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盘庚是否迁都于安阳殷墟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从成汤到商纣,共传17世,31个王,前后约有496年。商朝时,地域辽阔,势力最大时东到大海,南到长江流域,西达陕西西部,是当时的一个大国。商朝前期,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由此也导致外患不断,为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商朝经历了5次迁都。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商王朝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商。然而,历史上对盘庚是不是迁到了今天的安阳殷墟却有争议。

大多数学者认为盘庚确实是迁都至今日的殷墟。《尚书·盘庚》篇对这次迁都的情况也有不少记载。

商汤建国时,最早的国都是亳,也就是今天河南的商丘。这里处在黄河下游,经常闹水灾,灾后损失惨重,皇宫内部、王公大臣和贵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常常有内乱发生。到皇位传到能干的盘庚手里时,他决定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于是他决定再次迁都。但是迁都的过程很不顺利,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许多王公大臣和贵族的反对,盘庚只好对他们晓之以理,声称自己是“视民利用迁”,“承汝俾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即他不是为了处罚那些贪图权利的人,而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让商朝更加稳固才决定迁都。而对那些反对迁都的人,盘庚威胁说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但是,还是有大多数贵族固执地不肯搬迁。盘庚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主意已定,不会再改变了。”众大臣敌不过盘庚的坚持,终于同意迁都。于是盘庚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盘庚迁殷以后,在那里重振朝纲,缓解了王室内部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衰落的商王朝又出现了一派繁荣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盘庚也因此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商汤像

商朝开国君主。又称成汤、武汤、天乙等。在位13年(前1600~前1587)。契十四世孙,主癸之子。初继父位为商部族首领,当时桀无道,他用伊尹辅政,发展实力,势力逐渐强大,遂立志灭夏。汤首先攻灭葛等10多个部落,随后又灭掉夏的3个属国,经11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最后,他又联合其他一部落,乘胜西征,大败夏军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的洗礼后,商朝的国都已沦为一片废墟。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了大量古代的遗物。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北临漳河水,西依太行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殷指的就是今位于安阳西北郊的殷墟。在殷墟遗物中有10多万片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而且上面还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记载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甲骨文。另外,在小屯村还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制作精巧的青铜器皿和兵器,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在这发现的,它高130多厘米,重875千克,上面还刻有富丽堂皇的花纹,其技术和艺术水平十分高超。而那里至今保留的宫殿宗庙建筑遗址、王陵墓地、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繁华的手工业作坊所体现出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都能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

但是也有不少史学专家和学者认为盘庚并不是迁都于安阳殷墟,《殷本纪》中记有“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遂涉河南,治亳”,他们认为盘庚迁回了故都所在地——商丘。成汤帝于公元前1711年灭夏,建都于商丘南亳。据《史记》记载:成汤五世孙仲丁迁都到河南郑州,仲丁弟河澶甲迁都到今河南内黄东南,六世孙祖乙又迁都于今河南温县东,八世孙南庚把都城迁到了今天山东曲阜,九世孙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所谓“渡河南”,就是从黄河以北迁往黄河以南。所谓“成汤之故居”,就是指成汤建都南亳之前所居住的商丘县北部的北亳。也就是说,盘庚又回到了先商的祖先居住地——商丘。《竹书纪年》记载:“盘庚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十五年营殷邑。”而学者们认为把盘庚所迁往的北蒙的殷,说成是今天安阳的殷墟,这显然是错误的:第一,安阳没有被称北蒙和亳的说法;第二,成汤和帝喾从不曾在安阳居住和建都。所以“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所指的并不是安阳。至于在安阳小屯发现了商代出土文物和遗址,则是因为成汤的十三世孙武乙迁到了安阳小屯。晋代以后,由于个别史学家把北蒙的“殷”和“殷墟”混在了一起,所以后人才会误以为是安阳,以讹传讹,才有了今天的殷墟之说。

盘庚是不是迁都于殷墟,至今还没人能够下定论,有待专家学者们寻找更有说服力的史料和证据来证明。但是,不管史实如何,盘庚迁都后商朝社会的稳定和繁华显而易见,他为商朝的巩固和发展所建立的伟大功勋也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