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叶朗谈《红楼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再谈“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我在《〈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这篇文章中提出,《红楼梦》的意蕴中有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就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曹雪芹看来,生命的核心是一个“情”字,因此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追求“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是春天。“有情之天下”是他的理想,而且“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他在《红楼梦》中写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被一僧一道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就是用这块石头的“亲睹亲闻”来证实“有情之天下”确实存在于生动、鲜活的现实世界之中,“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在此岸。可以这么说,一部《红楼梦》(《石头记》),就是为了告诉读者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着“有情之天下”,所以人生是有意义的。

我这篇文章继续谈这个问题。我们看大观园中的一些典型的情景,这些情景证实“有情之天下”确实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同时通过这些典型的情景,我们可以感受和认识到曹雪芹“有情之天下”的内涵,就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和平等。

一、宝玉和黛玉说笑逗趣:一个千金难买的瞬间

元妃省亲之后的一个中午,黛玉午睡,宝玉把黛玉唤醒,要和她说话,黛玉只合着眼说:“我不困,只略歇歇儿,你且别处去闹会子再来。”宝玉说:“我往那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说外头的太脏,他不要。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宝玉闻到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又说:“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宝玉笑道:“凡我说一句,你就拉上这么些,不给你个利害,也不知道,从今儿可不饶你了。”说着翻身起来,将两只手呵了两口,便伸手向黛玉胳肢窝内两肋下乱挠。黛玉便笑得喘不过气来。黛玉笑道:“再不敢了。”宝玉笑道:“饶便饶你,只把袖子我闻一闻。”说着,便拉了袖子笼在面上,闻个不住。黛玉夺了手道:“这可该去了。”宝玉笑道:“去,不能,咱们斯斯文文的躺着说话儿。”说着,复又倒下。黛玉也倒下,用手帕子盖上脸。宝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鬼话。黛玉只不理。宝玉只怕她睡出病来,便哄她道:“嗳哟!你们扬州衙门里有一件大故事,你可知道?”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只当是真事,因问:“什么事?”宝玉就顺口诌道,扬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里有一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因为熬腊八粥,老耗子就派小耗子去山下庙里偷果品。红枣、栗子、花生、菱角都派人去偷了,只剩下香芋一种,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道:“我愿去偷香芋。”老耗子并众耗子见他体弱,不准他去。小耗子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众耗子道:“你先变个我们瞧瞧。”小耗子笑道:“这个不难,等我变来。”说完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小姐。众耗子忙笑道:“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子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我就知道你是编我呢。”这一回的题目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图3-1 孙温绘《红楼梦》第十九回情节,图左侧为“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对这一段描写,作家王蒙说,“当宝玉和黛玉在一个晌午躺在同一个床上说笑话逗趣的时候,这个中午是实在的、温煦的、带着各种感人的色香味的和具体的”,“这个中午是永远鲜活永远不会消逝因而是永恒的”,“这是一个千金难买、永不再现的,永远生动的瞬间,这是永恒与瞬间的统一”。1

为什么千金难买?因为这是小儿女之间的纯真的欢乐,“既是耳鬓厮磨、温柔缱绻,又是天真烂漫、两小无猜”,“声、形、动、气味、床上的环境,何等地迷人动人!”“这是一个童年欢乐的高峰”,过了这个高峰,就有可能“面对种种压力束缚,说不完的苦处,诉不完的委屈,疑不完的心病,受不完的压抑……谁还能这样地亲亲热热,说说笑笑,碰碰摸摸,一刻千金,人生能有几回情意绵绵、玉体生香的时刻?”2

这就是“有情之天下”,这个瞬间就是永恒。王蒙说得好:“有过类似欢乐人生经验的人是多么幸福!”3

二、龄官画蔷,贾蔷放飞小雀:又一个千金难买的瞬间

盛暑的一天,宝玉进大观园,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咽之声。宝玉隔着篱笆洞一瞧,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一根簪子在地上画字。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看她画的字,是个“蔷”字,画来画去,还是这个“蔷”字。书中写道,“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宝玉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这时,一阵凉风吹过,下了一场大雨,把两个人全身都淋湿了。

