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高加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小说完成

刘兰花的父亲就按自己老爹高玉德来写,老实憨厚的庄稼人,认为女的学知识屁用没有,所以从小就不让刘兰花上学,只让她操持家务,干农活儿。刘兰花的大哥也和父亲一样。他们父子俩却被村里面认为是踏实可靠的人家。可是这是一个贫瘠的西北村子,仅仅靠在地里刨活,也就勉强能吃饱,其它就不敢想了。

王满银是恰恰相反,他被认为是不干农活四处闲转的二溜子。而他实际上是一个极有商业头脑的人,当然为人也比较懒散。

这样的人物设定就与刘兰花父亲哥哥形成鲜明的人物对比,矛盾自然就容易展开了。

刘兰花为什么会喜欢王满银?不仅是因为王满银高大帅气,更重要的是王满银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代表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王满银为什么会喜欢刘兰花?首先是他想找一个婆娘,因为他岁数大了,想找个知冷知热的,刘兰花又贤惠又漂亮。后来他在和刘兰花的接触中,被她的大胆热烈所感染,两人都有对自由的向往,对村子封闭腐朽气息的厌恶,这就是在一起的共情。

两人之间突破封建阻隔,突破旧式家长的强烈反对,是书中矛盾最热烈的情节,在这里要着重突出刘兰花的勇敢和热情,也要暗示王满银的自卑心理。

后来两人在一起,王满银决心改掉自己散漫懒惰的毛病,好好过日子。起初他赚了一些钱,就开始骄傲放纵,在村民面前炫耀,像个暴发户一样。被刘兰花一顿狠批,他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给刘兰花发脾气。两人的婚姻出现裂痕。

接下来就是因为王满银的四处炫耀,被坏人盯上了,给他下了迷药,把钱全偷走了。

王满银失落极了,不敢回家,在外面流浪。刘兰花四处找他,最后找到了像叫花子一样的王满银,一顿胖揍让他彻底地服了自己老婆,以后家里的大权就在刘兰花手里了。

刘兰花拿出自己攒的私房钱,都是王满银让她买衣服首饰的钱,还有娘家赞助的钱,就是王满银发财后给刘家的钱。这些钱他们都没花。

王满银拿着这笔钱东山再起,重新开始做生意。刘兰花也扮作男人,和王满银一同前往。两人一起搭伴,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慢慢把生意做了起来。

后来王满银发现柳编的商机,刘兰花说动村委支持,组织全村的妇女成立加入村办工艺厂,支持王满银,最后村办工艺厂给全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这里面有王满银的功劳,但更多的是刘兰花的功劳。所以最终刘兰花当厂长,王满银当销售经理。

高加林写这本书,时刻注意要突出刘兰花的形象,别写着写着把王满银写成主角了。

当然刘兰花这个角色有点过于“伟光正”了,不过没法子,女性在这个时代总是受到有意无意的质疑,如果再不写得“伟光正”一点,大家就更不相信刘兰花能做出这么多事情了。

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理解了。

《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薛宝钗、探春、妙玉等这些角色都塑造得几乎完美无缺,没人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是那些女性,塑造时稍微给一点点缺陷,就被斥责为坏人。比如王熙凤,又漂亮又能干,就是因为为人妒忌,设计让小三尤二姐失宠,就被灌上蛇蝎心肠的骂名。

再比如《神雕侠侣》的小龙女,翩翩若仙的仙女形象,就是因为失了身,让无数的读者义愤难平。而杨过呢,少了一条胳膊,大家却都觉得无所谓。

再比如《倚天屠龙记》的纪晓芙,除了移情爱上杨逍外,再没什么缺点。却被读者一阵嫌弃,有人甚至认为她是个绿茶婊。可张无忌呢,见一个爱一个,还想四个一块儿娶,却没人觉得有问题。

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读者对女性角色的缺陷容忍度是极低的,所以把女性角色塑造成完美无缺,高加林也是无奈之举。

高加林文如泉涌,笔尖在稿纸上刷刷,等他肚子咕咕叫个不停,饿得实在受不了,抬起头,这才发现夜已经深了,刘巧珍在一旁撑着脑袋坐着,迷迷糊糊地在打瞌睡,脑袋一上一下的。

刘巧珍朦朦胧胧之中,突然从快要合在一起的眼皮中发现高加林抬起头来。她立即清醒过来,“加林哥,你写完了?你一定饿坏了,我去给你拿吃的!”说完慌忙起身,往厨房跑,很快又在厨房传来她的声音,“哎呀,饭都凉了,你得等一下,我给你热热!”

