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滚滚红尘一粒沙
流水行云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换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是风,总会有停下来的时候;是云,总会有化作雨的时候;是水,总会有流入大海的时候。但是,停下来不是永久,化作雨不是结束,流入海不是终结。
台湾女作家三毛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她用美丽文字编织的美梦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生根发芽,并开出了一树一树的鲜花来。
三毛,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她以她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随手撒下的丝路花语,无时无刻不在治疗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困惑;她的传奇经历已经成为一代青年的梦;她的作品更是成为一代青年无法释怀的情结。
三毛,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她总能到达最靠近梦想的地方,而“流浪”与“远走他乡”,这些与风餐露宿、以天为被、以地为毯相关的词汇,在她那里却化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三毛,也是一个悲哀的女子,因为再靠近梦想也不代表实现了梦想,再美丽的梦也终归只是梦而已。为了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心中的故乡,三毛不停地行走于远方,从中国台湾到欧洲各地,到撒哈拉沙漠,到中南美洲,最后回到祖国大陆,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许找到了所谓的“故乡”,但她仍旧不愿意停下脚步,因为她的故乡不在现实中,而是在一个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地方。
如果说身体的流浪是三毛的“自愿”与“爱好”的话,那么,心的流浪则是出于无奈。无奈的结果是,孤独与痛苦伴随了她一生。三毛是天生孤独的,命运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与她开玩笑,让她每次都与心爱的人失之交臂。不能抗拒命运,那么就跟从命运,即便一边跟从一边叹息。也正因为如此,三毛爱上了流浪,也唯有流浪始终陪伴在她的左右,慰藉她早已孤寂的心灵。三毛的流浪也正应了这样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了哪里都是流浪。
有人说,三毛是一个四处流浪漂泊却传统到骨髓的女子;也有人说,三毛是一个敢爱敢恨、永远自由、永远善良、永远美丽的可爱女人;实际上,三毛只是一个懂得为自己而活的人,一个永远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永远的行者。
三毛的生命像天空中的白云,随意舒展成自己想要的形象,或绚丽,或光灿,或变幻和漂流,毫不矫揉造作。三毛确实是一个纯真的人,她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虚假,也正是这点求真的个性,才使她踏踏实实地活在世界上。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人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三毛身上或许有众多惹人非议的地方,但这些非议都无法消除她成为一个奇女子的事实,她依然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朵奇葩。正如性格上的小问题掩不住林黛玉灵魂的光辉一样,林黛玉依然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女子,她的美,在于她有着诗意的灵魂,她是一个真正的女子。
三毛曾经说过,林妹妹是《红楼梦》里非常惹人疼惜的一个角色。也许,三毛喜爱林黛玉就是因为她们之间有些同病相怜吧!同样是才华横溢,同样是善良多情,同样都不能和相爱的人厮守终生。三毛和林黛玉,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很相像。
“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按照它来生活,这种人要么变得疯狂,要么变成一个传奇。”三毛就是这么一个只按照内心声音来生活的人,幸运的是,她没有变得疯狂,而是成为爱她文字的人们心中的一个传奇。
三毛是一朵云,虽然轻轻地飘走了,但她曾经点缀了美丽的天空;三毛是一朵花,虽然默默地凋零了,但香气恒久难以逝去;三毛更是一首歌,你唱着它就会生出许多遐想……
生如夏花
我听见回声
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我们的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诞生,在别人的眼泪中结束。一生一世的轮回,谁能不去面对眼泪?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在重庆出生,她的本名是陈懋平,后改名陈平。“懋”是陈氏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予之以“和平”之意。后来,三毛开始学习写字,可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写那个“懋”字。最后,她自作主张地将这个字省去,改称自己为“陈平”。此时,三毛只有三周岁。