这女孩子是谁?就是龄官。贾府为准备元妃省亲,派贾蔷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演戏的女孩子,龄官就是其中的一个,演小旦。她在地下画的“蔷”字,就是指贾蔷。

看到这里,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龄官和贾蔷两人的情意。我们再往下看。

图3-2 孙温绘《红楼梦》第三十、三十一回情节,图右上角为龄官画蔷

那一日,宝玉来找龄官,想请她唱《牡丹亭》中的“袅晴丝”。龄官没有答应,说:“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只得出来。别的女孩子说:“只略等一等,蔷二爷来了叫他唱,是必唱的。”宝玉问蔷哥儿哪去了,回答说:“才出去了,一定还是龄官要什么,他去变弄去了。”宝玉站了片刻,果见贾蔷从外头来了,手里提了一个雀儿笼子,上面扎个小戏台,并一个雀儿,兴兴头头往里走着找龄官,见了宝玉只得站住说几句话,接着进去对龄官说:“你起来,瞧这个顽意儿。”“买了雀儿你顽,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接着就拿些谷子哄那雀儿在戏台上乱串,衔鬼脸旗帜。众女孩都笑道“有趣”。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那里的香脂油蒙了心!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书中写道:“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深意。”

我们看到这儿,也才领会龄官画蔷的深意,同时也才领会“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的“痴”的深意。龄官拒绝贾蔷送雀儿的好意,显示了一种自尊,一种傲气。龄官的自尊不仅表现在这一处。元妃省亲,贾蔷带领的十二个女孩演了四出戏,演完后,元妃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答应了,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她不过,只得依她作了。这回宝玉来找她唱“袅晴丝”她也没有答应,说是嗓子哑了,还说“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她并不因为元春是贵妃,地位尊贵,就必须唯命是从。这种自尊,是一种人格的尊严,人性的尊严。龄官画蔷的痴情,就包含了这种自尊。宝玉因此悟到女孩子的“痴情”,是每个人各有所爱,并非只爱他宝玉一人。他曾说他死了,女孩子的眼泪都来葬他,这是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书中说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这是宝玉对“情痴”、对“有情之天下”的深一层的领悟。这是《红楼梦》写贾宝玉极重要的一笔。

大观园里的女孩子,那些丫鬟、优伶、侍妾,很多人都有一种自尊。这种自尊,在当时等级观念深厚的世俗眼光看来,就是一种傲气。举个例子。香菱在大观园里处于底层,自幼缺乏文化教养,但她有一种文化的自尊,追求文化上的平等,要跟黛玉学诗。她不仅在黛玉指导下读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而且自己学写诗,精血诚聚,竟然在梦中得了八句。曹雪芹写香菱学诗,显示他的平等观达到了当时一般文人难以达到的高度。香菱学诗,黛玉葬花,龄官画蔷,湘云醉卧,都是《红楼梦》中的华彩乐章。薛蟠的老婆夏金桂看不起香菱,说“香菱”这个名字“不通之极”:“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香菱反驳说:“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香菱的话不仅显示一种自尊,而且还说明了美学上的一个道理。和曹雪芹同时代的清代美学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4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5美在世界上到处存在,但必须有人照亮,要有美的心灵,要有美的眼光,要有香菱这样的人。香菱处于社会最底层,依然有美的追求,美的心灵。《红楼梦》中很多女孩子都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本人就是美,香菱就是美。一个人爱美,追求诗意,是出自她美好的人性,美好的灵魂。不爱美的人,就是缺乏人性。夏金桂就是缺乏人性。

