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2020中国电影地形图:产业、美学、类型与文化消费
2020年,中国电影在曲折中前行,经历了从停摆到重启的抗疫和疫后复兴之路。
受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遭受了重创:影院关闭,制作停滞,电影撤档。但“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稳步恢复,从春节档七部电影(《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夺冠》《急先锋》《囧妈》《熊出没》)撤档,《囧妈》首吃“螃蟹”,开辟线上免费春节档,到7月20日影院恢复影业,再到2020年12月各项指数大多恢复至2019年的90%以上[1],并最终取得了年度票房204.17亿元的成绩,成为全球最大票仓。年度放映场次5656万,年度观影人次5.5亿;平均票价37元;上座率8.1%;影院数为11856家,增率4.4%;银幕数为75581块,增率8.2%;年度上映影片数383部,国产片占比84%,进口片占比16%;“95后”“00后”占据观影群体的重要位置。[2]
尽管2020年中国电影遭遇了重创和重重危机,但危机之中有生机,困难之中有希望。
一、2020年:如约而至的十大影响力电影、电视剧
2021年1月19日23时,经过20余天,经由影/剧迷、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学生、50余位国内知名影视专家的三轮票选,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中国影视蓝皮书”之“2020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影视剧”诞生!
2020年度十大影响力电影分别是(按第三轮专家票选票数排序):《夺冠》《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送你一朵小红花》《一秒钟》《拆弹专家2》《金刚川》《姜子牙》《囧妈》《掬水月在手》。
2020年度十大影响力电视剧分别是(按第三轮专家票选票数排序):《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装台》《大江大河2》《隐秘而伟大》《安家》《我是余欢水》《在一起》《鬓边不是海棠红》《清平乐》。
此次蓝皮书的评选与1905电影网合作,更为注重网民影迷的意愿,以“影响力”为关键词,充分考虑了疫情时代影视行业的变化与后疫情时代影视行业的新现象,在作品把控、投票人数、民意调查、数据整合、涉及题材范围等诸多方面均更上层楼。
网民影迷、网民剧迷投票非常踊跃。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19日,蓝皮书的网络投票累计为187万次,访问量(UV)为9.4万,总浏览量(PV)为15万。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获5.5万张选票,《八佰》获4.5万张选票,《囧妈》获4.3万张选票,三部作品位列电影评选前三名;电视剧评选前三名为《隐秘而伟大》(获5.0万张选票)、《终极笔记》(获3.3万张选票)、《以家人之名》(获2.8万张选票),《棋魂》得到了2.7万张选票。
第一阶段,通过1905电影网发布年度电影、电视剧各40部,由影/剧迷先分别在40部电影与40部电视剧之中选出前30名,其中选出的电影为(按票数排序):《我和我的家乡》《八佰》《夺冠》《囧妈》《动物特工局》《大赢家》《肥龙过江》《送你一朵小红花》《金刚川》《旺扎的雨靴》《拆弹专家2》《姜子牙》《倩女幽魂:人间情》《狙击手》《春江水暖》《鬼吹灯之龙岭迷窟》《温暖的抱抱》《春潮》《奇门遁甲》《妙先生》《沐浴之王》《除暴》《征途》《一点就到家》《秀美人生》《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一秒钟》《风平浪静》《晴雅集》《棒!少年》。
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学生参照第一轮票选结果,并结合艺术性、影响力、商业性等分别在40部电影与40部电视剧之中选出前20名,其中选出的电影为(按票数排序):《我和我的家乡》《夺冠》《送你一朵小红花》《八佰》《姜子牙》《一秒钟》《气球》《金刚川》《囧妈》《春江水暖》《棒!少年》《风平浪静》《掬水月在手》《拆弹专家2》《一点就到家》《春潮》《妙先生》《温暖的抱抱》《紧急救援》《倩女幽魂:人间情》。
第三阶段由影视专家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大学生票选前20名的基础上,进行终选,并参考第一轮影/剧迷的选择结果。
此次评选结果类型多元、样式丰富,基本反映了中国电影、电视剧产业、创作的格局和现状,对影视产业、艺术、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产业概观:疫情阴霾中的砥砺前行
据灯塔研究院联合微博电影发布《2020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20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204.1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房市场。这个数据令人喜忧参半,因为这是以北美疫情严重而中国抗疫成功,电影市场率先恢复为特殊条件的。当然,这也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从票房同比来看,从7月复工时的-96.25%到12月的-7.72%,票房同比趋势负增长逐渐减小,预示着电影市场的有序恢复与持续回温。
(一)国产电影份额占比创新高
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为83.72%,霸榜TOP10影片排行榜,成为年度票房担当。后疫情时代,国产片更是扛起了抗疫大旗。票房破10亿元的影片有四部,均为国产片:《八佰》31.08亿元、《我和我的家乡》28.31亿元、《姜子牙》16.03亿元、《金刚川》11.22亿元。除以上四部之外,2020年票房TOP10影片中其他六部作品也均为国产片(其中包括2019年上映的作品):《夺冠》8.36亿元、《拆弹专家2》6.0亿元、《除暴》5.4亿元、《宠爱》5.1亿元、《我在时间尽头等你》5.1亿元、《误杀》5.0亿元。
