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哥窑小花盆
“这个看起来挺真。”孙富开口道
一眼看去,不用手摸已知道釉瓷光滑,其光内敛不会浮于表面,他觉得印象不错。
当然,他说了也不算。
“杨兄弟,这个就等你看了。”袁老板笑了笑道。
“宋代和田影青瓷立件水壶,工艺相当精美。”杨林淡淡的道。
“好在哪里?”沈兆辉笑笑。
“仿得不错。”杨林爽快的道。
袁老板哭笑不得,他没有意味深长,只有坦然,那自然只因为杨林又说中了。
袁老板咳嗽一声,“愿闻其详。”
“这个说起来就有点讲究。”杨林道。
他翻起那器型,道“这东西本身应该是南宋JDZ的东西,用的寻常仿制手段,找的JDZ的土,工艺没有问题。”
“不过,中间的反应瓜棱线稍微有点模糊,真品应该更加清晰,师傅的手艺还是到位的,不过比起一千多年前的老师傅差了点火候。”
接着杨林又看向了器底。
器物底部烧制的时候,必然会有瓷底,也就是接触地面的那部分。
一般情况下,这个是没有办法上釉的,往往比较粗糙。
“底部的土有问题了,不是紫金土,瓷底不够红,含铁量不够,这是个败笔。”杨林又道。
紫金土就是含铁的陶土,这种东西如果作伪很容易被认出来。
这件仿品想骗稍微内行点的玩家很难。
当然,也有可能是做的人故意留下这么一个漏洞。
如果这都有人上当,那就怪不得别人,这种仿品往往价格不贵,坑不到哪里去。
“人家用的土都是一千多年的,也算真品。”杨林还没有说完孙富已开起了玩笑。
杨林把瓶子放下,则是不再多说什么。
有一说一,这器型相当不错,若是真品,得值个十万。
他重生的那个年代,这东西可以值五百万,当然前提得是真的。
啪啪!
沈兆辉鼓起掌来。
很明显,认了两件东西,杨林的眼力已经说服了他。
所有细节全部到位,这种经验依沈兆辉来看,往往都得七老八十的人才做得到。
稍微年青一点的,其实就是看釉的老化程度。
这种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物件釉会暗淡一点,但暗淡到什么程度不能语言形容。
行业说的玉化,其实就是时间太久,空气杂质进入了釉里,有一种朦胧感。
在外行眼里,古董瓷器只要很干净,他们看不出区别的。
“厉害!”袁老板也点起头来。
沈兆辉道:“麻烦老袁了,有什么需要出手的东西可以给我们看看。”
袁老板看了一眼李方。
“钱不是问题。”李方赶紧道。
沈兆辉财力比他强得多。
既然说了这种话,那必然就是大生意。
袁老板考虑了一会儿,他打开抽屉,然后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东西。
刚刚拿出来的时候,孙富眼睛亮了。
一个大玩意儿,哥窑小花盆。
巴掌大小的盗盆,好像一个小鼎但不太深,盆身上全是裂纹。
这是典型的哥窑风格。
五大宋名窑,汝官哥定钧。
哥窑这种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是元初的东西,不是南宋末。
哥窑因为做法确实有点意思,加上器型精美,最后将其归于宋时期。
这种情况也常见,包括钧窑也是一样,后世的所谓钧窑往往都是金地的东西,其比起汝窑来讲工艺有些差距。
当代的人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也会将其称为宋窑,甚至在一些历史书上,都这么写。
看到这东西,沈兆辉不由自主做了个小动作,他把眼镜带了起来,仔细地打量那花盆。
随后他锁眉,继而又看杨林,问道:“杨兄弟先上手看看?”
开口带着疑问,却有他自己想看看的意思。
“沈老板先看。”杨林笑笑。
沈兆辉明显已经有点摸到门道。
如果是正品的话,他自己要拿下的。
这种小花盆,杨林后世见过太多了,都是仿品。
“金丝铁钱,裂纹不匀,铁线深浅不一,看来釉面粗糙,其实光洁如新,这个东西好像没有太大问题。”
三言两语,沈兆辉就要评定真伪。
这种东西故宫常见,流传于世的很少。
现在的市面价也得大几十万甚至百万往上了。
“老沈,多看看。”李方跟袁老板只是泛泛之交,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得罪人的说法。
他不敢让沈兆辉吃亏。
“看看是应该的,说实话,我开这小店,这么多年也就有这一件,还是别人寄我这儿的。”袁老板看似淡然,其实信心不要太足。
这话俨然就是不介意沈兆辉要不要,那自然是因为东西没有问题。
“杨兄弟,帮我看看。”沈兆辉也是个爽快人。
他年龄比杨林差不多大二十岁,那是绝对的前辈。
先前让杨林看是考教眼力,现在却是真的让杨林帮着掌眼的意思了。
“我也不太懂。”沈兆辉将小花盆放好,杨林也不去摸。
他随便扫了一眼,“这铁线做得特别真。”
沈兆辉点了点头。
这里面几个人,除了孙富,别人都是真正的老江湖。
当然,这不是贬低孙富的意思,孙富放到年青人里面还是很强的,毕竟是古董世家的出身。
单根这几个人比起来,阅历就欠佳了。
所谓金丝铁线,指的就是器物上面的裂纹。
哥窑做法,标准流程自然还是先烧制,东西烧出来之后,等到温度降到一定程度,然后浇上冷水。
陶瓷这种东西,遇到运气不好,开水都可以让它炸了,更别说一千三四百度的时候。
所以要让哥窑出现裂纹还不会炸的话,温度器物形状样样都得精确。
做这种东西动不动搞炸了,那就是家常便饭。
这小花盆上面的裂纹,呈现两种颜色,一种变黑色,一种淡淡金色。
做法说来也很简单,第一次烧出来用冷水浇,冷水里面有黑色的颜料,第二次里面就有金色的颜料。
陶瓷不裂,颜色无法着到釉面上,陶瓷裂开才能着色。
“我也觉得没有什么问题,金丝不谈,这铁线看来深浅自然,颇有古韵,和现在很多用色素染出来的铁线区别很大。”沈兆辉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