回到刚才的话,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很多人都有一种自尊,一种人格的尊严,一种人格平等的追求,一种人性自由的追求,一种美的追求。龄官促使贾蔷放飞雀儿,显示了人格的尊严。香菱学诗,为自己的名字辩护,显示了人格的尊严。大观园中的“有情之天下”,大观园中的“青埂峰”,大观园中这些“异样女子”的“情”和“痴”,都显示了一种傲气,一种人格的尊严。这种傲气,这种人格的尊严,就是一种人格平等、人性自由的追求。

三、色到空门也着花:栊翠庵的雪中红梅

汤显祖的《紫钗记》第五十一出开头,老僧吟道:“色到空门也着花,佛桑春老散香霞。”春天到了,寺庙前开满了花朵。在汤显祖那里,花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汤显祖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牡丹亭》中的名句。汤显祖的诗表明,即便是“空门”依然阻挡不住春天的到来。汤显祖用“情”充实了“空”,用“情”照亮了“空”。

高濂在《玉簪记》中写了一个陈妙常,因为遭遇兵火之灾,家庭离散,投身女贞观为尼,她自己说:“想我在此出家,原非本心。只为身无所归,寄迹于此,那知弄假成真。到后来,不知怎生结果。”她写诗说:“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愁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怎奈凡心转盛。”正碰上书生潘必正寄居观中,于是与潘必正产生爱情。这就是“情”照亮了“空”。

大观园里也有一个“空门”,就是栊翠庵。栊翠庵中住着一位女尼,名叫妙玉。书中第十七回林之孝家的对王夫人介绍妙玉说,妙玉“带发修行”,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代替出家)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王夫人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说:“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这样就写了请帖并备了车轿,把妙玉接了过来。

书中说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又从邢岫烟的口中说她“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所以到了都中。妙玉的这个身世,自然使我们想到汤显祖写的陈妙常。陈妙常出家“原非本心”,只因为身无所归,寄迹于此,强将经卷压凡心,怎奈凡心转盛。“怕春去留不住少年颜色。”妙玉也是一样。妙玉是因为自小多病所以带发修行,她依然是一个情缘未断的女孩子。书中对此有象征性的描述。一天早上,宝玉起来,见一夜大雪,下了一尺多厚,宝玉走到山坡之下,“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这个白雪红梅,偏偏开放在栊翠庵空门之中,正是“有情之天下”的象征,就是“色到空门也着花”,“情”照亮了“空”,“云空未必空”。

图3-3 孙温绘《红楼梦》第四十九回情节“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书中正面写妙玉的笔墨并不多,但有几处着意点出妙玉心中对宝玉的情意。

一处是第四十一回,贾母领刘姥姥等人到栊翠庵吃茶,妙玉拉宝钗、黛玉进耳房吃“梯己茶”,宝玉跟了来。妙玉给宝钗、黛玉的杯是两个古玩珍奇,而给宝玉吃茶的杯是“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后来又拿出整雕竹根的大杯,这都说明妙玉对宝玉另眼看待。

图3-4 孙温绘《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情节,图右上角为“吃梯己茶”

一处是第五十回,李纨邀众人聚在一起作诗,差宝玉去向妙玉讨梅花。外面下着雪。一会宝玉捧了一枝红梅进来,笑道:“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大家看这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宝玉说的这句话:“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其实这句话十分重要,说明宝玉向妙玉讨这枝梅花有许多故事,这里面肯定有妙玉对宝玉的情意在其中,书中没有明写,不过后来补写了一句。众人写了诗,贾母来了,领众人去找惜春,然后回去用晚饭。这时宝玉又出现了,他对宝钗、黛玉说:“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可见宝玉和妙玉的关系不同寻常。