国产片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与进口片受疫情影响数量减少有关,更与国产片质量提升及宣发相关。2018—2020年国产片的市场份额呈现上升趋势,进口片的市场份额占比则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2020年国产片份额占比分别为61.9%、64.1%、83.7%,进口片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8.1%、35.9%、16.3%。[3]
(二)“90后”网生代成为受众主体及“想象力消费”的广阔前景
灯塔数据显示,2020年购票用户分布为:青少年占比6%(男3%,女3%)、20~24岁占比28%(男13%,女15%)、25~29岁占比27%(男14%,女13%)、30~34岁占比17%(男9%,女8%)、35~39岁占比10%(男5%,女5%)、40岁及以上占比11%(男5%,女6%)。[4]
根据数据可见,20~30岁的受众占据2020年购票用户的55%(女28%,男27%),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但需要注意,根据年龄计算,2020年20~29岁受众群体的出生年为1990—2000年。也就是说,在2020年,“90后”(网生代[5])已经成为票房主力与受众主体。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化。“90后”网生代受众表现出独属于这一群体的青年文化——“既有追求刺激、喜好游戏的‘电子竞技文化’;又有追求虚幻浪漫、喜好‘高甜’的‘青春浪漫文化’;亦有追求视听享受、喜好盛大场景、理想成为超级英雄的‘个体英雄化想象文化’;以及追求奇异、喜好‘耽美’、幻想‘男男’的‘腐文化’与追求‘虚拟真实’、喜好‘二次世界’的‘二次元文化’,等等。”[6]
生活在“互联网+”、网络媒介时代背景下的网生代群体表现出对想象力美学、游戏美学的喜好,“想象力消费”[7]类电影在电影产业与电影生态格局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此类电影不仅可以满足网生代的视觉奇观化消费诉求与情感共鸣式消费诉求,还进行意识形态再生产,满足他们“阶层划分”“寻找部落”的诉求。
(三)后疫情时代有序恢复的电影市场
2020年,年度观影人次5.48亿;年度放映场次5657万;年度平均票价37元;年度场均人次9.7。12月人次达到2019年同期的90%,12月场次达到2019年同期的95%,12月平均票价达到2019年同期的103%,12月场均人次达到2019年同期的95%,12月票房达到2019年同期的92%,12月新片数量与2019年同期持平。[8]影院数为11856家,较2019年净增495家,增率4.4%;银幕数为75581块,较2019年净增5794块,增率8.2%;年度上映影片数383部,国产片占比84%,进口片占比16%;全年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共4部,全部为国产影片。[9]全年票房前十名影片全部为国产影片。2020年影片票房冠军《八佰》,累计票房报收31.08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第九名。
综上,尽管2020年中国电影遭遇重创,但是总体发展趋势还是向好的。
三、发行与营销:“互联网+”新业态
(一)电影发行的“互联网+”新样式
受疫情影响,2020春节档影片纷纷撤档。《囧妈》首开“院改网”尝试。“2020年1月,字节跳动以不少于6.3亿元的价格获得电影《囧妈》的独家网络播放权”[10],并通过“免费春节档”等营销方法,使《囧妈》“院改网”广受受众好评,赢得受众赞誉。
《囧妈》的“院改网”,挑战了电影行业的常规发行机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评。但《囧妈》也给电影发行提供了线上发行的新思路。之后,《大赢家》《肥龙过江》《春潮》《征途》《春江水暖》等相继“院改网”。尤其是《征途》等在可以进行线下上映时依旧选择“院改网”,这显示出对于网络发行、线上上映的认可,更预示着“互联网+电影”和“线上+线下”发行方式的重要趋势。
以《春潮》《春江水暖》为代表的“院改网”文艺电影取得的不错成绩,也给文艺类电影发行提供了新思路。院线“一日游”的小众文艺电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精准宣发、精确营销,还可与视频网站进行合作,进行付费点播,或进行免费播放,在最大限度获得目标受众的基础上,逐渐向外围扩展,扩大影响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院线电影均适合网络发行。以《征途》为例,作为同名游戏改编的电影,《征途》拥有较为广阔的游戏粉丝基础和“影游融合”的特质,可以吸引后疫情时代具有游戏消费诉求的受众与游戏玩家,[11]而且该片的画面呈现与视听效果均表现不错,中式美学与西方工业美学的视觉化融合与呈现,极具视听震撼力。但该片的视听优势,在“院改网”之后,受限于电脑或家庭影院的屏幕清晰度与尺寸等多种硬件条件,表现不够突出。无疑,大投资、大场景、强视听的作品,院线放映才能发挥自身优势。
与《囧妈》的“院改网”似乎遥相呼应,美国八大传统影业之一的华纳兄弟宣布取消窗口期推动线上发行。“华纳兄弟在2020年12月14日宣布将其2021年在北美上映的《猫和老鼠》《哥斯拉大战金刚》《真人快打》《招魂3》等17部电影同步登陆HBO Max,在北美院线上映当天也上线流媒体。”[12]这显示院线与网络之间的隔阂正在消除,距离正在缩短,“互联网+电影”“线上+线下”多元发行上映机制正成为趋势。
(二)短视频营销异军突起
受疫情影响,2020年电影的线下营销受限,而线上营销尤其是短视频营销成为重要的营销方式。
短视频作为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强势的社交、娱乐媒介,已经从青年亚文化形态进入主流,甚至成为主流,各个话语机制或部门都看中短视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短视频凭借短、精以及大数据数字计算等特点强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介翘楚与文化“上宾”。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一是可以有效地将影片宣传物料进行反复播放,而且通过数据精准到目标人群;二是短视频物料可以重组、编码电影,将其煽情或能引起共鸣的部分进行扩大,以吸引受众。
