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悬案疑案奇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朝廷政变逆案——宫廷斗争真相难寻,千古奇案谍影重重

欲盖弥彰:汉献帝禅让实则为曹丕篡位

自古以来,说到圣君,大家都会提到尧舜禹,尤其是尧舜禹之间的禅让,让后代文人感慨不已。世间最难以舍弃的就是权力,为了权力可以寡廉鲜耻,可以抛妻弃女,而尧舜禹竟然可以将天子之位相让,是何等的气魄。而后的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禅让真的是对权力的放弃吗?历史之事,仍需考证。

东汉末年,曹操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汉献帝只是傀儡,实权由曹操掌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再三推让之后才答应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受禅登基,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废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经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

汉献帝的禅让,是一场劳心劳力的大运动,整个曹魏上下几乎全部调动了起来。《三国志·魏文帝本纪》中,曹丕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曹丕为何要搞得如此复杂,要求汉献帝仿效尧舜,禅位于自己呢?为什么曹操至死都不称帝呢?

自古以来,弑君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种观念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积淀,即便不是法律明文规定,也同样具有约束力。这就是道德的力量、舆论的力量、世俗的力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时的历史形势下,曹丕如果用直接的方式夺权的话,可能会落得跟王莽一样的下场,当时的汉献帝只不过是个傀儡,实权还在曹丕的手中。

可是如何解决夺权的道德问题呢?

整个的禅让运动波澜起伏,大概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曹丕的臣子劝进,臣子讲述了很多理由,说曹丕已经有了一定条件,可以称帝,汉室天命衰微。经过曹丕的提示,臣子们才明白,这个劝进不能由曹丕手下来说,只能由汉献帝自己来讲,不然显得太虚伪。于是大臣们纷纷去聒噪汉献帝,威逼利诱,汉献帝无奈,只能颁布诏命,表示自己恳求让位于曹丕,但曹丕依然拒绝。原因当然不是曹丕说的自己“德薄恩寡”,只是故作姿态,因为上古虞舜也有三让天下之义。于是乎,一次又一次恳求禅让天下,曹丕一次次的故作姿态说担当不起,最后无论如何,曹丕都还是会接受禅让。

曹丕所继承的天下,东向兖州、徐州,北至幽州、冀州,西到凉州,南至荆州北部等,是曹操一生用血汗所打下的天下,东有黄巾、吕布、陶谦,北有袁绍、乌桓及董卓余党,南有袁术、刘表,西有马超、韩遂、张鲁。还有刘备、孙权、刘璋等人自立抵抗等,甚至夺走荆州南部及汉中,这些部分已被去掉。整个天下几乎为白手起家,一寸山河一寸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从无到有。事实上,曹丕并不是从汉献帝的手上篡夺城池和土地,相反是曹家军团供给了十几年的汉室皇族。所谓的汉朝天下,徒剩其名而不符实情,曹丕实际上是继承曹操的天下,而不是汉献帝的天下。虽美其名为汉天子,实际上没有人听命于汉献帝。

曹丕为了政治利益,让汉献帝一直活到老死。

所谓禅让,不过是献帝与曹丕之间的一场政治闹剧。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都不能撕去那最后的一点点遮羞布。不单是曹丕需要借禅让来堵住悠悠众口,就算是汉献帝,也必须就坡下驴,给自己找一个最后的虽然凄惨但至少比较安稳的归宿。

历史话外音

都说时势造英雄,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就会有什么样的英雄,曹操只能称得上枭雄,而他的儿子曹丕呢?不过只是为了维护表面的和平,实际上暗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