古人说:“先天不足者可以更命,最佳效果者名字也。先天吉命者何以锦上添花,首选运者名字也。”名字是通过字的音、义、形、象、数来摄取五行之气,吸纳物质三波,并通过无数次书写和呼唤,显著地左右着人们的诸多问题。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毛三岁的时候就给自己改了名字,充分显示了她的一种“自我”的性格,也暗示了她无形中早已为自己选好了一条要走的路,一条坚决不回头的路。
“三毛”是陈平的一个笔名。三毛曾在作品《闹学记》序中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三毛),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我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Echo。Echo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森林女神,因美艳至极遭到宙斯妻子的嫉妒而被贬凡间,并被剥夺了表白爱情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Echo遇到了美男子纳雪瑟斯,并对他一见钟情,但因苦于无法表白而被误解。后来宙斯将纳雪瑟斯变成了一株水仙。Echo不能忘记与他的爱情,就变成了一位深爱水仙的女神。三毛以Echo为名,表白了一个少女满腹哀愁和水仙自恋的心态。
三毛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时还不足月,但这些都无法影响她精灵、倔强、任性的个性。幼年的她喜欢书本和农作物,却不要洋娃娃、新衣服。她可以默默独处,不哭不闹,却不允许人捏死蚂蚁,伤害生命。她话虽不多,却喜欢发问,如见苹果挂在树上,她就会问苹果:“是不是很痛苦?”当被问及长大后的愿望时,三毛回答:“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
童年的三毛,冷漠、自闭且逆反心理极强,这可能也和她从小就不受父母重视有关系。三毛本人也说过:“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父母看见的总是上下那两块,夹在中间的其实可口,但是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会蹦出来捣蛋,以求关爱。”
三毛的父亲就曾这样描述过童年时的三毛:“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游戏,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在她两岁时,我们在重庆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坟,别的小孩子不敢过去,她总是去坟边玩泥巴。对于年节时的杀羊,她最感兴趣,从头到尾盯住杀羊的过程,看完不动声色,脸上有一种满意的表情。”
“在重庆,每一家的大水缸都埋在厨房地里,我们不许小孩靠近水缸,三毛偏偏不听话。有一天大人在吃饭,突然听到打水的声音激烈,三毛当时不在桌上。等我们冲到水缸边去时,发现三毛头朝下,脚在水面上拼命拍打。水缸很深,这个小孩子居然用双手撑在缸底,好使她高一点,这样小脚才可打到水面出声。当我们把她提着揪出来时,她也不哭,她说:‘感谢耶稣基督!’然后吐一口水出来。”
三毛自幼酷爱文学,她把读书当成一种玩耍。她在三岁时就对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十分着迷,还一边猜一边向父母问字,就这样她在学龄前就阅读了《木偶奇遇记》《苦儿寻母记》《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集》《格林兄弟童话》等书。
此外,童年的三毛已经具有了强于他人的敏锐而细腻的观察力,这对于她后来的写作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天赋。
大约五岁的时候,三毛跟随父亲去机场接一位从日本归来的朋友。老朋友久别相见,分外亲热,而一旁的三毛,却看出了父亲没有觉察到的东西。她悄悄告诉父亲说,这位远来的叔叔,家里好像刚刚死了人。父亲听了,紧紧攥住了女儿的手,示意她不要胡说。
客人到了三毛家,落座言谈之间,面容悲戚。问及原因,客人说,前几个月他的儿子不幸夭折。三毛父亲想起机场里三毛说的话,不禁暗暗吃惊。
一九四八年,三毛随父母去了台湾,当时她只有六岁。尽管是一个“战争儿童”,尽管屡次迁徙,颠沛流离,但是三毛并不知道其中所含的愁苦滋味。三毛自己也说:“我虽然是抗战末期出生的‘战争儿童’,可是在我父母的呵护下,一向温饱过甚,从来不知物质的缺乏是什么滋味。”
刚上小学,三毛对内容太浅的语文课不感兴趣,却特别爱读《国语日报》《东方少年人》《学友》等报刊。有时还偷着阅读鲁迅、冰心、巴金、老舍等人的“禁书”,尤其喜欢鲁迅的《风筝》。
家中的藏书翻遍了,三毛便盯上了邻近的一家小租书店。在租书店里,她最初只能读懂一些中国文学作品,但不知从哪一天起,她开始阅读起了西方文学名著:《三剑客》《基督山恩仇记》《飘》《简爱》《傲慢与偏见》。
对书籍的爱好,以及在文学方面所表现出的极高天赋,再加上父母亲自悉心教导,三毛在中国诗词古文、外国文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三毛已经明确了一件事:“文学的美,终其一生,将是我追求的目标了。”
三毛的童年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回忆。比如当时很流行收集橡皮筋、《红楼梦》人物画片以及糖纸,这些东西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用过的练习簿换。为此,三毛回家写功课的时候总是特别热心,常常恨不得将一本练习簿快快用完,好去换糖纸。而她的母亲也总弄不懂为什么三毛的练习簿用得那么快,还怪老师作业留得太多呢!