短视频营销在2020年电影营销上起着重要甚至是关键作用。猫眼《2020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总结:“短视频平台可以充分曝光影片卖点。”
以《八佰》为例,根据猫眼APP数据,《八佰》的抖音热度为35.4万,累计上榜23次,抖音周排名最高No.1,自2020年8月25日起霸榜149天。[13]自2020年8月起,《八佰》在抖音上的账号影响力就一直居高不下。上映前8月3日至8月10日,账号影响力为56万,话题热度值为31万,视频讨论度为43万,搜索指数为40万;上映前8月10日至8月17日,账号影响力为66万,话题热度值为32万,视频讨论度为48万,搜索指数为49万;上映当周8月17日至8月24日,账号影响力为69万,话题热度值为36万,视频讨论度为57万,搜索指数为54万;上映一周时(8月24日至8月31日),其账号影响力等都达到了高峰,账号影响力为193万,话题热度值为44万,视频讨论度为175万,搜索指数为2120万;上映第二周时(8月31日至9月7日),其各项指数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依旧居高,账号影响力为90万,话题热度值为48万,视频讨论度为49万,搜索指数为848万。[14]据笔者统计,从抖音APP来看,《八佰》的抖音账号“电影八佰”也有很高的粉丝基础(197.5万粉丝,4643.1万获赞)和话题度(抖音话题“#八佰#”播放55.3亿次,话题“#电影八佰#”播放4.3亿次,话题“#八佰硬话#”播放1.8亿次),[15]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前三名的话题就为《八佰》带来了近65亿的播放量。
据统计,《八佰》上映前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物料,获得了10万以上的点赞。该片宣发时还利用抖音平台发布了诸多演员表演背后的视频与拍摄细节视频。比如,2020年8月23日(影片上映第三天)发布了李晨表演视频,该短视频虽然时间不长,但将战友情及李晨的表演和拍摄的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了233.4万点赞;浪子送电话线视频,该视频将拍摄内容与演员排演过程拼接在一起,并配以悲壮的音乐,最终获得266.8万点赞。
除《八佰》之外,《我和我的家乡》(抖音粉丝100.7万,获赞2569.5万)、《姜子牙》(抖音粉丝42.2万,获赞885.2万)、《急先锋》(抖音粉丝30.7万,获赞1113.1万)、《夺冠》(抖音粉丝55.6万,获赞2234.2万)、《金刚川》(抖音粉丝10.3万,获赞306.3万)等电影也都积极进行短视频营销,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姜子牙》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物料105支,获2.2亿次播放;《我和我的家乡》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物料158支,获4.5亿次播放;《急先锋》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物料45支,获1.1亿次播放。猫眼电影将《我和我的家乡》首支预告片拆分成7支短视频在抖音上发布,并在此基础上二次创作,取得了总播放量超2亿次的优秀成绩。[16]这些成绩都证明了短视频营销的广泛性与覆盖性,预示了短视频营销大有可为。
四、影企的“互联网+”探索:院线、网络“双赛道”
影企在疫情中不仅收益大幅下滑,有的还面临停摆、倒闭、关门。几家头部影企的前三季度财报均为负数。“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华谊兄弟净亏损3.26亿元;北京文化净亏损1.17亿元,同比下降192%;光线传媒净利润6372.02万元,同比下降94.26%。”[17]此外,在2020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净利润亏损19.5亿~20.5亿元。慈文传媒净亏损1600万~2100万元,同比下降117.8%~123.36%。长城影视净利润亏损6500万~7000万元。金逸影视净利润亏损1亿~1.2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967.97万元,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27~0.34元。欢瑞世纪净利润亏损1.3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66.85万元”[18]。
如上,2020年的中国影企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然,绝境之中也有机遇,开发网络电影,开辟网络市场,院、网两栖,生产小成本的“中度”或“轻度”电影工业美学作品仍是影企的出路与机会。
同时,各大影企也都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影”新业态。
(一)互联网影企出品(或联合出品)院线作品,打造“泛文化IP矩阵”,实现从IP源头到生产出品“一条龙”
一方面是互联网影企的大IP布局生产。“2020年10月,腾讯影业与新丽传媒、阅文集团对外宣布合作,进行深度融合与创作,实现上游游戏IP、投资、制作三环统一,实现从IP源头到出口的完整生态。”[19]
另一方面,互联网影企积极出品院线作品。2020年许多作品的出品方中都有互联网影企的影子——阿里巴巴影业联合出品了《八佰》,主导出品了《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一点就到家》,参与出品了《夺冠》《拆弹专家2》《沐浴之王》;腾讯影业参与出品了《紧急救援》《急先锋》《送你一朵小红花》,联合出品了《八佰》;猫眼参与出品了《紧急救援》《送你一朵小红花》,联合出品了《沐浴之王》;抖音文化联合出品了《一点就到家》《我和我的家乡》,参与出品了《赤狐书生》;哔哩哔哩影业联合出品了《我和我的家乡》。据此可见,腾讯、阿里巴巴、淘票票、抖音、猫眼等这些互联网影企都尝试参与主流电影创作,这一趋势也预示了互联网影企正在全方位布局,兼顾线上线下,并依靠其独特的数据优势、受众优势和平台优势等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影”道路。
