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传(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第二版)(1993年版)

阎崇年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星汉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颗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颗是满洲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过去人们对成吉思汗知道较多,对努尔哈赤却所知较少。但是,成吉思汗奠基的元帝国,仅享祚98年,且距今久远;而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则绵祚268年,并离今较近。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诸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因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一位尤应被重视的杰出的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之所以成为杰出的英雄人物,是因为他依托于由地理与历史、社会与民族、家庭与自身的诸多条件编织的网络,这个网络的集结点则使他得到了事业的成功。

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必有一定的地理条件。所谓“地灵人杰”,“地灵”就是指的地理条件。我国史学界过去受斯大林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轻视地理因素的褊隘理论影响,在研究历史人物时很少阐述与其有关的地理条件。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人物的成长,都同其所处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尤其是这样,努尔哈赤就是一个例证。努尔哈赤出生于明建州左卫苏克素浒河部的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赫图阿拉处于四面环山的河谷平原之台地上《兴京厅乡土志》,第3卷。,这里土地肥沃,林木茂密,气候温和,雨水丰沛,农、林、牧、猎、采、渔多种经济发展,距辽东首府辽阳不远不近,既有通道达抚顺而便外联进取,又扼山隘锁重关以资御内固守,可以形成满洲崛兴的根据地《兴京二道河子旧老城·代序》日文版,首卷。。而女真扈伦四部中的哈达部长王台、辉发部长王机砮、叶赫部长清佳努和扬佳努、乌拉部长布占泰等,他们之所以未能完成女真一统大业,地理条件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仅以自然条件中的地理位置而言,哈达、辉发和叶赫距开原太近,或依附于明朝,或被明军攻破,不易独立发展。叶赫与哈达稍为强大,在5年之间,连遭明军3次重创,首领被杀,栅破民亡,“城中老小皆号泣”瞿九思:《万历武功录》,第11卷。。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则距辽阳太远,形不成打击明军的威慑力量。但建州不同于扈伦四部,它毗连抚顺,而为山河阻隔;地近辽阳,又为关山封闭。努尔哈赤在此暗自发展,黄衣称朕,明廷却昏昏然而不明真相《明神宗实录》,第583卷,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庚午。。后金汗努尔哈赤就是利用了建州的地理条件,以赫图阿拉为中心,辟建基地,创建政权,组建军队,壮大力量,从而奠下他一生事业的重要基础。

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除必有一定的地理即空间条件外,还必有一定的历史即时间条件。一些历史人物因生不逢时,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人们说的“时势造英雄”,虽过分强调了“时势”,但亦有一定道理:因无时势,便无英雄。努尔哈赤降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其后,经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五朝,明朝进入后期,其时政治腐败,财政竭绌,边备废弛,民不聊生。嘉隆间“南倭北虏”朱国祯:《涌幢小品》,第30卷,第12叶。,弄得明廷疲惫不堪;万历帝二十几年不上朝,纪纲紊乱;泰昌帝登极一月,梓宫两哭,“三案”搅得明廷乌烟瘴气;天启帝是位好木匠,但不是个好皇帝;崇祯帝虽想励精图治,想做“中兴之君”,却刚愎自用,事与愿违,自毁长城,身社双亡。明朝后期的腐败,为努尔哈赤崛兴提供了历史的机缘。在历史上,契丹阿保机、女真阿骨打、蒙古铁木真的勃兴,都以其时中央王朝衰微为契机。在努尔哈赤兴起之前,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董山、王杲、王兀堂和阿台,皆因未遇上述契机,均相继败死。仅以成化三年(1467)为例,其时李满住、董山等三卫合居,建州女真颇有统一之势;但明朝当时国势强盛,先将董山诱斩《明宪宗实录》,第44卷,成化三年七月甲朔。,又派兵与朝鲜军会攻建州,“捣其巢穴,绝其种类”《李朝世祖大王实录》,第43卷,十三年九月丙子。,共擒斩1536人,李满住及其子李古纳哈也遇难。建州女真首领遭杀害,屯寨被血洗,部落残破殆尽,无法实现统一。在明朝中期,建州女真先后遭到朝鲜军3次侵袭,明军3次征剿。建州女真面对强盛的明帝国,无法崛兴,也不能产生努尔哈赤式的民族英雄。努尔哈赤是在其先辈洒满鲜血,崎岖曲折的道路上,借明末衰微之机,聚女真部民之力,愤然起兵反明,完成统一大业的。