高加林起身走到厨房,看着刘巧珍忙忙碌碌的身影,倍感温暖,“巧珍,你去睡吧,我自己弄就行!”

“别瞎扯了,我弄几分钟就好,要你弄又会搞得一塌糊涂,还要我化一半个小时收拾。”刘巧珍手上熟练地忙碌着,转眼馒头和菜都上了蒸笼,热气腾腾。

高加林呵呵一笑,背靠在门框上,深有感慨地说:“巧珍,有你真好,能娶上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从这天开始,高加林开始全心全意地撰写《兰花花》。这次他不再像上次那样全身心投入,弄得废寝忘食日夜兼程。那样一来文章的确饱含热情,但却常常喷涌出多余的东西出来,弄得行文显得啰嗦变形。这一次高加林每天固定写一部分情节,剩下时间就在脑子里反复回想,预先打磨。每一部分情节和结构比重都经过预先修改。所以,尽管这部小说只有5万字,却花了高加林大半个月时间,远远比上次长的多。

当然这样也有好处,呈现出来的初稿已经相当完善了,可以修改的部分寥寥无几。

这么一来,仅仅用了五六天的时间进行改稿,也算是相当快了。改稿时高加林又痛下杀手,把王满银做小买卖的描写缩减精炼很多,力求突出刘兰花的主角地位。

当然这些初稿也并非没有用,高加林觉得自己迟早要写青年白手起家经商方面的小说,这些都是现成的内容。现在为啥不写呢?还是因为现在时机未到,整体环境没有给民营企业解绑,现在写这部分内容太敏感了。

高加林这一部中篇小说《兰花花》终于完成了,一共约四万五千字,比上次短了很多。

高加林完成小说后,第一时间牵着刘巧珍的手,让她坐到身边,这个小说以刘巧珍为原型,高加林打算先拿来给刘巧珍试读。

“加林哥,需要我干嘛?”刘巧珍第一次遇到这么郑重其事,都有些紧张。

“巧珍,这是我刚刚完成的小说。就是以你为原型的,现在你是第一个读者。你可以好好看一看,看的时候想象你就是刘兰花,就是你经历了这些事情。我想知道那些对刘兰花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不恰当不准确或者疏漏的地方。”

刘巧珍一听自己是第一读者,又是以自己为原型,顿时又开心又紧张,身上仿佛压着一个沉甸甸的担子,一脸严肃地打开书稿,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刘巧珍已经认了两千来个字,这部小说大部分的字都认得,也都读得懂。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词汇成语,高加林也会耐心给她讲解,

刘巧珍看得很用心,也很慢。四万五千字的小说,她足足看了三天才看完。这三天,刘巧珍全身心地投入这篇小说描绘的场景之中,随着人物喜,随着人物悲,几乎就要觉得自己就是刘兰花。

高加林的方法还是很有效果,刘巧珍把自己投入到刘兰花这个角色,对于那些细微曲折的女儿心态,高加林描写得细节略有不顺的地方,她就会察觉到,表达出来。在高加林的引导之下,刘巧珍就能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也许她不能表达准确,但二人彼此心意相通,可以弄得让高加林明白。

高加林很高兴,经过刘巧珍的沉浸式体验,又找出了十几处细微的bug,一一修改后,终于算是大功告成了。

《兰花花》这部小说从开始有一个灵感到最终稿件完成,高加林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当他寄出稿件,给《当代》朱主编打完电话。除了邮电局,感觉一身轻松时,被明媚的阳光耀得眼睛睁不开,才发现已经是杨柳吐绿,草长莺飞的四月天了!

完成这么大的一个项目,高加林打算给自己放个假,这几天啥也不写,啥也不干,带着刘巧珍好好逛一逛,欣赏一番,方不负春光烂漫。

市里旅游必去景点有:黄河壶口瀑布、宝塔山景区、革命纪念馆、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和蟒头山森林公园等。

这里面有些景点在市区内,有的则在下面的县上。高加林打算先把市区的逛一遍再说。

刘巧珍听高加林说要好好逛几天,也是非常开心。这些日子一直窝在家里,外面大好春光早就让她心里痒痒了。