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美术期刊与美术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民国美术期刊的发展和演变

一、清末民初美术期刊的萌发

1.西学东渐与近代期刊的产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等各个层面对中国产生影响。通过开放的通商口岸,西方商人进入中国,外文报刊随即在中国出现。最早出现的中文报刊是外国传教士为了向中国民众传播基督教而创办的中文报纸,西方宗教观念和科技知识捆绑交织,利用报刊手段对中国进行渗透和传播,1815年至1894年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报刊达70余种。创办中文报刊的外国人中,以英国人居多,其他依次为美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早期的中文报刊多集中在上海、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内容以传播西方宗教、文化和科技知识为主,辅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实际上,明清之际出现的“经世致用”思想,凸显着强烈的富国强兵的内在需求,当时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主张“拿来”,在思想上出现了启蒙与飞跃,但外来的西方文化未能代替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有用部分却被中国文化所借鉴、吸收、消化。中西双方虽目的不同,但采取的手段却又惊人的相似,西方列强为了实现文化侵略,从思想上奴役中国,以书籍报刊的出版为手段;中国人为了维新图强,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也要借助书籍报刊的出版传播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双方各有所取,殊途同归,形成了两股推动近代中国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力量。因此,从出版主体来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取代了外国传教士;从传播内容分析,思想文化代替了声、光、化、电等科技知识,近代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随着印刷技术、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传统传播手段迅速被近代出版机构和近代报刊所代替。

图1.1 墨海书馆印制的书籍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中国现代报刊的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最初为月刊,周刊次之,日刊又次之。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图书集成局、广学会、修文书局、乐善堂书局等外资出版印刷机构,翻译出版了许多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图1.1),这种局面对晚清官员产生了很大的触动。19世纪下半叶,在洋务派的倡导下,中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官办出版印刷机构,在这些官办出版印刷机构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陵官书局、江苏官书局、浙江官书局、广雅书局等。与此同时,民办出版印刷机构也迅速崛起,如上海的同文书局打破了外资印书局独据石印业的局面,并与拜石山房、点石斋书局形成三家鼎立之势。随后出现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也是同时期民办出版印刷机构中的佼佼者。这些官办、民办书报局,一开始多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术,后来逐渐改用西方现代印刷术。江南制造局翻译的西学著作中曾介绍西方“照相镂版印图法”,称之为“工艺学”。据王肇鈜《铜刻小记》、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等文献介绍,新的印刷术主要有凸版印刷——电镀铜版、石膏版、黄杨版、照相铜锌版、三色版,平版印刷——石印、彩色石印、照相石印、影印版、马口铁印刷、珂罗版,凹版印刷——雕刻铜版、影写版等技术。新的印刷制版技术促进了近代画报出版的繁荣,其中尤以石印版、影印版、珂罗版、雕刻铜版、影写版最为突出。

西学东渐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使原有的出版业有了几乎脱胎换骨的改造与更新。短短几十年的工夫,延续千年之久的以雕版印刷为主的印刷业和简单的手工操作,被先进印刷技术逐渐取代。一批新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出版企业出现了,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向旧式的官办、私办和商办的出版机构挑战,近代中国美术期刊的雏形,也在中西文化冲突和汇合中迅速形成。

2.晚清画报与图像叙事

了解中国美术期刊最早的形态,要追溯到画报、画刊的出版。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华文画报、画刊均由外国人创办,如《小孩月报》《瀛寰画报》《画图新报》《点石斋画报》等。胡道静认为,中国最早的画报是上海清心书馆所出的《小孩月报》,其次为《瀛寰画报》,第三为清心书馆所出的《画图新报》,第四才是《点石斋画报》[1]。但对于《小孩画报》是否为画报形态,学界说法不一,正如阿英所说,《小孩月报》实系一种文字刊物,附加插图,称之为画报是不大适当的[2]

《小孩月报》于1875年由美国传教士范约翰创办,先由上海清心书馆出版,后由中国圣教会出版,每月一册。《小孩画报》的主旨是向幼童宣讲圣经,传播福音,但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有诗歌、故事、博物、名人传记、科学知识等,文字浅近易读,图文并重,印刷精良。画报插图多半为精细的西洋铜版画,形象造型以写实居多,少数造型有一定夸张的笔法,少部分插图采用中国传统构图形式和白描笔法,线条自然流畅。1877年《申报》创办的《瀛寰画报》,为不定期石印画报,连史纸印,每册10余页,每页一半为图、一半为文,以图为主,大都约请英国画家绘制。画报内容以新闻时事为主,兼有一定的游记故事,包括世界新闻大事、各国风土人情、山川风景等。《画图新报》创刊于1880年,与《小孩月报》一样,同为教会所办。无论《小孩月报》《瀛寰画报》或是《画图新报》,其插图皆出自西洋画师之手,制图亦皆采用镂版技术,因此,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中国画报的萌芽时期”。