正是因为爱玩跳橡皮筋和收集糖纸这两种游戏,三毛还做过一次“家贼”。为了得到更多的糖纸,三毛从母亲卧室里拿走了一张五块钱的票子。那票子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二十块台币。因做贼心虚,三毛一整天都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晚上,三毛趁别人不注意,把那张票子揉成一团,扔进了母亲的卧室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才有了后来她所写的作品《胆小鬼》。
在那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毛似乎是个“异类”。在姐姐眼中,三毛是勇敢的、率直的、不肯循规蹈矩的。家里只有三毛一个人敢打破传统。
三毛的自尊心很强,天分极高。她上小学的时候,学生受体罚在学校里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而学生大多也不敢反抗,但她就是不接受。
三毛对一切循规蹈矩的事都觉得很累,一个学期天天上课对她来说太可怕了,她认为整天坐在课堂里很无聊,还不如自己在家看看书。所以有一段时期,孤僻的她常去墓园,在那里看文学书汲取营养。其实在更小的时候,她已经比别的孩子思考得更多了。
读小学四年级时的一天,三毛在上学的路上突然被一头大水牛盯住。那头水牛一路穷追不舍,三毛最后被一位哑巴炊兵救下,从此两人结下了忘年交。这件事一下子引起了同学和老师的怀疑和误解。
炊兵临走前送给三毛一包牛肉干和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老师发现后,粗暴地打掉三毛手中的牛肉干,并没收了纸条。这件事令三毛自责了一生,也遗憾了一生。
三毛后来说:“今生第一次负人的开始,而这件伤人的事情,积压在内心一生,每每想起,总是难以释然,深责自己当时的懦弱,而且悲不自禁。而人生的不得已,难道只用‘不是我’三个字便可以排遣一切负人之事吗?”
一位八九岁孩童和一个中年大兵的友谊,因为年龄悬殊、性别差异,而引发同学和老师的强烈质疑和否定。他们不肯相信,一个小女生和哑巴炊兵每日在校园里会面,只是蹲在地上写写画画,用简单的手势、歪歪扭扭的字迹传递朴素的友谊。他们以狭隘丑恶的心理自以为是地猜度判断这背后隐藏着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无亲无故的小女生,炊兵一定怀有下流无耻的念头与企图!一个美丽的女孩,一次次纯真的会面,就这样被世人玷污了。
当时三毛心中沉淀下来的只有感动和那一刻真实存在的平静。留在身旁的一丝温存,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离别的地方。这却不是她想要的感觉。离别后事情好像有些突兀,三毛一时间忘记了在这个时刻如何表现。淡淡的伤感在周围飘荡,不论舍得不舍得,厚重的暗色把气氛转向了悲凉。
三毛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靠在岸边,多么希望时间不再前进,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倒流,让他们再一次珍惜美好的友情,让他们彼此把回忆埋藏在心底,让这份友谊化作历史的缩影……
总有一种流动的情感穿透心灵,融进这个哀伤的时刻。三毛说:“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
漫漫人生路,眼泪是生命里美丽的浪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风景。
年少翩翩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甚至预见离散
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
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
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
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水样年华的少女,如涓涓细流,清秀碧翠,静细无声,瀑泻迂回都显得那么清新动人。
三毛说:“即使我是一棵仙人球,也偶尔需要用雨水浇灌,哪怕只有一滴、二滴、三滴、四滴……至少,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去企盼那迷人的雨季。”
三毛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头发就白了,所以包括父母在内的家里人,必须以不一样的方式对待这个与众不同的少女。刚好父母都是很宽容、很有耐心和爱心的人,这实在很难得。
三毛十三岁时曾一度想去西班牙嫁给毕加索,并希望毕加索再等她几年到结婚年龄。她说:“不知怎么写信去告诉毕加索,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女孩子急着长到十八岁,请他留住,不要快死,直到我去献身给他。”
不敢断言当时有这种想法的三毛是过于成熟还是非常幼稚,只知道在三毛的心里,毕加索的形象是很高大的。毕加索,是三毛儿时的一个梦想,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三毛只能通过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来慰藉自己了。