互联网影企相对于传统影企来讲更具宣发优势。比如七夕档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阿里影业、淘票票分别出品和发行)就依靠其独特的宣发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再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腾讯影业、猫眼、淘票票均为出品方)也依靠独特的互联网优势及宣发策略,获得了2020年最强预告(“送你一朵小红花珍惜版预告”阅读量为6.7亿,讨论量为182.6万,热搜第16位[20])、2020年最强开机(2020年6月1日《送你一朵小红花》宣布开机消息,话题“易烊千玺第二部男主电影”获得了9299.6万的阅读量与9.6万的讨论[21])的称号。
(二)传统影企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进军网络电影
中国传统电影制片厂积极探索多元发展。中影参与出品了《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上影联合出品了《我和我的家乡》,峨眉电影集团参与出品了《夺冠》。这些作品都对新主流进行了新拓展,传达出主流电影制片厂的年轻态。
私营电影企业在低谷中砥砺前行,努力打造艺术精品。纵观2020年票房TOP10,《八佰》(华谊兄弟)、《我和我的家乡》(北京文化)、《姜子牙》(光线影业)、《金刚川》(华谊兄弟)、《夺冠》(嘉映春天)等影片,都是私营电影公司的主打产品。私营影企逐步成为新主流电影的重要力量,它们也在进行着“体制内生存”。
传统影企与互联网影企加强合作,主动拥抱互联网。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该片出品方达10家(北京文化、中影、坏猴子等),联合出品方达35家(阿里巴巴、登峰国际、上影、猫眼、博纳、抖音文化、哔哩哔哩、万达、开心麻花、华夏等)。此外,《八佰》的出品方有2家,联合出品方有19家,包括腾讯影业、光线影业、华夏电影发行、阿里巴巴、完美影业、优酷电影等;《姜子牙》的出品方有5家,联合出品方有2家。两类影企通力合作,形成了一种风险分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方式。
传统影企还积极探索网络电影,进军网络市场。华谊兄弟参与出品了《九指神丐》,完美世界参与出品了《鬼吹灯之龙岭迷窟》《鬼吹灯之龙岭神宫》,万达影视参与出品了《鬼吹灯之湘西密藏》,中广天择参与出品了《倩女幽魂:人间情》《蛇王》《狄仁杰之飞头罗刹》。这些影企自觉介入网络电影,反映了电影人的观念转型,也昭示了网络电影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
五、“新力量导演”继续涌现和多元类型格局探索[22]
202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新力量导演”[23]几乎扛起了抗疫大旗,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和我的家乡》(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金刚川》(郭帆、路阳、田羽生)、《姜子牙》(程滕、王昕、李夏)、《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姚婷婷)、《沐浴之王》(易小星)、《如果声音不记得》(落落)、《送你一朵小红花》(韩延)、《温暖的抱抱》(常远)、《一点就到家》(许宏宇)等青年导演作品的票房与影响力均表现不错,凸显出新力量导演的显著作用。
占据市场主导位置的新力量导演,其创作表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
新力量导演正逐渐成为新主流电影创作的中坚力量。《金刚川》由第六代导演管虎领衔担纲,但也有三位新力量导演(郭帆、路阳、田羽生)加入;《我和我的家乡》几乎是新力量导演的集体亮相,这些变化都体现了政府和国企对新力量导演的信任。从这些作品所取得的优秀成绩来看,新力量导演不仅有实力、有能力处理好讲述宏大主题的主流题材,而且还给此类电影创作增添了很多新东西。
新力量导演也成为动画电影创作的核心力量。从田晓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梁旋、张春(《大鱼海棠》)、黄家康(《白蛇:缘起》)、饺子(《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程滕(《姜子牙》),新力量导演在动画电影创作中已占据绝对的优势。
新力量导演也成为青春片的主力。从《狗十三》(曹保平)、《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曾国祥)、《过春天》(白雪),到2020年的《一点就到家》(许宏宇)、《送你一朵小红花》(韩延),新力量导演主导了现实题材青春片的创作。
新力量导演还积极探索文艺电影,体现了某种“电影节生存”[24]意识。以《路边野餐》(毕赣)、《嘉年华》(文晏)、《送我上青云》(滕丛丛)等为代表的文艺电影彰显了新力量导演的艺术探索决心。2020年,许慧晶的《棒!少年》(第14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纪录长片)、顾晓刚的《春江水暖》(第13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导演)、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拉华加的《旺扎的雨靴》(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导演)、杨荔钠的《春潮》等作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反响,有的还促进了相关社会话题的形成。《春江水暖》《春潮》还较为成功地进行了网络化宣发,它们的“网络化生存”[25]方式为今后同类电影的生产发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新力量导演对犯罪片(李霄峰的《风平浪静》)、爱情片(姚婷婷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喜剧片(常远的《温暖的抱抱》、徐峥的《囧妈》)、魔幻玄幻片(宋灏霖的《赤狐书生》)等类型也都有所探索。
