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师制实操指南:以结构化在岗培训激活组织赋能系统,批量复制人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企业导师制的价值

历史表明,导师制在技艺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优势;而企业导师制作为当代企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与线上学习、课堂面授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721”学习法则“721”学习法则是指:成人学习70%来自真实的生活经验,包括在工作中的任务、项目、轮岗等,强调在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干中学);20%来自他人的反馈及与其他角色榜样一起工作,并观察和学习该榜样,这些人包含上级、导师、同事及公司外的人群(人中学);10%来自正式学习,包括培训、线上学习、自我阅读等(书中学)。的学习闭环,可快速提升组织能力。具体来说,企业导师制的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层面。

企业层面

首先,通过企业导师制,企业可以固化岗位的操作流程和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法,提炼成功的管理经验,萃取并传承组织的最佳实践。在笔者过去几年与企业导师制相关的微咨询项目中,大量的《××岗位在岗培训手册》《××管理层级导师辅导手册》被开发出来。这些手册不仅是导师带教辅导的重要指引和参照,还是企业内部传播最佳实践的材料。因为这些手册都是经过岗位上的业务专家、管理专家进行研讨和碰撞而共创出来的,代表了企业内部某个领域的最高水平,除了应用在导师培养学员的场景,还可以应用在其他人才培养、内部分享的场景。

其次,企业导师制能传承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价值观,此种价值在新员工导师制中体现得特别明显。新员工,特别是校招员工,对企业的文化、运作一无所知,并且还没形成自己的工作习惯,所以导师对他们来说就代表了“公司”。在带教辅导的过程中,导师的言行举止、工作习惯、对公司/同事/事情的看法都会对新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如果企业在导师的选、育、用、留方面做得好,回报就是导师能把自己身上的好习惯、好作风传承给新员工,也能帮助新员工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最后,企业导师制做得好,带来的结果是员工之间的黏性更强,人员更稳定,企业运作效率更高,顾客更满意,企业业绩更好,良好的雇主形象自然也建立了。

导师层面

首先,对导师来说,企业导师制最直接的价值之一是把徒弟带教好,徒弟成长得快,就能成为导师的好助手,为导师分担工作,减轻导师的部分工作负担,让导师从日常工作中释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正所谓“教学相长”,导师在带教的同时,需要针对工作和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迭代传统的知识和改进老旧的技术。有些时候导师甚至还能从徒弟身上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同时,导师在与徒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建立对管理工作的初步认识,还有可能帮助自己从技术职业发展通道走向管理职业发展通道。

最后,做好导师还能获得成就感。一方面,在导师文化比较浓厚的企业,成为导师代表被企业信任和肯定;另一方面,导师看到徒弟在自己的带教辅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在一家大型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一次导师赋能培训课程开班仪式中,该企业的人力总监做了一次导师制动员发言,他说自己在该企业工作超过 10年,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两名优秀的学生,这两名学生现在都在企业担任要职。当这位人力总监谈起自己的这两名学生时,脸上散发出来的亮光用“成就感”一词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被辅导者层面

首先,被辅导者通过接受导师的辅导,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融入团队,也能更快地掌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管理能力,更容易独立上岗或胜任新的管理岗位,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坚定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次,被辅导者通过与导师的朝夕相处,能从多方面、多事件体会导师身上的“软性”素质,包括导师的价值观、思考的逻辑和对事情的预判等。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老高是一名来自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链总监。在他入行时,导师给他传授了一个很特别的经验,那就是跟级别比自己低的同事吃饭时一定要主动结账。这个经验帮助老高在企业里,特别是在新人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日后顺利地开展工作夯实了人际关系的基础。

最后,导师制是以关系为基础的。师徒之间若能建立相辅(导)相成(就)的关系,则对双方,特别是对被辅导者来说,都是有利于成功的。导师给予徒弟心理上的接纳和支持,既能包容和接纳徒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犯下的失误和错误,也能为徒弟提供一个倾诉困扰和寻求建议的渠道,最终还能切合实际地引导徒弟提出正确的或更优的解决方案。同时,徒弟还能间接地获得来自导师在组织内外部的各类资源的支撑和支持,并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一句话,有了良好的师徒关系,被辅导者在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就会更有底气和安全感,并且可以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