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除必有一定的时空条件外,还必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努尔哈赤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群体利益的代表,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必须顺应历史的趋势,反映社会的需要,代表部民的利益。其时,女真地区的社会生产与商品交换都有很大的发展。女真所需的铁器、耕牛、布匹、食盐,所产的人参、皮张、马匹、东珠等,都需要通过“贡市”与“马市”进行交易。但是,一方面,明朝的错误政策影响女真的经济发展,借“贡市”诱杀建州左卫指挥使、右都督董山;又借“马市”计杀叶赫贝勒清佳努和扬佳努;还动辄停止贸易,使建州女真一次即腐烂10万斤人参。于是,努尔哈赤最终成为在专横而腐败的明王朝官员的凌辱与杀戮下,女真人利益的维护者。另一方面,女真的自身分裂与杀伐,也影响其经济发展,女真“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满洲实录》,第1卷,第6叶。。有的女真首领,为着争夺直接同明廷“贡市”贸易的“敕书”,而大动干戈,攻战不已。所以,社会的有序协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历史运动的趋向。努尔哈赤的兴起,正是这种社会趋势的反映。

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除必有一定的时空与社会条件外,还必有一定的群体条件。努尔哈赤作为满族共同体的缔造者,自然要反映本民族的利益。在他起兵之前,女真分为四大部,建州女真又分为建州本部五部——苏克素浒河部、哲陈部、浑河部、董鄂部、完颜部和长白山三部——讷殷部、朱舍里部、鸭绿江部;海西女真,即扈伦四部——哈达部、辉发部、叶赫部、乌拉部;东海女真(分布在乌苏里江及其以东滨海地区)与黑龙江女真又各分为若干部。海西女真与建州女真为女真的主体部分,其各部首领都想重建女真的统一,但他们相继谢世。建州女真首领王杲被“槛车致阙下,磔于市”《清史稿·王杲传》,第222卷,中华书局本,第9126叶。,其子阿台也被杀;哈达首领王台死后,内讧不休;叶赫贝勒清佳努、扬佳努被诱杀于开原中固城关帝庙,其子布寨贝勒战死,纳林布禄贝勒病亡;乌拉贝勒满泰夜淫村妇被杀;辉发贝勒王机砮死后,子孙自乱。那些各自称雄的女真首领先后死去,这就为努尔哈赤的表演让出了历史舞台。

一个杰出人物的成长,除以上论述的条件外,还必有一定的家族条件。这主要是指其家族历史、家庭教养、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等。在经济文化落后、血缘纽带牢固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这样。家族先世显赫官爵的灵光,能佑助其后裔在族中树立威望,砥砺其后世建功立业;并借此向朝廷邀取爵赏,强固其在部族中之地位。努尔哈赤就是这样:他的先祖猛哥帖木儿受永乐帝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二世祖董山受封为右都督,掌建州左卫印;三世伯祖妥罗官一品都督,执掌建州左卫,先后五次入朝;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与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关系密切,死于兵火,努尔哈赤因受“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1卷,第4叶。。后明封他为都督佥事、建州卫指挥使和龙虎将军等职爵。在建州女真中,具有如此条件者,努尔哈赤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家族条件同以上其他四种条件一样,都是努尔哈赤事业成功的外在因素;其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则在于他的自身条件。

杰出人物的成长,客观条件只提供了可能性,主观与客观条件相统一才能提供现实性。在努尔哈赤所处的时代,具备上述五种客观条件者,不仅其一人,但为什么只有努尔哈赤成为满族英雄、后金国汗?这就关系到努尔哈赤自身的性格特点。