除新力量导演外,一些资深大导演也有上佳表现。张艺谋的《一秒钟》被称为“给电影的情书”,用时七天突破1亿元票房,并最终取得了1.31亿元的票房成绩。管虎的《八佰》曾一再延期,但终于在2020年8月21日暑期档上映。悲壮的战争场面、宏大的历史记忆、因不断延期而产生的神秘感,阴差阳错地建构起观众极强的期待视野,加之疫后文化消费的刚需,影片堪称尽享天时地利人和而大获全胜,不仅拉动了受众重返影院,而且给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之成为2020年当之无愧的头部电影,收获了超过31亿元的票房。陈可辛执导的《夺冠》因“错峰上映”错失了部分受众,但依靠过硬的品质,长尾效应突出,最终也取得了8.4亿元的票房。
林超贤的《紧急救援》也选择“错峰”提前上映,预热了贺岁档、新年档,但相较于林超贤之前的《红海行动》(36.4亿元票房)、《湄公河行动》(11.86亿元票房),受众对此类救援题材的观影兴趣有所减弱,《紧急救援》截至2021年1月19日的票房仅为4.7亿元,远远没有达到林超贤导演之前的成绩。此外,香港导演唐季礼(《急先锋》,票房2.94亿元)、邱礼涛(《拆弹专家2》,票房9.1亿元)、刘浩良(《除暴》,票房5.38亿元)等也都为中国电影增添了某种难得的、有利于多元化的“港味”,并为电影市场走出疫情贡献了力量。
六、新主流电影:新拓展与“向内转”
新主流电影是近年来学界与业界出现的重要现象。新主流电影并非一个严格、规范的概念,“因为它并没有明确界定什么类型、什么题材才是新主流,但它是对三种电影界限的模糊化和抹平,是电影的某种‘大众文化化’表征,是对当下多元文化的包容,是对主流观众的尊重。它更是一种追求趋向,一种开阔的胸怀,体现了非常包容的文化胸襟”[26]。狭义的新主流电影大片,作为“在主旋律电影文化基础上对多元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指以《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具有较强主流意识形态,但又在视听效果、动作与情节强度上都追求商业性、动作奇观和异域奇观表现,票房口碑双赢的一类电影。当然,新主流大片的题材、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笔者在“战狼”“行动”类新主流电影大片炽热之际就属望:“新主流大片的风格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主流,青年文化等都要被纳入,青年文化在正统传媒上也许不是主流,但在网络新媒体上无疑早就是主流了。当下的受众主流,不用说,就是年轻人。我们应该关注目前非主流但很快就会成为主流的一些电影语言、形态、风格等方面的新变化,而这些新变化归根结底是因为主流电影观众的变化,或者说越来越年轻化、网生代化。就此而言,我们也不能对新主流这一概念故步自封、自我封闭……只有这样,我们所期待的‘新主流大片’才能保持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27]
笔者在论述《中国机长》(2019)时就论述了经由《中国机长》表现出来的新主流电影不断拓展新题材、新领域的态势。[28]2020年,载负着走出疫情的使命和我们的期待,新主流电影在形式、类型、主题、工业程度等方面继续进行着新的拓展。
(一)2020年新主流电影的新拓展
其一,宏观历史背景下,记录被遗忘、被忽视人群的新主流。
《八佰》与《金刚川》直面历史,直接表达“被忽视的历史”。它不同于《建国大业》式宏大的党国历史叙述,而是直面“人民的历史”“战士的历史”。不同于《中国机长》对职业英雄的称赞,也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国》对历史关键时刻平民英雄的赞扬,这两部作品讲述历史上被忽视的英雄、战士,对其进行客观、立体、真实的还原,不刻意“高大全”,而是将每个战士的“真实”表现出来,这些真实历史事件中的“小人物”,是鲁迅先生说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
《八佰》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故事背景,反思战争、人性和国民性。匠心独具的符号化隐喻(如那匹战马)、凝重压抑的封闭空间叙事、民族意识和启蒙主题、真实历史英雄人物的刻画,使影片在描摹战争时表现出粗粝而震撼人心的真实惨烈之美。影片将战争的惨烈与都市繁华平行蒙太奇般地并置在一起,表现了国民性批判的意向与现代性启蒙主题。一边是拼命抗战,大无畏“捐躯赴国难”的真战士,一边是如观看杂技一般甚至“压注”的看客。战士以生命启蒙对面的看客,而看客由事不关己到亲力亲为、为之动容的转变,表现出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觉醒。影片中的英雄并非“高大全”,有些也曾怯懦,甚至想当逃兵,这是战争、死亡面前人性的真实展现。这些不完美的英雄,在这场抗击之中坚持下来,发生转变,成长为英雄。影片不避人的本性,但更加凸显时势造就的英雄的可歌可泣。
《金刚川》切合时政需求,以朝鲜战争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一群为国奉献的英雄人物。该片在战争场景的营造上较为真实,对人物细腻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真挚。影片在叙事上对以往战争类型有所突破,采用了“复现性叙事手法”[29],从“士兵”“对手”“高炮排”三个叙事视点讲述故事、记录战争。方言的使用,以轻度的喜剧性描摹悲剧内核,用战争承载友情与爱情,也是影片的艺术特色与过人之处。
其二,关注当下现实题材,关注民生,表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对位“扶贫”这一国家主题,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描绘当下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
