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机甲训练
紧急打开的臂盾能挡住对机体造成直接伤害,却挡不住攻击中携带的动能。
武神三号被踢得直接失去了平衡,在空中打着转向下坠落。
“伊贝拉上校!”尤里奥惊叫一声,连忙双手往后一摆,同时打开了数个喷射孔,操控着武神二号加速向武神三号追去。
虽然武神战甲具有极好的避震系统,独特的弹性材料设计,让它的穿戴者更不容易受到过载的影响,但不容易≠没有。
过载这种东西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急速旋转,便会造成极大的过载。
过载过高的话,战甲机体本身倒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但穿戴者却可能因为过载而产生各种负面反应。
过载,指的其实就是人或者物体在离开星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牵引,它和重力加速度是相当的,所以也用g来作为符号。
在航空领域,它常被用来表示飞机或导弹在做各种运动时,机体或弹体各部分承受的载荷。
过载越大,表示升力比该物体的重量大地越多,相应的,该物体受到的力也越严重。
而在里面的驾驶员自然也会遭到同样的待遇。
多少g的过载,就相当于遭受了多少g重力的挤压。
4~4.5g的过载,就会产生行动困难的情况,因为此时人体的体重会变成地面的4~4.5倍!
5~5.5g时,身体直接进入被挤压状态,想要主动活动基本不可能,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黑视!
好在武神战甲的设计中就考虑到了这些,穿戴者穿上贴身的抗荷服后,又会被仿生物细胞膜包裹,这能将受到的过载降低50%左右。
也就是说,原本5g的过载,现在只有2.5g。
普通人都可以承受2~3g的过载。
而一个接收过训练的飞行员,则能承受5~7g的过载。
所以,其实只要不是做特别高难度的动作,普通人进行一些训练后,也可以达到穿戴武神战甲的条件。
而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飞行员,则能操控战甲完成更多更加高难度、更严密的操作。
简而言之,驾驶员越强大,就越能开发它的机体潜力!
伊贝拉显然是一个十分合格的驾驶员。
在武神三号失去平衡,在空中打转,开始遭受侧向过载力拉扯时,她冷静地命令辅助系统打开背部喷射孔。
她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现在的力是不平衡的,而且有很多道不平衡的力在拉扯机体,那她就在某一侧施加一个最强的“大力”,让它将其他的“小力”全部压下去!
轰!
明蓝色的眼光在武神三号身上迸射开来。
武神三号在一瞬间便向另一侧喷射出数百米,待到重新悬停在空中时,它的机体已经再次稳定下来。
尤里奥这才松了口气。
“伊贝拉上校,你没事吧?”
伊贝拉抬头看向他,斗志高昂。
“再来!”
轰!
又是一声轰鸣,武神三号化作一道极光,急速向武神二号冲去。
尤里奥听她的声音中气十足,便也放心下来,主动操控战甲向前飞去。
两副战甲在空中不断地碰撞着。
他们都没有使用武器,只是用拳脚在一下一下地对撞。
如果这是两个人,那他们的动作看起来就像是在招摇撞骗的“武术大师”。
看起来普普通通,直来直往的,没什么技术含量。
但当这种动作放在两副机甲身上时,那观赏性便一下子提了起来。
有了刚才的小意外后,为了照顾伊贝拉,尤里奥放弃了躲避和格斗技攻击,陪着伊贝拉用类似拳拳到肉的打法互殴着。
反正大家都是高强度结晶钢机体,光用拳头,很难真正伤害到彼此。
不断地挥拳、承受攻击,感受到机体的反馈,反倒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熟练机体,提升机甲操控的熟练度。
而位于地面的研究中心,也在趁此机会不断地接收着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将会被收集整理,然后输入到之后的机甲智能辅助系统中,为更好地开发机甲性能提供便利。
譬如,方才武神三号机体失衡,进入空转状态。
如果智能辅助系统中加入了相应的针对策略的话,它便可以在机体失衡的瞬间触发相应指令,让机体恢复平衡。
这也就不需要穿戴者再来注意这种小事情了。
两人一连战斗了十多分钟后,下方再次飞上来一道身影。
正是姗姗来迟的武神四号!
光头莫罗憨憨的声音响起:“尤里奥上校,伊贝拉队长,你们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武神三号往后退了一小步,脱离战圈。
伊贝拉平淡的声音响起:“是你太慢了,莫罗。”
尤里奥也停下了手:“莫罗,你可以在这里慢慢熟悉一下,我们给你掠阵。”
“好的,谢谢尤里奥上校。”
光头莫罗也不废话。
他上升的速度慢,所以是一点一点适应过来的。
此时虽然在高空中,但也不是特别难受。
稍稍休息了一分钟后,他便开始慢慢地操控战甲活动起来。
这时候,掌控度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尤里奥是直接到这个位置,就开始做各种活动,甚至很快就完成了较高难度的动作。
伊贝拉稍逊一些,适应了一会儿后,勉强完成了简单动作。
而光头莫罗光是抬手这个动作,就花费了好几分钟的时间。
期间还差点失去平衡,还好尤里奥眼疾手快拉了他一把。
接下来,又整整过了二十来分钟,光头莫罗才勉强完成了整套的基础动作。
也就是举臂、握拳和击掌。
随后,三人没有继续进行其余训练,而是遵循地面的指示,缓缓下降高度,重新回到地面上。
初次真正驾驶机甲上天,还是相当累人的。
就算是拥有精通级机甲驾驶技术的尤里奥,也感觉有点累。
主要是身体上还不适应。
至于伊贝拉和光头莫罗,他俩在出了机甲之后都有些累瘫了,就好像负重越野了几十公里一样。
不过,这只是第一天的首飞训练而已。
之后的几天时间,三人每天都要进入机甲中,驾驶着各自的机甲进行实际飞行。
有时候是上到对流层,在对流层中来回飞行采样。
有时候是上到中间层顶部,在零下近百度的低温中进行抗低温训练。
也有时候在暖层中,在高温的情况下训练着......
在不计消耗的训练下,三人的机甲驾驶技术突飞猛进。
而这时,一直对准诺卫一的太空观测望远镜,也在诺卫一上发现了一些异常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