在西学东渐大潮中,《点石斋画报》的创办成为近代新闻传播史和美术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图1.2 《点石斋画报》

《点石斋画报》(图1.2)于1884年创刊,在其出版的十五年间,共刊出4 000余幅图画及附带文字,内容包括反抗列强、清廷腐败、市井百态、民间奇闻、域外风情等。《点石斋画报》由吴友如担任主编。吴友如师承清代画家钱杜、任熊的人物画法,又适当吸收西洋画技法,对社会生活题材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画风工整,构图繁复,黑白分明,画面有明显的焦点透视,人物情节和环境布局都颇具匠心,使人一目了然。吴友如的画风在当时影响颇大,正如鲁迅所说:

吴友如画的最细巧,也最能引动人。但他于历史画其实是不大相宜的;他久居上海的租界里,耳濡目染,最擅长的倒在作“恶鸨虐妓”、“流氓拆梢”一类的时事画,那真是勃勃有生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但影响殊不佳,近来许多小说和儿童读物的插图中,往往将一切女性画成妓女样,一切孩童都画得像一小流氓,大半就因为太看了他的画本的缘故。[3]

《点石斋画报》开启了一种图文并茂且雅俗共赏的“画报”的体式,改变了美术传播的传统形式,在兼及“新闻”与“美术”的平衡中,画面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前者保留了晚清社会的历史面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嬗变。这种“画报”体式的创造,表现了晚清时期的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和生动性,成为近代美术期刊出版的发端。

近代画报的兴起,得益于印刷技术的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变革——石印的产生。15世纪,德国人谷登堡研究金属活字印刷术获得成功,并采用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械来代替手工印刷。1796年,奥匈帝国的逊纳菲尔德发明了石印印刷术,将印刷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西方各国印刷技术蒸蒸日上,而闭关自守的中国封建帝国仍厮守着的雕版印刷技术,与之逐渐拉开了距离,这种差距到了19世纪中叶充分暴露,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印刷技术手段恰恰充当了文化入侵的利器,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了中国[4]

石印印刷术进入中国后,最初的使用者是上海徐家汇土家湾印刷所,用来印制天主教宣传品,点石斋书局紧随其后,将这项技术运用于一般书籍的印刷。1869年,德国摄影师阿尔贝特发明珂罗版印刷术,1875年前后传入我国,珂罗版印刷解决了传统印刷工艺中无法避免的网点痕迹的问题,使得印刷品更接近原作风格韵味,复制效果更佳[5]

石印印刷为中国出版界开创了新纪元。1832年底,广州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石印铺,自此,经营石印者渐多,终成席卷全国之势。光绪年间,仅上海一地,石印所就有56家,比铅印机构多一倍还有余,使得图书的出版速度与印刷质量大为提高。

用石印方法印刷彩色图画,以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此后,中国人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崇文书局等,也陆续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地图。石印印刷的普及为近代美术画报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书刊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受益最大的是古书与图画的影印出版。正如戈公振所描述的:“我国报纸之有图画,其初纯为历象、生物、汽机、风景之类,镂以铜版,其费至巨。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6]

新闻提供内容,石印提供技术,以《点石斋画报》的创办为标志,画报出版成为晚清文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继《点石斋画报》后,影响较大的石印画报还有《图画新报》《飞影阁画报》《白话图画画报》《飞云阁画报》《图画演说报》《启蒙画报》等。画报中刊登的大量讽刺画、时事漫画和宣传画,以“图说”的方式演绎新闻时事、科学、博物、风俗、逸闻、掌故,画报的内容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宣讲基督教教义走向了政治与文化的启蒙,起到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科学、开启民智的作用。晚清画报为民国画报的大量出现创造了条件,也成为以后漫画、连环画、年画兴起的嚆矢。

3.民国初期的美术画报

民国初期,各大都市的艺坛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在市场化进程中,艺术家的自我价值得到确认,艺术家的群体意识也随之觉醒,各种美术团体纷纷成立。这一时期美术团体的性质已与以往的文人雅集有所不同,是一种带有行业性质的松散的艺术家组织,但是由于现代形态期刊尚处于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由美术社团创办的美术期刊尚未出现,美术期刊主要还是以画报为主要类型,画报出版方兴未艾。在众多的美术画报中,以《时事新报》《滑稽画报》《星彰画报》《民主画报》与《真相画报》为较早一批,其中《真相画报》的影响最大。