再一处是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第二天发现有人送来一个粉笺写的贺帖,宝玉一看,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看毕,直跳了起来。袭人等人对宝玉的这个举动不以为然,说:“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但是邢岫烟对这件事的反应不一样。邢岫烟见了帖子,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宝玉半日,方笑道:“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邢岫烟“只顾用眼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请注意是“上下细细打量了半日”),又连用了三个“怪不得”,她的这番举动和说的这番话,表示她感觉到宝玉品格不同一般,同时又感觉到妙玉心中对宝玉有情意了。

《红楼梦》中的这几处描写,足以把妙玉心中对宝玉的情意写得很充分。因为有这些描写,一些《红楼梦》的研究者对妙玉都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说妙玉身入佛门,心恋尘世,或者说妙玉表面求洁,内心却难以脱俗,“凡心转盛”,总之是“云空未必空”。“云空未必空”,在他们看来是对妙玉的贬斥。其实,在曹雪芹那里,“空”并不是最高的范畴,“情”才是最高的范畴,“情”高于“空”,“空”不能否定“情”,“情”却可以否定“空”,“云空未必空”正是常情、常理。妙玉身在空门,但“色到空门也着花”,“白雪”是“空”,“红梅”是“情”,栊翠庵的红梅依旧花吐胭脂,香欺兰蕙,正说明栊翠庵中依然有青梗峰(“有情之天下”)。只不过妙玉的“情”无法公开显露,用妙玉自己的诗来说就是“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不是妙玉心中的“俗”气,而是妙玉心中的悲伤、悲苦和悲愤。

四、尤三姐自刎:以一死报痴情

尤二姐、尤三姐是宁国府贾珍之妻尤氏继母的两个未出嫁的小女,随她们母亲也住进宁国府。尤三姐长得很美。《红楼梦》里写一个女孩子模样长得很好,往往把她和黛玉相比,也就是把黛玉当作美的标准。宝玉初次见龄官,书中写她“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是说她长得美。王夫人对凤姐说她讨厌晴雯,说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也是说她长得好。对尤三姐也是一样。书中写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对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情况,提到林黛玉,说“她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这也是把尤三姐和林黛玉相比,说尤三姐长得美。尤三姐不仅长得美,而且绰约风流,风情万种。此时贾琏娶尤二姐成了二房,贾珍又看上三姐,他和贾琏一起来找尤三姐喝酒调笑取乐,被尤三姐痛骂了一顿。尤三姐说:“这会子花了几个臭钱,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两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她一番话把贾珍、贾琏二人的酒吓醒了。她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尤二姐担心日后要生出事来,就和贾琏商议为尤三姐找个人嫁了出去。她找尤三姐商量,尤三姐说:“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三姐说不能凭你们拣择,必须她自己心中进得去,说明她是坚持独立的人格,爱的尊严。那天,尤二姐盘问了她一夜,尤三姐说了,五年前她们老娘家拜寿,三姐看中了串客(票友)里一个作小生的,叫作柳湘莲,要是他才嫁。三姐说:这人一年不来,她等一年,十年不来,她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尤三姐对贾琏说:“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的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后来贾琏去外地正好遇见柳湘莲,就对柳湘莲推荐尤三姐,柳湘莲很高兴,并用传家之宝鸳鸯剑作为定礼。但是等柳湘莲进了京,听说尤三姐是宁国府贾珍的小姨,马上反悔了。他对宝玉说:“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于是湘莲向贾琏讨回鸳鸯剑。尤三姐在房里听见柳湘莲反悔,就摘下剑来,将一股雌剑隐在肘内,出来说:“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湘莲想不到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等三姐入殓后,湘莲俯棺大哭一场,便告辞出门,昏昏沉沉,忽见尤三姐从外而入,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又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从此再不能相见矣。”

图3-5 孙温绘《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节,图右侧为“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尤三姐以一死报痴情,和林黛玉眼泪哭尽、“焚稿断痴情”一样,都是“情痴”“情种”的极致形态,这也是“有情之天下”的一种最灿烂的形态了。

五、怡红院中的狂欢节:人回到人自身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对我们理解大观园中的“有情之天下”有一种特别的启示。