独立人格:努尔哈赤10岁丧母,继母对他寡恩。后其父听从继母之言,分户出居,予产独薄。他少年便没有依赖心理,独立走上生活道路。努尔哈赤在挖人参、采蘑菇等劳动中,加强了独立心态;在往来抚顺“马市”等贸易中,磨炼了独立意志;在同蒙古人、汉人等交往中,增强了独立性格。独立人格与驯顺奴性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心态,后者会使人庸碌无为,前者则能使人奋发进取。独立人格是努尔哈赤一生功业的起点,努尔哈赤因具备这种健康的独立人格,才能够以“十三副遗甲”愤然起兵,大战于萨尔浒,遐迩闻名,自称后金汗,建元天命。

丰富阅历: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不远交游,囿于狭境,思想封闭,难做大事。朱元璋不为游僧,恐其后未必成为明太祖。努尔哈赤囿于赫图阿拉,必定成不了后金汗。他不仅到抚顺贸易,还亲自到北京朝贡,先后八次。长途艰苦跋涉,往返四千余里,熟悉了汉区情状,目睹了京城繁华。这对于一个后来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有巨大影响的。他还在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做过仆从,又会蒙古语文,并略通汉语。其弟舒尔哈齐门联以汉字书写“迹处青山”,“身居绿林”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图版9。。在与努尔哈赤同时代的女真诸首领中,像他这样的文化润涵与见识阅历,是没有二例的。

勇敢沉着:面临重大之事与危难之时,努尔哈赤既勇敢,又沉静,这是政治家、军事家的基本素质。努尔哈赤在作重大决策时,能高瞻远瞩,力排非议,扫除障碍,夺得成功。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兵3万,分3路,向建州古勒山而来。其时努尔哈赤兵不满万,侦骑报警,建州官兵,闻之色变。但努尔哈赤得到警报后,就寝酣睡。其妻富察氏把他推醒后,问道:“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努尔哈赤从容答道:“人有所惧,虽寝,不成寐;我果惧,安能酣寝?前闻叶赫兵三路来侵,因无期,时以为念。既至,吾心安矣!”《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第14叶。努尔哈赤说完之后,呼呼入睡,安寝如故。翌日获古勒山大捷。

长于计略:努尔哈赤有心计,多谋略。如他攻抚顺:佯称赴市,潜以精兵,外攻内应,计略取胜。又如他对女真各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联大制小,各个征抚,逐步完成女真诸部的统一。再如他对明朝的两面政策:既朝贡称臣,又暗自称雄。此前的女真首领,哈达王台,只称臣不称雄,老病而死,未能完成女真的统一;建州王杲,只称雄不称臣,身首异处,也未能完成女真的统一。努尔哈赤则吸取建州女真的历史经验,依据彼己力量变数,对称臣与称雄的关系,分做四个时期,施行动态策略:初始,只称臣,不称雄;继而,明称臣,暗称雄;尔后,既称臣,又称雄;最后,不称臣,只称雄。

总之,努尔哈赤采取了既称臣又称雄的策略,暗自坐大,创建八旗,形成气候,反叛明朝,建元称汗,夺占辽东。

知人善任:努尔哈赤襟怀大度,不计小怨。他率兵攻翁科洛城时,先被守城的鄂尔果尼以矢射中,血流至足;又被守城的洛科以矢射颈,血流如注。伤愈后兵破此城,擒获鄂尔果尼与洛科,众将请对其施以乱箭穿胸之酷刑,以雪前恨。努尔哈赤说:“两敌交锋,志在取胜。彼为其主,乃射我,今为我用,不又为我射敌耶!如此勇敢之人,若临阵死于锋镝,犹将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杀之乎!”《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第1卷,第7叶。于是,命给二人释缚,分别授为牛录额真。这样,逐渐形成以五大臣、八大贝勒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团,率官将,统军民,完成女真一统大业。

综上,努尔哈赤成为杰出的女真英雄人物,其前述五方面的外在条件与五方面的内在条件,既相互联系,又错综联结。而外在条件与内在条件,所编织网络的集结点,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通往杰出英雄人物道路上获得成功的秘密。