相对于以往主要表现党、国、伟人、英雄、特殊任务等宏大题材的新主流电影,以《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将切口缩小到乡村,以乡村发展展现社会进步,以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描绘社会主义新生活,传达和谐、发展、振兴、脱贫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国家主题。
一是主题的变化。与《我和我的祖国》关注历史特殊时期的人物不同,《我和我的家乡》以人物铺开中国当下东西南北中地形图,展现当下家乡的风貌、风情。影片对焦的是当下,描摹的是当下大众的生活、环境与样貌。《一点就到家》也是对焦农村面貌,展现农村生活,表达农村人的淳朴友善与农村新气象。
二是叙事方式的转变。《我和我的家乡》以喜剧形式传达意识形态,表现出新主流电影的平民化与喜剧化趋向。影片关注农村扶贫、社会医疗、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直播带货、农村旅游等生活现象或话题,风格诙谐、幽默。《一点就到家》也颇有喜剧性,表现新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展现年轻创业者的友情、亲情与成长。这些都是在以往以战争场景、动作场面为主的新主流电影中没有的,预示着新主流电影由外向内、从宏大向微观的“向内转”。
三是人物的转变。相对于以往新主流电影重点讲述英雄人物,这两部作品关注当下普通人,更为接地气。《一点就到家》呼应“万众创业”“青年归乡”等社会主旨,以三名青少年的勇气、魄力与趣味,展现了三种青年代表性群体——农村青年、城市青年、归乡青年。他们心怀家乡,努力带动农村的生活变革和观念变迁,是建设新农村的“平民英雄”。《我和我的家乡》也塑造了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形象,普通、真实而感人。如《最后一课》中培养了无数孩子,连得病也与教师职业相关,需要回到上课时光才能痊愈的老师;《回乡之路》中外表有些痞气实则竭心尽力报答乡情、改造家乡的乔树林;《神笔马亮》中惧内、为乡村建设放弃个人深造的画家书记。如此,电影将普通人真实的生活、追求与善良表现了出来,这是一种尊重、遵循“常人之美”的新主流。
其三,体育新主流,以体育英雄背后的成长故事传达主流意识形态。
不同于以往较为枯燥的传记片,也不同于以往的体育题材电影,《夺冠》融合个人传记、个人成长与体育赛事、家国命运,不仅在多重结构上有所探索,在叙事上节奏紧凑,在人物塑造上也处理得比较到位。影片极大程度上再现了真实。影片采用真实体育运动员作为演员,并经常插入纪录影像,融合了真实与艺术。
影片展现了体育英雄背后的辛酸苦辣与内心变化,也传达了现代体育精神。既表现出爱国情怀,歌颂郎平等人通过体育竞技展现中国人的精气神和崛起的国家形象,也表达了现代体育必须结合个人爱好、追求身心和谐等现代体育精神和理念。
(二)新主流电影的“向内转”:城/乡跨越与青年文化消费
以《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为代表的表现农村题材的电影,不仅开拓了新主流电影民生化、内向化的“向内转”趋势,而且具有显而易见的当下现实性,与时俱进,颇为时尚。影片融入不少社会现象,包括新的商业时尚,如直播带货、电商等。
此类作品致力于融合主流文化、青年文化与乡土文化。例如,《我和我的家乡》中既有农村扶贫的主流,又有青年文化的创意,还有乡土文化的淳朴。人物方面,相对于以往大部分农村电影中的“归乡者”,如今的归乡者已经不再是城市逃离者,而是开始成为乡村建设者。
“道路”往往是城市与乡村之间一条十分重要的链接意象,道路的隔断、回乡的艰难,映射着乡村改革的艰难以及城乡之间的隔阂。如《十八洞村》中,肩负着启蒙责任的城市人进乡时,车(象征文明)是开不进去的;但《一点就到家》《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道路似乎并没有阻断,车可以自由进入。道路,更不用说“电子高速路”,预示着城与乡之间隔阂、阻断的逐渐消失。在空间呈现上,乡村空间由荒芜、贫瘠变为繁美而有诗意。以往的城/乡二元对立电影中,黄土的乡与富足的城是对立的,农村被指代成荒芜。当下电影中的乡村,漂亮养眼、秀丽优美,足以慰藉、沉淀城里人的烦躁和身心疲劳,是现代疲倦的都市人休养生息之所和心灵的家园。影片中的乡村还物产丰盛,只是没有机会开发并运出去。影片常使用大远景、远景的景别来展现乡村全貌,表现出诗意之美。空间营造上多用较为明亮的色调,营造和谐、温馨、优美之境。视听语言上则追求明快时尚,“短视频化”,具有浓烈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影片还汇入诸多生活新时尚、社会新现象,较为接地气,更具青年文化性和娱乐性。一是对直播的运用。《我和我的家乡》将短视频画面、直播画面直接变为电影画面,改变了电影的呈现画幅。二是对电商、快递的关注。《一点就到家》中归乡者彭秀兵一开始想做的便是农村电商与快递站。三是对社会问题、热点话题的写照。《北京好人》关注社保、看病等社会现况,《神笔马亮》聚焦乡村建设者,《回乡之路》则表现了乡村改造与城市文明的融合。这些都是对当下社会最为直接的写照与反映,也是其亲民、接地气之处。
这类电影的电影语言节奏明快流畅,多媒介跨越甚至拼贴,常常运用大量表现性语言、非现实镜头,洋溢着梦幻般的青春气息。例如,《一点就到家》中三人“成团”的场景如同梦境一般,非现实但很优美。《我和我的家乡》“积极融入近年短视频的流行及互通互联时代新的审美语感——这也是一次电影美学形态和影像空间的创作新尝试”[30]。影片将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媒介直接变为银幕语言,挑战着受众的视觉想象力,也满足了青少年网生代的审美期待和审美消费。
总之,不同于张扬型、外向型且极力彰显国家形象的新主流大片,《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作为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升级换代,其“扶贫”“奔小康”等国家主题的艺术表达,体现了新主流电影“民生化”“内向化”“小片化”的美学趋向。艺术上对于青年时尚性的呈现,表征了新主流电影的新的生命力。产业上则代表了从大投资、大市场的大片形态向中小成本形态的转变,这也切合疫情之后电影交流阻断、资金紧缩的产业实际。为应对疫情的影响,电影生产应该重点开发有多元发行渠道、资金回笼快、中小成本、轻度或中等工业美学的电影。
七、继续发力的想象力消费电影
2020年的想象力消费类电影继续发力,但科幻电影几乎缺席,魔幻玄幻类想象力消费电影在疫后有崛起之势,甚至成为网络电影的头部。