《红楼梦》里描写过多次寿宴,每一次寿宴都是按照上下尊卑严格的等级秩序,这一个生日宴会完全不一样。这个宴会是怡红院的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书中描写,那天是宝玉的生日,怡红院里八个女孩子,芳官、碧痕、小燕、四儿、袭人、晴雯、麝月、秋纹,一起凑钱(前四人每人三钱银子,后四人每人五钱银子)举行宴会,为宝玉庆贺生日。他们等林之孝家的为首的一帮查夜的人过去,便关了院门,摆上酒果,卸下正装,开始喝酒。因有人提议,又把黛玉、宝钗、探春、李纨、宝琴、香菱等人请来,一起掷骰子抽签喝酒表演。一直喝到二更,把黛玉、宝钗等人送走,余下的人又行令,用大钟喝酒,都喝醉了,横七竖八地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大家都不好意思。袭人说:“昨儿都好上来了,晴雯连臊也忘了,我记得他还唱了一个。”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唱过!”众人听了,都红了脸,用两手握着笑个不住。这时平儿来了,问:“你们夜里做什么来?”袭人便说:“告诉不得你。昨儿夜里热闹非常。”“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当晚这群女孩中最放光的是芳官。书中对她给了四个特写镜头。第一个镜头,宝玉对芳官说晚上吃酒,芳官说:“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第二个镜头,是对晚上宴会前芳官的形貌的特写。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宝玉:“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接着就细细地描写芳官:“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绒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是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得众人笑说:“他两个倒像是双生的弟兄两个。”你看芳官多么光艳照人!第三个特写镜头是骰子摇到宝钗,宝钗指定芳官唱曲,芳官便唱“寿筵开处风光好”,众人都道:“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芳官只得细细地唱了一支《赏花时》才罢。宝玉听了这曲子,眼看着芳官不语。第四个特写镜头,是他们把黛玉等人送走后,又用大钟喝酒,猜拳赢唱小曲儿。芳官吃得两腮胭脂一般,眉梢眼角越添了许多丰韵,身子支撑不住,便睡在袭人身上,说“好姐姐,心跳的很”。袭人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一侧,由她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这场生日宴会,是大观园中“有情之天下”的典型场景。我们会注意到两点,第一,这个生日宴会自始至终充满了欢乐,充满了笑声。从开始掷骰子,数到宝钗,接下去是探春、李纨、湘云、麝月、香菱、黛玉一直到袭人,书中的描写是“宝钗便笑道”,“众人都笑说”,“众人笑道”,“李纨笑道”,“黛玉笑道”,“众人都笑了”,“众人笑说”,总之一直是笑,大家都笑,每个人都笑,这是狂欢式的笑。第二,这里出席的所有人员,没有尊卑、主奴、贫富之分,一律平等。这是为宝玉庆寿,而主办者是怡红院的八个丫鬟,宝玉是主子,丫鬟是奴婢,但是他们没有主奴之分,他们每个人都要出一点钱办宴席。宝玉说不该叫芳官、碧痕出钱,她们哪有钱。晴雯反驳说,不在钱,而在“各人的心”,要“领他们的情”。他们一起喝酒,猜拳,唱小曲,最后横七竖八地睡在一起。这种情景地地道道就是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

图3-6 孙温绘《红楼梦》第六十二、六十三回情节,图左侧为“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是什么?