努尔哈赤对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略举其大端,有如下十项:

统一女真各部:女真自金亡之后,各部纷争,不相统属,元明三百年来,未能实现统一。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吞并叶赫,经过三十六年的征抚,“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1卷,第3叶。,基本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后其子皇太极又继续扩大和巩固这种统一。女真各部的统一,结束了元明三百年来女真内部彼此杀伐、骨肉相残的混乱局面,促进了女真地区诸部的生产发展与经济交往,也有利于女真文化的发展。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依其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他对东海女真的招抚,办法很是高明。东海虎尔哈部长纳喀达等率军民归附,他在衙门举办宴会后,让想留下的站一行,愿回家的另站一行,然后优赏留下者。许多原说回家的人,见如此厚赏便留下不回去了《满文老档·太祖》,第7册,第69页,中华书局本,1990。。留下的人托回去的人捎口信给家人乡亲说:“而上以招徕安集为念,收我等为羽翼,恩出望外,吾乡兄弟诸人,其即相率而来,无晚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5卷,第26叶。后来出现“望风争附”努尔哈赤的局面。

统一东北地区:明初在东北地区设有奴儿干都司和辽东都司,以实施对这两个地区的管辖。但后来随着明朝的衰落,已不能对之实行有效的统治。努尔哈赤兴起后,不仅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而且基本统一了东北地区。后皇太极继续统一东北地区。崇德七年即崇祯十五年(1642),皇太极诏告天下:

予缵承皇考太祖皇帝之业,嗣位以来,蒙天眷佑,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61卷,第3叶。

就是说,东到大海,南近长城,西达青海,北至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库页岛(今萨哈林岛)一线的广阔地域,明奴儿干都司、辽东都司和漠南蒙古辖境内的各族人民,均已被置于清初疆域的管辖之内,这就为后来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下了基础。

创建八旗制度:先是女真人狩猎时,各出一支箭,十人中立一总领,称为牛录(大箭的意思)额真(首领的意思),后以其为官名。努尔哈赤起兵后将部众分为若干牛录。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对建州军队进行整编,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员,共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为标志。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又对建州军队进行扩编,将原有四旗析为八旗。规定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佐领)。每旗约有七千五百人,八旗共约有五六万人。增添的四旗,将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帜镶红边,红色旗帜镶白边。这样,共有8种不同颜色的旗帜,称为八旗,即八旗满洲。后来又逐渐增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共二十四旗,但统称为八旗。八旗制度“以旗统军,以旗统民”《清朝文献通考》,第179卷,商务印书本,第6391页。,同时还是统管行政、经济和宗族的组织。八旗的兵丁,“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7卷,第5叶。,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努尔哈赤以八旗制度为纽带,把女真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统制起来。女真的部民,按照军事方式,分为固山、甲喇、牛录三级,加以编制,从而使分散的女真各部,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

制定满族文字:金亡后通晓女真文者日少,到明中期已逐渐失传,在邻近蒙古地区的女真人使用蒙古文。努尔哈赤兴起后,建州与朝鲜、明朝的公文,由汉人龚正陆用汉字书写。在向女真人发布军令、政令时,则用蒙古文,一般女真人既看不懂,又听不懂。努尔哈赤为适应其社会发展,遂倡议并主持创制满文。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用蒙古字母来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又称老满文。但满文初创,不甚完备。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又命达海对老满文加以改进,在字母旁加圈点,改进和固定了字母的发音与书写形式,并设计了10个拼写外来语(主要是汉语)借词的特定字母。这种改进后的满文叫加圈点满文,又称新满文。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文是拼音文字。它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特定字母。字母不分大小写,在构成音节出现于词首、词中和词尾时,均有不同的书写形式。满文书写形式自上而下,行款自左至右。努尔哈赤主持制定满文,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促进满族形成:女真各部的统一、东北地区的统一、八旗的创建、满文的创制、基地的发展、族群的扩大,使得新的满族共同体出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鄂温克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赫哲人、朝鲜人等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为了反映这个满族共同体的历史事实,需要将民族名称规范化。后金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公历11月22日),诏谕满洲的名称:

