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制 革新传统
对于李定宁来说,一件牙雕就是一个天地,有艺术、有感情、有诗意。他热爱自己的手艺,却不甘心只是做一个匠人。因材施艺是师傅教的,怎样做得形神兼备还得自己研究。只有初中文化的李定宁熟读了四大名著,还参加了美术训练班,白描、写生、泥塑、解剖一点点学起。凡是与牙雕有关的,凡是对雕刻有所帮助的,李定宁都不放过。
从北京学习归来的李定宁眼界大开,开始探索牙雕的创新。他跟厂里提出两个建议:一是保留广州牙雕传统特色,如牙球、画舫、飞龙、山水、花鸟等,拓展人物造型、亭台楼阁等题材,以此来改进广州牙雕、人物雕刻技艺滞后的问题。二是将北派牙雕的人物艺术雕刻手法吸收进南派牙雕中。
李定宁通过调查发现,当时全国大约有一两万人从事象牙手工行业,其中,做人物雕刻的占90%。这个数据说明,人物主题是创作的最大元素。他认为,要做好人物,最重要的是提高牙雕生产者、设计者的素质,使塑造人物的题材贯穿到牙雕行业的几大技艺中去。李定宁为此曾发表了一篇论文——《人物是技艺之最》,在文中,他阐述了“学技术容易,学艺术难”的观点。实践证明,具有人物塑造艺术基础的手艺人通常都能制作其他造型的题材,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触类旁通”的意思。但只会单一雕刻花鸟的能手却不一定能雕刻好人物,因为这只属于技术,与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是有区别的。艺术包括动作造型、神情表达等,雕刻好人物之所以有难度就是因为它牵涉思维、艺术眼光、美学知识等。单纯做镂通的品种甚至不要求你画画,但是做人物、花鸟、动物、山水等,就要求你具备较强的技艺性。所以,要推动广州牙雕发展,李定宁感到一定要在原有技艺的基础上开拓牙雕人物造型的题材。李定宁首先在古代静态仕女的设计造型上展开技术突破,在相貌、体态和衣纹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雕刻要求,力求每个人物题材的产品都体现出艺术美感。
对于李定宁的建议,大新象牙工艺厂十分重视,工厂特地抽调了一群技艺高超的人员组成技术骨干小组,李定宁也在列。这个小组一方面集中研究如何提高广州人物牙雕的雕刻水平;另一方面,所有人都下车间指导工人,与工人们一起工作,研究人物雕刻怎样才能做得准、做得美,攻克人物雕刻中遇到的难题。
在大家的艰苦努力下,大新象牙工艺厂在制作牙雕仕女及其他人物造型工艺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生产出来的牙雕仕女造型优美、体态婀娜多姿、神韵逼真,被誉为“东方美女”。产品问世后,前来订货的外商特别高兴,按照16英寸、12英寸、8英寸的要求大批下单订货,成为当时十分抢手的创汇(外汇)商品。自此以后,牙雕人物成为广州牙雕的一大亮点。
这个质的飞跃可谓是李定宁牵头干起来的,而加工的任务同样也责无旁贷地落到李定宁的肩上。从1958年到1962年,李定宁几乎每星期都有三个上午扎在车间与一线工人们一道开牙坯、做雕刻、琢磨仕女的相貌神情直至制作成产品。
李定宁看不惯广州传统牙雕里头大、驼背、手不美的仕女样子,于是加以改变,雕刻出惟妙惟肖的仕女。为了更传神地刻画出南方少女的特色美,李定宁经常到广州最繁华的街头伫立观察,描摹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的仕女神韵逼真,有新派的手法,跟传统的仕女有所不同。从此,古代仕女雕刻成了李定宁的拿手绝活儿,他被业内戏称为“美人宁”。不认识李定宁的人听到这个称呼之后,还以为李定宁是一位女性,其实这是因为他擅长古典仕女的雕刻,他的牙雕仕女个个婀娜多姿、飘逸潇洒。
在广州牙雕传统的“渔翁撒网船”题材上,李定宁也进行了新的研制。他因材施艺,将原先一段空心的不成形的象牙材料设计制作成撒网船。渔船的前面有一个老渔翁在抛渔网,渔网非常精细,后面有老渔翁一家捕鱼的场景。他发挥广州牙雕的镂通雕刻的特长,加上镶嵌的技法,更立体地表现出了古代渔民全家老少出海捕鱼的情形。“渔翁撒网船”作品问世后,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外销创汇很高。几十年过去了,这个题材的产品销售仍旧长盛不衰,深受市场欢迎。后来,大新象牙工艺厂正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渔翁撒网船”题材专利生产权。
古代仕女和“渔翁撒网船”系列成为大新象牙工艺厂的主流产品,占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销售市场的60%。从此,栩栩如生的牙雕人物造型正式成为广州牙雕百花园里盛开的一朵奇葩。
因为广州牙雕能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当时的广州市领导朱光等十分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1959年,朱光专门到大新象牙工艺厂摸查情况,一大早就碰上了来上班的李定宁。李定宁也不认识他,径直将他带到收发室,搬张小凳子让他坐下。原来,当时大新象牙厂要建一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四层厂房。在初建厂房时,曾因钢筋不足而停滞下来。朱光知道此事后,视察施工现场,很快就批准购买了一批钢筋,使基建顺利进行。
1962年,在朱光市长的倡导下,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市工艺美术展,这是广州牙雕有史以来第一个展览,广州牙雕艺人们的作品争相向社会展示,是行业的一件大事。李定宁参展的《子建会洛神》,是他首创用整支象牙镂空通雕的象牙红梅花瓶,瓶外雕花,瓶内雕刻人物——子建、洛神,作品获得二等奖。另一件20寸的大型仕女为静态的人物造型,在此次展会上也同样获得优秀奖。在当时的业界,仕女作品也能获奖,实属少有。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仕女造型更是为制作《天女散花》《麻姑献寿》等大型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李定宁还认真研究现代人物的雕刻技法,大胆创作了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八女投江》牙雕。他将设计题材从古代美女拓展到当代英雄,实现了时空上的跨越。该作品同样因材施艺,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神态生动,后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1963年,大新象牙工艺厂将李定宁调到设计室,与比他年长七八岁的牙雕大师翁荣标、郭康等一起进行牙雕设计。李定宁意识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设计人员要懂得设计,要能解决技术难题,还要能培养技术骨干。他进入设计室后负责设计的第一件大型作品是《英雄颂》。这是一件以原支象牙材料制作的牙雕座件,高约2.4米,重约40公斤,整件作品将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四个英雄人物以立体形象的方式雕刻出来,再现了英雄们的精神风貌。李定宁从1964年设计动工制作,直到1969年才完工。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工厂经常停工,整个制作过程历时五年。
1970年,《英雄颂》牙雕作品在广州秋季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出,最后被一位德国驻法的商人看中,以重金买走。李定宁和他的工友们为国家赚取了大笔外汇,但他们自己那时每月的工资却只有一百多元。让李定宁感到遗憾的是,当时他们一大批著名手艺人呕心沥血设计制作的牙雕艺术品未能标上自己的名字,从而不能获得知识产权权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