我们看看历史上思想家的论述。

最早柏拉图说,“众神为了怜悯人类——天生劳碌的种族”,就赐给他们许多节庆活动,以便他们能“恢复元气”,“回复到人类原本的样子”。6歌德说,罗马狂欢节“是人民给自己创造的节日”,“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别刹那间仿佛不再存在了:大家彼此接近”,“彼此之间的不拘礼节自由自在融合于共同的美好心绪之中”,“严肃的罗马公民,在整整一年里他们都谨小慎微地警惕着最微不足道的过失,而现在把自己的严肃和谨慎一下子就抛到了九霄云外”。7尼采认为这种节庆狂欢的生活状态是酒神精神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中,人充满幸福的狂喜,“此刻,奴隶也是自由人。此刻,贫困、专断或‘无耻的时尚’在人与人之间树立的僵硬敌对的藩篱土崩瓦解了。此刻,在世界大同的福音中,每个人感到自己同邻人团结、和解、款洽,甚至融为一体了”。每个人欣喜欲狂,“他的神态表明他着了魔”。8尼采把这种状态归结为“醉”的状态,“醉”是自由和解放的欢乐,正如罗素所说,“在沉醉状态中,肉体和精神方面都恢复了那种被审慎摧毁了的强烈真实感情。人们觉得世界充满了欢愉和美,人们想象到从日常焦虑的监狱中解放出来的快乐”。9

俄国学者巴赫金说,“在日常的,即非狂欢节的生活中,人们被不可逾越的等级、财产、职位、家庭和年龄差异的屏障所分割开来”,同样,“人们参加官方节日活动,必须按照自己的称号、官衔、功勋穿戴齐全,按照相应的级别各就各位(按:我们看元妃省亲的各项活动就是如此)。节日使不平等神圣化”。但是,狂欢节不一样,“在狂欢节上大家一律平等”。狂欢节超越了世俗的等级制度、等级观念以及各种特权、禁令,也就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种种局限和框架,显示了生活的本身面目,或者说回到了生活本身,回到了本真的生活世界。人与人不分彼此,互相平等,不拘形迹,自由来往,从而显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自由形式,显示了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这就是一种复归,即人回复到人的本真存在。“人回归到了自身,并在人们之中感觉到自己是人。人类关系这种真正的人性,不只是想象或抽象思考的对象,而是为现实所实现,并在活生生的感性物质的接触中体验到的。”10

我们看,怡红院这个晚上的宴会,不就是柏拉图、歌德、尼采、巴赫金说的狂欢节吗?他们超越了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他们一律平等,他们用大钟畅饮,开怀大笑,猜拳,唱小曲,他们都沉浸在尼采说的“醉”的状态,感觉到自由解放的欢乐,感觉到世界充满欢愉和美。用巴赫金的说法,他们不分彼此,互相平等,不拘形迹,自由来往,从而显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自由形式。他们回到了人的本真存在,在活生生的感性生活中感觉到自己是人。这是人类关系中的真正的人性,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

怡红院的这场夜宴,是大观园中“有情之天下”的典型场景,它使我们明白,曹雪芹心中作为人生之终极意义之所在的“有情之天下”,不仅彰显“儿女之真情”,而且超越了等级制度、等级观念,“有情之天下”就是人与人一律平等。

六、晴雯与宝玉诀别:一道彩虹照亮了大观园的“有情之天下”

晴雯与宝玉诀别的情景是大观园中“有情之天下”最使人感动的一幕。

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怡红院是两条罪状,一条是模样长得标致,二是言语尖利。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的挑动者)对王夫人说,“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妖妖 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就把晴雯喊出来,正值晴雯身上不舒服,刚起床没有妆饰,王夫人一见她钗垂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便冷笑道:“好个美人,真像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又对凤姐自怨道:“这几年我越发精神短了,照顾不到,这样妖精似的东西竟没看见。”王夫人命人把晴雯、四儿、芳官都赶出怡红院,并且说,“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晴雯被赶出后,宝玉和袭人有一番对话。宝玉说:“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袭人说:“太太只嫌他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他。”宝玉说:“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她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剑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况又是一身重病……那里还等得几日,知道还能见他一面两面不能了。”又说:“不是我妄口咒他。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袭人说:“草木怎又关系起人来?”“真也成了个呆子了。”宝玉叹道:“你们那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所以这海棠亦应其人欲亡,故先就死了半边。”这就是后来宝玉《芙蓉女儿诔》说的“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图3-7 孙温绘《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情节“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晴雯被赶回她姑舅哥哥家,果然病危,宝玉偷偷跑去看她。晴雯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说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宝玉流泪问道:“你有什么说的,趁着没人告诉我。”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说毕又哭。接着晴雯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对宝玉说:“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了。”晴雯又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晴雯这几段话,真是句句是泪,字字是血。晴雯临死和宝玉换袄,以便将来躺在棺材内怀念怡红院的生活,这不仅表现晴雯心中的“儿女之真情”,而且表明在晴雯心中,有一种人格的尊严,她和宝玉是平等的。

