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今本49章)
【帛书复原本】
圣人恒无心〔一〕,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二〕。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三〕,为天下浑心〔四〕。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今本】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对比说明】
复原本与今本有13处不同,突出的是:
1.“圣人恒无心”的“恒无心”,帛书甲本毁损,以帛书乙本补足,今本等版本为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而改为“无常心”。因“常”字还有一般、平常的意思,意思变了。
2.“善者善之”等句,今本等版本添加“吾”字,意思就变了。这样就有意拉开“圣人”形象与当世社会生活的距离,使人们尽可能地神圣化君王,以便维护他们的统治。
3.“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句,今本等版本将助词“焉”删除,断句就出问题了。
【译文】
圣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意愿为自己的意愿。善良者的意愿要善待,不善良者的意愿也要善待,这样就会获得善良并使人人向善。守信的人要信任他们,不守信的人也要信任他们,这样就会得到诚信并使人人守信。圣人在位治理天下时,收敛妄欲,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就会成为他们的视听耳目,因此圣人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
【注释】
〔一〕恒:长久。无心:无私心。
〔二〕德:通“得”。
〔三〕歙(xī):吸气,这里指收敛妄欲。
〔四〕浑心:使人的心思归于浑朴。
【阐释】
本章老子阐述的政治思想,包含了四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统治者需要首先做到无私心,要以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也就是要将民心放在治理天下的第一位。
第二个层级,统治者在做到“视民心为己心”的前提下,要有很大的包容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无论好人坏人都得善待他们,做到对好人鼓励、对坏人教化,这样就会达到“德善”“德信”,使天下人人向善,人人守信。
第三个层级,在达到上述效果的情况下,好的统治者绝不能自鸣得意、贪欲妄为,甚至无故扰民,而是要更加收敛政举,从而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朴。这样百姓就会爱戴、信任统治者,相当于让天下百姓成为自己的耳目,统治者就会轻松知晓天下的一切真实情况了。
第四个层级,这时的统治者就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那么这样的盛世就会长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