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年,不可辜负的20岁到30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更新版序 献给21世纪的所有年轻人

本书是为20多岁的年轻人而写的。即使我已在本书英文版副书名中写下“你的20多岁为何很重要”,在此也值得再次声明。这是因为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本书是写给他们自己看的,我的同事们会认为这本书是写给其他心理咨询师和学术专家看的,而当20多岁的年轻人跑过来问我“你这本书的受众是谁”,我回答“是你”时,他们似乎既惊讶,又喜悦。

我喜欢和20多岁的年轻人平等而直接地对话。相较于许多人在背后议论20多岁的年轻人,我这样的方式倒显得奇怪。但在我看来,20多岁的年轻人也是成年人,他们有权参与到关于自己的对话中,而不是被撂在一旁不予理会。流行文化或许让我们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太过懒散、叛逆而不会参与到这样的对话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几十年的心理咨询经历和教学经历告诉我,20多岁的年轻人渴望有人以真诚和信任的方式与他们谈论自己的生活。

在本书中,我将借由实证研究和临床经验来打破各种有关20多岁年轻人的迷思。譬如:30岁是新的20岁;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推迟做一件事,等于更好地做这件事。我想,认为20多岁的年轻人不会对这些内容以及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感兴趣,这个想法本身或许就是最大的迷思。

本书英文版自2012年首次出版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有关20多岁年轻人的读物之一,而它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好的)受众便是20多岁的年轻人自己。没错,自出版之后,读者纷纷来信和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感动。有家长说:“我对今年母亲节的唯一期望就是,我20多岁的孩子能读一读你的这本书。”还有30多岁的读者向我诉苦:“我真希望自己20多岁时就读过你的书。”(不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这件事,无论何时都不晚。)最打动我的莫过于无数20多岁年轻人的反馈和分享,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告诉我,这样平等而直接的对话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在此之前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或许,这与我们的文化环境有关。在大家眼中,20多岁的年轻人还不够成熟。似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内容或婴儿潮世代和X世代记者对他们的新闻报道,就代表了他们的一切。不过,这很可能还和我的工作内容有关。因为心理咨询,我得以窥见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自1999年起,我便已经开始和20多岁的年轻人共事。如今的年轻人或许会被贴上“社交媒体重度使用者”的标签,但如果你听过他们在心理咨询室里倾诉的内容,你就会知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内容,其实远非他们的真实生活。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知道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信息;有些信息和事情,甚至连20多岁的年轻人自己也不知道。

当有人敢于和他们谈论那些他们不敢谈论的事情,或敢于帮他们直面那些他们不敢直面的现实时,20多岁的年轻人往往会感觉如释重负,甚至更有能量。虽然这样说似乎有违直觉,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来访者及读者都不怕被问到尖锐的问题;他们只怕没人问这些尖锐的问题。当他们听完我要说的话之后,他们最常见的反应不是“不敢相信,你居然告诉我这些”,而是“为什么没有人早点告诉我这些”。

所以,我就直说了。

20多岁,不可辜负。你人生中80%的最具决定性的时刻,都发生在35岁之前。你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将会决定你未来的赚钱能力。20多岁时你的社交圈将扩至最大。20多岁时你的生育能力将达到顶峰。超过一半的人到了30岁会有自己的伴侣,无论是正在约会、同居,还是已经结婚。你的大脑和性格改变最多的时候,是在20多岁。而且,你人生中最不确定的时候,也是在20多岁。

本书英文版第1版写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一版写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20多岁的年轻人,你要知道,未来不总是一帆风顺。不过,即使遇到逆风,我们也有办法逆风前行,而这正是我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这些办法,不只是那些上过大学或请得起心理咨询师的人才知道,而是任何能买得起这本书或有图书馆借阅证的年轻人都可以知道。而且,随着研究和对话的不断深入,这本书也会不断前进,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