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往事(二):一个历史地理的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合院的历史、类型以及北京四合院

建筑学家早已经给四合院的定义做了解读, 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建筑四周是封闭的, 且内部的建筑以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这种形式都可以称为四合院, 也就是说四周封闭、中间呈对称的形式都具有四合院的特点。从这样的定义可以发现, 四合院本身并不仅仅是属于北京的建筑, 而且也不仅仅限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 它的历史是很久远的。我们可以由此追溯四合院的历史、类型以及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一) 四合院的历史

中国地域广大,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属性的差异,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建筑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公元前3000年甚至更早的时候, 黄河流域的建筑有一半在地下, 另一半在地上, 形成了一种地下和地上结合的半穴居式的建筑, 被考古学家称为半穴居型, 这种建筑类型广泛分布在黄河上、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相比, 长江中下游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条件, 也就是又湿又热。几千年前的先民当时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 他们的建筑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从考古学家复原的结构图来看, 房子是利用木结构架空的, 也就是说房子并没有直接建在地面上, 人是生活在架空的阁楼之上的。这是为什么呢? 先民当时发现了在湿热的环境下长时间接触地面会造成很多疾病, 于是就采用了这种建筑方式。这种干栏式建筑在今天的长江流域并不多见, 但我们都知道云南的西双版纳仍然有傣家的竹楼, 其特点是把人居住的地方架空, 使地面和房屋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竹楼就是现代版的干栏式建筑。

随着历史的发展, 人们对于环境的征服能力越来越强, 南北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居住形式向一个共同的方向趋近。北方人逐渐从半穴居的形态转向地面, 而南方人也逐渐从干栏式建筑转向地面。当北方摆脱了半穴居、南方干栏式建筑逐渐减少, 在地面所建构的民居就开始出现了。

这种变化与四合院有什么联系呢? 在史前时期, 还不存在四合院。进入到历史时期之后, 比如夏商周时期, 这种四周封闭、以中轴线为对称轴的四合院型建筑开始出现了。下面举一个例子(图1) , 左图是考古学家在陕西关中宝鸡附近发现的一处西周时期的大型宫殿遗址, 右图是建筑考古学家根据宫殿遗址所绘制出的复原图。在这幅复原图上可以看到两部分内容, 左侧是考古学家所看到的建筑地基, 右侧是木结构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几千年间已经被毁掉了。虽然它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北京四合院并不相同, 但是在建筑学上它具有一些四合院的特征。从这幅图中, 我们可以发现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建筑是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的, 这恰恰也是四合院的特征之一。类似的建筑遗址还有很多。

图1 西周时期宫殿遗址及复原图

除了考古遗址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 比如说墓葬中的壁画以及发掘出来的器物都证明了四合院这种建筑在中国有一种久远的历史。图2是东汉时期的画像砖, 砖的图案显示了汉代当时的民居形式, 虽然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角落, 但是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个院落具有一种四周封闭的特点。

图2 东汉画像砖中的汉代民居

除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之外, 一些从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明器也展示了当年的民居特征。图3所示的明器是一个小型陶器制作的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坞壁型的建筑, 作为当年一种重要的民居形式, 已经有点接近后代, 包括明清到民国以来类似于封闭型碉堡的院落。从实质上讲, 它已经具备了四周封闭、沿中轴线对称的两大特征。

图3 汉代明器所示的民居

我们也发现了更多相关的文物, 从中可以看出东汉以后一直有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图4展示的是西安的唐代墓穴中出土的唐三彩制作的庭院模型, 在这个器物中我们惊奇地发现, 它和现代的四合院是极其相近的, 我们可以看到大门、影壁, 沿着中轴线的是整个院落中最重要的房子,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正房。除了正房之外还有东西厢房, 沿着中轴线还有下面一个院落, 整个结构和现在的四合院是非常相像的。

图5是根据北京一座元代遗址复原出的四合院图, 这个遗址位于北京的后英房胡同。从复原图上可以看出, 当时的四合院形状与明清以来乃至于今天的四合院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元代四合院前面和后面两座正房之间有一个彼此相连的建筑, 在平面上可以发现它是现代汉字的“工”字, 这种“工”字形建筑是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 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整个院落保持一种四周封闭、中轴线对称的形式, 因此这也是一种四合院。

