过多久,胡蝶就收到了自己列出清单的所有遗失物品,但奇怪的是,有些首饰并不是原来丢失的,而且还平白多出一些金银来。这样一来,胡蝶就明白了戴笠的心思。而戴笠为了“体面”地带胡蝶回家,就以帮助胡蝶丈夫潘有声投资做生意为由把潘有声支去了昆明。
如果不听从戴笠的安排,潘有声恐怕有性命之忧,不得已之下,胡蝶和潘有声就这样被拆散了。没过多久,戴笠以“男人不在家女人自己住不安全”为由,把胡蝶和家人分开,单独圈养“保护”了起来。事已至此,胡蝶只能委曲求全成了戴笠当时公开的“情人”。
但日子一久,胡蝶的高情商和高智商也让戴笠动了真情,他决定让胡蝶成为自己名义上真正的戴夫人。虽然胡蝶失去了自由,但也过上了隆重金丝雀般的生活,据资料记载,戴笠对胡蝶是非常宠爱的,胡蝶喜欢的水果,他命人从泰国空运过来,而且派人全世界寻找珠宝,但凡是价值连城的他都要买来送给胡蝶。初次之外他给胡蝶造了好几处带花园的豪华别墅,而这样日复一日的付出,胡蝶也确实被打动了。就这样,胡蝶经常陪同戴笠出席大小场合,她善于交际而且见多识广,成了戴笠心中无法替代的夫人的最佳人选。
1945年,戴笠要求胡蝶跟潘有声签署离婚协议,为了保全潘有声的性命也好,又或许,胡蝶心中也一直藏着对权力和地位的野心也罢,他们正式离婚了。此时的戴笠,虽然在军统中的军衔并不高,但他掌控着十万人的军统特务,成了名正言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民党重要成员。蒋介石也因此对戴笠心生芥蒂。
1946年3月,戴笠工作之余也忙碌着准备和胡蝶婚礼的各项事宜,17日他乘专机从青岛飞往南京时,因为天气不好转飞上海,但这时上海的天气也不适合飞机降落,只能改飞徐州降落,几经辗转后飞机在南京西郊的岱山失事,戴笠身亡。关于戴笠的死因有很多说法,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聊,但戴笠一走,胡蝶这三年多的“陪伴生活”也算到了头。
没人知道戴笠的死对胡蝶来说是解脱还是遗憾,两个人在一起三年多,并且已经要打算结婚。从理性角度分析,你说胡蝶对戴笠没有感情?胡蝶跟戴笠在一起的时候整个人精神状态是外放的,有几张她坐在戴笠座驾的车头拍摄的照片,照片里的胡蝶精气神饱满,神情中透露着满意、自由和一丝不那么容易察觉的冷漠。这些神色难道不是戴笠身上也有的吗?一个人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和满足是很难被掩盖的,所以答案或许很明显——胡蝶和戴笠恐怕到了后来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
有资料说,戴笠去世后没两天,潘有声很快带着两个孩子找到胡蝶,想让胡蝶回家。胡蝶在看见前夫和孩子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有人解读为这是悔恨和歉意的眼泪,但我认为,这也不是没可能是为戴笠和蝴蝶自己梦想人生破碎的眼泪。
可戴笠总归是去了,而他这一去,所有曾经得罪过的仇家都会找上门来。作为最大特务机构的头子,戴笠生前仇家数不胜数,如果胡蝶执意不走或是表露出一丝对戴笠的恩情,恐怕以后的日子也是没有好过的。
所以后来有人说什么“胡蝶因为长期跟戴笠一起生活,不愿这样的说辞再被人提及这段见不得光的往事,胡蝶一家人决定移居香港,远离纷争。”我倒认为,胡蝶哪怕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也该把这三年多的时间说成是“被逼无奈”。加上潘有声对她也是体贴况且两个人也有自己的孩子,这当然成了胡蝶最好的“退路”。
1947年,胡蝶和潘有声定居香港,阔别影坛多年的胡蝶再次回归荧幕,同年8月30日,胡蝶参演的爱情片《春之梦》在香港上映;9月8日,她和王丹凤领衔主演的古装片《锦绣天堂》在香港上映;9月16日,胡蝶和王豪主演了犯罪片《某夫人》。或许是频繁接戏带来的困扰,又或许是她和戴笠的传闻开始再度影响他们的生活,没过多久,胡蝶决定告别影坛,专心帮助潘有声做生意。
跟了戴笠三年多,胡蝶大约也是积攒了几辈子花不完的财富。这样的“隐退”对她来说,或许也是最好的安排吧。
随着潘有声事业的越做越大,他的身体也跟着垮了,1951年,潘有声因病去世。
我之前提到的胡蝶的一个女儿叫胡友松,胡友松回忆里曾经说过:“谁要问你,你就说,妈妈不让我提爸爸。”以及她父亲是“国民党高官”这样的资料。从样貌上来看,胡友松的眼神跟戴笠极其相似的。所以或许胡友松正是戴笠和蝴蝶所生的女儿。他们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交集,又或许胡友松是戴笠和其他女人所生的私生女,而胡蝶对戴笠有情有义,于是主动承担起了抚养这个女儿的责任。可总归胡友松没有跟随胡蝶身边,小时候不曾有机会,长大后她对胡蝶的态度也是排斥的。六岁后她一直生活在北京,寄养在别人家里,从小缺乏家庭关爱,直至1951年胡蝶要接她来香港住她也不愿意。1966年7月26日,时年27岁的胡友松和75岁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结婚。
我想,在那个年代,胡友松的婚姻一定被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甚至非议,哪怕放在如今,这样的“忘年恋”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胡蝶或许一辈子也没等来胡友松再叫她一声妈妈吧。
说胡友松的感情说是畸形也好,是悲剧又或者是报复也罢,本来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的一生都不曾真正看见过阳光、拥有过快乐。
1959年,胡蝶又回到了阔别十几年的电影界,先后为邵氏公司拍摄电影。1960年,胡蝶先后主演家庭电影《苦儿流浪记》、剧情片《两代女性》。同年,胡蝶凭借爱情片《后门》中的“徐太太”一角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1966年,58岁的她拍完爱情片《塔里的女人》后就彻底告别了她的电影生涯。后来,或许由于早年和戴笠的关系,又或许是特殊年代的原因她开始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日本等国家辗转生活。直到1975年,六十七岁的胡蝶在子女的劝说下移居温哥华,在那里曾经一个时代的大明星、民国年间陪在那个叱咤风云的男人身边的女人终于安定了下来。她像一个普通的富人家大小姐那样,虽然年纪大了,但气质斐然,每天打扮得端庄优雅,过着从未感受过的平淡却温馨的生活。
1989年4月23日,胡蝶在临终前说了一句“胡蝶就要飞走了”,然后与世长辞。这个81岁的老人用她的一生看尽了三个时代的更迭和新中国的发展。不管曾经的她拥有过多少荣华富贵或万千宠爱,那都成了她自己一生的宝贵经历。我们谁也不知道,胡蝶飞走后去了哪里,但民国女子的一生中,除了纸醉金迷、歌舞升平,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后世之人深思的事。
或许,这只是某种形式上的另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