2020年硬科幻电影并无产出。《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并提出了“科幻十条”,给科幻电影创作者以信心与鼓励,促进中国电影迈入想象力消费时代。
尽管2020年硬科幻电影发展受阻,但是软科幻电影表现尚可。《我和我的家乡》中的《天上掉下个UFO》有一定的科幻因素,将宇宙飞船、外星飞碟等融进了故事之中,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创作发明。此外,《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中的穿越等设置也具有软科幻的性质,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比之下,想象力消费在网络电影中的崛起成为重要现象。2020年票房前几名的网络电影《奇门遁甲》(5641.07万元)、《倩女幽魂:人间情》(4225.53万元)、《鬼吹灯之龙岭迷窟》(3017.32万元)、《鬼吹灯之龙岭神宫》(2056.91万元),都属于想象力消费类的魔幻电影。院线电影方面,《赤狐书生》《晴雅集》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动画电影《姜子牙》也可以归属于魔幻玄幻电影的范畴,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可见,魔幻玄幻类电影成为2020年想象力消费类电影的头部,发挥着头部效应。
魔幻玄幻类想象力消费电影积极探索影游融合的趋向。《倩女幽魂:人间情》《征途》《姜子牙》等电影都具有影游融合的新态势。
《倩女幽魂:人间情》在视觉上满足了受众奇观化消费的诉求,将中国元素、中国美学精神进行了现代化转化,并较为成功地进行了从院线电影到网络电影的跨媒介改编。另一方面,游戏版与网络电影版《倩女幽魂》也形成了某种跨媒介互文。此外,影片在场景呈现、人物设置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游戏化特质,带给受众以参与感与互动感等游戏体验。
《征途》是游戏改编电影,影片将传奇玩家设置为神话式英雄人物,重新想象、创造了游戏玩家的奇观故事,延续了兄弟情的游戏主题。影片还成功地进行了影游联动:一方面,电影《征途》在几年前便已经通过游戏进行宣传,并且在制作初期就曾通过“搜集老玩家故事”“玩家选举心目中男主角”等活动策划吸引了无数老玩家、老粉丝;另一方面,电影以“《征途》15周年巨献”为宣传语,带有宣发游戏的属性,而电影《征途》的大部分宣发案几乎都有提及游戏《征途》,二者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捆绑式宣发。
《姜子牙》探索了影游融合的新业态。影片的制作是先搭建世界观,再围绕世界观建构角色,这样的工业化制作流程具有某种游戏IP化的开发特质,也颇为符合电影工业美学原则。
自然,想象力消费类电影应该不拘束于一种固定的元素、模式与形态。2020年中有几部爱情片便融合进了奇幻元素,在满足受众情感诉求式消费的同时,也大开受众脑洞。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如果声音不记得》在爱情片中融入奇幻元素,融合现实题材与奇幻想象,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融合时空穿越与爱情,以男主角不停地倒回时间为女主角“续一秒钟”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分别对于爱情的处理方法与态度。影片设置了明晰的穿越限制,表明了“游戏规则”“游戏任务”,而且男主角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设置又使影片与游戏进一步融合。影片融合了奇幻、爱情与游戏,满足了受众的奇观化审美消费、情感化消费诉求与游戏消费需求。
八、多元类型共生的电影生态版图
虽然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2020年中国电影的类型发展仍然呈现出较为丰富多元的态势,爱情、青春、喜剧、魔幻、动画、犯罪、动作、文艺等,共同绘制了2020年中国电影的生态版图。
(一)爱情片
2020年的爱情片有《我在时间尽头等你》(5.05亿元票房)、《如果声音不记得》(3.3亿元票房)、《喜宝》(1.13亿元票房)、《荞麦疯长》(5219万元票房)等。根据猫眼娱乐《2020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爱情片成了疫后年轻受众观影社交的刚需,带动了双人观影、多人观影等。[31]
总体来看,2020年爱情片积极进行类型融合与商业化探索,如《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如果声音不记得》都融合了奇幻元素,且几部电影都有明星加持。对于小成本电影而言,有明星加持、宣发到位的爱情片是不错的保障。
但是,2020年的爱情片在质量和口碑上表现一般(如《喜宝》的豆瓣评分仅为3.4分,《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豆瓣评分也只有5.5分),总体表现有待提升。《喜宝》改编自香港著名作家亦舒的同名小说,但没有处理好故事走向与人物形象,且价值观导向值得商榷。《荞麦疯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如果声音不记得》也都被诸多受众吐槽俗套、无味。可见,爱情片亟须改变套路,提升质量。
与上述作品相比,元旦档的《温暖的抱抱》颇为亮眼。该片也是爱情题材,但该片以变态心理、精神疗救为主旨,且利用剧中剧结构,大量呈现歌唱表演的场景,初具歌唱片的类型特点,无论在题材还是类型上都具有开拓意义。
(二)动画片
2020年较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有《动物特工局》(4509.5万元票房)、《妙先生》(1313.8万元票房)、《姜子牙》(16.02亿元票房)。今年动画电影的数量和影响力都较差于2019年,但考虑到疫情影响,如此表现尚属不错。
