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长水咸鱼
孙策等人抵达长水县没多久,陆逊便带着自己的属下官吏前来迎接孙策。
论起长相,陆逊可要比与其同姓的陆飞要好上一大截,其容貌虽然谈不上俊美,却也是五官方正,再加上身材修长,站在人群里显得十分出众,一眼就能让人看见。
况且,相比起陆飞时常的不修边幅,陆逊明显要更讲究一些,毕竟是世家子弟,混的就是一张脸面,他身上的官服一丝不苟地穿着,脚上则是一双黑色的靴子,乍一看上去就要比陆飞更有威严。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陆飞更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能力,那是他的为官方式,陆逊喜欢保持距离,显示自己的威严则是另一种方式。
对于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孙策也不评判,而且也谈不上对哪种做法更喜欢,毕竟海盐县和长水县的情况不同。
海盐县是老县城,陆飞也在海盐县当了多年县长,对海盐的情况要熟悉许多,陆飞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方法在海盐很适合。
但是若在长水县,陆飞的方法却有些不合时宜,长水县是新建的县,分割了娄县南部和海盐县北部,然后结合在一起就成了长水县。
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新建的长水县有很多的矛盾,陆逊身为县长最重要的是尽快要建好县城,以及加快生产咸鱼的速度,那些矛盾必须依靠他的威严迅速压下去。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
孙策看着陆逊,缓缓说道:“伯言做得不错,长水县城已经初具雏形,咸鱼也开始生产了,想必花费了不少经历吧!”
陆逊面不改色,拱手说道:“这是属下应尽之责。”
见状,孙策笑了笑,说道:“先带我到处看看吧!”
很快,孙策等人便在陆逊的带领下来到了筑城工地上,放眼望去,整个城墙已经围了起来,城墙上的女墙,箭垛之类的也修建的差不多了,当然,城门还没有安装,城门处的青砖也没有。
走进城中,入眼所见之人皆在忙碌,城中的气氛可谓热火朝天,每一个见到的人似乎干劲都不小,一个个光着膀子,或推着小车,或背着箩筐,都在劳作着。
孙策点了点头,却有些诧异,便看向陆逊问道:“伯言是如何让这些百姓如此有干劲?”
听到问题,陆逊微微抬头看向孙策,用余光瞥到了其身后、正一脸笑意看着自己的顾雍,心知无事,便开口解释道:“无他,唯利益二字耳!”
孙策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说说看!”
“如主公所见,长水县人力大大不足,属下派人查访过后,整个县人口不足万户,约莫有八千户作用,共三万余人,为了让这些人主动修城墙,属下便将整个县城中除了县衙和仓库以外的所有地方进行分割和划分!”
“属下上任后,先给每家每户都划好住宅的地方,一些富裕的人家或者商人,我则会将临街的地方划给她们,或者给他们较大的地皮,当然,他们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说给县府捐献一些钱粮,然后属下便用这些钱粮来雇佣那些不愿意搬入城中居住的百姓,让他们一起来修筑城墙!”
孙策点了点头,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没想到陆逊还有做房地产奸商的潜力,钱粮一点没花,便能修好了县城,看来他能在有家仇的情况还做到都督不是没有原因的。
“既修好了县城,又节省了钱粮,伯言好智计!”
一旁的顾雍这时也站出来说了一句:“之前还在担心伯言为何不去我那儿支取钱粮,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听到顾雍的夸赞,陆逊朝其拱了拱手,也不言语。
孙策颔首道:“想来这县城修好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伯言,再带我们去看看咸鱼作坊吧!”
陆逊点头,在前面领路,也没过多久,就来到了海边的一处空地上,离此地不远处就是一个小港口,港口边还停着大概十来艘渔船,这渔船不算大,约莫有斗舰大小,船上有帆有橹,顺风则用帆,逆风则降帆用橹。
放眼望去,海面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渔船,阳光下,波光闪闪的海面,倒是一副令人难忘的美景。
就在这时,陆逊突然开口说道:“将军,如今长水县渔民极多,但是渔船却有些不够劳力,而且这些渔船都无法远洋捕鱼,只能在近海行驶,稍微远行,便有倾覆之虞。”
思索片刻后,孙策突然想起了后世很著名的一款海船,也就是福船,一种尖底海船,于是他说道:“这个别担心,我会想办法!”
孙策没有当场说出此事,毕竟陆逊和顾雍虽然有才能,却不可能懂那些工匠技艺的东西,若是蒲成在这的话,倒是还可以聊上一聊。
“伯言,带我去看看如何制作咸鱼的!”孙策转移话题道。
陆逊点点头,作为一个和孙策关系还不亲近的下属,他时刻谨记着一条准则,那就是不该问的不问,尤其是此时孙策明显不想说的时候,更是不能表露出好奇心。
而这点,顾雍等人显然也很清楚。
一番视察过后,孙策带人前往陆逊的县长府上吃了一顿便饭。
孙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在长水县建立一个咸鱼制作工坊。
长水县紧邻海岸,按照陆逊所言,出海捕捞的渔民数量应该不算少,若是能将那些捕到的海鱼全部收购来进行腌制,然后再分运到各部军中,便可以起到改善将士们伙食的作用。
得知这个想法后,顾雍和陆逊当即表示了赞同,其实他们赞不赞同已经不重要了,自从孙策整顿内治、对外扩张成功以来,整个江东已经渐渐变得真正由他说得算了。
将制作咸鱼之事安排好后,孙策又去芮良驻守之地慰问了一番,然后带人再次回到了海盐县。
到了之后,孙策照例带人到陆飞的县长府上、与众县府官吏一起吃了一顿便饭。
他这般行事正是学的刘备,此举可以极大地显示出对属下的亲近,而且他本就习惯了后世的饮食习惯,不一定非得分席而坐,再加上与众人同食,便不容易给刺客下毒的机会。
所以即便有人劝说,孙策依然我行我素地继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