因为对课外书太过沉迷,三毛念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各科常常不及格,数学得零分更是常有的事。为了避免留级,三毛在一次数学考试前硬是把习题一道道背下来,结果竟一连得了六个满分。这引起了老师的怀疑。于是老师就拿另外的习题考她,结果三毛得了零分。老师随即采用往她脸上画零分、让她罚站和绕操场一周的方式来羞辱她,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受辱事件发生的当天,三毛没有告诉父母。晚上,她躺在床上,拼命地流泪,在黑暗中默默地洗刷心头的屈辱。天亮了,她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照例穿衣、铺床、刷牙、吃饭、说再见,坐公车去学校,硬着头皮在讥笑的目光里走进教室。她沉默着,不流泪。
但是后来为了躲避老师的羞辱和同学的嘲笑,三毛开始了逃学。她每天背着书包按时离家,去六张犁公墓、陈济棠先生墓园、阳明山公墓,还有一些没有名字的墓园,到那里读自己喜欢的书。就这样,她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甚至不和姐姐弟弟说话,不和全家人一起吃饭。三毛患上了自闭症。
后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她看到姐姐和弟弟的成绩非常优异,而自己却如此的无能,自卑心理促使她选择了割腕自杀。那个数学老师就这样残暴地摧毁了三毛的自尊与自信,使她成了一个“轨外”的孩子。无奈之下,三毛只能暂时休学在家。
三毛当时是在追求每一个少年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这也许显得很叛逆,但在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她显得很执着。
其实上学不是一切,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家如能博学多览,也一样能成就快乐、成功的人生。所以,人生的关键是不能沉溺于玩乐、不学无术。从今天看,当初三毛作出不去学校而在家学习的决定,这在后来转换成了她生命中的一种力量。
第二年,父母鼓励女儿拿出勇气,正视现实。他们再次为女儿注册,送她上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然而,事与愿违,几天之后,三毛又开始逃学。这次她不再去墓园,而是到一个更好的去处——台北省立图书馆。
继续上学是不可能的了。三毛的父母终于丢掉了幻想。他们到学校办了手续,让女儿休学在家。这次休学,三毛一下子休了七年。
为了让女儿走出自闭症的阴影,三毛的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语,还请人教她钢琴,学山水画。在此期间,三毛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以及历史书籍。
其实,不管何时何地,三毛都没有放弃过读书,她在孜孜不倦地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幅画面:午后的花园里,一个穿着白裙的少女正捧着一本书仔细阅读,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少女的裙上,就像一朵朵金色的小花;少女偶尔会心微笑,园里的花草树木都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时不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声传来。这该是多美啊!一切都如诗如画,犹如童话一般。
她读泰戈尔的诗,铭记住的是这样的句子:
生命有如渡过一重大海,
我们相遇在同一的狭船里。
死时,我们同登彼岸,
又向不同的世界各取前程。
最使她刻骨铭心的,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河童》。这是一部对现世讽刺挖苦和充满反抗意味的小说,十分投合三毛当时的社会心理。
这时的三毛只对书感兴趣,绘画与音乐对她而言是枯燥无味的,不能解决她的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后来,三毛在姐姐二十岁的生日会上认识了画油画的陈涛,陈涛的一幅表现战争的油画作品给她带来很大的震撼。
问明了陈涛的老师是顾福生后,三毛马上决定也要拜顾福生为师学习油画。也正是顾福生,这个被三毛称为“一种温柔而可能了解你的人”“擦亮了我的眼睛,拉开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经自愿淹没的少年时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师”,第一个发现三毛文学天赋的人,将颓废了四年的三毛带出了自闭的阴影。
多年之后三毛回忆初见顾福生的情景:“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作一见钟情,那一霎那间,的确经历过。”
再见到顾福生的时候,她不再沉默,而是“说了又说,讲了又讲,问了又问,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都在那一霎那间有了曙光”。
对三毛来说,学习美术曾经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三毛是一个自由而随性的女子,像风一般。这种特质,与生俱来。对于完全临摹绘画对象这种无创意的事,三毛一向不屑。