其中,《姜子牙》被寄予厚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姜子牙》讲述了姜子牙为寻找自我而舍弃身份、地位,一直追求真相、探索真相,坚守“一人不救何以救苍生”理念的故事。影片主题堪称深刻,而且反思权力、讽刺权贵,具有政治隐喻性。姜子牙人设高冷,仿佛是一个“中国的哈姆雷特”。虽然影片有精致、优美的画面,工业化水平较高,但从动画片一般追求的合家欢的定位来看,影片偏于成人向、哲思性的风格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不易产生共鸣。该片与《哪吒之魔童降世》均为彩条屋影业出产,因此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宣发上都植入不少“哪吒”的元素,使很多观众产生了看第二部“哪吒”的预期,但却遭遇了期望落空。这对影片的长线收益造成了不利影响。
值得肯定的是,《姜子牙》探索了另一种动画电影创作思路——将动画变得有内核、有哲理,超越中国动漫一贯的低幼龄化。这种深度开掘有利于动画电影的良好发展,但就目前动画市场来看,我们更需要《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种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动画大片。
无论如何,《姜子牙》代表了动画电影探索深度的决心,《动画特工局》《妙先生》则继续丰富了动画电影的类型与样式。
(三)喜剧片
喜剧电影一直是平民百姓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消费刚需。疫情之后,人们更加需要轻松、欢乐、慰藉心灵和“治愈系”的影视剧,这使得本年度的喜剧电影凝聚了更高的期待。应该说,《我和我的家乡》《沐浴之王》《温暖的抱抱》《肥龙过江》《大赢家》《囧妈》等喜剧电影基本不负所望、表现不俗,与去年相比,总体质量有所提升。
《我和我的家乡》以轻喜剧风格、分段叙事的结构方式讲述了家乡的变迁。其中,《天上掉下个UFO》以UFO这一噱头为导火索,以“寻找UFO”这种本身便具有滑稽性的目的为线索,将青、中、老三代人群集中在村落里,自制UFO圆圈、隐藏飞船、众人追踪圆球等情节都引人发笑;《神笔马亮》以“伪装”贯穿全片,将人物的误会、男主角的躲避、村民的积极配合等都做了趣味性的呈现。
《囧妈》是“囧”系列的品牌延续,以公路片的“旅行”模式(国际列车的独特空间)承载剧情。车站错时、误上旅途、被冻车外、搭讪被拒等情节笑话百出。该片以化解母子两代人的矛盾为主线,以夫妻矛盾为副线,展现当代人为事业苦恼、婚姻紧张的现实生活,同时致敬母亲一代人的苏联红色情结。《温暖的抱抱》将洁癖症、强迫症等精神疾患进行了喜剧化呈现,男主角详细制订死亡计划的桥段十分滑稽,男主角与女主角的对话也诙谐幽默。影片探讨了童年心理障碍及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展现出人文关怀的气息。《沐浴之王》以“失忆”引发各种笑料,并以“沐浴”的传承反思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
这几部作品都将喜剧与社会、人生、文化进行了融合与反思,具有一定的人文厚度。但2020年的喜剧电影也有诸多硬伤,优化内容、提升质量依旧是喜剧电影的创作瓶颈。《囧妈》虽然延续“在路上”的“囧”系列,但笑点尴尬,徐峥所饰演的男主角如同大龄儿童,矛盾的化解也有些仓促,并没有真正触及家庭问题的最深处与母子关系的动人之处。同样,《沐浴之王》尽管笑话百出,但故事也显得有些俗套。
(四)青春片
近年来,《七月与安生》《过春天》《少年的你》《狗十三》等青春片直面社会问题,代表了青春片的成熟,尤其《少年的你》表现青春残酷主题,将青春片推向一个新高度。2020年年底上映的《送你一朵小红花》选材独特、票房口碑双赢,表现颇为亮眼。
《送你一朵小红花》以两个面临疾病的孩子及其家庭为主要描摹对象,表现了青春与成长的残酷,以及家庭的温馨。马小远展现出的积极与韦一航的“丧”形成鲜明对比,二人相互促发、共同成长,最终完成了内心的转变。《送你一朵小红花》真实表现了一个普通家庭面临疾病时的无助、无望与坚持,尤其是他们的真实生活与心理变化,结合青春残酷与青春浪漫,传达出的却是温馨、温暖与爱意。
(五)文艺片
2020年,文艺片数量不少,虽然还是偏小众化,但稳步发展,艺术水准不低。《一秒钟》《掬水月在手》《气球》《棒!少年》《旺扎的雨靴》《第一次的离别》《春江水暖》《春潮》等作品都表现甚佳,部分作品甚至引起广泛讨论。
《气球》清新单纯但很有嚼头,明显超越儿童题材,甚至超越了藏族题材,女性视角、宗教文化、含蓄的性主题、意象化的红气球隐喻等,表征了万玛才旦稳健且不断超越自己的创作生命力。文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以著名学者叶嘉莹为传主,做得精致优雅,深得中华诗词文化之精髓,以电影语言书写出中华文化的美和人性的美。《春潮》则重在关照女性,以两代人矛盾的化解、缓和以及女主角的个人追求为内核,表现出女性对待事情、处理事情的独立意识;影片基调偏于沉静,反思了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并照见了当下部分独立女性的生存困境。
《一秒钟》出自大导演之手,就张艺谋的创作而言,反倒是回归到最初的文艺追求。影片对西北荒漠意象的影像化表现,大量远景、全景的使用,人物最为朴实的情感,以及对边缘个体的关照,都表现出影片的独特魅力。《一秒钟》不仅仅是“一秒钟”,更是一种文化反思,一种导演的回归,一个献给时代、纪念历史的礼物。
九、结语
总之,2020年的中国电影砥砺前行,持续发展。“互联网+电影”已是大势所趋,“线上+线下”的上映发行模式也成为未来趋势,网络电影大有可为,新力量导演充满活力并继续引领创作,新主流电影、想象力消费类电影与多元生态格局共发展。我们期待中国电影产业与创作格局能够更多元、平稳、向好地发展。
2020年,疫情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观众审美心理发生了变化,电影产业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不确定性。但现实题材、想象力消费、喜剧美学等人民群众精神消费刚需的激增无疑是显现的。2021年春节档电影,尤其是《你好,李焕英》的横空出世,再次印证了这一硬道理。因而,瞄准观众需求,降低制作成本,利用好互联网与国内观众的市场红利,大力发展题材、风格、类型均丰富多样的电影生产,不断丰富中国电影的类型样式、美学形态,融合多元文化,扩展中国电影生态版图,我们一定会走出疫情的阴霾。
走过特殊的2020年,我们瞩望电影行业重整旗鼓,再度走向辉煌。
处于大变动之中的这部《中国电影蓝皮书2021》,必将继续铭刻、见证并助力中国电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