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雨了,身体会湿湿的
北京最近一直在下雨。我从外面谈事儿回来,浑身都湿湿的,对丁老师抱怨说:“这种天气真不应该出门。”丁老师说:“你现在这么矫情了吗?下个雨,怎么还不能出门了。”
是啊,为什么下雨这样的天气都会成为我工作的障碍呢?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脑海中就像过电影一样,有3帧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帧画面。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爸妈做了一桌子菜,其中有一盘菜是鸡腿,我和弟弟因为都想多吃一根鸡腿,起了争执,两个人吵着吵着就哭了。爸妈知道缘由后,没有批评我们,也没有教育我们,而是对我们俩说:“你们两个都去门口站着。”
也许因为父母是老师的缘故,这个画面特别像上课没有好好听课被罚站。我和弟弟就乖乖地站在门口哭,一会儿哭累了,我就向父母申请:“能不能让我们进屋?”我忘记了那顿饭后来是怎么吃的,只是记得当时瓢泼大雨,我和弟弟的哭声夹杂雨声,此起彼伏。现在想来,仍有一种很悲伤的美感。
我比弟弟大8岁,无论那个鸡腿本来该属于谁,都应该是我的错,姐姐怎么可以为了这点小事去和弟弟吵闹,但是我父母不管,只要两人吵架了,就一视同仁,全部惩罚。
直到我快30岁时,我才知道父母能做到如此“一碗水端平”有多难。
也是因为这帧画面,我从来都认为父母是非常爱我的,和爱我的弟弟一样,哪怕后来也有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可能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只要一想起这帧画面,我就觉得:没事,他们只要做过这么一件事,就够了。
第二帧画面。
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好几年。有一次出地铁的时候正好下雨,等了很久,雨也没有停的意思,地铁站周围也没有卖伞的,打车也打不到……最后,我做出的决定是冲出人群,踩着雨水跑回家。
那天晚上雨一直没有停,当我回家之后,听到更大的雨声,我很庆幸自己做了那么一个冲动的决定。其实,这个决定没有什么,雨天里没有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当时,地铁口有很多女生在等男朋友来接,而我一个人勇猛地跑出去,相比之下,这个决定似乎更难、更特别。
其实没什么的。无论你周围的人怎么样,高兴的时候,你就开怀大笑;伤心的时候,你就放声大哭;下雨的时候,你就拼命奔跑,我们不能让周围的人加重自己做选择的难度。
第三帧画面。
在我创业的第一年。我去海淀区社保局办业务,出门的时候丰台区艳阳高照,没想到刚办完业务,天降瓢泼大雨。我等了很久,雨依然在下,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打上车,如果能打上车就好说了。天遂人愿,车打上了,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怎么从办公区的门口跑到社保局大门口?两者距离比较远,加上犹如拳头般的雨点砸在脑袋上,如果这样跑出去,估计走不了几步就睁不开眼,看不清路了。
于是,我开始向周边人求救。我身边站着一个中年女人,她有一把单人伞,我知道伞很小,但没有办法的我还是走过去对她说:“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出去啊?你只给我一点点伞边就可以。”那位姐姐说:“不行啊,我这把伞太小了,我这包里都是重要文件,太怕淋湿了。”可她是我唯一的机会啊,举目望去,没有第二个人有伞了。于是,我只能继续“强迫”:“我的车要来了,这么大的雨,我跑不出去。”也许她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们,她小声说:“那好吧,咱俩一起走吧,估计都会淋湿的。”
果然,我们身体的一半都在伞外,几分钟的路上我们一句话没说,我认为她内心肯定很不情愿、不开心。当我们走到大门口,我看到车的时候,就想离开她,赶紧跑进车里。这个时候,她突然拽住我说:“你跑什么?你的车来了吗?你又得淋湿啊!”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抱抱她,说声谢谢,无奈雨太大,我只说了声:“那就是我的车!”然后就跑过去钻进了车里。
而今晚,我有伞,雨也不大。当我在外面安全稳妥办完事情,回到特别舒服温暖的家时,我的感受竟然是:下雨了,就不要出门了,会弄得身体湿湿的。
“下雨了,身体会湿湿的。”那个站在家门口和弟弟一起罚站的女孩不会说;那个别人都在等男朋友来接,她却冲出人群,淋着回家的女孩不会说;而那个厚着脸皮也要蹭一点伞边的女孩更不会说。
姑娘,这句话,你可以收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