图4 唐三彩庭院模型

图5 元代四合院示意

从上面这些文物可以发现, 原来四合院不是今天的北京才有的, 考古学家以一种充足的证据告诉我们, 四合院这种建筑从几千前的西周时期一直传承到今天。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 它不仅仅用在民居之上, 也广泛应用于官衙和宫殿。比如, 故宫实际上就是由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宫殿群。再如, 保定有一处直隶总督府是清代时期的衙门, 这个直隶总督府就是四合院类型的。除了保定直隶总督府外, 山西省霍州、河南省濮阳等地都留下了历史时期的官衙, 这些衙门的构成也是四合院类型。除了这些衙门之外, 许多佛寺、道观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比如雍和宫、白云观, 这些寺庙、道观从整个建筑结构来讲也属于四合院。所以说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基本类型。

(二) 四合院的类型

今天的主题是北京四合院, 但是国内并不仅仅是北京, 全国各地都有四合院类型的建筑。中国幅员辽阔, 各地不但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特征, 也有着形式各异的民俗风情, 受这些因素影响, 四合院的庭院布局也形成了南北方的不同风格。

图6显示的是山西的四合院。如今山西大院文化在全国非常有名, 从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 乔家大院就开始出名了。但是其实在山西, 乔家大院不是最大的大院, 像王家大院、常家大院, 从规模上要比乔家大院大得多。从这幅图中可以发现山西四合院所具有的一个显著特点, 那就是它的正房多数是二层。作为对比, 北京的四合院, 正房基本上是一层。

图6 山西四合院

云南白族的传统民居也是四合院, 是建筑学家称之为“印”形的建筑, 四四方方。它也具备四周封闭、中间对称的特征, 被称为“三坊一照壁”, 不过从外表看它和中原的四合院有很大不同。

东北的四合院也有自己的特征。由于东北地区在历史上的经济开发是很晚的, 到清朝开始, 内地人才大规模地以“闯关东”的形式到达东北, 人口相对来说不算稠密, 因此东北的四合院非常宽敞, 各类农具车马都可以放在院子里。另外由于东北非常寒冷,取暖就变得非常重要, 所以在四合院的房屋后面往往有个大烟囱。

长江流域的四合院具有的特征, 被建筑学家称为“四水归堂”。这种建筑从上游四川一带一直到下游江浙一带均有分布。那么什么叫四水归堂呢? 四周是由封闭建筑构成的一个院落, 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筑的屋檐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它的院子非常小。南方人把这个小院子称为天井, 看到图7也可以想象到站在院子里看上面的天空, 就像是一口井一样非常小, 因此叫作天井。南方四合院中的天井,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由于南方非常炎热, 院子小就有大量阴凉的地方, 在夏天不至于过于炎热, 同时所有的屋檐互相连接在一起, 当雨水大的时候顺着屋檐的斜坡流到院落里, 然后再沿着院落的下水道流出去, 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是南方四合院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

图7 长江流域民居天井素描

黄土高原上也有四合院。陕北、山西一带, 黄土埋藏深厚, 所以人们就地取材, 利用黄土挖掘窑洞。提到窑洞, 大家往往想起那种沿着黄土断崖修建的一排一排的窑洞, 但是其实黄土高原上还有另一种窑洞, 它不是沿着黄土的断崖修造, 而是向下挖, 挖出一个四方的院落, 在每一个方向上都有个窑洞, 从这样的组合形式来看, 它很像我们所说的四合院, 也就是说它也具备四周封闭、沿中轴线对称的特征。

于是我们发现, 原来在我国, 并非只有北京有四合院, 南北方许多地区都有, 不但汉民族有, 少数民族也会采取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四合院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个建筑理念, 它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有一种含蓄、喜欢保护自己隐私的想法, 四合院就将自己的生活及家庭都包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之内。西方国家的院落是没有遮挡物的, 随便一个过路人就可以看到院子里是什么样子。

既然全国各地都有四合院, 那么北京的四合院和全国各地其他地方的四合院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非常直观的不同就是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不在中轴线上。图8是一幅典型的北京四合院简图, 从图中可以发现, 四合院的大门并不在院落中轴线正前方, 而是修在一个角落里。这种特点不仅仅是今天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也不仅仅是明清以来才出现, 而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已逐渐形成。而且, 并不是北京最先将大门修建在角落。北宋时河北正定县 (这座城在北京南面) 出现了一种风水思想, 被称为后天八卦, 按照这种思想,宫殿、官衙, 乃至于佛寺和道观是可以把大门放在中轴线上的, 但是一般的民居是不可以的, 它们只能把大门安放在乾位所在的西北方或者巽位所在的东南方。一千多年来, 后天八卦的这种思想影响到了中国北方许多省, 以河北为中心, 向西传播到山西后又影响到陕西, 还影响到河南、山东, 从地理上讲, 淮河以北、燕山以南的这些区域, 大概和我们平时说的华北范围接近, 都是后天八卦思想的主要影响地区。大家去山西参观各种大院也会发现, 山西大院的大门和北京四合院大门位置是一致的, 它们有共同的历史传承。这是华北地区四合院独有的特点, 东北和南方的四合院就不具备这种特征, 在这些地方, 整个院落的中轴线是从大门和正房穿越而过。