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25 卷,第19 ~ 20 叶。

从此,满洲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世界的史册上。满洲族出现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以后,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语言学家等,而满洲族肇兴的领袖就是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怀有“射天之志”,要建立政权。他在起兵征战之后,初步统一建州女真。于万历十五年(1587),在佛阿拉建城,并在此接见朝鲜使者。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践汗位,建立后金。两年之后,他发布“七大恨”告天,向明进攻,此时他已起兵33年。后金汗努尔哈赤陷抚顺、败杨镐,取开原、下铁岭,克沈阳、占辽阳,夺广宁、据义州。努尔哈赤作为一个边境地区满洲族的首领,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参照蒙古政权、特别是中原汉族政权的范式,创建政权,从而建立巩固的基地,以支持其进一步的发展。其子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四月,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国号大清。顺治元年(1644),多尔衮辅佐顺治帝入关,后统一全国。清自天命元年(1616)至宣统三年(1911),共历296年。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全国政权的只有两个,一个是蒙古族,另一个是满洲族。努尔哈赤则是满洲族首领、清帝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丰富兵坛经验: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至68岁去世,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光海君日记》,第144卷,十一年九月甲申。,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缔造和指挥的八旗军,号令严肃,器械精利,纪律整肃,赏罚严明,兵马精强,勇猛拼搏,在17世纪前半叶,不仅是中国一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且是世界上一支最强大的骑兵。努尔哈赤统帅这支军队,先后取得古勒山之役、哈达之役、辉发之役、乌拉之役、抚清之役、萨尔浒之役、叶赫之役、开铁之役、沈辽之役和广宁之役十次大捷。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都为军事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纵向强攻、横向卷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极大地丰富了中华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

制定抚蒙政策:努尔哈赤制定绥服蒙古的政策是清廷对蒙古治策的基石。先是,自秦、汉以降,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边患。为此,秦始皇连接六国长城而为万里长城。至有明一代,己巳与庚戌,京师两遭北骑困扰,蒙古问题始终未获彻底解决,故而徐达与戚继光又大修长城,包城砖,建敌台。努尔哈赤兴起后,对蒙古采取了完全不同于中原汉族皇帝的做法。他先绥服漠南东部蒙古,后皇太极又解决了漠南西部蒙古。康熙时归附了漠北喀尔喀蒙古。雍正时稳定青海蒙古。乾隆朝再定漠西厄鲁特蒙古。而清廷对蒙古的基本政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制定的。这是中央政权(元朝除外)对蒙古治策的重大创革。努尔哈赤开始用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入围、赈济、朝觐、重教等政策,加强对蒙古上层人物及部民的联系与统治。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其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札萨克制。联姻不同于汉、唐的公主下嫁,而是互相婚娶,真正成为儿女亲家。重教也是一样,清尊奉喇嘛教,以加强同蒙、藏的联盟。清朝对蒙古的绥服,“抚驭宾贡,夐越汉唐”《清史稿·藩部一》,第518卷,中华书局,第14319页。。似可以说,中国二千年古代社会史上的匈奴、突厥、蒙古问题,到清朝才算解决。后康熙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清圣祖实录》,第151卷,第19叶。而清朝对蒙古的抚民固边政策,其经始者就是努尔哈赤。