“小学的时候,美术老师总是拿方形、圆锥形的石膏放在讲台上,叫我们画。一定要画得‘像’,才能拿高分。我是画不像的那种学生,很自卑,也被认为没有艺术的天分。”三毛在心里十分怨恨那个迂腐的美术老师,还说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自从遇到顾福生先生后,三毛开始喜欢上艺术与绘画,甚至将其称为“一生的爱”:“艺术却是我内心极为渴慕的一种信仰,无论戏剧、音乐或舞蹈,其实都是爱的。”
绘画在三毛心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三毛自己也承认过:“后来,艺术课上成了一种迷藏,学校的文哲课都不肯去了,只借同学的笔记来抄。每天出了宿舍就往美术馆走——不坐车……也不理有课没课,死赖着不买票也就一样进去……因为美术馆是校外的教室,逃了别的课,不过是又进了一幢大教室,内心十分安然,丝毫没有罪恶感。”
我们经历了过去,却不知道将来,因为不知,生命益发显得神奇而美丽。许多人的一生,所做的其实便是不断修葺自己的生活,假如我们在修补之外,尚且有机会重新缔造自己,生命就更加有趣了。
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前面总会另有一番不同的风景。
锋芒初显
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
不知道是雨还是自己
总在弄湿这个流光
等待阳光吧
除了等待之外
怎么发愁都是无用的
我已经没有多少尊严了
给我一点小小的骄傲吧
梦人人都会做,美丽的梦只要做得好就会有人羡慕和仿效。有的人,梦醒后一笑而过;有的人,沉醉后不愿醒来;有的人,把梦当作了现实;有的人,还企图让世人一起把梦当作现实。三毛用精巧的构思,美丽的文字,为大家编织了一个共同的美梦。
三毛十一岁便和文学结缘,十四岁已经开始练习写作。休学在家期间,三毛又和琼瑶结缘。那段时间,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蹲在家里,盼望着报纸上《烟雨蒙蒙》的连载。
拜顾福生为师,成为三毛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三毛的恩师顾福生太了解三毛的经历和性格了,他知道,三毛没有绘画的天赋,所以他就开始引导三毛走上文学的道路。顾福生把《笔汇》的合订本借给了三毛。在读了陈映真的《我的弟弟康雄》后,三毛才发现,原来世界上寂寞的人不只她一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灵魂啊!”
三毛的文学创作欲望,直到这时才燃烧起来。她埋在卧室的书桌上,写了又写,改了又改。她觉得,有一股蓝色的海风,鼓动着她年轻的帆。
有时我们要静心学习那份等待时机成熟的情绪,同时也要保有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坚持。
一个偶然的机会,顾福生读到了三毛的那篇散文习作《惑》,他非常欣赏三毛的文学才华,便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友人——台湾知名作家、《现代文学》杂志主编白先勇。对于三毛,顾福生是她走上文学之路的引路人,而白先勇则是她的伯乐,也是改变她命运的第二个人。顾福生和白先勇帮助三毛从自卑走向自信,这一点,是三毛永远记得的。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三毛的处女作《惑》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当时的署名是“陈平”。处女作的成功发表,让三毛激动万分,它砸掉了三毛自卑枷锁上的第一根链条,成为三毛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三毛放弃了当画家的念头,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当时,她还非常自信地对一位要好的朋友说:“今天我才发现,我能当作家。”
后来,三毛又相继在《中央日报》发表了小说《异国之恋》,在《皇冠》发表了小说《月河》。这两部短篇小说表达了相同的主题,即“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爱的赠送即是刹那也是永恒”。
一九六三年经过顾福生的介绍,三毛还和当时刚从台大外文系毕业的陈秀美(即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陈若曦)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在陈秀美的劝说下,三毛给文化学院的创办人张其昀先生写了封要求上学的信,张先生接纳了她,让她成为了选读生。
三毛学过油画,又有文学天才,在成为文化学院的选读生后,她本来可以选择艺术系或中文系,但是,她却选择了哲学系。她将解答人生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了这门学科上,可结果是,哲学的苍白教条并没有让她找到生命的答案,也解决不了她的人生问题。
三毛恋爱了,她的心被同校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学长给偷走了。这位才子叫梁光明,是文化学院戏剧系二年级的高才生,已经出版了两本文集,声名早已传播到校园内外。他还有一个既响亮又诗意的笔名——舒凡。
读了他的作品,三毛就爱上了他,而且是彻底被他俘虏了。凭直觉,三毛相信他的心灵还没有为他人开启,他的梦中情人还没有出现。三毛决定勇敢地去追求,即使失败也无所谓。对于这种不计后果的追求,三毛曾回忆说:“在这样的年纪里,如果没有爱情,就是考试得了一百分,也会觉得生命交了白卷。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地去做,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让我去!”