图8 北京四合院大门位置示意

大门处于院落的一角, 是华北地区四合院的共同特征, 那么华北地区内部又有怎样的差异呢? 它们院落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北京的四合院院落一般是正方形, 也就是说长宽比接近1 ∶ 1; 山西和陕西的就不一样了, 山西四合院的院子是长方形的, 长宽比接近2 ∶ 1;陕西四合院的院子就更长了, 关中地区长宽比达到了3 ∶ 1。

上面讲述了在后天八卦思想所影响的区域, 四合院的大门处于角落的共同特征, 以及北京四合院独有的正方形院落的特点。北京现存的完整的四合院已经很少了, 从一些老照片里我们依稀能看出四合院曾经的样子。几十年前老北京的人口并没有现在这么多, 四合院的院落就是一个家庭或者街坊邻居的休闲空间。随着近三十年的发展, 人口在增加, 新建的四合院已经非常少了,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再看到这样的院落了。

(三) 北京四合院的空间组合

说空间组合之前必须要了解历史上的北京。元朝攻破金中都之后, 新建元大都, 从元大都的平面图可以看到, 皇城、宫城之外的区域, 都被大街分成了各个单元。这些大街呈正东西南北分布, 其实今天北京的街道仍然具有这种特点。这种非常规则的大街之间,又排列着许多小的空间单元, 即为胡同。两条大街之间有多少胡同呢? 由于两条大街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因此大街之间的胡同数目也是固定的, 一般10条, 所以北京的地名中就会有六条、头条、东四、东四十条这样的名称, 这些“条”与胡同的顺序是有关的。由于大街是固定的, 胡同的数目也是固定的, 尽管从元到明清, 皇帝发生了变化, 但是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基本布局没有变。胡同的两侧分布着四合院, 因此四合院的空间组合也一直具备着一定的规律。

由于大街小巷非常规整, 因此无论是在大街两侧, 还是胡同两侧的四合院, 院落的大小都是有规定的, 这种大院子和小院子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说的空间组合。

既然两条胡同之间的宽度是一定的, 且自元代设计好以后就基本不再变化, 那么这两条胡同之间的距离, 正好可以修建两个二进四合院, 如果一侧修建了三进四合院, 那另一侧就只能修建一进四合院。当然, 也可以在其中修建一个四进四合院, 这一座四进四合院就已经把两条胡同之间的宽度占满了, 于是就不能再修建别的院落。

一进四合院指的就是四周的房间构成一个封闭的建筑空间, 两进四合院会有两个封闭的空间, 其中第一个院子是一个狭窄的长条, 进入正房所在的院子, 才是一个正方形的院落。三进四合院的第一进和第三进都是狭长的院落, 只有中间的院子是方形的。四进四合院的第一进和第四进是狭窄的, 中间有两个宽敞的四方形院落。

当然, 北京城是天子脚下, 也就是说皇帝生活在这里, 贵族也生活在这里, 他们的居住空间当然与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四合院远远超过三进、四进, 在北京还有一些带花园的五进四合院, 甚至一些王爷府有七进、九进的四合院, 这些四合院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胡同的宽度, 所以必须有特殊的空间才能够使这些王爷府得以安置。

那么什么样的特殊空间才能兴建王府呢? 大家知道明代定都北京是“天子守国门”, 始终面临着北方蒙古人的压力, 于是北京城内当时就有一些军队操练的操场, 或者存放武器的仓库, 它们占据了很大空间。因为蒙古人往往从北京西边打过来, 所以这些与军队有关的操场、仓库就主要分布在西城一带。但是到清代以后, 清朝皇帝和蒙古兄弟的关系是很好的, 与蒙古打仗的事儿不存在了, 所以这些京城里的操场、武器库也就没用了。规模宏大的王爷府自然就建立在这些空间, 因此才有一句话, 叫“东城富, 西城贵”。“西城贵”指的就是王爷府都在西城, 原因就是这些王府基本都是在明代留下的军队操场和武器库建成的。那么“东城富”又是因为什么呢? 因为运河穿过崇文门到北京后, 沿着紫禁城的东侧过来,将南方运来的货从东城运下来, 于是东城有一些仓库, 比如大家听过的南门仓等, 商人多住在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