当然,这是一个悲剧,是花怯狂风、柳愁骤雨的悲剧,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悲剧,是“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的悲剧,总之是“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剧。

有学者说,晴雯和宝玉的诀别,有如一道彩虹,照亮了大观园的女儿世界11。我以为这话说得很好。我补充一句,晴雯和宝玉的诀别,有如一道彩虹,照亮了大观园的“有情之天下”。

以上我们看到了大观园中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场景,我们看到了宝玉和黛玉躺在一张床上说话逗趣,看到了龄官画蔷、贾蔷放飞小雀,看到了栊翠庵雪天红梅盛开,妙玉情意难禁,凡心转盛,看到尤三姐以一死报痴情,看到怡红院群芳喝酒狂欢,看到晴雯临死和宝玉换袄,这些活生生的场景,都使我们看到了在现实的世界中确会存在着“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真实的存在,“有情之天下”不在彼岸,而就在此岸。

我们不仅看到“有情之天下”的真实存在,还强烈地感受和认识到“有情之天下”的内涵。“有情之天下”的核心是一群明亮、活泼、多情的少女(“异样女子”),她们是“情种”“情痴”,她们追求“情”的自由,“情”的解放,她们追求人格的平等,人格的尊严。龄官要贾蔷放飞雀儿,是追求人格的平等和尊严。尤三姐自刎,是追求人格的尊严。晴雯临死与宝玉换袄,是追求“情”的解放,人格的平等。怡红院群芳开夜宴,更是超越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一次自由、解放的狂欢。“有情之天下”除了一群多情的少女,还有一位多情的公子贾宝玉。贾宝玉的本性是平等待人。他尊重丫鬟,尊重优伶,尊重下等人。总之,“有情之天下”就是体现“儿女之真情”的世界,“有情之天下”就是人与人一律平等,“奴隶也是自由人”的世界。

这本书一开篇,曹雪芹写了一绝,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在何处?“味”在何处?“痴”和“味”在两点。一点是追求儿女之真情,一种纯真的爱。一点是追求人间之平等,超越等级观念、等级制度的平等自由的世界。

当然这两点是统一的。统一起来就是“有情之天下”。在曹雪芹心目中,这种“有情之天下”彰显“儿女之真情”,体现人与人一律平等、“奴隶也是自由人”的世界,就是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是人回复到人的本真存在,是真正的人性,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

这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是一种非常新的思想。

曹雪芹“有情之天下”继承了汤显祖的思想,但就追求人与人一律平等这一点来说,他超越了汤显祖,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思想史上占有崇高的位置。

当然,曹雪芹也看到,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有情之天下”有时只是短暂的存在,只是瞬间,而且往往是悲剧的结局,《红楼梦》就是一场悲剧。我们后面一篇文章就谈《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

1 王蒙:《红楼启示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第302—303页。

2 王蒙:《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5—36页。

3 《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第36页。

4 《已畦文集》卷九《集唐诗序》,清康熙叶氏二弃草堂刻本。

5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0页。

6 转引自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3页。

7 转引自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李兆林、夏忠宪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84页。

8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9页。

9 转引自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8页。

10 《巴赫金全集》第六卷,第12页。

11 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增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