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百感交集的重逢
庞余亮
“相信文学,相信奇迹”。
读完蒋森度老先生的散文集,我又想起了这八个字。
这八个字是很多年前一封回信上的话。一位前辈老诗人安慰年轻的我:相信文学,相信奇迹。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八个字对于我的加持之力连绵不绝。我一直在写,文学让许多记忆、许多时光来到我身边重逢。
重逢,就是文学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蒋森度先生笔下经典江南的温暖记忆,如同水边的梅花亦真亦幻的倒影,亦幻亦真的重逢。
“‘梅’和‘泾’普通的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有了美好的念想,在梅花清香的下面有清澈的溪水和田间的小路,通向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
这是《俯看梅泾》的一段文字。隔了许多时光的门槛,“俯看”这种姿态里,有深情回望的不忍,有屏住呼吸的心跳。蒋森度先生在文学这条清凉的月光小道上,轻轻解开了“梅泾”这颗如梅花瓣般的命运纽扣——
春天不问路啊,因为闭着眼睛也能回到老家啊。在那些拼命奔跑,和大人们开“家庭运动会”闯了祸的孩子里,蒋森度辨认出了那个满身都是汗腥味和土腥味的顽童(《春天不问路》)。春风刮过,夏风吃过,秋风拂过,顽童到了七十岁的冬天,文学的树根一直都扎得很深很深。
“——要是把树通通锯了,不就没风了吗?为什么大人想不到呢,可能他们没有工夫?
——不对吧,我们村的后面是条河,风是从河对面吹过来的,那里没有大树,再后面是长满麦苗的农田,刚长出来的嫩绿麦苗绝对扇不出风来的,风究竟从哪里来的呢?
夜晚,望着满天眨巴着眼的星星,孩子还在想着关于风的问题,它们能回答吗?风,是为我们一群顽皮淘气的孩子而来的。”
很多人爱文学,需要很多文字来证明。我以为,有了这一篇通透晶莹的《风从哪里来》,就足可以证明文学意义上的蒋森度,像赤子一样好奇的蒋森度,无论多少风雨也拍不灭的他双手呵护着的炽热的焰心。他和他的手、他的脚、他的呼吸记得每一个春天,记得每一件农事,那些不同的秘密,那些不同的味道。
“早晨,赤着脚走进水田,开始插秧,水很冷,但只要手脚动起来,很快就适应了。此时心里是热乎乎的,一年中最重要的农活拉开序幕。”(《插秧季节》)
“人一进稻田,汗水、露水、药水把全身上下弄得像从河里刚走上岸的一个‘水人’。治纵卷叶虫,防三化螟,一次不漏,着着见效。谁也顾不得这种累法,已经是管理最后一关了,咬牙,上!”(《孕穗时光》)
“手握镰刀的农民,弓着腰,不急不慢,脚步轻移,一行行地向前割去,割到头松松腰,还会下意识地顺手割一根青草的茎秆,截一段放在嘴里咬嚼着,青涩中的野草味特别能稀释疲劳……”(《难忘秋收》)
这一笔一划的白描,这毕恭毕敬地书写,是蒋森度写给他的江南乡村童年的悄悄话,也是写给他的古老江南乡村的致敬书。古老的江南,是中国的江南,更是苦中作乐的江南。
在《因为亲切所以前行》这则后记中,蒋森度先生谦恭地说:“在文学之路上,我是一个写作的‘迟到者’”。“迟到”只是“上线”的时间,但蒋森度先生却在“迟到”中无意中完成了一部江南村庄断代史,在梅泾这座大运河边的村庄,沪宁铁路边的村庄,有鸡鸣,有汽笛,有炊烟,亦有灰尘,她也被时光裹挟着离开农业时代,跌跌撞撞地向前,连同他们的孩子,也必须向东向南奔波。
“趁风和日丽,把老二的衣服全部洗了一遍。她的心思和以前有鲜明的对比,几天前祖母的那双手老是有事无事反复搓揉着系在腰上的围裙,围裙是干家务时用来挡住不洁的水渍和尘灰沾衣裳,不是用来搓手的布巾,心中的纠结一直在上面演绎。现在那条搓皱的青布围裙也一起洗好,晾在竹竿上随风飘扬,像一面出发的令旗……”
——这是在《向东向南》里,一个目光远大围着青布围裙的祖母。
“菜卖完,找到一个熟人,给他一捆菜,请他帮我们顺便看好船。忙好生意,肚里也空落落了。原来北塘沿河还有一排二层楼的街面房,我们上街进面店吃了大碗面,走出店门,路灯‘刷’的一下亮了,街上增加了几分温柔。”
——这是《北塘卖菜》里,一群初闯都市的羞怯不安又雄心万丈的乡亲们。
“撒籽时神定气平,一粒粒籽像数着落地,撞在土粒上,有的蹦两下,一见新家,似手舞足蹈;有的打个滚,钻入泥缝中,安家落户。三天后,差不多几个平方厘米的地方冒出一个嫩绿的菜苗,似乎到了不多一棵不少一苗的感觉。”
——这是《兴根卖菜籽》中精明而踏实的农民兴根。
“梅泾的人端茶杯,一一送到客人手上,端坐的湖庄人欲起欲坐,想起身接茶,好像过分客套,少了亲切;坐着不动,陷于拘束,须臾之间,聪明的客人稍欠身,接住冒着热气透出幽香的茶杯。”
——这是《计划外亲眷》中的梅泾乡亲们人情交锋,如此机敏,又如此心领神会。
“缝纫机踏着飞转,针儿在印好的花瓣上跳跃,瞬间就跳出来一朵水灵灵的小花,绿叶在旁边冒出来,一分钟一朵花。正好中午,看她吃饭三口两口吃完,三下两下洗碗,一分钟都不浪费,马上又全神贯注地用心绣花,不一会儿手下已经花团锦簇了。”
从这篇《梅泾的衣领世界》开始,梅泾就越过了那座高大的皋桥。进入市场经济的梅泾人更加生龙活虎,意气风发,与此同时,蒋森度先生的白描手法也越发纯熟,这不仅仅是源于生活的收获,而是蒋森度先生内心的文学天分,这样的天分和才华是他一锹锹挖掘出来的。在他无功利的不断书写中,作家蒋森度完成了与岁月百感交集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