发展社会生产:努尔哈赤认为建州女真不同于食肉衣皮的蒙古,是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他首先注重采猎经济,发明人参煮晒法,使部民获得厚利,“满洲民殷国富”《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2卷,原清宫内府藏写本,台北广文书局影印本,1970年,第2叶。。他重视种田吃粮、植棉制衣,规定出征不违农时,如牛马毁坏庄稼,牧者要受惩罚,部民收成好或坏的额真受到奖励或惩处,按丁授田,种植粮棉等。他关注采炼业,万历二十七年(1599),建州“始炒铁,开金、银矿”《满洲实录》,第3卷。,开始较大规模地采矿、冶炼。他尤重手工业生产,包括军器、造船、纺织、制瓷、煮盐、冶铸、火药等。明朝也称其“制造什物,极其精工”《明清史料》,甲编,第1册,第50页。。他对进入女真地区的工匠“欣然接待,厚给杂物,牛马亦给”《李朝宣祖大王实录》,第134卷,三十四年二月己丑。。他曾说:“素称东珠、金、银为宝,何其为宝,寒者可衣乎?饥者可食乎?国中所养之贤人知(智)人所不知,匠人能人所不能,彼等实为宝也!”《满文老档·太祖》,第23册,天命六年六月初七日,中华书局本,1990年。他还关切商品交换,加强建州同明朝、蒙古和朝鲜的贸易,促进内外经济交流,推动其经济发展。

重视社会改革:努尔哈赤在44年的政治生涯中,不断地进行着社会改革。在政权机制方面,他逐步建立起以汗为首,以五大臣、八大贝勒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并通过固山、甲喇、牛录三级组织,将后金社会的军民统制起来。尔后,创立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八和硕贝勒并肩同坐,共议大政,断理诉讼,举废国汗,即实行贵族共和制,但这一制度在他死后未能完全实施。在经济体制方面,他先后下令实行牛录屯田、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制度,将牛录屯田转化为八旗旗地,奴隶制田庄转化为封建制田庄,从而形成封建八旗军事土地所有制。在社会文化方面,随着八旗军民迁居浑河、辽河流域,女真由牧猎经济转化为农耕经济,初步实现了满洲社会由牧猎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转变。

与一切走完其事业历程的杰出人物一样,他一生的事业,有准备期、兴始期、发展期、鼎盛期和衰暮期。努尔哈赤在二十五岁起兵之前,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准备时期。从万历十一年(1583)含恨起兵,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打败联军,攻克图伦,统一建州,建佛阿拉,大战海西,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兴始时期。从万历二十一年(1593)打败联军,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登极称汗,统一海西,绥服蒙古,创建八旗,创制满文,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发展时期。从天命元年(1616)黄衣称朕,至天命七年(1622)进占广宁,大败杨镐、袁应泰、熊廷弼、王化贞等,夺取沈辽,迁都辽阳,进兵辽西,攻取广宁,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鼎盛时期。从天命七年(1622)辽西移民,至天命十一年(1626)兵败身死,强令剃发,迁民占田,辽民反抗,兵败宁远,是其政治军事生涯的衰暮时期。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晚年,即他生命的最后五六年间,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滥施威权,治策失当,是努尔哈赤晚年的一个错误。八旗军攻陷沈、辽后,占据辽东,进兵辽西,所向披靡,十分顺利。但是,他在顺境之中,实行了两项失当之策:一是命令汉人剃发,另一是强令汉人迁移。先是,金初女真进占汉人居住区后,并未以汉人剃发作为降服的标志。后金汗努尔哈赤占领辽东后,强迫汉人剃发《满文老档·太祖》,第71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693页。,引起镇江等地汉民的反抗,辽东汉民成千上万地遭到屠杀。后多尔衮在关内强行剃发易服之策,造成了一场民族的大悲剧。先是,建州兵每攻破一部,即毁其城而迁其民。对迁来的部民,编丁入旗,均作安置。后金汗努尔哈赤占领广宁后,强迫辽西的汉民背井离乡,扶老携幼,哭声震野,迁往辽东。这就既损害了辽民切身利益,又破坏了正常社会秩序,从而引起辽东地区社会的动荡。

分田占房,清查粮食,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又一个错误。八旗军攻占沈、辽后,下令在辽海地区实行“按丁授田”,即将汉民农田,以所谓“无主之田”为名,加以没收,分给八旗官兵。这种做法,虽给移居辽东地区的广大八旗官兵以田地,但对辽东众多汉民自耕农无疑是一种剥夺。后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沿袭乃父遗策,在京师占房,在京畿圈地。前述辽西汉民东迁后,无亲无友,无房无粮,命大户同大家合,小户同小家合,“房合住,粮合吃,田合耕”。实际上,大量迁居的汉民,耕无田,住无房,寒无衣,食无粮。他们“连年苦累不堪”《明清史料》,甲编,第8册,第765页。,生活极为悲惨。同时又命令清查粮食,申报存粮,按口定量,不许私卖。辽东汉民地区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房、田、粮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手段。后金汗在这三项关系汉民生计的重大问题上,举措轻率,严重错误,造成社会震荡。