当时在校园中舒凡不乏追求者,但与其他追求者相比,三毛是最坚决、最执着、最勇敢、最有毅力的一个。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舒凡去哪里,三毛就跟到哪里,哪里有舒凡,哪里就有三毛的影子,三毛成了舒凡甩也甩不掉的“尾巴”。
狂热的爱火燃烧着这个女子的心,她就这样跟着,三四个月算什么,如果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她都愿意。只是那个孤傲的人,从来都没有瞧一眼身后那影子一般的女孩。
她还要等多久呢?她几乎绝望了。然而在她的生日宴会上,他却出现了,但一句祝福的话都没说便走了。那一晚她喝了很多酒,然后偷偷走到学院操场中心的大草坪上,任泪水肆意流淌。就在泪眼婆娑中,她看见了熟悉的身影,是他……
也许是这个像飞蛾扑火一般不计后果的女生终于让他有了瞬间的心动,也许是一个男孩内心的温柔被唤醒了,总之,他接受了她的追求。
在不能够爱的时候,不经意间碰撞出了“爱”的火花。这种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没有结局,却是人生极有魅力的一种温馨和苦涩;也正因为没有结局,这种宝贵的感情才能停留在记忆深处,永远保持一份完美。
三毛的幸福终于被她自己稳妥地握在了手里,但她始终不肯相信自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读书,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他们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舒凡确实真诚地对待着这个疯狂追求自己的女孩,但他却无法像她爱自己那样地爱她。三毛可以为他做一切,放弃一切,但他做不到这一点。他无法像三毛那么疯狂,他甚至觉得三毛那过于放任而浓烈的爱,变成了他不堪承受的重负,他觉得有点累。这是一份并不对等的爱情。
两年时间过去了,他们的爱情轰轰烈烈,也经历了风风雨雨。这时的三毛进入大三,而舒凡则面临毕业。三毛的情绪开始出现波动,但舒凡并不懂三毛那颗慌乱的心。三毛不能忍受没有舒凡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她隐约感觉到舒凡因毕业将至而表现出的神采飞扬都是尖刻的预言,预言着他们之间的爱情没有未来——他离开,他忘却,他从她的世界里消失……
千头万绪中三毛只剩下最后一个念头,一个看起来可以把舒凡永远留在自己身边的方法——和他结婚,做他的妻子。但舒凡拒绝了三毛的提议。
舒凡是一个男人,一个现实、理性而又负责的男人,在他的眼中,婚姻是世俗的,它虽然需要爱情这份养分,但是它还需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舒凡的拒绝一瞬间把三毛打进了万丈深渊。这跟三毛期望的结果完全相反,也令她十分难堪。思前想后,三毛觉得也许作出离开的决定,才能够让舒凡改变主意。
“……机票在手,也许明天就走了,其实都可以更改的,只要你开口留我,只要一个理由,就能让我停留。”
但三毛没有等到舒凡的挽留。舒凡只是握了握三毛的手说:“祝你旅途愉快!”
三毛心碎了,再没有任何留下来的理由。第二天,三毛如期登上了飞往西班牙马德里的班机。西班牙,对于三毛来说,又是一个充满着泪与欢笑的地方。一切都从这里开始,也将从这里结束。
世上的感情,无非两种:一种相濡以沫,却厌倦到老;一种相忘于江湖,却怀念到哭泣!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分,情深缘浅,爱在不对的时间。
人生,其实就是一段旅途。我们相遇,分离。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命运,只那么一瞬,宛如划破长空的流星。奇妙,飘逸。日子,仿佛一列火车。抉择,是命运的转折,是驶向另一个终点站的转折……
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等待在后面的旅途里,三毛迎着阳光,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等待在后面的故事里,三毛就着星光,回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盛开过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