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管理:从零通往碳中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Forward

碳管理——碳中和时代的热门职业

2021年我的第一本关于碳中和的著作《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完成后,电子工业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继续出版相关书籍。因为《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的定位是科普类书籍,很多内容无法深入介绍,所以我本就有继续出书的想法,于是我欣然答应了出版社,继续我的创作。

关于下一本书写什么,我列出了三个方向,一是关于碳中和的科幻小说,二是关于碳中和的投资指南,三是关于碳排放管理员的学习手册。出版社反馈的意见及我在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投票结果都显示,关于如何让新人成为一名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员的书籍是当下急需的书籍,所以我决定先写碳管理相关教科书,也就是本书。当然,其他的书也不是不写,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我希望能够保持每年写一本关于碳中和的书,写到全球实现碳中和为止。

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催生了大量对碳中和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希望从事碳中和方面的工作。从表面上看,碳中和人才应该出现供需两旺的形势,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想要招人的招不到,想要入行的入不了。

一方面,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许多公司意识到碳管理的重要性,纷纷成立碳管理部门,为应对公司当前及未来的“双碳”目标相关要求做准备。同时,碳中和相关专业咨询公司由于业务量激增,也在加足马力到处挖人。然而碳管理行业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不足万人,有足够资历和经验的、可以上任后马上发挥作用的不足千人,能够从零开始搭建团队并顺利开展业务的甚至不足百人。“双碳”目标提出后,人才抢夺大战处处上演,从业人员薪酬水平也水涨船高,不少公司甚至开出百万年薪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及其他行业人员在意识到“双碳”行业可能是未来热门的行业后,都开始寻求从事“双碳”行业的路径。然而遗憾的是,对于没有任何行内经验的人来说,基本没有公司愿意招聘他们。究其原因,“双碳”目标的提出在短时间内催生了大量的业务需求,有能力接单的公司,其骨干人员基本都在连轴转,根本无暇培养新人,而那些有内部碳管理需求的公司,更需要能够从零开始搭建团队的人才,如果没有这种人才,那么招任何新人进来都没有意义。

我跟业内不少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过,也跟很多想进入这一行业的新人沟通过,情况大抵如此。圈内人员流动频繁,薪酬水平水涨船高,圈外人山人海,却很难进来。在巨大人才需求的推动下,各种培训机构开始开展“双碳”相关培训。然而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各种培训乱象滋生,许多新人在交钱后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各大高校也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纷纷开展“双碳”相关学科建设,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高校,一个正常的学科建设进程都是按年来计算的,况且还存在“双碳”教学师资缺乏的问题。如何快速培养一批“双碳”人才填补当前人才需求的空缺,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比较紧急的任务之一。

此外,即使现在“双碳”人才紧缺,吸引了部分人的关注,但放大到整个社会,依然有一大部分人不知道碳管理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甚至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存在。一提起碳中和,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光伏发电、风电、储能、新能源车等碳中和相关产业,而非专门为碳中和而存在的碳管理行业。其原因之一就是,目前碳管理相关业务离普通大众太遥远,大众基本无法想象碳管理行业究竟是做什么的,由此造成了初次接触碳管理这个概念的人,包括一些其他领域的专家,对这个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曲解。部分人认为碳排放就是能耗乘以一个转化系数,根本无须额外学习什么知识,也就无所谓一个新兴行业。另一部分人感觉碳管理高深莫测,从事这一行业需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虽然两者对碳管理行业的印象南辕北辙,但结果殊途同归,那就是不会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所以,无论是从帮助新人快速成长方面来看,还是从让整个社会正视碳管理行业方面来看,我都觉得有必要写这本书。我将用通俗的语言来揭开碳管理的神秘面纱,让大家正确认识碳管理这个行业,也为“双碳”人才的培养尽一份力。

在本书中,我将详细介绍碳管理领域,从最基础的企业碳核算开始讲起,一步步引导读者熟悉和掌握碳管理行业的所有基础业务,并以此为基础,畅想未来可能出现的碳管理业务。同时,我也会用真实的案例,来介绍碳排放管理从业者的日常工作、心路历程,以及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因为我的另一本著作《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中对碳管理行业也有过介绍,所以与本书部分内容有一定重叠。二者的区别在于,《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中关于碳管理行业的内容介绍偏宏观,本书的内容介绍则偏实操。如果拿房地产行业来做比喻的话,《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相当于介绍中国的房地产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行业变成国民支柱产业的专著;本书则相当于介绍开发房地产时如何拿地、如何设计和施工,以及如何销售等的实操指南,所以本书更像一本工具书或者教科书。

本书的定位为纯专业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工具书,相较《碳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少了许多让人心潮澎湃的桥段。为了让这些乏味的知识点不那么枯燥,本书不会像科研论文一样干瘪地堆砌各种专业名词,而会以站在你身边的一位师傅在和你对话一样的口吻来写作,所以看起来可能口水话比较多,甚至有点啰唆,但我坚信这种方式相比一板一眼地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更容易使读者理解和掌握知识。多数碳管理概念都非常抽象,只有深入浅出,才能让读者更易理解。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对于碳管理各种业务的讲解都以帮助读者了解背后的原理为主,也就是帮助读者“知其所以然”,所以不会按照业务指南的标准流程进行逐步讲解。因此,我强烈建议将本书中提到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先下载下来,配合本书一起看,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因为本书内容几乎横跨了碳管理所有的业务类型,加之本人个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不吝提出宝贵意见。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并在后台留言。

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