轻薄文士,屠杀汉儒,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另一个错误。后金汗努尔哈赤弓马起家,崇尚骑射。他虽主持创制满文,但厚武薄文,对巴克什珍视不够。额尔德尼创满文,兼通蒙古、汉文,赐号“巴克什”,为满洲之“圣人”,后被杀《满文老档·太祖》,第50册,天命八年五月初五日,中华书局,1990年。;满文另一创制者噶盖,也在创制满文的同年被杀《清史稿·噶盖传》,第228卷,第9254页。。他们是否有该杀之罪,姑且不论,即或有之,高墙圈禁,让其继续研究满洲文字与满洲文化,教书授徒,翻译汉籍,亦会对社会更有益处。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后,虽对汉族工匠加以保护,给以优遇;但对汉族儒士未能给予特殊的保护与重用,屠杀过多,吃了大亏。史称努尔哈赤“诛戮汉人,抚养满洲”《清太宗实录》,第64卷,第8叶。。抚养满洲,重用满员,于理可通;而诛戮汉人,屠杀汉儒,实为错举。皇太极承袭汗位后,才调整了对汉官、汉儒的政策,他们逐渐受到重用。后来,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清廷重用并参与决策,这是清夺取并巩固全国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骄傲轻敌,兵败宁远,是努尔哈赤晚年的再一个错误。后金汗努尔哈赤一生戎马驰骋四十四年,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可谓历史上的常胜统帅。但他占领广宁后,年事已高,体力衰弱,深居简出,怠于理政。他对宁远守将袁崇焕没有真知灼见,对宁远城守炮械也没有侦知实情。他只看到明经略易人等因素,而未全面分析彼己,便贸然进兵,图克期攻取。但是,宁远不同于广宁,袁崇焕也不同于王化贞。努尔哈赤以矛制炮,以短击长,以劳攻逸,以动图静,吞下了骄兵必败的苦果。后金有一位叫刘学成的人,上书分析宁远之败的原因。他说:“因汗轻视宁远,故天使汗劳苦。”《满文老档·太祖》第71册,天命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中华书局,1990年。刘学成直言陈明:后金汗努尔哈赤骄傲轻敌,兵败宁远。《左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左传》,宣公十二年。努尔哈赤以兵马起家称汗,又以兵败宁远身死,这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我曾经说过:有人把杰出的人物称作创始人。因为他的见识要比别人的远大些,他的胸怀要比别人的宽广些,他的洞察力要比别人的深邃些,他的毅力要比别人的坚韧些,他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为实现其愿望所采取的手段要比别人的高明些,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的更多些,而他对人类的影响也要比别人的深远些。清太祖努尔哈赤正是如此。他对女真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需要加以指明,把女真人对明朝专制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的不满情绪加以集中,他应担负起满足这些需要发起者的责任。他在将上述的社会需要、群体愿望,由可能转变为现实、由意向转化为实际的过程中,能够刚毅沉着,豁达机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组成坚强稳定的领导集团。他对女真、蒙古、朝鲜、明朝,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其时,南有明朝,西有蒙古,东有朝鲜,北有海西,陷于四面包围之中——努尔哈赤没有四面出击,而是佯顺明朝,结好朝鲜,笼络蒙古,用兵海西;对海西女真各部又采取远交近攻,先弱后强,联大灭小,各个吞并的策略;进而形势坐大,黄衣称朕,挥师西进,定鼎盛京。他通过建立八旗和创制满文,以物质和精神这两条纽带,去组织、协调、激发、聚结女真的社会活力,实现历史赋予的女真各部统一与社会改革的任务,并为大清帝国建立和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奠下基石。因此,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