《真相画报》(图1.3)于1912年1月5日创刊,可谓是近代画报的终结者,也是现代画报的发轫者。实际上,《真相画报》兼具革命杂志和美术杂志的双重色彩,这与其创办者高奇峰本人具有革命家和美术家的双重身份不无关系。高奇峰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与高剑父、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同时也是同盟会早期的会员。他幼年时因父母相继谢世,随其四兄高剑父学习绘画,1907年赴日本留学,师从田中赖璋,并在高剑父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夕,高奇峰秘密潜回国内谋在广州起事。武昌革命肇始,他与其兄高剑父同到上海合办《真相画报》,同事者有著名画家、革命党人黄宾虹和马星驰[7]

图1.3 《真相画报》

作为一份具有革命色彩的期刊,《真相画报》的宗旨在于“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知识”。由创刊号《缘起》一文中提出的“战事告终,南北统一,民国成立,共和伊始,吾华之父老昆弟拭目以观自由民权之臻治者,斯其时矣”,可知其宣扬民主共和的办刊定位。《真相画报》因揭露袁世凯窃国阴谋,深受革命党人称道,也正是因为它宣扬革命而为当局所不容,仅出版17期就被迫停刊。

《真相画报》是一份新型的画报,图片占了很大一部分的篇幅。在第3期的征稿广告中,编者将征集的图画大致分为五类:

1.形势摄影画(于国内军事要点、交通枢纽、名城巨镇、山川厄塞以及一切名胜,凡有摄得全图景色清晰者,无论画幅大细,如肯割爱,俾本社插入报中,以开国民新眼界)

2.国内伟人照像(古代英雄像、洪朝人物像、当代名人像)

3.美术画(人物、山水、花卉、鸟兽、鱼虫,无分古今)

4.滑稽画(能以诙谐之笔,作警世良箴者)

5.历史画(可唤起众人爱国之思,扶持社会之秩序,以古为鉴)

对于“美术画”的意义,编者特别强调:“世界发达,则物质进化,不可无美术以为表扬,而南北异派,中西殊轨,本报记者合种种家法为一手,洵为美术界别开生面,而对于学堂教科,亦足资参考而增学识。”

《真相画报》是民国初期重要的美术期刊,刊登了一批有价值的美术研究文章,如陈树人的《新画法》《图画教授法》、惠荪的《中国美术志》、高剑父的《论瓷》《论古瓷原始于陶器》、海风的《工艺指南》、黄宾虹的《三代古玺》《论北宋画学之盛》《东坡开文人墨戏画》《论宣和图画谱之美备》《论上古三代图画之本原》《论魏晋六朝记载之名画》《论画法之宗唐》《论五代画院界作之创体》《论五代荆浩关仝之画》等。《真相画报》还刊登大量美术图片,包括中国画、汉画像砖等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以及西洋绘画作品。

《真相画报》在出版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既是近代画报的终结,又是现代画报的发端,同时,由于刊登大量的新闻和地理摄影图片,也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摄影画报,因此,梁得所称之为“中国摄刊照片的图画杂志之开元”。除此之外,《真相画报》还发表了大量滑稽画,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漫画刊物。因而,《真相画报》在美术史和出版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初的美术画报还有《滑稽画报》《漫画综合》《美人世界》《上海画报》《世界画报》等。《滑稽画报》1911年4月创刊,卷首标明每月出一期,可仅出版了第1期后便夭折。它是我国漫画发展史上早期美术期刊之一,由漫画家张聿光、钱病鹤、马星驰、丁悚、沈伯尘、汪绮云等共同发起创办。《漫画综合》1917年创刊,由上海文美社出版兼发行,仅出一期。该刊是但杜宇主编的我国早期美术期刊之一,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其中有几幅图片采用彩色印刷。1918年8月,但杜宇参与的另一本漫画期刊《上海画报》创刊。该刊由上海文美社出版发行,但杜宇、徐枕亚、钱病鹤编辑,上海清华书局总发行。杂志卷首的征稿章程要求稿件能描摹社会状态,具有教育意义,思想新颖、趣味深长,由此可窥杂志之办刊宗旨,该刊也是在仅出一期后停刊。1918年8月《世界画报》创刊,孙雪泥为杂志编辑兼发行人。该刊由上海生生美术公司出版,作者包括张聿光、刘海粟、丁悚、刘晓霞等漫画名家。创刊号栏目有“名胜”“工艺”“历史”“新闻”“博物”“轶事”“装饰”“风俗”“游戏”等,早期以刊登绘画为主,晚期也刊登照片和图片。杂志刊登的绘画作品有写意画、油画、国画以及刘晓霞、鲁少飞等人所作街头速写和精湛的京戏脸谱,独具一格。

民国初期,以《真相画报》为代表的期刊大多只是具有都市大众画报的意味,专业性和学术性并不明显,之后,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专业的美术期刊才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