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的三大禁忌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前人称为服药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相关记载,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鸡肉忌鳝鱼,蜂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蒜、桃、李,人参忌萝卜,土茯苓忌茶等。但对于这些内容不能绝对化,应灵活掌握、科学对待,某些内容还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1米面豆类的搭配。我国传统的主食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人食面、南方人食米饭的习惯至今还存在着。但随着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发展,主食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纯概念。由于各种各样主食类食物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谷类和玉米的赖氨酸含量最少,而薯类和豆类的赖氨酸含量丰富;玉米中缺乏色氨酸,但豆类中含量较多;又如荞麦、燕麦等粗粮赖氨酸、钙、锌、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等营养素优于大米、小麦等细粮。因此,在家庭日常主食中,应将细粮与粗粮,粮谷与豆类、薯类、瓜类等食物进行科学搭配,使得家庭主食既丰富多彩又营养合理。按照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及其主食营养搭配要求,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搭配方式:
(1)细杂搭配。在做米饭或面类主食时,配上一定数量的杂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等,使以米饭或面类为主的主食其营养成分趋于全面合理。
(2)米麦搭配。在做米饭时搭配一定数量的麦类,如荞麦、燕麦、莜麦等,以使主食既有营养又色艳味香。
(3)粮薯搭配。在做米饭时搭配一定数量的薯类食物,如红薯等,既可弥补米饭中所缺乏的赖氨酸等氨基酸,又可增加食欲。
(4)粮豆搭配。在做米饭时搭配一定数量的豆类,如大豆、红豆、绿豆、豌豆、蚕豆等,用豆类中所含的丰富赖氨酸来弥补米饭中该营养素的不足。
(5)粮瓜搭配。在做米饭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瓜类食物,最常见的是南瓜配米饭。南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补充主食中缺少的胡萝卜素。
(6)粮果搭配。在做米饭时搭配一定数量的果类食物,如红枣、莲子、栗子或瓜子类食物,不仅会增加主食中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还会使主食别有风味。
2荤素搭配。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各有不同,营养作用也各有特点。像鱼、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以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A等为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以提供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为主。大豆及豆制品也能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及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如果少吃蔬菜水果,多吃动物性食物,势必造成机体对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某些矿物质元素需要量得不到生理满足,长期下去,就有可能患心脏病、癌症、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以及肝硬变等各种“富贵病”。反之,如果多吃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蛋白质就得不到充分供给,其明显后果是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并使精神萎靡,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合理营养的平衡膳食,应当是动、植物性蔬菜进行比例恰当的合理搭配,来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生理需求。
然而,在“有荤有素”中,并非价格越高营养价值越高。营养学家曾做过分析,大豆烧猪蹄的营养价值不亚于甲鱼,强化豆奶所含的营养成分优于牛奶。牛奶中所含有的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就有可能引起成年期心血管疾病;而大豆中所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可加速分解机体组织中的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病的发生。因而,营养膳食讲究合理的荤素搭配,不必被食物的价格所左右。
孕期和产后,母体处于特殊生理阶段,饮食调养有着重要意义。妊娠期,母体脏腑经络之气血注于冲任经脉,以养胎元。此时母体多表现为阴虚阳亢状态,因此应忌食辛辣、腥膻食物,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宜食甘平、甘凉、补益食物,如淮山药、红枣,健脾又补血。妊娠恶阻(即怀孕时恶心呕吐、饮食不进)的孕妇应忌食油腻食物,宜食健脾、和胃、理气食物,如陈皮、薏米、猴头菇。妊娠后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母体气机升降,易产生气滞现象,故应少食胀气、涩肠食物,如荞麦、高粱、红薯、芋头等。
中医学认为,“产后必虚”,产后多瘀。产妇多表现出阴血亏虚、瘀血内停等征象,且还要哺乳。因此,产后的饮食原则应以平补阴阳气血,尤以滋阴养血为主,宜食甘平、甘凉食物,如粮食、禽肉、蛋乳类,慎食或忌食辛燥、伤阴、发物、寒凉、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